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血铸新明 >

第49章

铁血铸新明-第49章

小说: 铁血铸新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张云却刻意提点他,明显是得到秦浩明的授意。

    瞧这情形,对方也是真心相待,而不是自己剃头担子一头热。

    信任,是今后合作愉快的基石!

    夜深人静,冷风嗖嗖。

    紫禁城,乾清宫内,勤政的大明天子崇祯坐在御案前,一遍又一遍的看着卢象升快马报捷的塘报。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建奴阿巴泰携一万正蓝旗骑兵进犯赵县,并与当日安营扎寨。

    卑职率领众军将士严加防守,幸有宣府指挥佥事秦浩明献策,用火药炸营。

    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虎大威协同作战,宣府参将张松荣、宣府游击戚纲等奋死厮杀(另附有功将士人员名单),与当日夜晚袭击敌营。

    建奴猝不及防,死伤无数。

    卑职随即传令各将乘胜追杀,有进无退。

    托今上洪福齐天,此战实乃惊天大捷,建奴仅余四百多骑走脱,其它皆当场被击毙……

    现计有建奴头颅九千四百首,其中包括建奴贝勒阿巴泰,其它建奴将领头颅……

    此次大捷,当以释今上之忧,解京畿之围。

    卑职建议兵部立马制定计策,如何一鼓作气,全歼犯我大明疆域建奴,则天下大幸!苍生大幸!大明大幸!

    另卑职已经派此次首功之臣秦浩明进京献俘,以慰今上之怀。

    幸逢冬至将至,当以敌酋头颅告慰历代圣君,扬今上声威于大明,振奋朝臣抗击建奴决心。

    未尽事宜,容后再禀。

    臣总理天下兵马大元帅、督抚宣大总督卢象升启顿首!”

    洋洋洒洒几千字的塘报,详实的叙述了此次大捷的全部内容。

    包括此次战斗是怎样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敌我双方各自出动多少兵力?规模多大?范围多广?在什么地方交战?敌我双方各死多少?战果如何等等?

    崇祯贪婪的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双手颤悠,犹自捏着塘报不肯放手。

    “大捷!惊天大捷!一万鞑虏头颅,建斗没有辜负朕的厚望!”

    崇祯喃喃自语,眼中尽是欣慰。

    若是冬至之日,在历代先祖面前,用建奴人头祭奠祖宗,那是何等美妙之事!

    可是想起下午大学士杨嗣昌的话,他的心又有几分犹豫,一时不知如何抉择。

第88章 进京献俘()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今虽托陛下洪福,卢建斗有幸歼敌近万,恐也多有损伤。想必是隐匿不报,以取悦陛下。

    可建奴尚有七万铁骑盘桓在京畿附近,其境内尚有控弦之士几十万。若陛下强行举行献俘仪式,恐刺激建奴。

    要是他们不计一切,大举南下,不仅和谈不成,怕是也难以抵挡建奴兵锋之利。

    依臣之见,万万不可逞一时之快,置国家于水火兵戈!”

    唉!

    崇祯长长叹气,胸中郁郁难平。

    从十七岁登基,至今十一年。

    初登帝位意气风发,雄心壮志,藐视唐宗宋祖,想要和一帮大臣共同干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力挽大明于狂澜之中。

    可身边别说什么经邦治国的王佐之才,就连稍微能合他心意的人都没有。

    好不容易有卢象升和杨嗣昌稍微顺眼,偏偏他们又水火不容,相互构陷。

    身在帝位没有一天是快乐的,等待他的只有日复一日无穷无尽的奏章、廷议、召对、日讲经筵。

    同时,前线不断溃败的战报和国库空虚的奏疏也摆满了他的御案,难啊!

    崇祯是一个很复杂的人,自小袭信亲王,长期的呼奴喝婢使得他性情严急苛刻,刚愎自用。

    另一方面从小的孤独寂寞和危险处境让他敏感多疑,过分自负,但在紧要关头却又总拿不定主意。

    “陛下,要说这个卢总督也真有些本事!

    老奴记得前些日子,他曾上奏说要大败鞑虏,并以性命担保,想不到才短短几天时间里,竟然一战歼灭近万鞑虏。

    且有一个贝勒、几个固山额真、几十个甲喇额真头颅,此等大捷近几年何尝有过?

    便是当初宁远大捷也没有此战消灭的鞑虏人数多。

    要是让京师臣民知道,必举国欢庆。”

    王承恩看见崇祯皇上长吁短叹,左右为难,想了想,还是走上前说了这番话。

    与刘瑾、魏忠贤这些祸国祸民的太监不同,王承恩是个忠贞不二,且有民族气节的一个人。

    要不然他也不会在李自成打进京城,满朝文武改换门庭之时,依旧无怨无悔陪崇祯吊死煤山。

    “王伴当,朕也知晓。奈何兵临城下,左右为难!”

    也就是身边亲近的太监,崇祯才会露出他的软弱一面。

    “老奴倒是觉得卢总督说得对,城下之盟,春秋耻之!”

    既然已经说了开头,接下来王承恩也没有什么好顾忌。

    杨嗣昌有私心,他是知道的。

    朝廷对建奴屡战屡败,整个大明人心士气全无,难得有一次大捷,这是机会。

    作为久在身边的奴才,他多少了解崇祯帝的性格。

    崇祯悚然而惊,他是个极为自负和在意名声的人。

    有一次御史王宗把他比作汉文帝,原本是马屁之言,但崇祯听了十分的不高兴。

    他认为汉文帝只是一个中等的皇帝,觉得和自己比根本不值一提。

    还有一次吏部给事中杨河提到了唐太宗,崇祯说:“唐太宗扫荡群雄,我自愧没有那样的才能;但要说到闺门无序,家法败坏,我还羞于与他相提并论呢。”

    其实就是得唐宗宋祖之类的人物也比不上自己。

    这次议和之所以偷偷摸摸,不敢公开支持杨嗣昌,也是因为这些原因。

    “不错,朕原本也是这样想,险些被杨文弱所误导。

    以打促和,也不失为一条好计策!”

    “陛下圣明,乾坤独断!

    臣子的建议千千万万,陛下知道哪一条是对的,哪一条是错的,便是大大的睿智!”

    王承恩躬身行礼,讲过几千遍的马屁话再次重复。

    崇祯听了心中依旧得意,一甩龙袍前襟坐回御座上,在卢象升上陈的献俘奏疏中连写三个善字。

    寒风硕硕,禀然冷冽!

    秦浩明和戚纲二人带领五百天雄军精锐,押送仅余的一百二十个鞑虏,每人双马奔驰在前往京城的官道上。

    冷冽的寒风并不能吹散秦浩明心中的热血,通过这两次的战役,事实证明大明的精锐并不逊于鞑虏。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关键是要有激情和热血,有充足的训练,当然后勤保障也必须跟上。

    望着后面呈散兵作战模式,采用一字阵型全速奔跑的大明将士,秦浩明心中涌起无限的豪情。

    他要创立汉人的铁骑,征战天下,夺回属于汉人的荣耀!

    汉骑!

    那是骑兵的祖宗!鞑虏差远了!

    狗屁的满人不过万,过万不能敌。阿巴泰正蓝旗的一万骑兵,已经被他用石灰腌制在库房。

    诚如董长青所说:死去的鞑子才是好鞑子!

    便是摆放在木架上的鞑虏头颅,即使脑后依旧垂着那根丑陋的金钱鼠辫,秦浩明看上去也顺眼许多。

    北京西山,是太行山的一条支阜,称为“太行山之首”,又称小清凉山。

    宛如腾蛟起蟒,从西方遥遥拱卫着北京城。因此,被称之为“神京右臂”。

    大明西山军营便坐落在此处。

    鞑虏寇边,京城戒严。

    秦浩明他们要在此次歇息一晚,次日清晨赶往京城,在午门举行献俘仪式。

    为了此次献俘,卢象升可谓煞费苦心,除了特意选择在冬至前夕。

    和秦浩明同来的五百天雄军将士,更是精锐中的精锐。

    所有人都穿带着清一色头盔,盔顶则饰有红色盔缨、盔后有顿项,缀甲片。

    身上穿罩甲,甲身呈背心式,方领,对襟,两肩无披膊。

    甲身前襟分为左右两片,各于胸部中心缀一铁质贴金圆护镜。

    后襟为一整片,上部中心置一圆护,下部有开衩。

    前后襟在肩部连缀,褃缝用绦带连接。以合股粗丝线穿连编缀制成,并用织金锦作为衬里。

    腰间鞓带用黄色丝带,带身中部钉花形鎏金铜带眼四个。

    两侧各有鎏金铜圆带版三个,下有方形挂扣,可用来悬挂弓袋、箭囊、佩刀等武器。

    马匹也是在全军中挑选,高大而神俊。

    一句话,人如神马如龙,个个精神抖擞,以最好的状态参加献俘仪式。

    要知道,献俘,是中国古代五礼中军礼的一种。

    军队外出征战获胜凯旋,除在太庙祭告外,就是要举行隆重仪式,向皇帝献上俘虏。

    并报告战斗情况,请示对战俘的处置,这是一种宣扬国威的重大仪式。

    卢象升让秦浩明和戚纲两人进京作为代表,那是对他们的栽培。否则,凭他们的官职,根本见不到崇祯皇帝。

    别的不说,哪怕崇祯再是吝啬,多少有点赏赐。

    PS;感谢书友起1点荣誉会员、每天都是最后一天、阿杰阿轩阿心的打赏,故土难离敬上!

第89章 西山大营()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冬至俗称数九,也就是九九的开始。

    从周朝开始,人们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因此,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

    大明太祖朱元璋在推翻元代蒙古人统治之后,明朝全面恢复汉族的传统,上承周汉,下取唐宋。

    大明历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

    宫内百官要向崇祯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共庆冬至。

    往常要是太平年景,大明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

    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祥和的节日。

    可惜鞑虏寇边,别说放假,军队甚至要严加防备,防止鞑虏趁机劫掠。

    负责西山大营管理的是分守参将王正源,世袭千户职,隶属兵部。

    崇祯九年因功升职,才不到三十岁的年龄,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此时,他正和几个亲兵游弋在城头,眺望远方。

    兵部有令:天雄军此次进京献俘,由西山大营负责接洽,不得有误!

    “什么时间不好,非要这时,连一个节日也不让人安生,吃饱了没事干!”

    王正源满腹牢骚,不停抱怨。

    至于什么斩首过万,他压根就不信。大明有此战力,还会被鞑虏欺负成这个样子吗?

    远处依稀响起密集的马蹄声,声音速度很快,宛如缠绕在肩颈边,瞬间响彻眼前。

    “嗷呜!”秦浩明仰天狼嚎,酣畅淋漓,仿佛头狼撕嚎。

    来到这个年代,总有太多的东西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经过长时间的纵马奔驰,久违的激情重新散发,男儿天生追求的就是速度和热血。

    “嗷呜!”接到头狼的命令,天雄军将士学着秦浩明的狼嚎,突然勒紧缰绳,飞奔的战马唏聿聿的嘶鸣,前蹄腾空,轰然停在原地。

    五百人的骑兵,从狂奔到停止瞬间完成,更难得的是动作整齐划一,宛若一人。

    全队伍寂静无声,充满了百战老兵的萧杀之气。

    只剩下留着汗水的战马,不停的打着响鼻。

    秦浩明微微颔首,要的就是先声夺人的效果,两天的训练,总算卓有成效。

    当然,这也得益于天雄军将士的底子好。

    “好!好……”

    西山大营城头上不停的响起大明将士的高声喝彩。

    “壮哉!大明好男儿!真真是强军本色,怪不得能消灭上万鞑虏。”

    站在城头的王正源亲眼目睹天雄军将士的英伟雄姿,忍不住双手砸拳,激动得大声赞道。

    原先的些许不快,早已烟消云散。

    强者,总是让世人敬佩!

    秦浩明挽着缰绳催马前进几步,对着西山大营的城门大声叫道:“天雄军指挥佥事秦浩明,奉命献俘,请贵军接洽验证关防等一应手续。”

    “打开城门,你们注意警戒,本将军亲自迎接这位少年英雄。”

    王正源朝城头守卫吩咐,转身下楼。

    西山军营是拱卫大明京城的边军,属于常设军营,占地极广。

    有兵将五千人,防御设施严密。没有几万人的部队,根本攻不下来。

    王正源自然无惧秦浩明的几百人,更何况他们身着献俘的大明军服,鞑虏哪里知道大明的礼仪,想要冒充都冒充不了。

    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