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云飞天下-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大全脸色大变,以手遮面,不再言语。
赵旭循声望了过去,见老师旁边坐着一位六旬老者,身着黄袍,脸色和蔼,起身离开椅子拉住独孤破虏手臂,哈哈笑道:
“自从昔日和独孤兄一别,至今已有二十余载,真是没想到,他的儿子都这么大了。“
丁大全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劝道:“陛下可要小心,兴许这人是假的?“
黄袍老者笑道:“独孤兄的儿子,谁敢伪装?“又认真问道:”贤侄,你刚才说,蒙古大军兵临襄阳城下,此事当真?“
独孤破虏听出对方便是大宋朝的皇帝,笑道:“原来你便是赵伯伯,跟侄儿想得可不大一样。“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函,交给对方。
宋帝接过信函,直接拆开来看,脸色陡然大变,指着丁大全怒道:“相国大人,你连边关军情都敢不报,你让朕如何将天下交给你管理?”
丁大全吓得面无血色,叩拜道:“微臣也是刚刚获悉,这定然是手下人等自作主张。”
宋帝冷冷瞪了丁大全一眼,转过来和颜悦色得望着独孤破虏,关切问道:“贤侄怎么从这地道出来,你要见朕,直接报上姓名便是,谁敢拦你?”
独孤破虏笑道:“侄儿玩心大,想见识见识天下闻名的‘九龙护天大阵‘,便偷偷瞒着护卫遛进了阵中。适才误打误撞,冲撞了诸位叔叔伯伯,还望诸位见谅。”
说着红着脸朝众人抱了抱拳。
宋帝哈哈大笑道:“这有什么要紧,贤侄难得来京城,可要多呆几日,让赵伯伯好好瞧瞧你。”
独孤破虏躬身道:“母亲大人吩咐,送了信件,就要立刻赶回去,还请赵伯伯见谅。”
宋帝颔首道:“既然是独孤夫人的吩咐,那朕就不强留了。”
独孤破虏朝宋帝和江万里行了一礼,又跟赵旭拥抱了一下,没有理会其他人,自顾自扬长而去。
第75章 江万里的忧虑()
赵旭见独孤破虏视在坐的王爷重臣为无物,不由得惊诧不已:
“这个位面武道高手的地位可真高,墨盟盟主的地位可比大宋朝的相国高多了。”
正想着,旁边的谢方叔朗声道:
“陛下,如今蒙古大军兵压襄阳,大宋已经危在旦夕,还请陛下和圣人恩准,早日选出我大宋朝的天运者。”
旁边一直不说话的一个老者开口道:“老夫同意谢大人的意见,还请陛下和圣人恩准。”
宋帝叹息一声,望着荣王,问道:“荣王,你认为如何?”
荣王瞪了赵旭一眼,叹气道:“微臣没有意见,一切但听陛下的吩咐。”
宋帝又问:“相国大人,你呢?还有什么意见?”
丁大全早已经没有了先前的锐气,低头道:“微臣没有意见。”
宋帝最后询问江万里的意见,江万里自然应允。
宋帝沉思了一会儿,起身朝江万里作揖道:“那就有劳圣人了。”
江万里起身还礼,指着旁边的一个青年,笑道:“六艺考试,一直是监院负责,累得是赵铨院长。”
赵旭瞧了过去,见这赵铨不过三十多岁,心中惊道:“这个赵铨可真厉害,这么年轻就做了监院院长,不知道是什么关系?”
忽听见宋帝阴阳怪气道:“平常六艺考试也就罢了,这次六艺考试事关国运,圣人可不能袖手旁观,该插手的时候还是得插手。”
”陛下,事关院规,万里不敢擅自做主,“江万里欠身道:“天运者之事已经结束,万里就此告辞。”
“不急,万里兄,”宋帝赵昀上前拉住江万里,沉声道:“万里兄,你留下来,我们商讨一下用兵之事。”
场上其他人听到宋帝要与江万里讨论用兵,纷纷起身告辞。
赵旭见身为相国的丁大全也起身离去,不由暗暗震惊,连忙起身请辞。
不料宋帝向他招了招手,笑道:“听万里兄说,你早已经预料到蒙古人会出兵了,真是料事如神呀。这次用兵你也来说说。”
赵旭躬身道:“云飞不懂用兵之道,还请陛下另择人选。”
“朕也不懂,万里也不懂,我们相国大人也不懂,不也一样调兵遣将吗?“宋帝不以为然笑道:“云飞,你可是万里兄的得意弟子,朕耳朵都听得有老茧了,来,说说你的意见。”
赵旭见难以推脱,朗声道:“陛下,云飞认为宜早派援军才好。”
宋帝笑道:“襄阳城历经孟公、贾公多年修筑,蒙古人再厉害也得好几年才能拿下。”
赵旭低声道:“襄阳城当然不急,但川蜀战场可急得很。”
“你想增援川蜀?“宋帝一怔,沉思了一会儿,道:“增援川蜀?那可不容易得很,让朕好好想想。”
又道:“云飞,听万里兄说,你也想参战?“
赵旭激动道:“正是,云飞愿作士卒,救援川蜀。“
宋帝拍了拍赵旭肩膀,赞许道:“好,不愧是大宋好男儿。援军粮草筹备需要些时日,到时候你随他们一起出征吧。“
赵旭想到多年夙愿终于达成,当即叩拜道:“多谢陛下。“
江万里站起身,笑道:“好了,万里在宫里已经呆了数日,得回书院了,陛下若有什么指示,派人通知万里便是。“
宋帝笑着朝他点了点头。
江万里拉住赵旭,出了宫殿。
路上,赵旭眼见自己夙愿得成,心情尤其愉快,抬头见江万里反而心事重重样子,好奇问道:
“老师,这天运者是什么东西,竟然讨论了这么久?“
江万里道:“哎,天运者只是传说之物。据说大宋危难存亡之际,书院会出现一位弟子,可以拯救大宋。
若是皇族,便是太祖太宗那样的明君,若非皇族,便是武侯那般的千古贤相。”
“太祖太宗那样的皇帝,那可好得很!”赵旭笑了几声,恍然道:“但若是赵若水是天运者,那长源的太子位置可就悬了,怪不得荣王瞪了学生几眼。”
江万里冷哼一声,道:“太祖太宗哪有那么容易做得?”
转而叹息道:
“其实到底谁做太子,归根到底还是陛下说了算。只是陛下无子,下面大臣见陛下迟迟不肯立长源,便生出许多无端猜想。“
赵旭知道赵长源便是未来的宋度宗,冷笑道:“怎么说长源可是陛下的亲侄子,这谢方叔他们未免太不长眼睛。“
江万里忽地压低声音道:”这赵若水的背景可不比长源差,他父亲赵增乃是先帝的亲子。“
赵旭惊道:”这。。。怎么可能?先帝的子嗣不是全部夭折了吗?“
他知道这段历史,宋宁宗诸子皆夭折,所以才领养了赵竑和赵昀为养子。
江万里低声道:”先帝子嗣接连夭折,无奈之下便听了朱熹大圣人的建议,将赵增一出生就送到宫外抚养。先帝担忧’天碑之罚,因此一直不敢相认。
陛下登基后,为了平息得位纷争,便封了他为亲王。“
赵旭恍然道:”怪不得,瑞王朝中势力这么大,竟然能与陛下的亲弟弟荣王分庭抗礼。“
江万里叹息道:
“如今天下垂危,长源连六艺满师都达不成,也就怪不得天下人会将希望寄托在六艺精通的赵若水身上。“
赵旭惊道:“赵若水六艺皆通,那岂不是就是这次考试的天运者?加上他身份特殊,那荣王此时一定心乱如麻,着急得睡不着觉了。“
江万里眉头紧皱,叹气道:
“是呀,若此时有人设计诱惑荣王,给他造成‘长源可以满师的假象‘,只怕荣王多半会中计。到时候长源失去储君之位,这天下就更乱了。“
赵旭奇道:“老师,你是一院之长,难道不能让长源师兄直接六艺考试过关?”
江万里摇头道:“院规里写着,这六艺考试可是监院负责,我这院长也不能干预。”
赵旭惊道:“就是刚才那个人,他看着不过三十来岁,怎得那么年轻就做了监院院长?“
江万里低声道:”他,那是先师临终之时指定的。“
赵旭更加惊讶。
江万里叹气道:”他叫赵铨,他的父亲是前任太子赵竑。当日陛下抢了他父亲的皇位,先师不忍,便护住了他,将他收为义子。“
赵旭‘啊’的一声,立刻明白过来:”罢了,这赵铨和赵长源有仇,和赵若水却是关系近得很,自然不会让赵长源六艺过关,看来此路不通了。”
不由问道:“老师,难道就没有其他法子可以让长源师兄直接满师?“
“那可难得很,”江万里摇头道:“需得长源立下大功才行。”
“什么样的大功?”
“这,倒是没有规定,但若能同时施恩书院弟子、朝廷社稷之臣和四大世家,那定然是可以的。“
“这…这怎么可能?“赵旭惊叹道:“荣王只怕也找不到这样的机会。“
“云飞,你太低估夺嫡之争的残酷了。没有机会,自然会有人创造机会,”江万里长叹一声,忧心忡忡道:“而身在局中的荣王,只怕明知道是陷阱,也会不顾一切得跳进去。到时候储君失位,这大宋的天下要大乱了。“
赵旭见圣人愁眉苦脸,不由怀疑起来:“该死的,不会是自己到来,让赵若水当了皇帝吧。“
但他细细回想了一下近期发生的历史事件,与真实的历史相差无机,心中渐宽,笑道:
“算了,这老天爷儿子孙子事情还是老天爷自己操心吧,老师,我们就此别过,我去找张顺哥哥问问行军之事。”
江万里笑道:“好。”
赵旭辞别江万里,自己进了书院寻找张顺。他一直在天机阁居住,书院来得很少,竟然问了许多人,才找到张顺和张贵的居所。
第76章 谢玉的阴谋()
张顺和张贵住在书院西侧的大庭院内,赵旭刚走到庭院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细听一下,竟是储君热门人选、文人士子心目中的天运者赵若水和谢家公子谢运,不由停下脚步,凝神再听。
只听见赵若水道:“两位师弟真是天生将才,不过数年,已经掌握了全部高级水军战法,假以时日,必将成为一代名将。”
谢运跟着恭维道:“如今我大宋外有强敌,内有忧患,有两位师弟在,这外敌之患当不在了。”
“两位师兄谬赞了,“张顺脸色平静,谦和回应:”我跟阿贵只是从小在水里长大,恰巧善于驾驭船只,当世名将哪里敢想,只盼望能尽忠职守,不辜负夫子学生称号罢了。”
他拉住张贵,朝赵若水和谢运深深一揖,歉意道:“两位师兄,师弟有事在身,先告辞了。”
“好说,好说,“赵若水温煦一笑,道:“以后师兄请你们喝酒,两位师弟一定要赏脸。”
张顺呵呵一笑,没有作答。
赵旭心中暗暗为张顺叫好,大步走上前去。
恰巧这时,谢玉眼光落在赵旭身上,神情一怔,笑着问道:“咦,这便是昔日的麒麟儿吗?如今在做什么。”
赵旭冷冷扫了他一眼,没好气应道:“赋闲在家。”
谢运嘿嘿一笑,脸上生出喜色。
“云飞,”张顺和张贵听出是赵旭声音,攸地转身,一边跑,一边齐声喊道:“什么春风把你给吹来了。”
三人一齐向彼此冲去,紧紧抱住一起。
赵若水与谢运相互一望,眼神均奇怪得很。
顿了顿,赵若水恢复了先前的和煦神情,走到赵旭面前,作揖道:“原来是云飞兄弟,赵若水有礼了。”
赵旭松开手,回了一礼,假装毕恭毕敬道:“云飞见过若水王爷。”
余光却朝庭院里面看了一下,见有一屋中走出一个二十多岁的书生,正朝自己望了过来。
这书生脸色腼腆,似乎在犹豫是否要走过来。
赵旭对这书生莫名好感,不自禁的朝他挥了挥手。
这少年脸生惊喜之色,跑了过来,笑道:”赵长源见过几位师弟。“
赵若水、谢运和张顺、张贵四人脸色均不自然得很,礼节性得回了一礼。
赵旭却是大惊道:”你。。。。便是长源王爷?“
少年脸色陡变,先前的惊喜转为不安,语气也变得结巴起来,道:”是。。。。我便是。“
赵旭心中想道:”天哪,这就是未来的皇帝吗?怎么这般拘束,丝毫没有半点皇家的大方。“
再瞧瞧赵若水,脸上始终洋溢着温暖和自信的微笑,心中登时明白,怪不得赵长源早已经是储君人选,但还是仍有那么多人拥护赵若水。
他心念一动:”这赵长源此时正是落难之时,自己态度好点,他日对方做了皇帝,也会念念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