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官路弯弯 >

第986章

官路弯弯-第986章

小说: 官路弯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毅道:“市一级的教育资金,中央就算肯支持,估计难度肯定不小。”

    项青萍道:“可不是嘛。五一节后,我就到了京城。但我跑断了腿,也没能拿到一分钱的批文,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正好贺市长要到李书记你这里来,我就跟他一起来求情了。李书记。你是手眼通天的大人物,又是江州人民的父母官,这件大事,只能求你帮忙了。”

    李毅呵呵一笑:“项市长,你太抬举我了。”

    这事情再难道,李毅也得办啊。别说项青萍跟自己有过数度春风,就算没有这层关系,李毅也得为江州教育事业谋福利啊!

    项青萍拿出一份报告来,递给李毅,说:“李书记,你看看这个,这个是东新区教育局的赵琳同志写的。”

    “哦?赵琳同志的报告,我看看。”李毅微笑着接了过来。

    赵琳在这篇报告里,对东新区的教育现状进行了十分深入的剖析,尤其是对农村和山区的中小学教育做了详尽的调查和介绍。

    改变农村教育现状,这也是李毅交给赵琳的一个重要任务。

    项青萍道:“李书记,现在到处都在实行撤乡并镇,中间难免会出很多问题,像地方财务的交接就是一笔算不清楚的烂账。有些学校以前在这个乡,现在划到了这个镇,两个地方政府便互相推诿,不肯发放工资。”

    “还有的学校,原本就拖欠了工资,教师们找原来的乡领导,没有人管,推到现在的镇政府,镇政府又说这是遗留问题,要原来的乡政府领导解决。这推来推去的,几个月甚至几年都落实不下来。时间拖得越久,这账越发算不清楚了!”

    “还好,农村里的教师,家里大都有些田地,就算国家不给他们发工资,他们也可以维持生计。但是,我们当领导的,就这样对待人类娄魂的工程师吗?他们为国家付出了这么多,我们连他们应得的工资都不应该发下去吗?”

    项青萍说的这些话,正是赵琳在报告里写的内容,虽然文字稍有出入,但意思却是差不多的。

    李毅快速的浏览完毕,心想赵琳所写的,肯定是实情啊!

    现在的教师工资,拖欠之风十分严重。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东部沿海地区发达起来了,中部和西部却依然贫困,很多地区的贫困人口还是很多,虽然不至于吃不饱饭,但离小康生活却还差得很远。

    很多贫困县镇,除了少数头脑灵活的生意人,大部分职工的工资并不高。

    这些县镇的财政可想而知。用钱的地方多,进项却少得可怜,财政总是捉襟见肘,很多地方连最基本的工资都发不下去。

    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就算是党员干部,也不是个个都有雷锋同志的觉悟和行为,有了钱,肯定是先保证自己的工资,保证行政机关的工资和福利,其次才轮到事业单位。

    至于老实巴交、无权无势的人民教师,那就要轮到最后了。有则发一点,没有则拖欠。

    教师也是铁饭碗,也是国家公务员。

    但他们要算庞大公务员队伍里最势弱的一群人了。

    辛辛苦苦一个月,甚至一年下来,却连工资都发不到手里,这跟在外面揽活干的农民工兄弟差不多了吧?

    李毅表情严肃,说道:“项市长,游书记和张市长知道这个情况吗?”

    项青萍道:“应该知道。这个问题已经很多年了,不是现在才有的。赵琳同志的这份报告呈上来之后,我实地去做过调查,上面所写,全部属实。”

    李毅道:“市里有什么说法没有?”

    项青萍道:“这份报告的副本我已经呈送给相关领导,但他们都没有批复。我去找他们理论,但领导们都说这事情他们暂时也没有办法,得再研究,再讨论。”

    李毅道:“还是要拖下去啰?”

    项青萍道:“估计是这个意思。”

    李毅问贺正宇:“贺市长,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贺正宇说道:“市财政今年比较宽裕,但资金大都倾斜于公路交通建设,教育方面的预算并没有增多。张市长手里有钱,但他不愿意拿出来,他的意思是,教师的工资,要教育部门自行想办法解决。”

    项青萍道:“所以我才不得不到处跑,拉关系拉资金,不管怎么样,得先把教师们的工资发下去才行。不然,我这个主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就未免太失败了。”

    李毅看看时间,说道:“你们住在驻京办吧?”

    项青萍道:“是的。我们就住在江州驻京办事处。”

    李毅道:“时间不早了,我做东,请大家吃个饭。”

    项青萍道:“李书记,那这资金的事情?”

    李毅笑道:“你就放心吧,我会处理好的。现在是下班时间了,你总不能还要逼着我去教育部吧?”

    贺正宇笑道:“就是啊,李书记开了口,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只要李书记跟教育部说一声,这点资金的事情,马上就可以解决了。”

    李毅哈哈一笑,和两人下楼来。

    钱多回国后,留在京城,再次当起了李毅的司机。

    李毅也习惯了钱多的存在,并没有赶他回去。

    贺正宇抢先一步,上了副驾驶位。

    李毅请项青萍上了后座。

    贺正宇和项青萍见到钱多,都是十分的客气。

    一个能跟着李毅,从西州到江州,再到京城的人,就算是个司机,也不能小觑啊!

    李毅连秘书都没有带走呢!可见这个司机对李毅的重要性。

    李毅说了地方,钱多开车前往。

    经过国家信访局时,李毅看到那里的工作人员正在赶人。

    项青萍忽然咦了一声:“那不是咱们驻京办的梁主任吗?”(。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七卷 第五十九章 登闻鼓() 
李毅和项青萍同坐在后排,为了避嫌,两个人都离得很远。

    项青萍更是靠近车窗,假装欣赏京城的大都市风光。

    因此,她最先看到国家信访局门口的这一幕。

    江州驻京办的主任,名叫梁悟生,是个三十多岁,精明强干的汉子。

    此刻,他正领着驻京办的几个同志,在拉扯一个妇女和一个女孩儿。

    那个妇女四十岁左右年纪,神情激动,哭得很是伤心,手舞足蹈,阻挡驻京办同志们的阻拦,想冲进国家信访局去。

    李毅放低目光,朝那边看了一眼,说道:“是驻京办的梁悟生同志。那上访之人,肯定是从江州来的。”

    这个地方每天都上演相同的戏码。

    告御状自古就有。

    人们的冤情达到了极大,地方政府无法给他们一个公道和说法时,他们自然就会想到告御状。

    御状不是那么容易告到的,越是高级的领导,所居之处越是深门重院。中央领导日理万机,行踪无定,更难见到。

    好在有个国家信访局,相当于古代之“登闻鼓”。

    登闻鼓,是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

    挝登闻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直诉方式之一。

    登闻鼓有专门的官吏看守,遇有击鼓者需立即受理或上报。

    据史书记载于周朝就设有登闻鼓,当时称作“路鼓”。魏晋以后历朝都设有登闻鼓。

    宋朝以前,普通民众可击鼓鸣曲申冤,或向朝廷提建议,或对政策提出异议等等。

    宋朝以后,击登闻鼓的条件日趋苛刻,至清朝已形同虚设,并规定击登闻鼓者,先廷杖三十。以防止无端刁民的恶意上访。

    中国自明清以后,律法日益完备,登闻鼓仅代表一种象征。

    历朝历代的贤君圣主,都很在意民情的通达。

    北宋宋太宗在位间曾有这样的记载“京民牟晖击登闻鼓。诉家奴失母豚一,诏令赐千钱偿其值。”

    明太祖朱元璋也设立了登闻鼓,并设有专人管理,一有冤民申诉,皇帝亲自受理,官员如有从中阻拦,一律重判。

    民事如天。在贤明君主执政时期登闻鼓确实有上达民情、监督官僚的作用。

    现代之信访局,起的就是这样一个作用。

    信访的存在,让民告官成为了可能。

    在地方政府的官官相护之外,人民多了一个讨公道的地方。

    然而,贪官们最怕的,也是这个信访。

    因此,某些心虚的贪官腐吏们会千方百计的阻挠上访户,闹出了多少人间悲惨之剧。

    李毅常从这条街道经过。不只一次看到过这种事情。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各大小车站和机场。有的上访者刚刚踏上京城的土地,就被人给带了回去。连信访局的大门朝哪里开都没有弄清楚。

    贺正宇有些不高兴的道:“这个梁悟生,真是不会做事!在信访局门前拉拉扯扯,这成何体统,严重影响到咱们江州的形象和声望。”

    项青萍道:“这个倒是不必担心——冠盖满京华,谁认得他是咱们江州驻京办的啊!”

    钱多有意放缓了车速,听候李毅的示下。

    李毅不是不想管这些事情,但这些事情太多了,多得能让人的神经变得麻木。他又不是信访局的官员,也不好伸手去管。就算想管,也管不过来啊!他的本职工作。就是一个大烂摊子呢,够他伤脑筋的了。

    但今天这个事情牵扯到了江州,李毅不能坐视不理了。

    “钱多,停车!”李毅沉声说道。

    “是。”钱多应了一声。他料到李毅要管这桩闲事,因此早就瞄准了一个停车位置,将车开过去停下来。

    李毅坐着没有动。说道:“去把人带过来。”

    他这话是对着前面说的,做这种事情,当然得男人出面。

    贺正宇道:“我去。”推门下车。

    钱多道:“我去帮忙!”跟着贺正宇走了。

    车里只留下项青萍和李毅两个人。

    项青萍扭头看着不远处的国家信访局大门口,心里却有如小鹿在撞。

    她和李毅之间有过几次“意外”之后,就再也没有亲热过,这种关系让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显得很是尴尬。

    虽然项青萍努力装作没事人一般,但当两个人独处之时,这种矜持就很难再保持了。

    在这一点上,薛雪看得比项青萍要透彻。所以,薛雪可以容许李毅的暧昧和亲抚,却始终不肯逾越那道最后的防线。

    并不是薛雪不爱李毅,她和项青萍一样,都很喜欢李毅,都爱他爱得不顾一切。

    薛雪以为,守住了底线,也就守住了两人之间的友情和尊重。

    不管什么情况下,她都可以轻松的面对李毅和他的家人和朋友。

    一只温热的大手握上了项青萍的玉手。

    项青萍娇躯一颤,说道:“贺市长和钱师傅已经到了那边,正跟梁悟生在说话。”

    耳边传来一个富有磁性的男音:“你,过得还好吗?”

    项青萍这下不能不理李毅了,缓缓转过身子,看到他正盯着自己看,便微微垂头,弄了弄发鬓,说道:“好着呢。”

    李毅道:“你这么年轻,正是一个女人最好的年华,怎么不找个男人过日子呢?”

    项青萍勉强一笑:“我还年轻呢?早过了美好的年华了。对爱情和婚姻,我都不再抱任何幻想。人老珠黄,哪个男人还会看上我啊?”说着,大胆的抬起头来,看着李毅。

    李毅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他知道她在期待什么,但这些话,他现在却说不出口。因为一旦说出来,那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这次南联盟之行,让李毅觉得自己欠郭小玲的情债实在是太多了。他越是理解到郭小玲对自己的爱意,他就越觉得自己不是个东西。

    多好的女人啊!无怨无悔的跟了李毅几年,自己却只能辜负她的深情蜜爱。

    除了郭小玲,还有一个花小蕊!

    “李书记,我想好了,我这一生,不再嫁了。”项青萍幽幽说道:“一个女人,靠自己也能把这辈子活好了。”

    李毅嗯了一声,说道:“我相信你能活得很好,但也会很苦。”

    项青萍忽然调皮的说了一句:“那你把我包养起来呗!我的要求很简单,在我觉得很苦的时候,过来安慰我一下就行了。”

    李毅心头一震,没想到一向矜持的她,居然能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

    正不知如何作答呢,李毅眼角的余光看到外面那母女俩跟贺正宇等人打起来了。

    “怎么回事?”李毅俊眉一蹙,脸色一沉。

    项青萍道:“李书记,我下去看看。”

    李毅道:“一起去吧。看来这事情很难解决啊!”

    项青萍道:“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