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铸新明-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明朝凡是主和者,不论其动机如何,最后都难免有好下场。
不仅主和的袁崇焕被杀,嘉靖朝的仇鸾、万历朝的石星都因为议和而被杀。
卢象升此言毫无疑问地将杨嗣昌逼到了险境,因此杨嗣昌也就只能先把卢象升害死,否则,他自己也将面临险境。
至于高起潜给卢象升捣乱,则是由于其人品成绩。
太监没有后代,心理阴暗,唯有喜欢钱财。
高起潜是崇祯信任的“御马监总管”,出外监军时常大肆索贿,如洪承畴、邱禾嘉等人皆大笔贿赂。
唯独卢象升不买账,自然结了梁子。
所以杨嗣昌和高起潜两人联手,加上崇祯本人也在战和之间犹疑不定。
卷进这个漩涡,卢象升自然处处掣肘,于是三人就这样把卢象升逼入死地。
而卢象升的殉难,则好比一根擎天大柱轰然倒塌,却也把大明逼入死地。
之后杨嗣昌于崇祯十四年自杀,高起潜明亡后投降满清鞑子。
时也?命也?
不行,自己绝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一定还有其他办法。
秦浩明心里不停的转动。
第52章 事有可为()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小生大体明白个中缘由,卢总督能否单独给一刻钟时间,或许事有可为?”
还就不信了,明明知道事情结局,莫非还要接受这种悲催的结果不成?
卢欣荣闻言,对卢象升作辑率先走出行军帐篷。
董长青和余佑汉亦步亦趋,只留下卢象升和他的亲兵。
有意思,自家族弟从小恃才傲物极少服人,不意对眼前年轻士子甚为尊敬。
另外两人也是以他为主,看来有些才学本事。
事涉机密,卢象升挥挥手让亲兵出去。
“因为朝廷战和,皇上偏向和,所以卢总督想以死明志,不知可否如此?”
看见没有其他人,秦浩明再向前一步,眼睛紧紧盯着卢象升,语气不疾不徐朝他问道。
自己和卢象升有不小的差距,机会来之不易,秦浩明可不想浪费无谓口水,直接就是重磅炸弹出手。
一石激起千层浪!
卢象升退后一步,面色讶然,手指着秦浩明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急促的问道:“你缘何知晓?”
想他为官十几载,既有朝堂纷争,也有战场厮杀,等闲之事早已练就宠辱不惊心若止水。
委实秦浩明之言太过惊人,不仅表明他知晓庙堂龌龊,更主要的是把自己的心态掌握一清二楚,让他如何保持淡定?
是了,果然如此!
卢象升的神情证实了自己的揣测,一直认真观察的秦浩明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
既然知道原因,有些事情或许尚有可为?
自己来之前就奇怪,卢象升贵为“天下兵马总督”,手持尚方宝剑,执掌大同、宣府、大名三地二年。
之前又有崇祯的信任,不说把这些地方经营得固若金汤,至少让自己进退有度是没有问题的。
凭什么杨嗣昌和高起潜作为客军,可以任意拿捏卢象升?
要说是卢象升性格软弱不敢抵抗也不实际,杀伐果断、浑身正气、有棱有角才是他的标签。
要不然也不会和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掌兵部事、人称“杨阁部”的杨嗣昌起冲突,更何况还和有“御马监总管”之称,可以出外监军的高起潜对抗。
要知道,冲突、对抗是需要有实力的。
原来一切的根源都来自崇祯对他的信任危机,致使卢象升自暴自弃,再也不想对抗冲突。
“知晓皇上主和心思容易,朝廷邸报早有言明。
知晓卢总督心意,我想不仅是我,便是杨嗣昌杨阁部同样心知肚明。要不然,他也不配当这个大学士。”
语不惊人死不休。
知悉事情来龙去脉,秦浩明胸有成竹娓娓而谈。
其中更是一针见血把卢象升和杨嗣昌双方心态挑明。
你卢象升想死,我杨嗣昌成全。是非功过,留待以后再说。
其实在秦浩明看来,说卢象升忠,他没有意见。可是这样便说杨嗣昌奸,那也不正确。
认真说来,卢象升和杨嗣昌的矛盾只是路线之争。
从本意上讲,双方还是为了大明国祚得以延续。
卢象升主战,杨嗣昌主和,在大明目前风雨飘零的情况下,没有谁错谁对。
只要能沉下心来,坚定选定一条线路,君臣同心协力,都可以解决大明目前的困境。
关键的还是崇祯,没有魄力,不敢抉择,犹犹豫豫、婆婆妈妈、遮遮掩掩才导致下面将帅、朝臣不和,致使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发生。
其实,杨嗣昌在秘密启动议和的行动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
崇祯十一年三月,辽东巡抚方一藻派瞽者周元忠出使沈阳,试探口风。
鞑酋皇太极对其相当礼遇,并表示:“如有确议,则撤兵东归”。
杨嗣昌接到方一藻的报告后,立刻建议崇祯帝允许方一藻及总监太监高起潜便宜从事,办好议和,得到崇祯帝默许。
周元忠回到宁远,带回皇太极致高起潜的书信,信中称:“仍言讲款,若不许,夏秋必有举动。”
杨嗣昌极力劝说崇祯帝把握时机与清和谈,但崇祯帝只命方一藻、高起潜“细酌”。
杨嗣昌不依不挠,继续上疏批评言官不顾兵部处境,只会空言误国,请求“圣鉴允行”,即明确批准方一藻与高起潜议和。
此时杨嗣昌主导议和已经公开化,引起朝臣激烈非议,掀起弹劾杨嗣昌运动。
其中攻讦最力的是少詹事黄道周,他们表面上反对杨嗣昌“夺情入阁”,实际上反对他主导的对清和议。
崇祯帝于当年七月五日召集群臣于平台,让杨嗣昌与黄道周在御前辩论。
最后崇祯帝袒护杨嗣昌,贬斥黄道周等弹劾杨嗣昌的官员。
所以说,崇祯真是一个操蛋的皇帝,只是可惜大明英才枉死,君臣离心,大明江山沦亡,汉人劫难开始。
卢象升听完秦浩明言简意赅的话语,默默无言独自思索。
是啊!
眼前这个精明的士子凭着一些蛛丝马迹便可分析出自己的心态,更何况是沉浮官场多年,纵横朝野的杨嗣昌杨阁部?
自己是否想当然耳?拉上一万多兄弟的性命,是否值得?真能让皇上改变心意觉醒吗?
卢象升背负双手,踱着方步,清秀的脸上阴晴不定。
秦浩明见此情况,只是静静的等待。
过犹不及!
自己只能提点一二,当事人若不能自己想清其中厉害关系,他说再多反而不美。
“现皇上令老夫快速赶赴巨鹿,秦秀才以为如何?”
卢象升停下身,目光炯炯紧盯秦浩明,看他如何作答。
眼前士子胸有乾坤,他不敢等闲视之。
虽说心里有些计较,但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或许真如他所言,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也未尝可知。
秦浩明心里的巨石终于落地,卢象升能够问计与己,说明他的心里开始松动,是个好的开端。
也不枉自己一番奔波筹谋!
“此一万人马去巨鹿乃必死之局,鞑子早有布置。然皇命难违,不可不从!
却是不知卢总督手里可否还有其他筹码?”
成功在即,反而要更加慎重!
秦浩明井井有条一一分析,临了不卑不亢朝卢象升问道。
第53章 对策()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进退有度,条理清楚,大才!
卢象升看见秦浩明尚未弱冠,却能宠辱不惊。
自己一个总督问计与他,没有丝毫志得意满趾高气昂,反而小心翼翼问自己。
这明显是要知己知彼才做谋划,单就这份稳健,就令他心里暗自赞叹!
“你先不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果要驱除鞑虏应该如何进行反击?”
卢象升目露精光,心里涌起万丈豪情,难不成自己多年征战还不如一个士子?
杨逆想要自己的性命,怕也不是那么容易?
“鞑子此次寇边,无外乎两种目的。其一,是对此次和谈失败的惩戒,展现他们的实力。
其二,削弱大明的实力,以打促和,以战养战,一举三得。
敌人想要的,就是我们要破坏的。
所以我们只要从这二个方面下手即可。”
秦浩明举起手,一条条向卢象升分析问题的根源,可是眼里还是充满深深的担忧。
无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历史上,为进一步削弱明朝的实力,皇太极在崇祯拒绝和议之后,四次率清兵从蒙古地区越过长城入塞进攻明朝腹地。
最远深入到山东,攻破济南生擒德王。
清兵所到之处,烧杀劫掠,毁掉城市、村庄,掠走大量牲口和金银,将俘获的人口带到关外当奴隶或拨到汉军旗中当兵。
既破坏明朝的生产力,又增强清朝国力,以战养战,一举两得。
而大明方面,虽有卢象升等敢战之士,却又受到制约束缚,战则必败。
大部分明军既没有与清军对阵的能力,又不能防守城池,只能远远地“尾随不敢击”,看着清兵抢掠后从容出塞。
与此同时,陕西地区的农民起义军越剿越多,牵制了大明的大量兵力,使明军无法集中兵力对付清军。
特别是卢象升遇难后,更是王二小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在明清双方的较量中,大明逐渐处于绝对下风。
卢象升点点头,低头沉思。
秦秀才的想法与他原来想的不谋而合,若是天雄军和关宁铁骑在手,再加上其他勤王队伍,定让鞑子讨不了好。
可惜皇上一会儿想战,一会儿想和,没有规划。
现如今,更是把人马进行拆分,分布在河北各县各州,难以集中使用,白白浪费战机。
“可惜圣命难违,巨鹿老夫又必须要去,为之奈何?”
想到崇祯皇帝的多疑,卢象升的心情有些黯淡,自己有心无力,真让人憋屈,忍不住长吁短叹!
“唉!崇祯皇帝就是太勤政,太急功近利,方有今时今日之时局啊!”
对崇祯这样的皇帝,除了敬佩他的骨气外,秦浩明才没有什么好感和敬畏感。
听见卢象升感慨,忍不住开口讽刺。
崇祯就是太“勤政”,才把大明给毁了。
皇帝的首要素质是知人善任,依靠一批有才能的人去治国平天下。
从这方面,秦浩明认为崇祯不是一个好皇帝,还不如刘禅。
作为皇帝,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只管玩他的女人就是了,却从深宫里胡乱指挥前方将领,岂有不败之理!
相反,作为后金政权最高决策人的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三代领导,都有带兵打仗的经验,又能任用一批汉奸知识分子为他们出谋划策,自然胜多败少。
松锦战役时,皇太极知道此战关系清朝存亡,不但“悉索沈中人丁”,动员全国军民上阵,还拖着病体御驾亲征,靠前指挥激励士气。
“秦秀才休得胡言乱语,小心祸从口出。”
卢象升淡淡的说道。
对崇祯,他还是有感激之情的。所以明知必死,还是毅然决然赶赴巨鹿。
也就是他赏识秦浩明,才不咸不淡说一句。换了其他人,说不定就要大动干戈了。
“谢卢总督厚爱,小生谨遵教诲!”
秦浩明悚然而惊,自己有些得意忘形了,此次目的是救卢象升,没必要徒惩口舌。
“卢总督,为今之计只有尽量减少损失。
如果能够集中三千精锐敢死之士,趁鞑子猝不及防之际,以快打快,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
实在不行,以小股精锐战士,摸清敌酋位置实行“斩首”计划,让双方没有和谈可能。
如果崇祯皇帝能够下定决心,全力一战,对大明反而是幸事。
另外可以组织军队,把他们从各县府劫掠的财物、人员解救出来,让他们达不到以战养战的目的。总督以为如何?”
秦浩明后世就是特种战士,最善长的还是小股特种作战理念。
如今满清鞑子深入大明腹地,从地利这块来讲,有利于大明军队,方便实行特种作战计划。
卢象升听完一言不发,心里却是惊涛骇浪。
秦秀才所说的方案与自己原先的战法大同小异,甚至更有新意。
卢象升在崇祯十年四月十五日曾上了一个奏章,《选用奇兵疏》,他要求建立一支一千五百人的特殊部队,专门用来劫营和奇袭。
这体现了他的战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