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第12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兵力略微有些不足,杨震经过慎重的考虑,并报请中央批准。将正在整训的朝鲜独立师,编入了西集团作战。这个朝鲜独立师,在第一阶段会战之中虽然始终在东线参战,但未承担主要作战任务。
并依靠东线大量的朝鲜人聚居区,短时间之内补充了大量的兵员。也是第一阶段会战结束之后,所有的参战部队之中,第一个完成补充的部队。而且在新兵的基础上,经过杨震的批准,部队也实现了扩编。
该师目前编制已经由原来的三个团,扩编为两个旅五个团的编制。实际兵力,已经达到了两个师的标准。虽然没有配备自动步枪与通用机枪,但是全师上下清一色的日制轻重武器。师有野炮营和重迫击炮营、旅有山炮营和重迫击炮连,团有步兵炮连和速射炮连。
每个营有六挺九二式重机枪、四门九七式九十毫米迫击炮、连有两支火箭筒。每个步兵班一挺九九式轻机枪,两支冲锋枪外加一个掷弹筒,全军上下清一色的都是九九式步枪。装备虽说比不上抗联的主力师,但是也不差太多。
当初全军大换装的时候,没有给这个师换装抗联的制式装备,而是全套日式轻装师的配置。是因为考虑到这个师在相当多的情况之下,很多时候要抽调部队独立进入朝鲜日占区进行骚扰作战,或是进行进入朝鲜进行游击作战,所以武器装备和弹药上尽可能的与日军部队通用。
而且在今年第一阶段会战完成后,利用大量缴获的日军新式武器,抗联对该师轻武器进行了换装。全师上下清一色都是在第一阶段会战之中,缴获的日式九九式轻机枪和九九式步枪。
火力与原来相比,虽说没有太大的增强。但是武器装备的性能,却是要比该师原来装备的三八式步枪与歪把子要好的多。但该师杨震一直以轻装师为标准打造的,所以该师的炮兵火力并未增加。
但是适合山地作战的迫击炮编制却是增加了,师直属炮兵增加了一个装备了十八门日式一百五十毫米迫击炮的师属重迫击炮。另外在师直属炮兵之中,也增加了一个十二门两磅炮建制的反坦克营。
该师目前是抗联唯一的轻装师,也是唯一的全日械师。战斗力也算是不弱,也足可以列为抗联二等的主力师。特别是因为自组建开始一直在东部山区作战,该师尤为擅长山地作战。该师目前已经无其他民族的干部,从上到下清一色的都是朝鲜人,部队内部的向心力也极强。
考虑到热河境内多为山地,此次会战重点又是在西部,再加上一些政治上的考虑。所以杨震将这个抗联所有部队之中,人数和编制最大的一个师调往了热河战场,增强热河战场的实力。
只是谁也不知道杨震这个全军一号究竟是怎么想的,这个师眼下实际上已经达到一个军的编制和实力。但是在抗联编制表上,却是始终以师的番号出现。并未因为部队扩编,而改为真正的朝鲜独立军,番号也改为朝鲜独立师。
此次作战,除了总部手里留下四个师部署在哈尔滨周边作为总预备队之外,抗联与挺进军几乎全部出动。除了因为缺乏装备,还在组建的新部队之外,抗联的航空兵、装甲兵、炮兵等技术兵种,也全部投入到一线参战。
用杨震在战前高级干部会议上的话来说,这是砸锅卖铁的一战。打赢了,抗联可以获得关内充足的人力与物力的支援,真正摆脱目前孤军作战的局面。打败了,恐怕连退路都不会再有。所以此次行动,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战役发起时间的顺序,先东北后南线,至于西线最后发起。东北战场与南线率先打响,将日军的主要注意力,从察东吸引过来。在东北与南线打响二十四小时之后,察东一线发起全线攻击。
中线与西满地带的作战目标是以钳形攻势,彻底的消除新京日军突出部,将日军压缩至四平街一线。并攻占整个热河省,为此次会战整个西部战场创造一个稳定的后方,并威胁日军大动脉北宁铁路。
此次攻占新京,杨震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要背上新京几十万人口的这个大包袱。这个突出部对抗联中部战线的防御整体态势,威胁实在太大,也距离北满重镇哈尔滨的距离也太近。这个突出部,对于中线的态势牵制很大。
相对于中线,在东线杨震并未打算太过于深入。东线的攻击截止线在西安、东丰、金川、临江一线,中线的进攻截止线在梨树至西安一线。在东北的攻势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压缩关东军控制区域,拓展根据地的空间,并尽可能的夺取松辽平原的产粮区。
同时牵制与吸引关东军主力,无法向西增援日军华北方面军。至少在目前,杨震还没有深入南满的打算。因为这样将会面临关东军与朝鲜军的两面夹击,对抗联东部防御的压力有些过大。
所以杨震还是决定将攻击的停止线,定在奉天、吉林交接。而将停止线定在这里,是有原因的。在这里随时可以向南满的钢铁、化工等工业重镇,鞍山、本溪湖、宫原、抚顺实施威胁。
而在南线察南方向的作战,主要是牵制张家口至平津一线的日军无法西进增援日蒙疆驻屯军。并抢占大马群山至燕山一线,与东边在热河发起攻势的部队,利用地形连成一条整体防线,保证西进战役的顺利进行。
航空兵部队所有兵力,除了留守根据地担任防空任务的作战部队之外,其余的部队全部参战。重点除了支援地面作战之外,对日军纵深地带主要是津浦、同蒲、北宁、中长铁路南线,以及平包铁路进行空袭。
根据杨震的要求,各个部队要在三月十三日开始,向进攻发起地域开进。除了西线与南线部队,因为路程的原因,在十九日凌晨之前抵达作战地域之外,其余的部队要在十八日黄昏之前,全部抵达作战地域,十九日落日之前要完成作战的最后准备。二十日凌晨,所有进攻兵力要完成全部的展开。
为了保证部队开进的隐蔽性,各个部队开进的路线,必须要严格按照总部选定的路线。尤其是西线各个部队采取以团为建制逐次开进,到制定作战地域集合的办法。而预定的迂回穿插部队,集结地则设置在了距离前沿有一定距离的西乌珠穆沁旗与阿巴嘎旗交界处。
因为预定采取大纵深迂回穿插的部队,除了骑兵之外都是清一色的摩托化与机械化部队,机动能力极强。按照计划这支迂回穿插部队出击的时间,是在西线正面全线打响之后二十四小时之内。
而为了保密,这支部队将从在十九日抵达西乌珠穆沁旗与阿巴嘎旗境内即可。但目前面临最困难的是,怎么才能铁路输送将这么大规模的部队以及装备的调动,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之下运往西满指定集结地。
尤其是迂回部队,虽说是骑兵机械化集群,但是从北满到西满这么远的距离,不可能全部依靠机械化行军。这样对坦克的机械磨损,会是相当大的,部队也会异常的疲劳。最好还是在根据地内采取铁路输送,到距离前沿最近地带下车……
物资和弹药好隐蔽,但是几百辆坦克以及大量的汽车、重炮,却很难完全做好隐蔽工作。如果部队选择从通辽向指定集结地开进的话,那么需要经洮昂铁路抵达洮南之后进入四洮线,在双辽向西进入通辽。
但四洮线自双辽以东的东辽河一线,是前一阶段会战结束之后抗联与关东军的对峙地带。日军用望远镜,就可以清晰的看到东辽河西岸双辽境内的铁路运输。一旦被日军侦察到这些坦克西运,那么对迂回作战的突然性会相当的不利。
为了保证装甲一师与五师大量坦克与车辆,尽可能的秘密抵达西乌珠穆沁旗集结地。杨震亲自拿着地图,一点点的测量。最终拍板西线所有的参战部队,重装备不走四洮线,而走洮阿铁路运输。从喜扎嘎尔旗站下车。以机械化和摩托化开进的方式,进抵西乌珠穆旗集结地。
尽管洮阿铁路的运输能力,与四洮铁路相比还是比较差。在去年的会战之中,这条铁路损毁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是抗联根据地内所有铁路线之中,在夺取之后破坏的最严重一条,几乎所有的桥梁与隧道全部被炸毁。
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抢修,但是很多路线都还只是临时完成抢修,大多数修复的桥梁还是用木料临时搭建。而隧道也只是完成了清理,以及对战损铁轨的更换。对于战损的隧道因为技术能力不足,还无法进行加固。
当初军事交通部在除了依靠这条铁路运输粮食和部分物资之外,并未考虑到使用这条铁路运送部队。就是因为这条铁路线,到目前为止路况并不理想。在这条铁路线上,火车不仅运量有限,而且只能以匀速行驶。
运输这么大规模的部队以及重装备,再加上大量的弹药与物资,对于这条铁路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是这条路线胜在隐蔽性,要远远的高于走四洮铁路。几经慎重考虑,杨震还是决定使用这条铁路运输运回部队。
而从正面发起攻击的装甲一旅以及三个独立坦克营,则采取夜间快速通过的办法走四洮线运输。采取这个办法就是为了将日军的注意力,吸引到装甲一旅身上。而为迂回部队的穿插行动,创造最大的突然性。
这样通过四洮铁路转运的部队,可以吸引部分日军的注意力,部分保证侧翼迂回穿插部队行动的突然性。以四洮铁路洮南至双辽段与日军前线阵地距离之近,这么大规模的铁路输送,即便是夜间保密运输也很难保证不被日军察觉。
用装甲一旅的车运吸引日军的注意力,将日军的目光全部吸引到四洮铁路线上。保证经洮阿铁路运输的装甲一师以及五师的侧翼迂回穿插部队的运输,也算是另外的一种战略掩护行动。
第一百七十章 最后阶段的准备()
当时间进入四二年三月份之后,抗联在完成部队装备最后调整后,各个方面已经进入大战最后准备阶段。所有弹药、物资,尤其是油料已经运抵在前线各个方向的秘密囤积点。在西线活动的直属侦察部队,已经完成对横穿浑善达克沙地进攻路线的侦察,并查明浑善达克沙地之中的水源地。日军一线阵地的雷场,宽度与密度已经被查明。
对于在前线发现的日军首次如此大规模的使用地雷,进行防御作战而布设的雷区。抗联军工部门紧急制造了一批排雷器材,下发给各个师属工兵营。并动员各师,也就地取材利用上级配发的炸药,自行制造排雷装备。
同时航空兵部队,也已经完成战前飞行转场的最后准备。察东各地野战机场秘密选址与设置工作已经完成,无线通讯与导航分队先期已经南下准备。卫生部门也做好了大批接收伤员的准备,并完成了野战医院的建设。
抗联这些准备工作,虽然进行了严格的保密,但是一点风声不传出去几乎不可能。尽管从抗联根据地内传来的情报有限,日军也多少嗅觉出一丝不寻常。尤其是一线作战部队先期对浑善达克沙地、察南山地进行地形侦察,不可能完全不被日军察觉。
而日军为了侦察抗联的动向,也是下了大力气的。虽说从根据地内收集的内部情报之中,有用的实在不多。但是两军对峙的前线地带,日军战术侦察与反侦察的力度一向都很大。尤其是华北方面军,几乎是可以说下了血本。
抗联在前线进行的所有战术侦察行动,在这种情况之下根本就无法避开日军的视线。尤其是环境比较特殊的西线,是双方最早接触的地区。自进入四二年以来,双方侦察部队遭遇战并未少打。
此时的浑善达克沙地虽然面积不大,与中国西北的那些大沙漠相比,规模小的可以直接忽略。但是这里的地形、地貌,那里可以作为沙漠作战最重要的水源补给地,以及那里可以让部队大量的通行,对于攻击发起一方的抗联来说都相当的重要。
大战在即,抗联不可能不摸清这里的情况,冒冒失失的就发起攻击。尤其是沙漠里面的攻击路线,选择必须慎重。即便是这个时候的浑善达克沙地面积,远没有乱垦乱牧的后世大。但是这里现在保存极好的原始环境,也要比后世复杂的多。
浑善达克沙地里面,可不单单全都是沙子。这里是草原、沙漠交错地带,沙漠之中有着大量的湖泊。甚至在最主要的内流河高格斯台河两岸,还有大片的沼泽地。这种复杂的地形,如果不先勘测出道路来,很容易在部队进攻与后勤补给方面,出现重大的问题。
沙漠里面开车与开坦克,可不是单纯的步兵穿越的。几吨,甚至十几吨的装备,搞不好就被陷到沙窝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