不拉磨小说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一生只为这一天 >

第27章

一生只为这一天-第27章

小说: 一生只为这一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最熟悉的故事,发生在SARS期间的中国。一个谎言说香蕉会传染SARS。它以手机短信的形式迅速流传。结果香蕉掉价90%,差点把欲哭无泪的蕉农逼到吞蕉自裁。最可气的是,说谎的元凶至今不知藏身何处。

和香蕉作对的人躲得过,和“苹果”作对的人就躲不过。2009年1月——差不多就是lie to me上档的同时,一个十八岁的小孩在CNN的爆料园区发帖,说苹果电脑的老板乔布斯心脏病突发,正送往医院急救。谎言像野火一样顿时烧遍互联网。苹果电脑的股价10分钟内暴跌10%,90亿美金的市值瞬间蒸发。小孩后来被发现,发现又能如何?

比较悲惨的是墨西哥。不是在爆发猪流感的2009年,而是二十年前。二十年前,墨西哥最有名的啤酒Corona大规模地输入美国。这款啤酒去过夜店的人估计都尝过,酒瓶透明,酒色淡黄,气泡密集,长得有点像——尿液。于是有一个美国小子在酒吧里言之凿凿地说,墨西哥酒厂的工人不满意老板,在酒罐里撒尿,又兑了点石灰,你品到的独特口味就是墨西哥男人的尿香。这个谎言带着酒意从一个酒吧流向另一个酒吧,最后全美国都知道了,都相信了。Corona用了七八年的工夫才恢复它的正常销量。

最悲惨的谎言悲剧发生在74年前。1935年,纽约哈林区发生种族骚乱。直接经济损失达200万美金——按照通货膨胀率,相当于今天的200亿美金;造成3人丧生——按照人口膨胀率,相当于今天的3万人丧生。事情的起因是一个波多黎各的男孩子偷了哈林区一家文具店的一把铅笔刀——按照文具膨胀率,相当于今天的一台戴尔电脑。他被文具店的店员抓住,送到警察局,后来就释放了——按照治安膨胀率——今天的处理程序也差不多。这时候,谎言登场。一位妇女宣称她看见一辆灵车停在波多黎各男孩的家门口,男孩被抬进灵车,“波多黎各的孩子被白人打死了”。哈林区的老百姓立刻包围了那家文具店。到了晚上,事件现场到处都是“男孩被毒打致死”的传单——按照传播膨胀率,传单相当于今天的聊天论坛和新闻博客。是夜,大批商店被砸,骚乱爆发。最后,警察广泛散发波多黎各男孩和警察合影的照片——按照媒体膨胀率,相当于今天全国电视网直播男孩的现场访问,谎言才不攻自破。骚乱随即平息。

弱者故事会

内地报章、网络上“阴谋论”一词使用日见稠密,还要谢谢宋鸿兵先生。开放以来,中国赚了2万亿美金,赚得中国人心里直发毛:美国人凭什么对我们这么好?于是宋鸿兵编了一本《货币战争》,告诉我们这完全是神秘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阴谋。老宋东拼西凑,摘抄了不少材料,包括各种版本的民间故事,然后自信地宣布,一部世界现代史就是犹太金融家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阴谋史。老罗家族剿灭拿破仑,暗杀林肯,策划世界大战,发动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美国政府现在是世界的当家人、美联储是美国政府的当家人、老罗家族是美联储的当家人……这些年老罗家族又指使各国资本家用美元砸我们,居心叵测。为了对抗罗氏阴谋,老宋号召中国人不要美金要黄金。《货币战争》是阴谋论故事的中文范本。不过在阴谋论的世界里,质疑者难免遭遇再质疑,揭发者总会面临反揭发。最新的疑问是:宋鸿兵揭发罗家的阴谋,会不会本身就是一个更大的阴谋?他的身后,有没有一个更为神秘的黄金家族?他是不是早就买进山东黄金和紫金矿业的股票?这段纠葛,至今仍然波诡云谲险象环生。阴谋论把人们承继的历史和面临的现实,统统说成是阴谋的结果,或者是个人的阴谋,或者是政府的阴谋,甚至是超人的阴谋。这个话题在西方并不新鲜,早就成为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的研究对象。现代史上第一个阴谋论作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人编造的犹太长老锡安协议。那个协议是犹太人在经济上宗教上文化上统治全世界的纲领。学者马上就考证出锡安协议完全出于捏造,它使用的材料来自当时的讽刺文学。但阴谋论故事的生命力特别顽强。锡安协议流传了一百年,至今仍然有人相信它是真的。纳粹德国曾经把它编进学生教材,用做迫害犹太人的根据。两三年前香港还出版过锡安协议的全译本。不知出于何种原因,编者以历史文献之名郑重推荐,只字不提这是一个被揭穿很久的骗局。

百年以来,阴谋论故事长盛不衰。几乎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有各种阴谋论版本。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似乎是一个很光明的议题。然而,“气候门”事件爆发,气候变暖的观测数据有人动过手脚,结论未必可靠。阴谋论登场:气候变暖说是垄断低碳技术的欧洲势力的阴谋。反击者的弹药也来自阴谋论的军火库:怀疑气候变暖,是抵制低碳经济的石油资本的阴谋。等而下之的阴谋论更是举不胜举:“9。11”是美国政府自己制造的灾难;阿波罗登月子虚乌有,电视转播的是预先录制的摄影棚作品;2004年印度洋海啸是美国海军和印度海军试验电子脉冲技术的结果;德国纳粹有一个月球基地,德国人1942年已经登月成功,纳粹和宇宙间的各种外星人有联系……

几年前几位阴谋论作家宣称地球上存在着一个隐蔽的世界政府,而各种商品包装上印制的条形码就是世界政府控制人类的手段。由于这几位作家拒绝在他们的书上贴上条形码,他们的著作流布不广,他们的发现鲜为人知。另外,美国有人揭露肯德基的大老板是3K党,他在炸鸡中下药伤阳,只对黑人有效,令他们难以做人。设想老虎伍兹当初如果多吃炸鸡,后来也不会有这么大的麻烦。只是后来发现肯德基真正的大老板是非洲裔的美国黑人,下药一事再也没人提起。最离奇的是戴安娜王妃的死因。死于英国王室之手是众多阴谋论的共识,特别出彩的说法来自戴安娜的闺蜜克里斯蒂·费茨杰拉德(和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同姓,费家儿女想象力都很惊人)。她称戴安娜发现英国王室全是外星人,靠服用人血保持人形。巴黎车祸原来是一件跨星球的宇宙谋杀案。

阴谋论说到底是一种民间的思想,弱者的故事会。它根本不信、全盘拒绝任何主流叙事,这是它最动人的品质。但它一味剑走偏锋,只相信“不相信”,用最极端的方式简化世间万象,往往离真相更远。顺便说一下,阴谋论是当代流行娱乐的重要来源,好莱坞的各种惊悚悬疑影片,差不多都是阴谋论的故事。上世纪90年代,有一部电影名字就叫《阴谋论》。迷倒严锋老师的《达·芬奇密码》正是近年来阴谋论作品的巅峰。

美国“80后”

内地最年轻的作家被称为“80后”,他们生于上世纪80年代。这批作家的小说大都脏兮兮、愤怒、冷漠、不近情理。我也从青年走来,一直以为青年即便叛逆、不合作、无法无天,也是充满青春热情的为非作歹。不少人怀疑“80后”背后有书商在操控,这些书商应该是从来没有青春岁月的阴险男子。

美国同样有“80后”作家群。他们不爱写小说,只是各大学学生报章的专栏作家。他们是人气极旺热情高涨的阳光性事写手。

美国的名牌大学都有学生报纸,每张报纸都有学生性事专栏,每位专栏作家才二十郎当岁,在校园中享受着明星般的荣耀。

这些专栏的名目都很火暴,诸如《字缝》、《海滩之性》、《嘴对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萨丽专修妇科,她在学生主办的《加州日报》的专栏名叫《相交星期二》,读者无数。她的文章直接明快,针针见血,就连题目都像火焰般灼热:《更胜一筹的床上伴侣》、《尽在你手》(讨论自慰)……她说:“我可不想吓唬谁。我读的是最自由的大学,你能吓得了谁啊?我只是想试试能走多远。”

萨丽文名虽盛,但并不想当职业作家,她的人生规划的下一站还是医生。不过也有真的排进畅销书作家的“80后”:耶鲁大学的娜塔莉·克林斯基的网上专栏叫《欲望耶鲁》,每期都有25万次的点击率,读者遍及全世界。她主修历史,今年才二十二岁。她以自己为主人公的小说Chole Does Yale年初问世,中译本不久前在台湾出版,书名叫《搞上耶鲁》。

她的文字真的厉害。她写天体派对:“真是太挤了,挤到排队拿一杯啤酒都会怀孕”。她的另一篇文章叫《吐掉还是吞下,这全看是什么沙司》,劈头就说:“那一年我和艾丽森14岁,我们觉得是掌握吹箫神技的时候了。”接着她写道如何与艾丽森一起偷食禁果——真的是禁果:她们拿香蕉和胡萝卜当试用品。

听说美国曾经有过一句俗话:性会害死人,所以去耶鲁吧,在那里过上一辈子。青春无敌的克林斯基登场,宣布这句成语死亡。

治疗

男性杂志就是办给男人看的杂志。这是一句废话。不过我读了若干本比较有名的男性杂志,对什么是男人越来越有疑问。

很多年前,北京的朋友告诉我,男人就是爷儿们,标准形象是牙缝里总有两三片韭菜叶子,衣襟半敞,胸毛微露,经常两三个星期不洗澡,胳肢窝下散发着尚未稀释的麝香气味,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声说笑。

后来读书,发现美国心理学家的看法和北京的朋友差不多。他们说,男人就要一条道走到黑,不认路也绝不问路,只有娘儿们才会到处打听;男人在打仗的年代肆无忌惮地杀人,无仗可打便一门心思打球——据说足球在风格上与战争最为接近;只要是男人,一定要时时有强奸的冲动……欧美很多近视度数在250以上,家中藏书在十本以上,每周沐浴七次,每天刷牙两遍的知识分子,就是在男性气概上无法达标,才被迫走上了同性恋的道路。

但是当你读了几本当令的男性杂志,你会明白,那些雄赳赳的男人,根本不是眼下男性杂志准备照顾的读者。

最近一期MAXIM重点文章的标题是《如何避免炒鱿鱼》,它告诉读者:第一,练好嘴皮功夫。在办公室里和同事聊天,难免要交换社会上的流言飞语,你要多谈点商界谣言,少谈点足球。尤其老板在场的时刻,你要对贝克汉姆的名字十分陌生,哪怕你昨天晚上追看丽贝卡的绯闻节目一直到深夜。你要学会用没有多少人听得懂的商业术语谈问题,那些黑话老板都未必懂,但他会印象深刻。第二,装模作样。每天上班前五分钟就打开电脑,每当老板临幸,你要盯着屏幕上的图表,像看A片那样陶醉,老板一走,你尽管拉开抽屉,接着读你的《前世今生》(素素著)。第三,欺下瞒上。对新来的员工,要尽量严厉。把自己手头的杂活分给他们去做,要让他们感觉这是老板的指派。不要担心自己的势利嘴脸,老板通常都会把势利翻译成敬业。第四,报喜不报忧。只要是好事,即便这些好事和你毫无关系,你也要争取成为报喜第一人;只要是坏事,哪怕这些坏事正是你责任所在,千万拜托别人去告诉老板。只要老板感觉到从你嘴里传来的都是好事,他就是为了图个吉利也不会把你炒掉——炒你就是炒掉公司的好消息。

这篇文章换一个标题,就是《办公室男人守则》,我边读边猜北京的那位爷儿们朋友如果看到这里会作何反应——幸亏这几年除了菜谱,他已经很少接触文字。最后还是慈祥的许老板告诉我,治疗所谓男性气概,正是男性杂志的使命之一,男人已经是一个很过时的概念,对恋恋不舍旧日豪情的爷儿们,最好的治疗就是阉割。

网事知多少

如果没有网络,我可能是心无外骛专攻一门的大师,比如说,赌场概率的精算王。网络让人分神,每天要关心那么多有趣无趣的故事,结果我和很多朋友一样堕落成无所不知、无所深知、什么事都想插嘴的知识分子。

本周读到的网事有:

“迷信吸食童精可养生祛病,一名79岁老汉竟以令人发指的手段诱惑、胁迫村里男孩供其疯狂猥亵、吸精近5年之久,受害男孩至少13人。”(南方网)老汉是广东汕头人。七十九岁,何等尊荣的年龄。想象中的七九寿翁,应该坐啸烟霞闲吟风月,摒却一切红尘烦恼,皓首只读十三经。这个老汉,不读十三经,只渎十三精——十三男孩的童精。老人们常常痛恨当下的人心大坏,谴责街头那些不知轻重、彩色鹦鹉般的花花少年。那些古惑仔再不地道,也不会像汕头老汉那样猥亵得令人发指。世道太平就要古井不波,古井兴波,必有大祸。你看全中国全世界每年的大恶,哪一件是孩子们干的?作恶的都是老年人成年人。

“中国当代最具实力女作家正副十二钗榜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