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股明臣-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中的王承恩并不是崇祯吊死时陪在他身边的那位太监,而是陕西总兵王承恩,是同名同姓。
本章完
第11章 己巳之警()
在崇祯登基的前一年,与大明朝对抗了十几年的后金进行了一次汗位更替,原先的创业者努尔哈赤去世,后金的第二代大汗皇太极继承了汗位,定号“天聪”。
相较于明朝的内乱不断,政治腐败,皇太极领导的后金却一片欣欣向荣,他不但以沈阳为中心,在辽东地区建立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国家政权,而且拥有一支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劲旅。他的目标也十分明确,主攻对象就是南面的明朝,最终目的就是取而代之,成为天下的主宰。
皇太极本人极具战略眼光,他清楚的认识到进攻明朝取而代之是总目标,但在自己实力尚不具备时也不宜蛮干,应该首先把自己内部的事情弄好,把周边比较容易征服的部族和国家征服,对明朝则要不时侵扰,尽量掠夺人口和财物;侵扰明朝的路线,不能只限于山海关一路,而应该选取长城各关口择机突破,直接深入内地。
相反的,明朝一边拥有战略眼光的却是极少,根本没人意识到皇太极会从蓟镇等处突到内地,且十几年的军事对峙,满洲八旗的凶名早已深入明廷君臣内心,虽然口头上用“虏”,“奴”,甚至“幺麽小丑”之语极尽轻蔑,丑诋,但实际上却是人人谈虎色变,所以当己巳年十月,皇太极带兵功伐内地时,朝中文武竟无一人能拿出对策。
满洲十万铁骑绕道内蒙古科尔沁草原,在遵化以北的长城各关口发起进攻,而且迅速在大安口、洪山口、龙井关等处突破,进而合兵围遵化。明著名将领山海关总兵赵率教闻警后带兵急速援遵化,在城外同后金兵大战,结果中箭身亡,全军覆没。十一月初四日,遵化陷。此前3日,京城听到警报,已经通报各地,实行戒严。
紫禁城建极殿东面的后左门,崇祯帝正与大臣们在这进行平台召对,此次召对不仅内阁成员全部到场,各部堂官也都毕列其中,气氛紧张,严肃异常,所有人都知道这次召对的主要议题是什么。
崇祯帝端坐在宝椅上,一脸愁绪,忽问道:“建奴已深达京畿,兵指京城,各处兵马应即刻入援,现在各路人马消息到底如何?”
有兵部官员对:“早先宣府总兵侯世禄和大同总兵满桂部已经到达,其他零零散散的援军也到了一些,另收到辽东消息,袁督师也在月初四日从山海关出发,急速向京城方向行军。”
崇祯点了点头,算是满意,然后又说:“现在大敌当前,急需用人,但凡朝中有什么人才,各部不要拘泥于传统,都一律上荐。”
皇帝要大家推举人才,可好半会堂下大臣都默不作声,无人对奏。
这些个大臣,大都腹中满是锦绣文章,对军事却是一概不知,结交也都是经论骚客,那里知道什么军事人才,最后还是吏部待郎成基命出列道:“陛下,现在京城虽兵马雄壮,但鱼龙混杂,各听所命,急需一人主持京城防御,统筹全局,臣认为原辽东督师,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孙承宗对敌经验丰富,德高望重,可担此大任。”
崇祯也早听闻孙承宗虽年近古稀,却深通兵法,慷慨忠勇,次时事急,只能先用一下试试,于是在召对过后,崇祯便下召启用孙承宗。
孙承宗的家乡就在京南不远的的高阳,在奉召之后,只日就抵达京城,受到崇祯帝的接见。
崇祯见其年事虽高,但身体健硕,谈吐有力,且谋略过人,于是重任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中极殿大学士,总督京城内外的守御事宜,顺带着的,他也把荐举孙承宗的成基命也提拔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
有人因为举荐而得到好处,立即便引起了他人的效防,其中,翰林院庶吉士金声就向皇帝举荐了刘之纶和申甫二人。
刘之纶为金声同僚,也是一位翰林院庶吉士,一向喜欢研究兵法,而申甫则是一个和尚,和刘之纶是朋友,两人兴趣相投,都是业余军事爱好者,时常在一起讨论兵法,他们还一起设计了几种战车,有单轮火车、偏厢车、兽车等,并附有阵法,在纸上谈兵的时候,侃侃有致。
崇祯帝连忙召见了两人,看见那些战车的模型煞是有趣,以为两人都是张良、韩信一流人物,立即破格擢用。刘之纶一下子从庶吉士提拔到兵部待郎,连升十四五级,申甫则被授予副总兵官实职,让他自行招募新军抗敌。
崇祯不可谓不求贤若渴,可他超升刘之纶的做法实乃明代未有之先例,让一众大臣感到莫名其妙,嘴上不说什么,心中却是十分不满,各衙门处处事事掣肘多而配合少。那和尚申甫在得到任命之后,还真召集了一些市井游民,但没有好好操练就仓促带兵出战,结果在卢沟桥边迎拒后金兵,被敌绕后,全军覆没,申甫阵亡。刘之纶协理京师防卫,不断受人攻击,愤而请求带兵出征,后来也是自己招募了一支万人队伍,东进蓟州、遵化,最后在遵化城外全军覆没。
委以重任的两人不想全是庸才,崇祯内心一阵羞恼,不免想找一人发泄,而这人便落在了兵部尚书王洽身上。
王洽原来任工部右侍郎,因为身材伟硕,面貌威严,很得崇祯帝的重视,在私下里崇祯帝对随从取笑说:这个王侍郎,长的像个门神。后来崇祯还真让他做了“门神”,在王在晋被罢官后,兵部尚书空缺,崇祯找王洽替位,期望他能把好大明门户。
谁知不久金兵便破关,王洽这个不通军事的兵部尚书没能把好大门,本就让崇祯不满,一次召对中,礼部侍郎周延儒弹劾王洽“防御疏忽,调度乖张”,翰林院检讨项煜进而建议应严惩王洽,竟然说:“当年世宗斩了丁汝夔,将士震悚,敌人连夜撤兵。”于是崇祯便顺势拿了王洽,之后王洽就死在了牢中。
古人云“唯才是举”,可自诩贤德才能直追秦皇汉武的崇祯于此却是一点都不沾边,人事任命完全凭自己的感觉喜好,虽然实践缕缕打脸,但他一点改的意思都没有,以后的政事中也是常常有犯。
本章完
第12章 鏖战()
蓟州城外,战旗云卷,烈马嘶鸣,白顶帐连营数里,带甲兵穿梭期间。
这里聚集着大明朝最精锐的部队——辽东边军,领兵者正是前几日从山海关出发的辽东督师袁崇焕。
按袁崇焕的计划,辽东边军向西是要将后金兵阻在蓟州一线,但当他们到达蓟州后却发现皇太极跟本没有攻打蓟州,而是绕道而行,直接向离京城更近的三河,顺义扑去。
辽东边军将领大帐中,袁崇焕正与众将围坐在地图前,仔细商讨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忽有兵大呼:“督师,督师,不好啦,大事不好啦!”
“何事慌张。”袁崇焕与众将抬头,见是一插旗斥候进来,他探查到重要军情,奔骑疾呼,一路无阻地来到帐前,报告道:“启禀督师,勤王军满桂部与侯世禄部在顺义遭遇鞑子主力部队,爆发大战,我军惨败,顺义知县率众投降。”
“什么?”众将大惊,他们紧赶慢赶,原本以为可以阻击后金军,却不想对方利用骑兵之利,一溜烟跑到他们身后了。
“鞑子现在到了什么地方?”袁崇焕问道。
“鞑首皇太极在扫清外围之后,已从容领兵驻到通州张家湾了。”
袁军大将祖大寿听到敌人已经暴露驻军位置,于是建议道:“鞑子可真是嚣张的很,督师,我们应该即刻与其决战,杀杀他们的威风。”
许多将领都有此想法,但袁崇焕却不这么认为,他捋了捋胡子,说:“鞑子部队皆是精骑,纵横驰骋,分合围杀,而我们虽然也有关宁铁骑,但数量上远不及敌人,他们如果不想与我们决战,我们只会被其带着到处跑,现在最重要的是救京师,保皇上,所以我们应先去京师,入京领命为上。”
在袁崇焕的极力主张下,袁军又拔营东去,经香河县河西务,急行驰援京师,于十六日晚抵达京城东,在左安门外扎营。
袁崇焕部一路赶来,基本没有同后金交过锋,而且当他到达北京时,后金的前哨部队也到了城边,从表面上看,后金兵就是袁崇焕带来的一样,这难免让人想入非非。
崇祯也从他的皇家专属特务机构听到过有关传闻,不过他好像对此并不再意,在听闻袁崇焕领兵来京时,大为高兴,连忙召集袁崇焕前来面圣。
对于崇祯来讲,比较难以处理的是到底由谁主持京城的防务。之前刚刚确定了孙承宗,但孙承宗手中无兵,到底不如袁崇焕更可靠,经过反复斟酌,他最后还是决定用袁崇焕,传谕出去:命袁崇焕总统各路援军。还赐给袁崇焕以下各官玉带、蟒衣,并由户部给袁军发了粮响,而孙承宗则改任通州,即日起程。
圣旨既下,孙承宗不得不领命了,当夜便领着27名随从出东便门赴通州,那时候京城以东遍地烽火,孙承宗一路疾驰,到了通州已经丢掉了3个人。
依当时形势,孙承宗去不去通州已无关紧要,因为后京兵主力早已越过通州,直达京城脚下了。
十一月二十日,皇太极在京城北面城关立营,所部在德胜门和广渠门外分别同满桂、侯世禄部和袁崇焕部对阵。
当日攻城,后金兵分两路先扫除明廷的外围屏障部队,一路五万人马,由皇太极亲自率领,随队包抱大贝勒代善,济尔哈朗,进攻城北方向的满桂与侯世禄营盘,另一路四万兵力,由三贝勒古尔泰带领,多尔衮与多铎协战,进攻南面的袁崇焕营盘。
其中满桂与侯世禄先败与敌手,难免士气下降,在对敌中侯世禄首先溃败,而满桂则苦苦支撑。
与此同时,南边广渠门的战斗也同时打响,袁崇焕的军队仅有九千余人,列阵在前,负城而战,后金军主将古尔泰见明军人数较少,不免心生轻蔑,大手一指,四万人马齐刷刷地运动起来,往右一拐,向辽东军左翼冲去。
“冲啊……”后金起兵呼号着,带着嗜血的天性勇往直前,卷起凛冽的劲风,在马上上下起伏。
女真人是天生的战士,他们将战争当做游戏,自破关以来还没有哪支明军能阻挡他们,虽然眼前这支辽东军曾让他们在宁远受挫,但那是因为城墙无法让女真铁骑发挥作用。这一次,他们将用事实证明谁才是野战的王者。
辽东军背负着城墙,以战车作为屏障,列出却月阵迎战,人数虽少,却防守严密,站在军队最前面的鸟铳手早已换好药丸,等着敌方骑兵的接近。
“轰轰轰”,几声巨响,首先开火的是城上的守军,他们以火炮支援城下的辽东军,在后金骑兵部队还相距甚远时,也不管够不够的着,就将守城的红夷大炮,各类小炮一阵招呼。
不管明军炮手的准头如何,光看那后金军队成群结队的集团性攻击方式,想不中都难,尤其当后金骑兵接近时,明军火炮一炸便是一片。
“砰砰砰”,这时,辽东军的鸟铳手也开始发威了,几轮排击,伤亡敌方至少一百多人。
明朝鸟铳是火绳枪的一种形制,应扣击形似鸟嘴而得名,在不偷工减料的情况下,枪管是由两层精铁包制而成,可承受大计量火药击发后所产生的膨胀力,所以弹丸势能巨大,尤以经过明朝火器专家赵士祯改良制成的鲁密铳,射程与穿透力更是飞越,后金兵的棉甲根本抵挡不住。
后金骑兵顶着火炮与火枪终于是跑到与辽东兵足够近的地方,便开始拉弓搭箭,围着车阵边跑边射。
密集的箭雨将辽军的战车射成了刺猬,不少箭矢飞进了阵中,死伤了一些辽东军。
许多鸟铳手被骑弓压制,伏在了战车底,古尔泰见目的已经达到,立即眼神示意身边的多铎,对方得意,甩马加速,带着在后面盘旋的重甲骑兵冲向敌阵。
“冲穿过去。”多铎用满语大喊,在他的带动下,众多骑手们也热血膨胀,呼号地挥抽着战马。
待后金八旗冲到辽东军战车前时,躲藏在战车之后,负责护卫鸟铳手的杀手队猛然跳了出来,将狼筅,镋钯,长矛等长柄武器伸出,刺伤捅杀着靠近的敌人。同时,有些战车上的佛朗机炮也开火,雾散地小弹喷发而出,将敌方射成血人。
多铎尝试将车阵冲垮,却被一次次阻挡,加之伤亡惨重,只能失败撤回。
古尔泰不甘心,于是又冲右翼,结果仍是一样。
“可恶!”古尔泰恶狠狠的砸了下手,他感到了屈辱,今天必须要有个说法。
他省视战场,见敌步卒久战之下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