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军工帝国 >

第317章

大明军工帝国-第317章

小说: 大明军工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人应该是或多或少做过一些贪赃枉法的事情,在他们看来,今天皇上突然无缘无故说起贪腐的问题,很明显是要拿人开刀啊!

    朱慈炅当然不是要拿人开刀,过了一会儿,他又继续朗声道:”当然,有的也不是臣子的错,做君主的昏庸无能,也能导致亡国。那么怎么防止这些事情发生呢?“

    这年代敢这么明目张胆说皇帝不是的也就只有皇帝了,下面的人可不敢说,甚至想都不敢想。

    一次次提出疑问之后,朱慈炅终于给出了答案,他用威严的语气缓缓道:”朕认为,要让大明长治久安,唯有立下规矩,从源头抓起,尽量避免出现昏君奸臣。朕今天就立下这个规矩,以后君臣共尊之。来人,宣《大明崇正律》。“

    他并没有仔细解释《大明崇正律》的性质,因为一旦解释,就会涉及到《大明律》和《大诰》,那可是太祖皇帝立下的规矩,作为后世子孙,他敢说那些规矩立的不全吗,反正读出来之后大家就明白了,他压根没必要当场说穿《大明律》和《大诰》的不足,落下不尊祖制的口实。

    他的话刚一落音,便有一个鸿胪寺礼官捧着一本装订精美的《大明崇正律》,恭身走到台阶前,大声宣读起来。

    《大明崇正律》是一个纲领性的律法,涉及的内容很多,几乎将所有与治国相关的东西全部囊括进去了,这在当时的历史上还是从未出现过的。

    比如,《大明崇正律》的开篇就引用了《诗经》中的一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以此引申开来,说明了大明帝国的性质,总的来说,大明帝国就是一个君主制的国家,大明帝国皇帝至高无上,不管是大明帝国的臣民还是各藩属国的臣民都必须尊敬,任何人不得侵犯。

    紧接着就是大明帝国皇帝的具体权力,比如大明帝国皇帝是所有明军的最高统帅,大明帝国皇帝有权向任何敌对国家宣战,大明帝国皇帝有权分封王爷及公侯伯子男等各级贵族,大明帝国皇帝有权任免各级官员等等,列了一大堆,不过都是些正常的权力,没有什么无法无天的权力。

    这世上还真没出现过一部法典说明皇帝的具体权力,按传统的观念,皇帝就是天子,想干嘛就干嘛,一个皇帝权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他的能力,如果能力强,那么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如果能力弱,那么就有可能被人挟持,变成一个傀儡。

    从来就没有人认为一部法典就能约束皇权和维护皇权,从这点来说,这个《大明崇正律》就已经有点惊人了,但是,接下来的条文却更加的惊世骇俗。

    因为接下来规定的是皇帝的义务,比如大明帝国皇帝有义务保护大明的领土,大明帝国皇帝有义务促进大明的繁荣昌盛,大明帝国皇帝有义务培养好自己的继承人等等。

第十七卷 第二十六章 内阁负责制() 
    《大明崇正律》才念完第一段,皇极殿前的文武百官已经惊的目瞪口呆了,皇上竟然制定一部法典来规定自己的具体权力,而且还规定自己要承担的义务,这未免有点太夸张了吧,谁又能管的了皇帝,他不遵守你又能怎么样!

    有权利就有义务,这对穿越而来的朱慈炅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他定下这些规矩的目的就是怕自己的子孙后代中有人无法无天,一顿乱搞,把好好一个大明帝国给整垮了。

    至于谁能管的了皇帝,那自然是皇帝他老子。

    接下来,第二段就是关于皇位继承人的规定。

    这段第一条又把下面的文武百官给惊到了,因为这一条规定,皇位继承人是由皇帝选定的,没有立长不立贤这一说!

    这个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可是把大明给折腾惨了,当初神宗万历皇帝就是因为这个和群臣闹翻了,不知道罢免了多少朝廷大员,光首辅就干下去四个,把个朝廷折腾的乱七八糟,到最后他甚至用消极怠政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以致大明国势日衰,可以说崇祯朝大明的灭亡就始于那场国本之争。

    朱慈炅立这个规矩的意思就是,以后,没什么好争的,皇上要立谁是皇上的事,其他人不要没事找事。

    当然,并不是说他就认为福王朱常洵比光宗朱常洛要强,在智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能力主要还是要靠后天培养。

    接下来,他就规定了皇位继承人的培养问题,大概意思就是皇帝要对其皇位继承人进行规定次数的考核,如果考核不合格,不但詹事府要惩罚,连皇位继承人都要惩罚。

    至于具体的惩罚细则《大明崇正律》里面就没有详述了,他后面还会定一个继承人的培养细则,详细规定皇位继承人的培养方法和考核方法,甚至,他还会规定,如果考核发现制定的皇位继承人真是个扶不上墙的阿斗,那就废了重立一个!

    他能为子孙后代考虑的也只有这么多了,如果都有这么详细的规定了,他的后代中还有人硬要把个饭桶扶上皇位,那他也没有办法了,他只能保证自己不会犯这种错误,至少从现在来看,大皇子朱和堭还是很聪明的,他也有信心把自己这个儿子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皇帝。

    《大明崇正律》中关于皇帝的规矩就这么多了,他立这些规矩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避免自己的子孙后代中出现昏君,毕竟一个王朝因昏君而亡国的例子还是很多的,谁都要讲规矩,不是说当了皇帝就可以无法无天,为所欲为,那样迟早得完蛋。

    这也是君主制宪的根本所在,自己给自己立规矩,以身作则去执行,总比别人给自己立规矩,强迫自己去执行要好。

    规定完皇帝的权力和义务,接下来就是平民百姓的权利和义务了。

    平民百姓还有权利?这又是一个惊雷,直接惊的下面的文武百官膛目结舌。

    平民百姓当然要有权利,如果下意识的把平民百姓当奴隶去奴役,那一个王朝也差不多要完蛋了。

    所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压迫奴役的狠了,他们自然会造反,朱慈炅在《大明崇正律》里规定平民百姓的权利就是怕有人去奴役平民,逼的他们造反。

    比如平民百姓有人身自由,只要没犯事,任何人都不得拘束他们的人身自由;又比如平民百姓有保护自己财产的权力,任何人都不得强取豪夺平民百姓的财产等等。

    至于平民百姓的义务,朱慈炅在这里就自私了一把,因为他规定的平民百姓的第一个义务就是,所有大明帝国的子民都有义务保护皇上,维护皇权。然后才是其他的义务,比如所有大明帝国子民都有保卫大明的义务,又比如所有大明帝国子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等等。

    规定了皇帝的权力和义务还有平民百姓的权利和义务,接下来就是行政体系了。

    朱慈炅在这里又放出一个惊雷,因为他把行政权基本都下放了,从今往后,不再是皇帝一把抓,而是内阁负责制!

    大概意思就是,以后皇上只管重要事务,具体事务全部由内阁负责。

    比如,以后的早朝皇上只处理规定范围内的国家大事,其他事务全部以公文形式呈报内阁处理。

    又比如,以后官员的任免,皇上只直接任免内阁大学士和各部尚书,其他一到五品的官员,由内阁拟定交皇上批准,五品以下的官员则由吏部拟定交皇上批准。

    也就是说,以后大明的行政中枢不再是皇上的御书房,而是内阁!

    朱慈炅还对内阁的架构进行了调整,他规定,新的内阁由一位总理大臣,两位副总理大臣和各部尚书组成,品级全部是正一品,他还规定了内阁成员的任期,每位内阁成员的任期都是十年,而且最多连任两届。

    至于地方行政体系,他这次倒没怎么调整还是按原来的体制由承宣布政使司、州、府、县分级管理。

    这样一调整,放权就放的大了,他等于把绝大部分行政权和人事权全部下放给内阁了,省事是省事了,但是,他又怎么保证对整个大明的掌控呢?

    首先当然是要靠制度,他会慢慢建立健全各级责任制,也就是说,以后所有官员都有与权力相关的职责,行使了权力却没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那是要挨罚的,轻则丢官罢职,重则判刑坐牢。

    都察院本来就是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的监察机构,他还专门将各科给事中也并入了都察院,并扩大的监察御史的数量,加大了都察院的权力,以后五级以下的官员,都察院直接就可以查办,五级以上的官员如果犯事,都察院有权直接向皇上禀报,待皇上派锦衣卫和东厂核实以后,也同样可以授权他们查办。

    《大明崇正律》在最后还规定了修改规则,原则上《大明崇正律》一经实施是不得修改的,除非大明帝国皇帝和所有内阁成员一致认为某些条款必须要修改,才能修改。

    待鸿胪寺礼官宣读完,朱慈炅当即宣布,从明年也就是崇正十六年开始全面实施《大明崇正律》!

第十七卷 第二十七章 为什么放权() 
    《大明崇正律》一经宣布,可谓石破天惊,皇上竟然要约束自己的权力范围,而且还要把朝廷中枢的大部分权力下放给内阁,这简直是千古奇谈,骇人听闻!

    皇上这是什么意思,还真没人能想明白,不过,满朝文武,却没有一个上奏折劝阻的。

    这倒不是因为朱慈炅实行高压政策,把所有不服的声音全压下去了,也不是因为所有文人都趋炎附势,失去了铮铮傲骨,主要原因是他们没理由反对啊!

    文人本来就有治理国家,展露抱负的梦想,这点在明朝尤甚,文官集团和皇帝争权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开始,一直到明熹宗朱由校的天启朝,将近三百年时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不知道多少文人因此而丢了性命,甚至还出现了皇帝培养宦官集团对付文官集团的怪现象,以致有明一朝也是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出的最多的年代,甚至比历朝历代加起来都多。

    当然,明朝这些文官并不是想推翻皇上,谋朝篡位,他们大多是代表着各种利益集团的诉求,也有的纯粹就是为了理想,为了抱负。

    现在,皇上已经把治国的权力几乎全部下放了,正是文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还去劝阻,不说皇上会不高兴,绝大部分文人都会不高兴,这种既得罪皇上又得罪天下文人的事情,谁干谁就是二百五,所以,《大明崇正律》宣布以后,朱慈炅一封反对的奏折都没收到!

    不过,还是有人来劝阻他了,倒不是说这人是个二百五,主要他不是属于文官集团的,而是属于皇室集团的,这位自然就是皇五叔信王朱由检。

    正当整个京城,甚至是各部衙门都议论纷纷的时候,他默默的拿着一沓奏折向皇上的私人书房走去,貌似是有重要的奏折请皇上批阅。

    说实在的,他还真没这么谨慎小心过,平常的时候他去找皇上都无需准备什么,有奏折就顺便捎上,没奏折那就空着手,从没有这样刻意掩饰过。

    他并不是什么愣头青,他也知道这个时候去劝阻皇上会得罪人,明目张胆,肆无忌惮的去,绝对会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所以他刻意掩饰了一下,尽量避免别人的猜疑。

    这个时候朱慈炅正在筹划组建新的部门呢,实施《大明崇正律》只是他改进治国方略的一部分,建立健全各职能部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听闻皇叔来了,他连忙放下手中的毛笔,直接站起来,向门口迎去。

    叔侄俩的关系自不必说,甚至还很有一番明君贤臣的味道,双方见礼过后,朱慈炅便拉着信王朱由检来到会议桌旁,将他引到左首位,这才在主位上坐下来。

    朱由检将奏折往跟前一放,恭敬的坐下来,尚未来的及开口,朱慈炅却是兴致勃勃的道:”五叔,你来得正好,朕正想和你说说内阁改组之后的施政方略呢。“

    朱由检闻言,不由尴尬的道:”皇上,这个,请恕微臣多嘴,您为什么要将治国之权下放到内阁呢?“

    朱慈炅也知道,这个时候应该没人能理解他为什么要放权,不过他并不担心有人会反对,如果把权力给他们,让他们施展,他们还反对,那就是有毛病了。

    倒是这个五叔朱由检他忽略了,从皇室的角度出发,这样做,的确是吃亏了,但是这个亏他却不得不吃,因为随着大明的发展,各种利益集团也会慢慢发展起来,如果一点话语权都不给他们,他们势必会想尽办法来争夺这个话语权,到时候争到亡国都有可能!

    换句话说,如果他现在不吃这个亏,他的子孙后代绝对会吃更大的亏。

    信王朱由检不理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