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武神智圣 >

第54章

三国之武神智圣-第54章

小说: 三国之武神智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决定了。”马瞬微微点头,答道:“后天就随丞相去汉中。”

    “是么?这么赶啊……”马薇儿轻叹了一口气:“那怪你急着把族里的一摊子事都甩到了我的身上。”

    “打理马家,没人比你更合适。”

    “可你并没有问过我的意思,就擅自决定了。”马薇儿眉头微皱,补充道:“而且已经是第二次了。”

    “第二次?上一回是什么事来着?”

    “你还问!”马薇儿紧紧咬着唇角,佯怒道。

    “想起来了!就是那件事让你成了向家的媳妇……”马瞬笑道:“有什么不好的?张裔败露后,向伯伯的案子也要重新判决,或许不久之后朝廷就会重新启用他为光禄勋,有他在背后撑腰,马家上下谁敢不听你的?”

    “光禄勋?这你也知道?”马薇儿诧异道。

    “瞎猜的罢了。”马瞬打哈哈将这个话题带过:“对了,太学那边你也别疏漏了。”

    “嗯哼?”

    “郤正、杨戏、陈祗这三个人,和他们打好关系。尤其是陈祗,一定要放在心上,不论他如何尖酸刻薄,都不许发怒。”

    “陈祗?我早就觉得你和他好像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老实说!你俩是不是有龙阳之好、断袖之癖?”马薇儿眼神忽然敏锐起来,追问道。

    “有个鬼!”

    马瞬额头上登时拉下三条黑线,看来腐女无论在那个时代都存在,只是有时候隐藏得比较深罢了,一旦有机会,迟早都要现出原形……

    “姐姐我开玩笑的,瞧你紧张的,方才这些姐姐都记住了,你还有什么要嘱咐的,尽管说了。”

    马瞬的确意犹未尽,脸上露出思虑的神色,接着道:“别的倒是没有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或许就是没能抓到张裔了吧……”

    张裔在文书抵达汉中的前一日畏罪潜逃,不知所踪,这个事实使马瞬的内心中留存着一片挥之不去的阴霾。

    或许大汉政权的深处,还埋藏某条着不为人知的暗流……

    ——

    江州,永安。

    外头阴雨连绵,室内又未上灯,因此愈发显得昏暗。

    屋外,几个人影掠过森严的守备,突兀地出现在屋内。

    端坐在主位的那位“大人”似乎早就知道他们会来此,没有丝毫惊讶,只是轻咳了一声,问道:“事办成了?”

    那几个黑衣人中为首地答道:“禀大人,任务已完成,张裔已经离开汉中,今后再不会有任何人能够找到他了。”

    那位“大人”点了点头,接着问道:“诸葛亮那边有什么动静?”

    “诸葛亮向陛下述职已毕,官复原职,打算后日动身,前往汉中,但暂未听说到有四次北伐的安排。”

    “哼!好一个‘官复原职’……可恨!就差一步了!”

    那位“大人”厚重的嗓音登时变得激动起来,一拳砸在案上。

    “黄嘉呢?那个成天嚷嚷着复仇的家伙,怎么反倒没消息了?”

    “这……句安被捕后,黄嘉也下落不明至今。依属下看,或许被诸葛亮暗中处决了。”

    “废物!”那位“大人”登时大怒道:“一群饭桶!句安!张裔!黄嘉!老子白养活了!全是饭桶!”

    说罢,双手抵住案下,使劲一抬,竟将这百来斤重的上品红木书案翻了个底朝天!足见此人膂力不凡。

    一时间,那群黑衣人无不屏住呼吸,生怕被怒火波及,莫敢吱声。

    “有没有什么好消息?快说来听听!今天老子真是烦透了!”那位大人督促道。

    为首的黑衣人略一愕然,当即回道:“曹魏那边的内应传来消息,似乎曹真有攻打汉中的打算。”

    “哦?”那位“大人”立马来了兴趣,问道:“什么时候?”

    “暂时未定,但长安方面已有兵力集结的消息,或许就在今年。”

    “秒啊!诸葛亮穷兵黩武,屡次在边境挑衅曹魏,这下子倒是要引火烧身,惹来报复了!”

    那位“大人”喜道:“派人密切监视汉中动向,凭借现在汉中的兵力断然无法抵御曹魏的入侵,到时候看诸葛亮还能使什么鸟计!”

    “属下遵命!”

    听闻“佳讯”,那位“大人”心情顿时好了许多,目光落在黑衣人腰间圆滚滚的袋子上,好奇问道:“你腰间悬着何物?”

    “任务目标,大人要检视么?”

    “不用了。”那位“大人”不耐烦地摆了摆手道:“眼不见心不烦,赶紧丢到江里喂鱼吧。”

    那黑衣人道了一声诺,如同鬼魅般消失在屋内的阴影之中……

    片刻之后,白帝城头,一个布包被人高高抛起。

    在瞿塘峡口的一派惨风凄雨之中,包在外头的抹布稍稍被吹开了一个口子。

    里头,一双死不瞑目的双眼圆瞪着望着虚空。

    “噗通”一声,曾经的留府长史、射声校尉张裔的首级,就这样像垃圾一般被丢入滚滚长江的浪花之中……

第101章 后记() 
各位阅读后记的读者朋友们,初次见面,大家好。

    我是《三国之武神智圣》的作者终不辄言。

    本作是以《三国志》为蓝本的正史向历史群像小说,主要以三国后期至晋初这段时间华夏大地的风云变幻为主线。

    想必每个看到《三国演义》最后几章的读者都会罢卷而叹,叹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三马食槽,魏灭晋生,士族政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然而和平不过只是昙花一现,接踵而来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彻底将神州大地拖入长达数百年的战乱之中,秦汉建立的第一王朝至此覆灭。

    历史是如此的无奈和苍凉,徒留后人扼腕叹息,但同时,也心生几许希冀——如果关羽不败,如果孔明不逝,如果姜维计成?无数种可能萦绕在脑海,希望思考出破解这场神州浩劫的关键所在。

    本作算是迈出了一步尝试,试图用当世的方法解决当世的问题。

    火药?系统?高科技?

    抱歉,不存在的,主角并没有这种碾压一切的能力,他需要用权谋机变去影响三国风云诡谲的政治,需要真刀真枪地上战场去博一个万户侯的名声。

    他有的,无非是超越当代的远见,和一颗赤诚热烈的报国之心而已。

    一个真正逆天而行的凡人。

    就像是两百年前的那个王莽,本作的世界观中将其作为一个穿越者来描写,而宿敌光武帝刘秀,则是不折不扣的“位面之子”,代表着整个位面对穿越者排斥。

    同样,主角马瞬的宿敌也即将在曹魏登场,他拥有比主角更高的起点,更深重的城府权谋,甚至先一步参透了《握奇经》的奥秘,并找到了《先天八经》。

    本书的第一卷,标题为《隐龙篇天道好还,人心效顺》,应的正是马瞬的那句:天道好还,沉冤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

    如今父仇已报,北伐在即。

    风起陇西,草木犹猩,更大的挑战即将来临……

    能够看到这里的,相信都是真爱粉,本书的读者群已经建立,群号707400991,笑谈三国史话,共品魏晋风流(不定期下红包雨),今后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附:本作参考书目——

    三国志…陈寿

    三国志注…裴松之

    资治通鉴…司马光

    三国演义…罗贯中

    晋书…房玄龄等

    华阳国志…常璩

    汉后书…华峤

    益部耆旧传…陈寿

    襄阳记…习凿齿

    三都赋…左思

    江表传…虞溥

    蜀记…王隐

    晋纪…干宝

    晋书…王隐

    搜神记…干宝

    魏书…王沈

    吴书…韦昭

    魏略…鱼豢

    世说新语…刘义庆

    水经注…郦道元

    历代兵制…陈傅良

    诸葛亮集…张澍

    魏将相年表…万斯同

    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万绳渑

    魏晋南北朝史论稿…万绳渑

    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张金龙

    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严耕望

    三国职官表…洪饴孙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品三国…易中天

    姜维传…pftmd748

第102章 孙权称帝() 
公元229年,即蜀建兴七年,魏太和三年,吴王孙权黄武八年。

    这年四月,武昌城外筑起高台,吴王孙权沐浴已毕,在一众江东文武的注视下,登台告天,文曰:“皇帝臣权敢用玄牡昭告于皇帝皇后:汉享国二十有四世,历年四百三十有四,行气数终,禄祚运尽,普天弛绝,率土分崩。孽臣曹丕遂夺神器,丕子叡继世作慝,淫名乱制。权生於东南,遭值期运,承乾秉戎,志在平世,奉辞行罚,举足为民。群臣将相,州郡百城,执事之人,咸以为天意已去於汉,汉氏已绝祀於天,皇帝位虚,郊祀无主。休徵嘉瑞,前后杂沓,历数在躬,不得不受。权畏天命,不敢不从,谨择元日,登坛燎祭,即皇帝位。惟尔有神飨之,左右有吴,永终天禄。”

    是日,大赦,改元黄龙。

    至此,刘禅、曹叡、孙权三位皇帝相互对峙,真正意义上的三国对峙局面才最终形成。

    登基已毕,吴大帝孙权大宴群臣,席间谈起东吴立国伊始,将功劳俱都归于“渺焉难继”的美周郎,又盛赞其赤壁大破曹军的壮举,一时间上下同心,其乐融融。

    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之中,七十四岁的老臣,绥远将军张昭似乎也受到了感染和鼓舞,举起笏板走到孙权跟前,想要歌功颂德。

    但此时的孙权似乎酒意正酣,带着几分醉意,抢在张昭说话之前先道:“张公来得正好,您说说,朕当年若是听了您的良谋奇策,早降了那曹贼,现在是不是差不多该在街头要饭,怎么还能有今日呢?”

    孙权所指的是当年赤壁前夕,曹操发来书信,言其治水军八十万众,欲与孙权会猎于东吴,共讨刘备。

    此书一至,江东文武当即分为主战和主降两派,其中主降派还曾经一度占据上风,而观其领袖,正是当时江东淮泗文人的代表——张昭,张子布。

    但众所周知,孙权最终采纳的却是鲁肃和周瑜的主战意见,并在赤壁之上一把大火,烧尽曹操百万雄师,为后来的东吴建国奠定了基础。

    此时此刻,距离赤壁之战都将近二十年过去了,孙权却当着张昭的面旧事重提,不禁使这位年逾古稀的老臣大为惭愧,松树皮般的面容一时间扭曲纠结,不敢答话,唯有俯身伏地,直冒冷汗。

    孙权大笑,与群臣欢宴如故。

    良久,老臣张昭才缓缓起身,仿佛一个失意的老人,独自迈开无力的步伐回到座上。

    彼时,他的身旁已是一派杯盘狼藉、阑珊无人。

    此情此景,不禁给江东这个繁华鼎盛的政权,蒙上了一层隐晦的阴霾……

    不久,诸葛瑾之子诸葛恪受命出使蜀汉,来到汉中,丞相诸葛亮也在百忙之中亲自接见。

    大帐之中,二十六岁的诸葛恪第一次见到族中这个名扬天下的二叔,当即施礼道:“在下诸葛恪,奉圣上之命前来恭贺诸葛丞相收取武都阴平二郡,官复原职。”

    孔明笑道:“免礼。也请元逊代亮向贵国表示谢意。”

    诸葛恪入座,接着道:“丞相乃聪达之人,想必在下此行的目的,想必丞相已经知道了。”

    孔明道:“方才既从元逊口中听到“圣上”二字,亮便已知悉元逊来意。”

    “正是如此。武昌之地出现黄龙祥瑞,我主见此天命难违,当即顺应众臣之愿正尊号而即帝位。现在圣上提议和贵国主上并尊二帝,共抗曹贼,不知丞相意下如何?”

    场面一时间寂静了下来,孔明环顾一圈之后,又沉吟半晌,方道:“兹事体大,请元逊稍事休息,亮明日自有答复。”

    诸葛恪似乎也感受到了帐内微妙的紧张气氛,却仍旧微笑着答道:“那是自然,如此重要的大事岂可仓促决定?那么在下就恭候丞相佳音了。”

    是夜,诸葛恪走后,孔明留下了相府的主要成员,一起商讨江东提出的盟约。

    刚一开场,场面就异常激烈。即便是魏延和杨仪这对不死不休的冤家都少见地达成了一致,驳斥道:“孙权称帝,名体不顺,有碍大汉正统之名,交之无益。应该显明正义,与他们断绝盟好!”

    这样的话也得到了大多数尽心汉室的忠臣们的肯定,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既然认定了炎汉是正统,那么其余的一切“皇帝”都不过是“僭越之贼”罢了,人人得而诛之。

    但此时一时彼一时,形势比人强,仓曹掾姜维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