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血铸新明 >

第311章

铁血铸新明-第311章

小说: 铁血铸新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入这样的队伍,有这样的主帅,大家都觉得前程有保障。

    所以,浩子才会说出如此高志向的话语。

    “一将功成万骨枯。”秦浩明摇摇头浅叹一声,心里却更加坚定起来。

    汉人要想不被屠杀,唯有拿起手里的武器屠尽异族。如此,才能让子孙后代免于战火纷争。

    没有实力,就永远没有和平,这是千古以来颠簸不破的真理。

    崇祯十三年八月二十日,崇祯正在文华殿举行日讲。

    近来他对这种形式的讲课越来越厌烦,对文官们嘴里的圣人言语、微言大义也不再全盘接受和相信。

    对东林党和纯粹的文人也越来越不信任,只是由于惯性的作用,还在坚持而已。

    说实话,现在连他自己都不晓得还能坚持多久。

    倒是在金台下陪侍的太子朱慈烺听的津津有味,脸上一副痴迷入神的模样,崇祯微不察觉皱了一下双眉,旋即悄悄松开。

    崇祯和天启兄弟二人都没有接受过完全的帝王教育,天启即位前好歹是长哥儿,多少学了一些。

    而崇祯是意外成为皇帝,对帝王心术的掌握是他自己逐渐摸索出来,其中间走了不少弯路。

    并且他在前期痴迷于儒家文化,对文官的信任与日俱增,对大明的现状却并无丝毫了解,于是才让东林党人做大。

    这一切,直到秦浩明出现后,在他有意的引导下,见识和认识到了文官的无耻和不作为,心态才有所变化。

    而朱慈烺是周皇后所出,崇祯的嫡长子,大明顺理成章的接班人。崇祯二年出生,崇祯三年即被封为皇太子。

    太子朱慈烺为人白皙而俊美,非常善应对,崇祯和周皇后都非常爱之。

    崇祯三年册封皇太子时,崇祯皇帝命大学士率中书官于南熏殿,篆写皇太子金册金宝。

    并遣礼部官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于会极门,赐文官四品武官三品以上,和皇亲勋贵披红纻丝。

    册立日,百官听宣敕于午门,行十二拜礼。

    崇祯十年,礼部请太子出阁讲读,定于崇祯十一年行冠礼,二月出阁。

    钦定太子讲读侍班官四员:礼部尚书姜逢元、詹事姚明恭、少詹事王铎、屈可伸。

    讲读官六员:礼部侍郎方逢年、石谕德、项煜、修撰刘理顺、编修吴伟业、杨廷麟、林增志。

    较书官二员:编修胡守恒、检讨杨士聪。侍书官二员:中书黄应恩、朱国诏。

    太子既出阁讲读,出居端敬殿,以方拱乾为詹事太监,邱致中为东宫伴读。

    崇祯十三年初,太子既长,元旦早朝,有所诛赏处分,崇祯引之共视,每阅章疏,亦必召太子同观。

    可以说,崇祯皇帝因为自己的原因,对太子朱慈烺的栽培可谓不余遗力。

    但现在看他对儒家痴迷至此,想到昔日秦爱卿奏对,说儒家文化从汉武帝开始,逐渐被阉割,变得断章取义,于国家民族无益。

    尤其是对一国之君,若一味仁慈顺从,恐是国家之祸。

    崇祯细细思之,深以为然。

    还好太子还年轻,有的是时间打磨他的思想。只是,看着围绕在太子周边的人,崇祯皇帝再次皱起双眉。

    无它,都是一群酸儒,满嘴仁义道德,能教太子什么东西,已经不言而喻。

    当王承恩进来时,所有的讲官都目光一凝,崇祯也是微微一震,脸上露出惊喜,他原本是坐着的,差点儿就站起来。

    金台一侧的一个驸马,一个侯爵和一个伯爵,还有侍从的翰林讲官们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王承恩。

    “奴婢叩见皇爷。”王承恩没有在意那些含义不同的目光,他匆匆走到金台之前,在金砖地面上叩首行礼。

    外臣面前,该有的礼仪还是要遵守的,崇祯微笑故意问道:“大伴怎么这时候有空进来了?”

    王承恩现在也是位高权重,司礼太监兼东厂提督太监,每天都会有很多公务。尤其是曹化淳致仕后,事情更多。

    和后人想象的不同,真正能每天随侍在皇帝身边的是乾清宫的小太监,另外就是每天的轮值太监。

    皇帝的寝宫里是要太监轮值的,每个轮值太监要带着能当武器用的铜拂尘,在寝殿坐着轮班。

    当然,一般在晚上的时候,王承恩都会尽可能的陪在崇祯身边,一起审阅奏折。

    “确实有要紧的急事,闽粤总督秦浩明从通州来的车队,已经抵达皇城门口,估计还有最新的战况,奴婢不敢耽搁……”

    崇祯想听到什么消息,王承恩自然知晓。

    闽粤总督秦浩明自从踏入辽东半岛,三五天一过,总有奏折密疏传来。

    一两月间,便会有来自朝鲜或者辽东半岛的特产进贡。

    东西不一而是,有煤炭铁矿,也有东珠海鲜,还有姿色不俗的朝鲜佳丽,统统都美名其曰:战利品。

    这个年轻的总督很洒脱,也很敢说,有几次奏折王承恩看了眼皮直跳,偏偏皇爷却没有愤怒,只是呵呵一笑,这小子……

    p:感谢书友阿杰阿轩阿心、爻释打赏,敏感盛情,恭祝诸君冬至快乐,故土难离敬上!

    只是书友阿杰阿轩阿心,阿土弱弱的问一句,今后打赏可以到起点站吗?

    阿土解释一下,本书是和起点签约,订阅和打赏是五五分成。而像qq、掌阅、云起、磨铁……

    属于第三方合作站,订阅和打赏作者只能分到四分之一。

    以今天书友阿杰阿轩阿心为例,打赏六百大洋,如果在起点,作者可以拿三百。而在外站,作者只有一百五,坑啊……

    这也是阿土为什么让外站的朋友不要打赏的原因,不值得!

    而且在起点打赏,作者数据好了,还有推荐,这都是规则。

    再次拜谢诸君的打赏和订阅支持,冬至快乐!

    故土难离敬上!

第五百七十节 他们是畜生()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崇祯皇帝高兴得龙袍一甩,站起身说道:“日讲暂停,朕要去万岁山看看。

    车马立刻放他们进来,又不是军队,几百辆大车一起是招眼些,不过也是秦爱卿真心,这件事记着,将来要赏他。”

    “嗻,奴婢记得。”王承恩赶紧应声答道。

    崇祯走下銮舆,转过头说道:“太子也来。”

    京畿皇城中,当车阵涌进正阳门时,围观的人站了里三层外三层。

    哪怕这样的奇景出现不止一次,可京城见多识广的百姓依然感到好奇。

    近百辆造型独特的大车一起涌入京城,次序井然,调度得法,显示出良好的组织和秩序。

    一些京营兵和五城马司的人在维持着秩序,不过并没有出现什么混乱。

    特别是当百姓知道,这些车队是从辽东半岛和朝鲜运送战利品时,更是爆发出一阵阵的喝采声。

    南宫寒和吴火华二人是首次进京,京城的繁华和富足让他们目不暇接,一群伙伴一起赶着车,他们现在是个辎兵运输队的副队官。

    相比于其他的兄弟,他们现在已经感觉很知足,觉得是苍天的幸运儿。

    南宫寒和吴火华二人是秦浩明去年带兵深入草原,分别从鞑子和建奴手中把他们解救出来。

    现在的日子,因为识字,作为副队官,他们的年饷有好几十两银子。这是他们以前做梦也不敢想象,作为鞑虏的奴才,能正常老死就是缴天之幸。

    因为共同的经历,他们二人交情不错。

    私下喝酒时打算这仗打完,先娶个媳妇,然后再当十年辎兵。

    退伍后就到总督府入股一个小商行,这一世不愁吃穿,日子好好过,再生几个儿女,这辈子就知足了。

    南宫寒比吴火华年轻,穿着辎兵的蓝色军服,身形由于长久的体能锻炼而显得十分匀称,走在路上,耳边不时传来百姓的赞叹和喝彩声。

    南宫寒和同伴们不由自主的把腰板挺直,心中充满了骄傲的神采。

    “兄弟,是不是从辽东杀虏回来啊?”

    一个黑瘦汉子猛然一把拉住他,两眼死死盯着他。

    南宫寒感觉这人眼里没有什么生气,几乎象是死人在盯着自己,他打了个寒战,想甩手把这人挣脱,那人拽的却是很紧,挣不脱。

    当着诸多百姓,南宫寒不便发火,他道:“你拽着我做甚,我们是从辽东回来。”

    “你们是好兵!”那黑瘦汉子两眼流下眼泪,哽咽着说道:“一定要杀虏啊。”

    “啊?”南宫寒感觉莫名其妙。

    “一定要杀虏!”黑瘦汉子哭的更厉害了,整张脸流淌着眼泪,身子也佝偻的厉害。

    一边哭一边剧烈的喘着气,脸上枯瘦无神,只有两眼在流泪。身子又黑又瘦,衣袍破旧,露出枯灰色的皮肤和两边的肋骨。

    这人瘦的跟骷髅没有什么区别,又是这样伤感哭泣,还在喘气咳嗽,是个人都看的出来,这人活不久了。

    “兄弟,你一定要多杀几个鞑虏,他们是畜生啊……”黑瘦汉子还是拉着南宫寒不放,整个人身子躬的象个虾米,喘的快说不出话来。

    南宫寒看看四周,很多辎兵都在看这里的情形。

    他们并不笨,知道这人必定是辽东跑出来的难民,看他的模样不知道遭遇过何等惨事?

    然而这个黑瘦汉子就是不说,他先是低声哆泣,接着便是嚎啕大哭。一直哭到无法支撑,倒在地上,一只黑瘦的手仍然拉着南宫寒不放。

    一种同命相怜的情绪涌在南宫寒心中,他和吴火华是幸运的,有幸得到秦督解救,可辽东半岛还有多少汉人正遭受折磨?

    一股莫名别样的情绪升上来,南宫寒两眼中也含着眼泪,他知道必定有难言的伤心惨毒之事,在这个黑瘦汉子心里藏着。

    在京师可能这种人很多,也四处求朝廷出兵击灭鞑虏,然而朝廷对他们只有被动防守,这些人心中的失望和悲苦可想而知。

    有可能是定南军的辎兵们比朝廷的兵马更象是军人,加之秦浩明的赫赫威名,激起了这个受尽人间苦难的男子,心中那最后的一丝希望和力气。

    地上的黑瘦汉子已经没有力气了,他的手终于低垂了下去,南宫寒的蓝袍边角上有明显五个黑乎乎的手指印。

    南宫寒没有发怒,他胸膛里有一种十分莫名的情绪被点燃了,四周的辎兵们也是,围观的百姓也都是在沉默着,人群中有一种情绪在酝酿和发酵。

    “杀虏!”南宫寒猛然振臂高呼起来。

    “杀虏,杀虏!”

    “杀虏啊!”

    ……

    辎兵们和围观的百姓们也一起高呼起来。

    叫声很快汇成了声浪,使四周的兵马司和东厂番子们大惊失色,而定南军的军官们过来看过之后,并没有阻止这种自发的行为。

    很快,在车队经过的地方,声音汇成了巨浪,响彻在这座古老的都市之中。

    崇祯皇帝父子是坐着软轿上山,这时的万岁山是北京城中当之无愧的第一高峰。

    尽管在后世它远不及新修的楼房高度,但在此时,只要登上这座皇家御苑中的高山,在顶峰之上,大半个京城可以轻松落入眼底。

    就建筑来说,除了几幢楼房外,紫禁城里的三大殿就是最高的建筑群落,其次就是禁城之外的一些重要的建筑。

    比如十王府和天街上的诸多官衙,然后是公侯府邸和武百官的住宅,更低一等的就是普通的官吏和百姓的住处了。

    也有一些庙宇等级和公侯府邸差不多,也一样的高大轩敞,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办法和坐落在中轴线上,在京城最高处又是最高大建筑的皇宫禁城相比。

    这种从高到低,压制世间万物的建筑风格,原本也就是皇权的一种体现,叫初入皇宫的人,由内心深处产生巨大的敬畏之感。

    在崇祯眼前,北京城应该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城池,除了城南的一些地方较为混乱外,整个京城都是平行的四方型。

    这座都市在建筑之初就用了极大的心思规划,除了城区方正外,街道也是正平八稳,每条小巷都通着大街,每条大街横贯京城南北东西。

    最大最直的一条就是在崇祯皇帝的脚下,从皇宫禁城中直通到永定门外。

    “皇爷,这是秦督进献的单筒望远镜,说是比泰西的货色还要更精致些。”

    王承恩献宝般的送上了一个精巧的望远镜,银质拉缩镜身,加上刻绘的精致花纹,又是从象牙制成的小盒子里取出来,确实一看就是很值钱的东西。

    这两年京城的欧洲货物越来越多,座钟和望远镜就是最为流行的货物,这些货物原本价格十分昂贵,非豪门不能问津。

    但最近,随着闽粤总督秦浩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