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陌上药香 >

第13章

陌上药香-第13章

小说: 陌上药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背篼已经被一个大汉给背上了,她还是累得气喘吁吁地,暗自怨恨自己为什么这么小,总也长不大!

那个世子虽然年纪小,可是心思却极细致,早看出筱蓉的窘境来,忙让人停下,吩咐随从:“她这么小,又救了我的命,让她上来和我一起坐着吧。”

老茂的脸色有点儿难看,斜剜了筱蓉一眼,以为她一个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岂不知筱蓉早就看在眼里了。

他们放下担架,让筱蓉也坐了上去,抬起来才继续赶路。

卷一 血海深仇  二十四章 家有银两

盛夏的酷暑,让人难以忍耐。山坡上的树枝、草叶儿纹丝不动,似乎了无生气。几声单调的蝉鸣,给这寂寥的山增添了一丝韵味。

筱蓉坐在颤悠悠的简易担架上,身边就是一身月白实地纱衫的世子,此刻他双眸微闭,神色有些疲倦。

微微低头,筱蓉不动神色地查看着世子小腿上的伤势,雪白的里衣布条已经被血渗透,殷红的血在刺眼的日头底下显得有些触目惊心。好在那颜色鲜艳夺目,虽然浓烈了些,倒能让人放心。

这世子的伤势没有什么大碍了,剩下的就是好好调理,不能再劳累了。

陡峭的山坡让这一行人走了约莫小半个时辰,抬担架的大汉都是汗湿后背,好在他们魁梧粗壮,世子和她又都是小孩子,才不至于太辛苦。

将要到山脚下的时候,筱蓉看到李氏带着铁牛儿,手里拿了一片大树叶子包成的包儿,正迎面赶上。

见到筱蓉,李氏才稍稍放了心,上前接过那大汉背上的背篼,跟了他们一同下来。

站在张家寨子村口的一棵大柳树下,那个叫老茂的随从吩咐人把担架放下,亲自过来扶起世子,招手叫过等在一边牵了五六匹马的随从,沉声说道:“大虎和小七先骑马赶回去,把镇上最好的大夫叫到姨太太府上候着,我和他们几个护着世子随后就到。”

那两个年轻的随从躬身应命,翻身上马,就是一阵狂奔,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

这里,老茂扶着世子上了马,他坐在世子身后,其余几个人也纷纷上马,一行人就要踏马而去。

精神有些萎靡的世子这时却睁开眼看了筱蓉一眼,那张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温馨的笑意,瞬间让李氏娘儿三个晃花了眼睛——这个世子怎能生的如此好看?

就听他对老茂说道:“赏她些银子,人家辛苦为我医治!”

几个随从似乎很惊讶,那个老茂只愣了一下就立即笑道:“世子说的是,老奴急着要走,倒忘了这茬!”

说话间,手脚麻利地解下腰间一个黑底白花的黑绸荷包来,随手掷给了李氏。“拿着,这可是我们家世子赏你的,够你们家花上半年的了。”语气里满是不屑,似乎不愿与这些庄稼人为伍。

随即,一行人打马而去,留下李氏娘儿三个有些愣怔怔的。

她捏了捏手中的荷包,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笑意,拉了筱蓉的手就赶紧往家走。

通过刚才的那一捏,她心中已经有了个大概,这些银子真的像那随从说的那样,够他们家半年嚼裹了。

庄稼人除了吃饱穿暖,也没别的追求,一年有个三四两银子就足够了,这荷包里少说有二两,李氏怎能不心欢喜悦呢?

她一边走着,心里一边盘算着:过两天,镇上有一个大集,到时候就带了妞妞和铁牛儿两个去看看,该给孩子买些细棉布做件衣裳了。铁牛儿正长个儿,身上的这件已经到了肚脐眼儿上,妞妞还没有一件可体的……

再买些鸡鸭鱼肉、油盐酱醋,好歹让孩子们能吃上一顿饱饭。后山上刚翻出来一块地,再买些豆种、玉米种,最好再买几只羊,正好让铁牛儿牵到山上放着……

她心里美滋滋地想着,一点儿都不在乎老茂赏钱时候那不屑的眼神,过惯了穷日子,能有钱得就不错了,哪还顾得上人家的态度是好是坏?

俗话说的“马瘦毛长,人穷志短”,就是这个理儿。穷极了的人,给一口饭吃就能为你卖命,哪还有饿死不食嗟来之食那一出?那都是清高的文人们吃饱了撑得,编出来愚弄老百姓的!

筱蓉瞧着李氏一路的喜气,那颗心也变得柔嫩起来。她小小的掌心里攥着那个树叶子包着的包儿,还没顾得上给世子服用,人家就一阵疾风似的走了,那随从还那般趾高气扬,好像她给他医治理所当然一样。

连句道谢的话都不会说,真是一群豪奴!若不是为了铁牛儿的安危,她才不会出手呢。不过那个世子还勉强,不是大奸大恶之徒,最起码还知道给她们点赏钱。

李氏一回到家里,就把篱笆小院关上了,拉着筱蓉进了茅草小屋,左右看了看赶紧栓上门,搞得像是个做贼心虚的人。

屋子里很暗,即使外头毒日头晒着,屋里只勉强看见。李氏从壁龛里拿出那盏添满了獾子油的小灯点了,才把荷包里的东西倾倒出来。

里头是一对如意笔锭的小银锞子,一个约莫一两重,怪不得老茂说够他们家过半年的了。

李氏扫视了一眼面露喜色的铁牛儿,沉下脸来吩咐:“千万不要让你爹知道,不然,又被他拿出去赌了。有了这些银子,我们今年冬天就不怕了。”

她说的是实话,庄稼人最怕熬的就是冬天,大雪封山,枯黄肃杀,不到春暖花开没有吃的东西,当真是青黄不接的季节。

李氏愁得就是这个,家里没有隔夜的粮,趁着天儿还热,还能上山采摘些木耳、蘑菇,勉强果腹,到了冬天,她们娘儿三个可就束手无策了。

张顺那样一个赌鬼,压根儿指望不上,自从回到这个家里,她夜夜愁得都睡不踏实,不知道该如何养活筱蓉,怎么维持这个家!

铁牛儿见母亲如此郑重其事,忙点头:“娘放心,我绝不会跟爹说的。”

李氏又瞥一眼筱蓉,知道这是个稳沉孩子,自然不会说出去。

她找来一块碎布,把那荷包里外缠裹起来,在屋里踅摸了半天,才趴在地上,把那荷包系在屋里仅有的一张烂床底下的床腿上。

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李氏才松了一口气。都说家贼难防,万一张顺要是找到了,定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藏在这个地方,他怕是想不到的吧?

望着李氏那张舒展开的脸,筱蓉感叹起来:这是一个才刚三十左右的年轻妇人,可是因为日子贫苦,眼角已经有了细细的纹路,才回来没几天,做了粗活的手上,满是老茧子。

若是李氏好生装扮一番,其实也很耐看:弯弯的两道柳叶长眉,

大大的眼睛虽然不再水灵,但是那番韵致还是有的。

肤色算不上白皙,可在江府里没受过什么苦,倒也细腻如瓷。

只是不知道这样的脸庞还能维持多久?贫穷的日子需要她日日劳作,衰老的速度更快。

筱蓉在这世上,只有李氏这一个亲人了,她不忍让她过得这般拮据,她想凭着自己的智慧让李氏和铁牛儿都过上好日子!

卷一 血海深仇  二十五章 夜半质问

晚饭是凑合出来的,李氏把缸底的那点儿玉米面刮出来和了水,勉强蒸了两个小饼子,用獾子油煎了两条小鱼,又炒了一个蘑菇,三口人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趁着张顺没回来,李氏特意给两个孩子拿出藏着的一点儿獾子肉,自己啃着玉米面饼子,催促着他们:“快点儿吃,不然等你爹回来啥也没有了。”

可不是这样?张顺是个整日里醉生梦死什么都不管的人,只要有吃的,哪里顾得上老婆孩子?

筱蓉最看不惯这样的男人,可是她现在还小,只能先咽下这口气。

破天荒地,今晚上张顺竟然没回来。筱蓉顿觉一阵轻松,她很讨厌晚上要和那个浑身恶臭的男人睡一张床上。家里仅有一张床,李氏带了筱蓉睡,只要张顺回来,就会和她们挤在一起。

李氏收拾完了桌子碗筷,把铁牛儿白日里和世子打架撕烂了的衣衫脱下来,就着油灯缝补着,一边哄着铁牛儿和筱蓉两个睡觉。

皮了一日的铁牛儿早就累了,倒头便睡。倒是筱蓉,虽说还是个孩子,但她心灵已是个大人了,总也睡不着,睁着一双黑豆似的大眼睛,忽闪忽闪望着灯底下的李氏,若有所思。

今儿给世子医治蛇毒实属无奈,她一个四岁的女娃儿能知道的这么多,不晓得李氏心里有没有什么疙瘩?

寻常人,谁会相信一个小孩子会治蛇毒呢?那几个随从之所以让她医治,也是病急乱投医,生怕耽搁了世子。

就他们临走前的那种不屑,说明他们还是信不过她的。

李氏一天都没问过,难道是自己说的谎比较可靠,轻易地就让她信了?

李氏缝了一阵子,拿针把灯芯拨了拨,复又缝起来,倒弄得筱蓉有些不安了。

心里挣扎得厉害,李氏是她的乳娘,算得上她的救命恩人,是不是要把她的真实身份告诉她?可当年连江世昌夫妇都没能察觉出她的异样来,若是李氏知道了,会不会把她当成妖怪,还会这么疼她吗?

甩了甩头,索性还是撒谎瞒到底吧,不然能怎么办?

缝完了那件对襟小衫,李氏也上了床,躺在筱蓉外侧,却没有立即吹灯。往日里,李氏很节俭,只要上了床就得把灯吹了。

今儿她这反常的举动,让筱蓉心里忍不住噗噗乱跳,她到底还是怀疑自己了。

微弱的灯光轻轻地晃动着,筱蓉正忐忑不安地等着。依着她的本性,她不想对这个如同母亲般照拂她的乳娘撒谎,可是又不敢说出实话来。

李氏忽然侧翻过身来,脸对着筱蓉的,语气是从未有过的严厉:“妞妞,你跟我说实话,你的医术是从哪儿学来的?”

筱蓉本来一直悬着的心一下子松了下来,李氏并没有怀疑她年纪幼小就会医术,而是问她医术是跟谁学的。这个就好说了。

她眨巴了一下眼睛,装作有些懵懂的样子,答道:“娘,我是跟我母亲学的,今儿我故意对那些人说是和外公学的,就是不敢让他们知道我和你不是亲生母女!”

李氏是个大字不识的村妇,哪里会医术?说和母亲学的,人家自然想到是李氏了。

这话说得在理,筱蓉的母亲江王氏饱读诗书,满腹才学,对于歧黄之术也略通一二,家里丫头、婆子有个头疼脑热的都爱去找江王氏,从家里的药柜里找几味药煎来吃了就好了,只有生大病了才叫大夫进府。

李氏在江家的时候,有一次冒了风寒,也曾让江王氏给瞧来着,现在筱蓉这样说,她倒是信了三分。况且筱蓉打小儿就聪慧异常,她只以为江夫人那么聪明善良的人,生下的孩子这么聪慧也是正常的。

只是她不想让筱蓉出头露面,倒也不是像大户人家那么讲究,她是怕万一被有心人知道了,会查出她的底细来。

想了半天,她紧紧地攥着筱蓉的手,满脸的庄重,一字一句地说道:“妞妞,这件事儿谁都不能让知道,明儿一早我就告诉铁牛儿。要是知道你会医术,时候长了,就有麻烦了。”

筱蓉听得懂李氏的意思,今儿她医好了世子的蛇伤,明儿传出去,就会有人找上门来,这些庄稼人哪有银子去看大夫,生了病都是能捱则捱,若是知道了本村里就有懂医的,自然就找她了。

日子久了,传到镇上,就有那些有学问的人仔细追究了,她一个四岁的女娃儿就算是再聪明,也不懂医术啊。日子久了,势必要把她的身世给查清了,那时候她的小命就难保了。

母女两个四目相对,都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到了担忧,这一夜,注定不平静。

李氏既然把筱蓉带到家里,就是希望筱蓉能平安地长大,她一个村妇,没有多大的见识,但她知恩图报,只想着把江家这根独苗养活大,将来能嫁个良人,也算是对得起江家了。

她哪里知道,筱蓉心里的仇恨比天都大,这辈子若不能报仇雪恨她誓不罢休。

眼下栖息在李氏家里,也是一时之需,她只盼着自己能早日长大。

本想凭着自己精湛的医术能为自己谋一些钱财,可自己还太小,不能抛头露面,只好再等几年了。

一夜无眠,天蒙蒙亮的时候,她才小憩了一会儿,睁开眼睛,李氏已经起床做饭去了。家里没有米面了,不知道还能做出什么吃的来。

勉强起身洗漱了,看铁牛儿时,兀自睡得正香,完全不知道人间的疾苦。

来到锅屋里,李氏见了忙问:“脸色怎么有些不好?”

昨夜,娘儿两个推心置腹地谈了一番,筱蓉心事重重,哪里还能睡得着?往后的日子该如何过下去,让她颇费脑子,既不能行医,就得勤劳,趁着天儿还热,上山多采摘蘑菇、木耳,多砍柴摘干果,到了冬日里才能有的吃。

可就算是再勤劳,也只能够果腹的。愁了一夜,只觉得前途漫漫,不知路在何方。

早上起来顶着熊猫眼儿,精神不好,脸色自然不佳了。

接过李氏手里的麦秸秆,筱蓉顺势蹲下,“娘,我来烧吧。”

李氏叹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