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天意弄人 >

第15章

天意弄人-第15章

小说: 天意弄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晓,展昭欣赏的,并不是他使剑有多漂亮,而是因为这套剑法,是当日与白玉堂两人在开封府闲暇之余共创的。
 仿佛时光流转,一切又回到了从前,展昭眼里,如真似幻,依稀是落花纷飞的梨树,那人白衣若雪,剑随人舞,剑气纵横灿若流星,带起一树梨花,飘然落地,铺满一层,象一幅极美丽的画卷。目光追逐着舞剑的身影,心里渐趋安宁起来,眼里漾起一片晶莹剔透,低低地唤了一声“玉堂……”。
 ——————————————————————————————————————
 莫明也不知,自己为何又会去找白玉堂,或许展大哥虽已离去,仍想让他一心牵挂的人见上最后一面,了却心愿,哪怕已成为再无知觉的冰冷,莫明仍相信,展大哥的灵魂并未走远;亦或者,展昭付出了所有的一切,那人却一无所知,莫明心有不甘,想让白玉堂明白,这段时日,是谁在默默地为他守护着平安。明知展昭是不会在意这些,甚至根本不想让那人知道自己的存在,但莫明觉得还是应该做些什么。
 刚进庭院,就见白玉堂负手立于一株梅树下,看上去依然是十分年轻俊秀的脸上,刻着难言的伤痛,显得那么的寂寞与无依。
 莫明怔怔地看着白玉堂,这人平静的外表下,心底深处应是那惊涛骇般的激烈,到底要如何开口,对他述说过往一切?莫明其实并不了解,展昭和白玉堂之间,是一份怎样深厚的感情。
 正踌躇间,房门突然开启,一名老妇人急急奔出,来到白玉堂身前。只见她神色慌张,哆哆嗦嗦地嚷道:“赵爷,不好了,夫人难产,孩子只怕也不行了,您还是进去见上最后一面吧。”
 妇人的话如巨雷般乍响,白玉堂闻言顿时脑中一片空白,唤了声:“双儿……”,人如飞鸟投林般冲向屋内。
 莫明静静地站在院中,抬头望向清澈透蓝的天空,只剩下了深深的痛惜和感慨,展大哥将所有的希望都留给了白玉堂,却仍换不回双儿的一条命,早知这种结局,当时会不会有不同的选择?莫明轻轻地苦笑了一声,答案其实心里早已有了,只是——不甘心。
 见那妇人在院中一角,双手合十,虔诚的祈祷,念叨着菩萨保佑之类的话,莫明暗道,若真是苍天有灵,断不会叫展大哥这样好的人有如此的遭遇,这最后一面终究是不能相见。
 白玉堂见到双儿那已然失神的双目,心如被生生撕裂一般,极痛。
 “赵大哥……”声音已弱不可闻,白玉堂倾下身,才能听清双儿的清话。“孩子……对不起……”
 白玉堂搂着双儿,痛心疾首的道:“要说对不起的人是我,没能好好照顾你。”成亲至今,他心里的愧疚从未停歇,这女子待自己极好,所有好妻子该有的贤良淑德,她都拥有,本来,娶她的男子该是多么的幸运,却不幸嫁给了他,对他的过往也一无所知,却要承受那么多本不属于她该有的痛苦,自己从未真正地爱过她,虽然也曾试着去爱,但总也做不到,最深的残忍,莫过于此。
 “我知道……”双儿喃喃地道:“你一直都是双儿的赵大哥……我很喜欢。”
 白玉堂吻了吻她的脸,柔声道:“双儿,你是我的妻子,永远是我最亲的人。”双儿脸上现出极美的笑容,心里却存着些遗憾,至始至终,她的赵大哥都不曾将一个“爱”字说出口,但他们能相遇又结为夫妻,毕竟还是有缘,也许来生……双儿的思绪渐渐地飞远,最终化作一片空濛。
 ——————————————————————————————————————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江南景致独好。
 莫明细心地将几株兰草植下,借着春雨绵绵,这里很快就会花开灿烂,一片绚丽。
 莫非在不远处瞧着,摇头道:“傻孩子,这些花花草草的,送女孩才是,你师傅是南侠,唯有宝剑才能与其匹配,要这些花草何用?”
 “剑……”莫明轻轻地道了声,“也不知在何处。”数月前,他带着展昭的骨灰,离开恩泽小镇,先回家去留书叔父,而后独自南行,一路来到江南常州,展昭的家乡,最终将骨灰安葬在这风景秀丽的青岚山上。
 莫非走上前,搭着莫明的肩膀道:“该来的,总会来。”心里盘算着,过几日,那人也该到了吧。这一年多,他浪迹天涯,四海云游,细心访查,最终找到了稀世奇葩可治展昭之伤,待匆匆赶回,却只见一封留书,莫非除了伤感,更多的是抱憾。
 回想当日,梅林之中,决定斩断那缠绵不去的爱恋,于那两人而言,究竟是幸或不幸?时至今日,莫非仍无法判断,但却想为已故之人,完成最大的心愿。听闻那人带着妻儿的骨灰,回了金华,葬于祖坟内,自己遣人所传之信,他理应收到。
 莫明与展昭师徒名份早定,按礼守孝三年,却未曾想到,有朝一日会和白玉堂重逢于展昭墓前,看着他上香烧纸,有条不紊地做着一切,让莫明几乎以为这只是某个敬重展昭的普通朋友人前来拜祭,心里竟起了莫明其妙的不满,生死之交,如今阴阳两隔,难道不该沉痛些,悲伤些?这人竟能如此的波澜不惊,平静如常,人说锦毛鼠白玉堂面冷心狠,看来不差。
 莫非却因曾在梅林见白玉堂为情所困,伤于刻骨的相思,如今这番模样,反生出几分担心,忍不住问道:“你可考虑清楚了?”
 白玉堂默然道:“我若不接受,岂非辜负了他的苦心安排?”听口气,莫非知他心结未解,这种事,除非当事者自己想通了,其他人无论说什么,都无法接受。
 此后的数月间,白玉堂留在莫非身边,除了疗伤,偶尔也会指点莫明武功,莫明对他始终生不出如展昭一般的情谊。
 那日莫明练完剑,正要回房,却被白玉堂叫住,随手扔了把剑给他道:“这是你师傅生前所用的巨阙,他既收你为徒,这剑自然也该归你。”
 莫明摇头道:“我曾听展大哥说将剑赠与了你,何不留着做个纪念?”
 白玉堂冷冷地道:“人都走了,留把剑何用。”
 莫明心头火起,一把拿过巨阙道:“你不稀罕,展大哥的忌日,就让此剑去陪他,这世间,也只有展大哥得配此剑。”事后,果然将剑埋入坟中。
 时光流转,又是花红柳绿时,莫明听叔父说起,经这一年的治疗,白玉堂的武功已然恢复,不日便会离去。
 清明时节,莫明前往拜祭展昭,将近坟前,听得一人喃喃自语,那声音,正是白玉堂。“猫儿,你从来都是如此,你我之间,本是两人之事,却都让你一个做了决定。为何要这样?或许你根本就不需要其他人?没有白玉堂,你依然是南侠展昭,持剑卫道。”说到此,眼幕低垂,此刻已是神思具飞,无数回忆在心头掠过,相识、想争、直至相恋,最后,那人的一切都化为了尘土。
 白玉堂自嘲地笑笑,又道:“可你是否想过,没有了你,我又会如何?那日在梅林,还以为是梦中所感,原来都是真的,只是你不愿见我。可知即使所余时日不多,能在一起便胜过孤独一世。这辈子,白玉堂做得最错的一件事,是娶了双儿,令她抱憾而亡。最恨的,却是你未能遵守誓约,无论是何理由,上至碧落下黄泉,我都不会原谅你。”
 话音刚落,莫明惊见白玉堂双手一合,一对白玉雕成的一猫一鼠瞬间被碎成了粉末。莫明有心上前为展昭辩解几句,却想着叔父的曾言,那种事,必须自己想通,其他人说什么都不会改变。遂不打扰,悄悄离去。
 那日以后,莫明再也不曾见到白玉堂,问叔父,莫非轻描淡写的道:“他的伤好了,自然有他自己要做的事,为何要留在此地?”莫明虽无语,却不以为然,心里暗道,你走了,展大哥自有我陪着。
 不久江湖中便传出有关白玉堂的消息,有说他近日力擒淮南十三盗贼,送官究办,也有说他独下陵南,助镇南侯平定边乱,又传他劫法场,救助被冤之人,好在最终替人申冤,将功折罪未被追究,最后的消息竟是他入赘朝廷某重臣家,此后,便再无音信。
 莫明每次扫墓,都会将叔父带回来与白玉堂有关的消息,在坟前叙述一遍,他很肯定,这些事对于九泉之下的展大哥,也是一种慰藉吧,曾经的一切都无可搀回,失去的终究难以追悔,活着的人,本就该有自己的人生之路。
 番外——此情可待
 番外一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江南的冬日远比北方温暖,即便是昨夜落了一场雪。
 破晓云开日出,到晌午时分,山野林中积雪已化了近半,一夜间枝头豔红的梅竞相怒放,将冬日萧瑟景致点缀出几分亮丽。
 莫明手执一篮香烛、纸钱,信步山林小径,见岭上红梅烂漫,衬著枝条上未融化的雪,煞是耀眼。
 去年此时,他花了一番功夫,将山麓上两株梅树移栽到展大哥墓旁,虽不知他是否喜欢,却也是自己心意,如今见花已绽放,想必墓那边也是一片灿烂。
 冬季昼短,日影微斜,莫明向山中竹屋而去,远远瞧见一缕青烟嫋嫋升起,心中大喜,当是叔父已回。自端午莫非离家,一走便半年,只说展昭祭日前必归。
 明日又是冬至,莫明三年守孝期满,待来朝去坟前作别,要随莫非下山,从此後游历江湖,仗剑卫道,方不负叔父、展大哥殷殷期望及悉心教导之恩。
 推门而入,果见莫非正坐於书案前品茶,莫明放下手中之物,喜道:“叔父,您回来了。”
 莫非微一点头,将茶杯置於桌上,目光落在那一篮香烛纸钱上,轻叹道:“这些是给你师傅准备的。”
 莫明口中应道:“是啊。”心里却有些奇怪,叔父行医多年,又是个不拘世俗之人,向来看淡生死,且展大哥故去已有三年,为何今日提起,神情语气中尽显伤感。
 莫非静了半晌,看莫明地望著自己,不禁又是一声叹息,自身侧摸出一物递上道:“明日,埋在你师傅墓中。”
 莫明接过,见此物用绢包裹著,形状是一把剑,心中好奇,难道叔父找来什麽绝世好剑来祭展大哥,但再怎麽好,怎比得上巨阙。
 待到解开绢,莫明盯著那剑匣直愣愣地发了呆,这不是早先自己亲手埋於墓中展大哥的巨阙吗,怎麽会到了叔父之手?剑出鞘,不由惊呼一声,巨阙竟已折断。
 莫明大惑不解地望著叔父,莫非缓缓地道:“这是我从西夏皇宫拿回的,此剑虽已折,但毕竟是你师傅之物,万不可落於他人之手,何况是他的仇人。”
 还剑入鞘,莫明越发地听得糊涂,“可是……这剑当日已做了陪葬,又怎会流落西夏?”
 莫非轻哼一声道:“西夏国主李元昊去岁平定了回鹘,又将国内与之抗衡的卫慕氏一族满门灭尽,大破辽军後,於今年初挥师南下,直达宋境,多次挑衅。宋夏本已议和,但李元昊意欲南侵之心昭然若揭,宋廷朝臣对此议论纷纷,有主张迎头痛击,也有人以现今国力不强,而西夏正势盛,提议韬光养晦,多给他们一些好处,暂且退让媾和。”
 莫明皱著眉道:“李元昊此人狼子野心,久有入主中原之心,怕即使想媾和也未必能应,之前宋夏之争,宋军两场败仗,元气大伤,虽过了数年时光,即使再战,只恐军力上仍不足,胜算甚微,哎,若能再有两年休整,形势便大不同了。”
 莫非暗自感叹,不过三年时光,莫明已不再是懵懂少年,颇具远识,不禁赞道:“说得极是,当今皇上也知眼下形势,战和皆不利,要想暂时阻止李元昊南侵,唯有用非常手段。听说数月前,有人潜入西夏大营,在极为严密的防守下,仍重创李元昊,令其不得不撤军回王廷养伤,至少一段时期内,无法亲自领兵。李元昊疑心颇重,经之前野利氏及卫慕氏兵变,他是绝不肯将大军交付其他人,因而伤好之前,暂不会对宋构成危险。”
 莫明听了心中一动,微一沈呤,忽而问道:“叔父,您说有人潜入西夏大营,重创李元昊,难道这人是白玉堂?听说他不是已入赘朝廷某重臣家,又怎会甘当刺客?这剑,可是他取走的?如今人在何处?”
 莫非摇头道:“入赘亦不过是江湖传言,无人知晓行刺李元昊之人的身份,但我游历至西夏,曾在皇宫内听到一些传言。说是当日行刺之人一身白衣素服,武功极高,手执一把绝世好剑,连斩十大护卫高手,又刺伤李元昊。此人眼见脱身无望,将剑折为两段,自刎而亡,李元昊虽侥幸不死,却被重创,一时间数十万大军人心恍恍,最终不得不撤军。”
 莫明听到此,心中蓦地一痛,喃喃地问道:“他死了,真的死了?怎会这样?”
 莫非伸手抚上莫明的肩膀,轻叹道:“或许,对他而言,未尝不是一种解脱。李元昊将他的尸首挫骨成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