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肱股明臣 >

第29章

肱股明臣-第29章

小说: 肱股明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言说复社才子,才大匡天,今日有幸结交二位,不知可否与某展示一二?”舟上,陈渊提议说。

    陈子龙与方以智相笑对视了一眼,然后道:“那大人想怎么个展示法呢?”

    陈渊略微思考了一会儿,说:“就以诗歌为内容吧,题材,律韵皆不限,两位尽情创作。”

    “这简单,就我先来吧。”

    陈子龙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站起来走了几步,张口直言:“独起凭栏对晓风,满溪春水小桥东。始知昨夜红楼梦,身在桃花万树中。”

    “好,好!”此诗一听便知颇具韵律,意境极佳,而且陈子龙在不到几息之间就将此作出,实在难得。

    “都说魏之曹植七步成诗,今之卧子三步得诗一首,才思敏捷,比之植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哈哈哈……”陈渊大笑着赞誉道。

    “献丑,献丑,吾之拙作怎能与八斗之才的曹植相提并论呢,可真是比不得,比不得。”陈子龙到是不托大,连忙摆手道。

    陈渊对他的这种谦逊的态度很欣赏,点了点头,然后又对方以智说:“卧子一首已成,密之也作一首吧。”

    方以智倒不像陈子龙那样快速成诗,侧头想了又想,终也成诗。

    “繁霜如雪孤南征,莫道能无故国情。斥抱揄方始大笑,牵牛负轭总虚名。凌云久动江湖气,杖剑时成风雨声。海内只今信寥落,龙眠山下有狂生。”

    方以智这首诗倒不似陈子龙那般的小情缠绵,而是有一种非凡的豪气,“狂生”二字亦是自比,其间也透露出他孤高自傲的性格。

    “密之此诗广远之境自是有的,可中间好像也透露出隐隐的不得志的情感,怎的,密之是仕途之运不顺?”陈渊问。

    “非也。”方以智答。

    “我并非抒吾之不得志,而是为天下英才没有得到重用而感到惋惜,今之庙堂,尽是庸庸无为之辈,而真正大才却弃之在野,无法一展宏图,这是朝廷之失,这是天下之失啊!”

    陈渊还真没想到复社的风流才子还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怀,不禁为之侧目。

    “的确,朝廷八股取士,所选大都经文之才,而非治世之才。八股之文,是盛世之文,又非乱世之典,如今国家飘零,非得有奇谋远略之人不能平也。”

    陈渊对传统的科举取士早有不满,在新政之时他就想改改科举之法,可考虑到八股之法,乃是明初就已成的定制,如果要修改,其中要挑战的不仅是传统体制,还有依此而存的士大夫集团,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说到底还是自己力量不足啊。”陈渊又一次感受到自己力量的薄弱,对于壮大自身的期望更加迫切。

    这时,陈子龙劝说道:“我们也不必为此感伤太多,若真是大才,怎会被这些所拘束,只要有机会,他们定会一飞冲天,九霄云路。”

    “卧之说的有理,是金子总会发光,而为官者就是要为他们创造机会。”陈渊感慨说。

    “‘是金子总会发光’,这话说的好啊。”陈子龙与方以智眼前一亮,不无佩服说。

    方以智提议,“我们两人都已作诗,大人何不也作一首?”

    “不行不行,在两位大才子面前,我哪能提诗二字,道德文章我还拿得出手,诗嘛~就算了吧!”

    “大人不必谦让,就做一首吧。好坏不论,只是尽兴就行。”

    陈渊呦不过他们,只好试着作上一首。

    可苦思了好一阵,都想不出什么好句子。忽然回忆起刚才陈子龙说的话,言“一飞冲天”四字,却是得了一首:

    “金鳞岂是池中物

    一遇风云便化龙

    九霄龙吟惊天变

    风云际会浅水游。”

    方以智是复社四才子之一,其大才不只限儒学,散文,诗歌之类,亦在哲学,科学等有所建树。所著《物理小识》中的内容,与现代物理理伦有诸多契合。

    本章完

第58章 复社大会二() 
陈渊这首诗一成,立马使陈子龙与方以智当场惊颚。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此真乃千古之绝句啊!”

    陈渊却没有这种感受,他怎么觉得此诗好像是别人所作,自己是抄的?

    “不对不对,这诗应该是前人作的吧,我怎么有种很熟悉的感觉?”

    陈方两人思索了一会儿,确定并无前人作过这首诗。

    方以智回:“我与卧子阅觅诗篇无数,还真没有见过哪位前人作过此绝句,大人不必怀疑,定是您原作无疑了。”

    陈子龙也说:“杜甫曾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大人写诗与杜甫他老人家有同样的感受,说明您也有诗圣之才啊!”

    “是吗?”陈渊听了他们二人的话,当真以为自己有与杜甫并驾齐驱的才能,不禁飘飘然起来了。

    接着,方以智又提议说:“既是如此,大人因当多做几首才是,我们将大人的诗篇整理成稿集,发在《国表社集》上,等到了虎丘,传与众社员观看,也好让大家领略领略大人的文采。”

    文人士子,最好名声,陈渊作为传统儒家思想框下的弟子,也是不例外。如果真按方以智那般说的做,那他可真是要在士子们间出名了。

    他激动不已,连忙找来纸笔又作了起来,可是连着好几首都平庸的不行,再也没有刚才的感觉了,于是便只好作罢。

    十月,陈渊一干人乘游舟到达了虎丘,准备先去拜复社创始人张溥。

    张溥这些年混的可谓是混得风生水起,在创办复社后,大改以往仕途不济的状况,在崇祯三年时中得举人,又在第二年中进士,及殿试,张溥被授庶吉士之职,一时名声大噪。

    至此之后,江南学子们已经不敢直呼张溥其名,只称他为天如先生,或是西张先生。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张溥得到万人景仰和畏惧的同时,他身边的人也开始享受他们应有的殊荣,有人甚至学着孔庙里的格局,把几位社里的骨干前辈称作“四配”,把张溥的一些得意弟子称作“十哲”。太仓张天如,俨然一位当代的圣人夫子。

    所以,在去岁张溥归乡葬父之后,其庭堂一直访客不停,就算他移至虎丘住持复社大会,众人也是如影随行,天天络绎不绝地出入他的门楣。

    陈渊他们想见一见张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没办法,他们只能老老实实地先写了拜名帖,然后等着张溥接见了。

    十日之后,张溥是终于得了空闲,陈渊等人于是转至其宅,拜会他去。

    “西张先生,南张先生!”

    陈子龙与方以智虽大才名贯江南,但他们见到张溥与复社的另一位大佬张采时仍是毕恭毕敬,抱拳行礼道。

    “嗯!”两人点头,算是回礼,然后目光转向立在原地挺直身板的陈渊。

    “这位就是最近搅动整个南北官场的陈渊陈大人吧?”

    见陈渊不行礼,张溥张采也高傲的很,端坐在椅子上昂头问话道。

    “不敢当,本官能取得成绩,全赖复社众友帮助。这次来到虎丘,一是受邀来观看复社大会,二便是想到先生处亲自道谢。”

    听到陈渊如此说道,张溥张采两人的虚荣心一下子就得到了满足,忙召乎陈渊:“陈大人也别站着了,快快请入坐吧,卧子,密之,你们也坐吧!”

    “谢先生。”陈子龙与方以智齐声拜,然后都跟着陈渊入了座。

    众人都坐毕后,张溥向陈渊攀谈道:“我在去年初时,就闻说过大人的威名,仅凭以新编之军就击败了西北大贼神一魁,可真是难得啊!可惜的是当时洽逢家父去世,我要回乡丁忧,否则还可见识一下大人在金銮殿新政献策的雄姿的。”

    陈渊谦逊地说:“某一平庸之身,哪来什么威名与雄姿啊,先生可别说笑了,神一魁能平,新政能有所成效,那全是陛下的隆恩所至,我可不敢贪半点功劳。”

    “不然,陛下隆恩至你,却不至别人,说明大人还是有过人之处的,我主圣聪,绝不会看走眼。”

    陈渊苦笑,这些复社的人还真是辩才了得,这还只是开头之语,想不到他已败下阵来。

    张采又继续道:“前段时间我还听北来好友说皇上有意想让大人入阁,可最近又没了消息,我正想问问大人呢,这其中是怎么个故事?”

    陈渊入阁这事当时是闹得整个北京满城皆知,可到最后他到底还是没入阁。陈渊曾多次面见过崇祯,也没听过其透露过半点信息,想来可能只是讹传罢了。

    “这只不过市井间以讹传讹的小道消息而已,先生怎可信以为真。想我年经轻事,也断担不了阁相的大任,所以这事跟本毫无可信度可言。”

    张溥并不赞同陈渊的观点,说:“年龄并不代表才能,古之甘罗亦可十二岁为相,陈大人为何不可?岂可因此而自贱,自缚了手脚。”

    “可本朝有规制,非内阁不出翰林,我外臣出身,也是不可入阁的。如果陛下真有心选新人入阁,也是先考虑张先生这样的,身负盛名,拥天下之才的能臣才是,何故论上我呢!”

    “哈哈哈……”

    张溥仰天大笑,陈渊这话是恭维,也是某种暗示。

    陈渊没有翰林院的身份,可张溥有,如果两家联合,他要助张溥拜阁入相,还真是未可知。

    “那我与陈大人当共勉才是啊。”张溥也同样说了句充满暗示的话语。

    此次会面,成果斐然。在陈渊与张溥你来我往的相互吹嘘中,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相互套取对方的合作条件,终于在一众人的见证之下,他们达成了某种口头协议。

    陈渊与复社的联盟算是暂时达成了。

    但另一方面,崇祯通过各种渠道也大致知晓了陈渊与复社的关系。

    陈渊在危险边缘的疯狂试探,正一点点地消耗着崇祯对他的完全信任。

    本章完

第59章 复社大会三() 
十月初九,今日阳光尚好,秋风飒爽,天空一碧无云。

    在这样绝佳的日子里,邀一二好友出门是极佳的选择,但虎丘一带的文人士子们却是无心出游,因为今天是名士云集的复社在此大开盛会的日子。

    成千上万的士子从各地赶来,一路呼朋唤友,成群结对。

    一时间,复社大会人山人海,参会人员近有万人,以至外面的生公台与千人石上都站满了人。

    大会是在虎丘郊外的一处庄园举行的,其核心成员是数百来自全国各地的复社分社代表,他们坐在会堂里面,有权和张溥等领导人物谈话,甚至参与到大会的讨论。

    但其它或是凑热闹的,或是想聆听张溥圣音的,都只能站在会堂之外,隐隐听到诸公们的对话,与之对比要差上了许多。

    而越是到外围,效果就越差,所以为了抢到好位,许多人都是赶早来的,甚至场外还有倒卖站位的黄牛存在,靠在第一排的位置都被炒到了百两。

    陈渊有幸被请到了会堂的第一排,与陈子龙等人坐到了一块,在会堂正对大家的地方也放有一排位子,那是给张溥与他的助手,第子们坐的。

    “看,看,是天如先生来了。”

    会场一片嘈杂,张溥与其“四配”,“十哲”们在众人热烈的期盼声中从后堂走了上来。

    “天如先生……”

    “天如先生……”

    ……

    会堂,众多张溥的粉丝叫着他的尊号。

    台上的张溥俨然就像现代的政治明星一般,举手投足间就能让许多人为之疯狂。

    “诸位,诸位……”张溥压手示意,让大家安静下来,会堂马上没了什么声响。

    张溥继续道:“诸位,今天我们在此召开第三次复社大会,看到如此多的良才俊杰到场,某真是甚为欣慰啊。”

    “啪啪啪……”

    张溥刚一发言,大家就纷纷鼓起掌来,热烈程度可见一般。

    张溥笑了笑,也不作废话,说:“那我们就按老传统,以戒言作为开头,这次大会便正式开始了。”

    话音刚落,大家全都站了起来,吟诵起复社戒条。

    “毋蹈匪彝,毋读非圣书!

    毋矜弓长,毋违老成人!

    毋形彼短,毋干进辱身!”

    完毕,大家齐齐坐下。

    张溥左手的张采又站起来发言。

    “复社已立数年,发展至今,无数名士才子入内,社员蓬勃到千人。但我们不应只止步于此,当激流勇进,更近一头。今日大会的主题之一,便是要议一议我们复社以后的发展方向。”

    张溥首先提议:“没错,现在我们复社虽广揽天下名士,太格局仍就太小,要想壮大,须得将影响拓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