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装明末 >

第49章

武装明末-第49章

小说: 武装明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一其他百户联合起来也不是新百户的对手,那么他们就能拥有三十亩属于自己的地,土地可是他们命根子,为了土地,冒一点险也是值得的。

    如果新百户不是其他百户的对手,就算原来的百户要惩罚他们,也只能轻拿轻放,顶多严惩几个带头的人,毕竟堡内的军户、匠户基本上全部参与了此事,如果全部处罚,那他们的地还种不种了。

    方云没有心思去了解这些军户,匠户是怎么想的,只要他们愿意来就行。

    因为只有七十四户,所以方云调整了每甲的人数,一共任命了八个甲长。没有意外,加刘晔在内,八个甲长都是最先站出来表示愿意去开荒的军户。

    虽然所有人都站了出来,但是大家脸上担忧之色依旧存在,毕竟民不与官斗的思想深深的影响着他们。

    作为他们的上司,方云觉得自己有必要给他们吃一个定心丸。

    “大家放心去开垦新田就是,不用担心有人敢来找你们的麻烦,看到你们旁边这些士兵了没有,他们任务就是保护我们靖海墩堡之人安全。”方云指着护卫队的战士队所有的军户说道。

    军户听了方云的话,再看看周围的一个个荷枪实弹、气势非凡的士兵,顿时放心不少。他们都是世代生活在卫所,卫所兵是什么样子他们心里很清楚,新百户有这个级别武力保护,一般的百户肯定不是他的对手。

    “大人,真的能够免税三年吗?”有军户问道。

    除了担心被百户报复之外,军户们最关心的就是这个了,虽说大明有明文规定,新开垦的土地三年免税。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真正执行这个政策基本上没有。以前也有很多没有土地的民户或者军户自己去垦荒,可当他们第一年从刚刚开荒的土地上收获粮食时,官府、卫所便开始差人收税了。

    本来私人开垦投入就大,还没回本,就要交税,所以主动开垦老百姓往往因此破产,原本开垦的田地又重归于荒芜,这样的事情多了之后,老百姓自主垦荒的事情就慢慢绝迹了。

    “这是当然,一来朝廷本来就有这个制度,第二,本官身后也有总兵大人撑腰,所以大家不用担心有人敢欺压你们。”为了让大家放心,方云不得不再次披上黄龙的虎皮。

    “多谢大人成全!”

    “大人的恩典没齿难忘!”

    众人一听方云背后有总兵大人撑腰,顿时把心放到了肚子里,感恩戴德地对方云谢道。

    卫所虽然不归总兵管辖,可这不代表这卫所官可以不在意总兵的态度。事实上,别说总兵了,就是参将,游击手中的权利也要远大于卫指挥使,

    明中叶以后卫所军逃亡甚大,正统二年九月兵部统计,天下都司卫所逃亡军士达一百二十万人,相当于全国额定兵员的一半左右。

    到正德年间,据兵部尚书王琼估计卫所逃亡数已占额数的十之八九,逃亡者多为精壮,未逃者尽是羸弱,故卫所军毫无战斗力。

    而且按照这个比例,原本拥有五千六百名军人得一卫,现在最多只有一千人出头,而一个游击将军麾下往往也有一营人马,一千到几千人都有可能。明末是个谁拳头大谁说话就算数的年代,所以也就不难理解游击将军比卫所指挥使更吃香了。

    当然仅仅有人还不行,靖海屯堡周围的荒地不少,但是多年没有被开发过,地质很硬,如果单靠人用锄头去开荒,不仅需要投入的成本大,而且需要消耗的大量的工时。

    还有开荒的速度怎么样,一个人一天能开垦多少地,开垦完之后有多少的地是可以用水渠引用河水来灌溉,又有多少地需要打水井来灌溉,这些都要事先做好分配、预算,才能避免人力、财力的浪费。

    于是方云决定召集刚刚上任的甲长们商讨这个问题,毕竟他们之前也都是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在种田方面比自己更在行。

第85章 准备工作() 
“刘晔,还有你们几个,现在都是甲长了,必须要对你们甲内的军户或者匠户负责人。说说关于开垦荒地的事情你是怎么打算的?比如说要多少时间?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现在可以和我说。”

    靖海屯堡总共有七十四户,除去十一户匠户之外,七个甲长每人负责九户军户,还有一个甲长是匠户出身,负责管理十一户匠户。

    编甲的顺序也很简单,直接从第一甲到第八甲,而刘晔负责的甲就是第一甲,第八甲是匠户组成的,但是匠户甲除了甲长之外,其他的户主都不参与到开垦荒地的计划。

    当然不参加开垦荒地,并不是他们没有事情可做,而是方云对匠户组成的第八甲另有安排,十一户匠户,其中有三户铁匠,五户泥瓦匠,三户木匠。

    靖海屯堡已经几十年都没有修缮了,堡内军户甚至是匠户自己的房子也大多数破败不堪,已经到了必须修补的地步了,按照后世社会的说法,这些房子全部都算是危房,而且还是高危。

    不过尽管建海屯堡只是一个百户堡,但是周长也有一里多长,如果让这些泥瓦匠、木匠去修缮百户堡城,那还不知道要干到哪个猴年马月去,所以方云不打算让第八甲的匠户干这个。

    方云计划让匠户帮堡内的军户把他们的房子重新修缮一下,至于堡城的修缮,方云打算等黑龙湾码头那边的工匠空出来之后,把这个活都交给他们来做。

    铁匠则负责打造和维修开荒时要用到的犁,锄头,铲子,砍材用的直刀、弯刀,以及收割是粮食时要用的镰刀等铁具。

    这样一来军户负责开垦土地,匠户负责修缮房子,打造工具,两头不耽误,匠户的家属由第八甲甲长带领去帮忙开垦荒地,其他七个甲长各自帮助第八甲分担一定数量的开垦任务,等到完成开荒之后,再按人头分配土地。

    “大人,我第一甲总共负责开垦四百亩地,如果全部由人来开垦的话,像我这样的青壮一天也最多只能开垦出半亩地,如果是壮妇以及五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年纪的男丁,一天最多只能开垦两分地。”

    被方云第一个点名,刘晔心里又担心又激动,不过听到方云问的是关于农活方面的问题之后,他放心不少,短暂的思考了一下继续说道:

    “第一甲有成丁九人,壮妇六人,五十岁以上男丁六十岁以下男丁八人,一天可开垦荒地七亩地左右,四百亩地需要两个月的时间。还有就是,第一甲的军户,家里基本都没有粮食了,而开荒体力消耗肯定很大,吃的也会比平时多,希望大人能先借给我们粮食,等明年我们收获粮食之后,愿意双倍还给大人。”

    刘烨说完,其他几个甲长也同时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嗯,考虑的很周到!”

    方云对刘晔的回答比较满意,对刘晔提到的军户粮食不够吃,方云一点也不意外,整个大明,就没有几个农民的粮食够他们吃的,否则哪里还会有那么多的流民,更不会有流寇了。

    四百亩地,二十多个人要连续干两个月的活,如果在算上天气等其他客观存在问题,三个月都不见得能完成,这个时候有些长。

    而且军户们长期干开荒这种重体力的活,更容易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伤害,如果在把修缮水利工程也算进去,没有半年的时间都搞不定。

    但是还有不到两个月孔友德就会叛变,如果不在这之前把土地开垦好,就得等到平定叛乱之后,那这个时间了太长了。

    “粮食的问题你们不用担心,本官会解决,也不需要你们双倍还给我,就当你们做工的工钱了。开荒这么大的一笔银子我都出了,难道还要靠你们那些粮食来发财。还有刘晔,你刚才是说人工开垦的速度,如果全部用耕牛开垦呢,需要多久?”

    方云笑了笑说道,墙都倒了一片,还靠一块砖吗!他要是真想从军户身上赚钱,又何必花这个功夫来弄这些。

    方云的话让刘晔脸色微红,但他也知道方云说的是实话,不算其他,光是开垦这些荒地,百户大人至少需要投入了一千五百两银子,这些银子在登莱,足够买三千石粮食了。

    不过听到方云说要把粮食当成工钱发给自己这些人,不仅刘晔,其他的甲长也都同时是露出意外,惊喜,兴奋之色。要知道,方云开垦这些土地可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打算分给他们这些军户。

    这对这些甲长以及普通军户来说,等于是他们给自己干活,百户大人还给他们发工钱,几个上了年纪的甲长,激动的当场就眼泪了,还像方云磕了几个响头,他们活了大半辈子,头一回碰上这样的好事。

    “回禀大人,如果全用牛来开垦,成年男丁一天就能开垦一亩地,壮妇与上了年纪的男丁一天也能开垦八分地,四百亩地我第一甲最多二十五天就能完成。”刘晔激动的说道。

    他的心情比方云更加迫切,因为开荒完之后,自己就有二十五亩地了,以后就再也不用担心吃不饱的问题了。

    虽然他家只有三个人,但作为甲长,可以多拥有十亩地,不过多出来的十亩地算公家的,一旦他从甲长的位置上退下来,这十亩地自动会转到新甲长名下。

    刘晔虽然是卫所兵,但他从家没有去打过仗,更多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种田军户,牛的重要性刘晔当然非常清楚,从某种程度来说,耕牛甚至比人更值钱。

    方云也知道,有牛没牛完全不一样,就像后世人工收割和机械收割一样,用牛拉着犁去犁地,开荒主力就从人变成了牛,不仅可以加快速度,人的负担也减轻了一半以上。

    另外,有了耕牛之后,男人和女人开垦速度的差距也不会像之前那么大,年纪大一点也没有关系,有些上了年纪的老人,经验比刚成年的男丁更丰富,速度比他们快都有可能。

    不过用耕牛虽然能够加快一倍的速度,但是方云也不可能为他们每个人都佩一头牛,那代价也太大了。

    耕牛在古代可不便宜,一头成年的耕牛至少需要七两银子,如果每个人都给牛一头,光是刘晔的第一甲就要二十五头牛,其他几甲也相差不大,加起来就得两百头牛,光是买牛就得一千多两银子,都快赶上开荒的总投入了。

    另外就算方云愿意出这个钱,要卖到两百头牛也不是短时间能办得到的,因为整个威海卫都不一定有两百头耕牛。

第86章 高产农作物() 
方云的计划是,每个甲长给牛九头,八个甲长有七十二头耕牛就够了,这样一来,只需要投入五百两就够了。

    而且这些买牛的银子方云也不会白出,他会在耕地开垦完之后,将这些牛全部以无息贷款的形式卖给军户们。

    军户们前三年不用交税,三十亩地,至少能有无十石粮食,留十二石自己吃,再留七八石应付突发情况足够了,剩下的三十石都可以换成银子。

    山东的粮价均价在五钱每石,三十石就是十五两银子,买下耕牛完全不是问题。

    方云也不打算要军户一年就还清,而是在三年免税期内还清就行。一头耕牛也就七两银子,分成三年每年就只需要还不到二两五钱银子,对军户来说没有任何压力。

    同样,方云还可以把耕田要用到的铁犁、锄头等种田需要用到的农具,全部卖给军户。

    这样不仅军户不用为耕牛等农具发愁,方云也能收回一大半开垦的成本,一举两得。

    于是方云对刘晔及其他几个甲长说道:“我给你们每个人九头耕牛,开垦所要用到的农具我也会替你们全部准备好,至于粮食。。。”方云顿了顿继续道:

    “就按人口来计算,不管男女老幼,每人每天一斤粮食,不过只有在开垦的期间是免费的。等开垦完这三千亩亩地以后,如果家里没有粮食的,也可以来找我,不过那时就算是借的,等你们收了粮食之后再还给我。

    所以你们几个人必须尽快把土地开垦好,虽然已经错过了种小麦和水稻的季节,但还可以种玉米,种红薯、土豆等,这些都是耐寒高产的粮食,尤其是红薯,一亩地的产两,就够让你们吃上半年的饱饭了。”

    红薯在古代可是好东西,连牛逼哄哄的康乾盛世都是靠吃红薯吃吃出来的。

    在后世社会可以达到亩产两千到三千公斤,明朝虽然没有后世那个条件,但是亩产七百公斤,还是问题不大。

    明末著名内阁大臣徐光启在的甘薯十三胜文中的第一胜就是说了:‘一亩收数十石’。

    明朝一石大概一百二十斤,就算徐光启有些夸张,可就算按照十石计算,也有一千两百斤,所以方云估计亩产七百公斤是有可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