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铸新明-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庞德海摊摊手,一脸的无奈。言下之意是说若大势已去,那就投降建奴了。
“大胆,你莫非是活得不耐烦不成?”
殷雨昂蓦地站起身,拔出腰里军刀,大声斥责。
他向来自身端正,最是听不得此言。
“殷千户坐下,不至于如此,庞族长也是肺腑之言。”
秦浩明淡然说道。
千百年来,这是世家大族保命的不二法宝,谁坐江山和他们无关,反而没有市井小民的血性。
故有仗义每多屠苟辈之说。
秦督的话自然要听,殷雨昂愤然坐下,歪着头,看都不看庞德海一眼。
“多谢秦督体谅!”
情急之下说错话,庞德海甚是后悔,身后冷汗直冒。好在秦督的性格不错。换了一个人,说不定就是谋逆的罪名。
“庞族长何以如此悲观丧气,天佑华夏,岂会亡于胡虏之手?
当此危亡之际,凡我汉人自当团结一致,共抗外虏!本督今日来此,就是为庞族长解决两难之事。
此次建奴寇边,大败而归,两年内绝无实力再次入侵。
而朝廷决定大举练兵,两年内要攻防易手,收复辽东,吾汉人江山岂容建奴侵占?”
秦浩明从容自信,寥寥数语却有强大的感染力。
庞德海顿觉心头一热,北伐,北伐,回到辽东庞家故园,这是庞德海从他父亲那里常常听到话。
父亲对家乡是魂梦与之,少年时的庞德海,常听父亲讲家乡的饮马河、黑土地。
父亲讲得象仙境似的,让庞德海不胜向往。
现在,离辽东已经二十年了,当年被迫背井离乡的祖辈已凋零殆尽,年轻后辈对重返家园的念想日趋淡却。
他们以为宣府就是他们的家园,忘却辽西的故园,才是他们庞氏祖辈生于斯、死于斯的故土。
庞德海作为族长,既感忧虑又无奈。而秦浩明的话点燃了庞德海内心的渴望,黑土地、饮马河,这是他血脉里印记。
北伐,回到列祖列宗生活的家园,让祖父和父亲的骸骨归葬庞氏墓园,这是为子为嗣的孝道,孝大于天。
只是,想到实际情况,他不经又委顿下去。
见庞德海纠结的表现,秦浩明微笑着说道:
“如今战乱四起,正是军人建功立业的时代,朝廷崇抑武必将改变。
难道庞族长就不想家族子弟入仕,而不是局促在坞堡之内?
况且,朝廷也决不能允许诸位世家,长久拥有私兵。否则,国将不国。
当然,考虑到实际情况,征用尔等私兵后,为了保护诸位财产家人安全,朝廷将采取以地换地,以屋置屋的形式,让你们挑选到其他安全的地方生活。”
庞德海一听,条件不错,以地换地,以屋置屋,家族子弟可以入仕或者赚取军功,朝廷相当有诚意。
要知道坞堡养大量的私兵实在是捉襟见肘,农耕之外只有靠劫掠维持,或者横行乡里,委实让人诟病。
卢督是眼里不揉沙子之人,若不是看在有抗击建奴的份上,早就已经获罪。看来,这位年轻总督也是如此。
“请问秦督,如何一个以地换地,以屋置屋?”
为家族计,庞德海必须问清楚。
“此次,山西晋商私通建奴,本督已经一打尽,他们的田地、住宅被朝廷查封,庞族长明白了吗?”
秦浩明扬着眉头,戏谑的说道。
可以想象,晋商的不动产有多少,单是田地,每人怕是有几十万亩之多?
田地需要人耕种,才是良田,才能发挥作用。如何解决这么多突然空置的土地,也是他这位总督需要考虑的事情。
而这些豪强世家的私兵,如果不解决,也是为祸普通百姓刽子手,更是造成优秀兵源短缺的原因。
如今,利用查抄晋商家产的时机,以一个温和的方式解决,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而这,也是他之所以打私兵注意的原因之一。
“多谢秦督,庞家堡族丁愿意为朝廷效力,接受整编。并且,小人愿意帮助大人游说周边其他坞堡。”
庞德海大喜过望,晋商的田产可都是良田啊,比庞家堡贫瘠的土地何止相差千里?
更何况,正如秦督所说,有志的族中子弟可以入仕或者从军,皆是不错的选择。
“很好,吾心甚慰!朝廷不会亏待你。”
秦浩明拍拍庞德海肩膀,大声赞道。
聪明人啊!
有这样一位务实灵活的族长,庞家想不兴旺都难?
三日后,宣府百里内大小坞堡的堡主基本上都到齐了,计十九人。
这十九个大小堡主辖下私兵近两万,聚集起来势力庞大,战斗力不错。
当日,庞氏坞堡大开筵席,秦浩明、殷雨昂、戚怀年到场。
庞德海向在座的堡主说道:“庞某受秦督之托,请诸位到此共商大事。
秦浩明先向众人敬酒,然后说了朝廷欲扩建天雄军,需要在座的群贤鼎力相助云云,并把条件重新复述一遍。
这些堡主见庞德海为东道主,为秦浩明出面邀请众人商议此事,那么他肯定是支持秦浩明。
庞氏是宣府一带最大的坞堡,私兵最多,一些堡主自然是唯庞氏马首是瞻。
但部分人各有自己的顾虑,担心被官府忽悠、担心受欺凌,他们纷纷向秦浩明发问,秦浩明非常有耐心,一一作答。
并且言明,他只要一万人马,也就是二选一,其他还是可以作为族丁。
其中特别言明,哪家被挑选的私兵多,其家族子弟多照顾,进总督衙门或者巡抚衙门,然后就看军功,立功升赏。
至此,众人放下心思,由殷雨昂、戚怀年自行挑选私兵。
第二百四十九节 收网()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崇祯十二年的五月初,宣府镇人心惶惶,风声鹤唳。
尤其是宣府至大同、太原的路上,无论是白昼还是暗夜,铁骑声声,不绝于耳。
军队、夜不收、传令兵组成一张张密不透风的大网,笼罩着宣大边关炙热的天空。
山雨欲来风满楼,大抵是指如此。
天刚破晓,残月尚高挂空中,太原城里的居民还在沉睡。
张松荣和太原通判张新发骑着骏马缓缓前行,前后是几队全副武装的士卒,迈着整齐的步伐一路小跑,来到位于太原城东南区域的一所豪宅前。
这所豪宅占地极广,单完全围住它就需要几百人。
外表更是异常华丽,青砖绿瓦砌成的高大围墙,朱红色的梨木大门和金色的铜环,以及摆放在府前张牙舞爪的石狮子,无一不彰显着这座府邸主人的财富。
大门上的牌匾上,用金漆写着“太原黄府”几个斗大的字。
千户李向贵和所有士卒一样,全身都披挂着山文甲,手上持着一把闪着寒光的腰刀。
张松荣下马缓步走到这座大宅门前,冷眼看了看悬挂在大门前的两盏气死风灯,转头问道:“李千户,将士们都准备好了吗?”
手持腰刀的李向贵闷声道:“启禀将军,兄弟们把这座宅子全部围住,几个小门也有人看守,保证连一只苍蝇也飞不出去。”
“把门给砸开!”
“诺!”
李向贵大手一挥,立即就有十六名膀大腰圆的士卒,扛着一根海碗粗的圆木走到大门前,随着旁边的小旗一声令下,将士们喊起号子开始撞门。
“轰……轰……轰……”
巨大的声响在这清冷寂静的早晨,犹如一声声怪兽的巨吼传遍了整条街道。
黄府门房老张头已经今年五十多岁,原本在乡下给人当佃户,借了在黄府中当管事的远房侄子的光,得谋了一个门房位置。
说实话,自打当上这个门房后,他的日子可比给人当佃户强多了。
黄家可是太原府最大的粮商之一,府里自然不缺粮食,老张头在这里不但吃得饱穿得暖,而且还不时有那些求老爷办事的小商户孝敬,日子别提有多滋润。
“哐当……哐当……”
珍惜幸福日子的老张头,手里拿着锣鼓用力的敲起来,很快,便有一队约五十几人的家丁手执腰刀、枪支赶来。
黄家这几十年生意越做越大,家丁自然不止几十人,只是大多分散在外,作为山西省府,有几十人护家也足矣。
“发生什么……”
黄府护卫首领还问完,坚硬的的大门就轰然倒塌,在一阵尘烟弥漫中,一队人马就冲了进来。
“你们这些混蛋,知道这是谁家的府邸吗?你们竟敢弄坏黄家的大门,知不知道你们犯了多大的罪过?
我告诉你们,只要我家老爷一张名帖送到府衙,你们一个个全都得蹲号子!”
忠于职守的老张头并未看清状况,可丝毫不影响他长期建立起来的心里优势,朦胧中依旧破口大骂。
突然,老张头原本嘹亮的叫嚣声停下来。
原来一把冰冷的刀锋已经架到了他的脖子上,刀尖上传来的冷意,仿佛传到了他的心里,化成了冷汗从脑门上直流。
“全部放下武器,否则格杀勿论!”
随着冷漠的声音传来,老张头原本略带老花的眼睛,就着晨光终于看清眼前所发生的事情。
此时他的面前站着一位身材高大,全身披甲,外面罩着一身红色鸳鸯战袄的大明军官,正冷冷的看着自己。
“军爷饶命!军爷饶命!我们家老爷正在后院歇息。”
已经被黄土埋到嗓子眼的老张头,对不吃眼前亏的道理领悟非常深刻,立即就做出了正确的回答,并且还用手指明了方向。
“全部放下武器,否则格杀勿论!”
通判张新发再次向黄府家丁重复,他不希望造成血流成河的场面。
见是官府行为,黄府家丁放下手里的武器,乖乖被俘。除非造反,否则,谁也不敢和官府为敌。
“所有人听好了,一个人也不许逃脱,如若遇到反抗者格杀勿论!不准违法乱纪!”
“诺!”
李向贵身后的数百名将士齐齐应了一声,立刻持着刀枪火器朝着内院开始冲了进去。
很快,这座原本宁静肃穆的府邸里立刻就响起了一阵阵尖锐的惊叫声……
众亲兵拥着张松荣走向内院,一路上看见一群群的奴仆下人被众将士押解着往前院而来。
其中还包括许多虽然衣衫不整,但看起来是少爷小姐模样的人。
此时,一队将士押着一名年约六旬,衣着凌乱但精神却异常健硕的老头走了过来。
“张将军,请问黄某犯了何罪,竟然需要大军出动?”
这老者正是黄永发,与张松荣也是旧人,他不无悲愤的说道。
“想必你比我更清楚,私通建奴,走私军用物资,不知是,还是不是?”
张松荣脸色肃穆,独眼紧紧盯着黄永发,充满骇然的杀气。
诚如秦督所言,这些无良商人,勾结朝廷大臣,打着“不与民争利,藏富于民”的旗号,背地里却行着龌龊的勾当。
前线将士打生打死,他们却将军需物资倒卖给建奴,替异族通风报信,让人尤为可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们过着花天酒地的糜烂生活,这些表面上地位卑微的商贾,实际上却拥有着巨额的财富和权势。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黄永发心里沉入谷底,口中却非常自信的辩解着。
前段日子,范家、梁家、王家出事,被朝廷以私通建奴之罪缉拿归案,他们其它几家就已经收敛许多,也做了一些准备工作。
烧毁和大清往来的信件,辞退原本驻扎在商铺的暗探,甚至连生意都不做,为的就是防止朝廷再次发难,却是不知他们有何新的证据?
“若是想让黄家还有机会留存下去,本将希望你认真想清楚,应该如何做?言尽于此,听不听随你?带走!”
看着故人份上,张松荣指点两句,继而挥挥手,让将士把一脸死灰的黄永发带走收押。
第二百五十节 悔之晚矣()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虽说已经把黄永发本宅大大小小一锅端,但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秦督的命令是连根拔起。
把黄永发的管家、大小掌柜一一找来,田亩账册由洪迪新的团队接管,认真审查。
而对于张松荣来说,除了查封黄家在太原的各家商铺,最重要的是粮仓。
嘱咐完毕,张松荣一行人缓步走进内院深处的一座大厅里,这里刻画着仙鹤祥云,飞禽走兽,边上摆放着名贵的瓷器古董,装饰得富丽堂皇。
这座大厅是是黄家族人聚会及招待贵宾时的所在,自然极尽豪华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