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第13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事与日军二道防线相连接的正面通道之内。
以密集的火力,直接封锁住这条龙并不宽阔的通道,阻止了日军从正面投入的兵力数量。而在工事内部,日军即无法使用掷弹筒,也无法拉开散兵线。整个通道被两挺维克斯机枪,封锁死死的。
同时打破不许开枪的禁令,命令已经接近两翼山头的部队,以火力开道向两翼快速的推进,在最短的时间攻占侧翼这两个山头,掩护大部队上山。而在战斗之中,他的部下严格的训练,以及手中的速射武器占了大便宜。
日军的三八式步枪,在这种狭窄的空间之内,转个身子都费劲。打一枪需要拉一下枪栓的射速,也限制了火力的发挥。而对于抗联手中的冲锋枪和短小的多的自动步枪来说,这种情况却是正可以发挥他们的最大火力优势。
利用通道内弯弯曲曲的地形,手榴弹加上自动火力开路,基本上遭遇不到什么太大的阻力。即便遇到敌军架设机枪抵抗,基本上距离都不算远。一颗致命菠萝,就完全可以解决日军的一个机枪阵地。
好像从来没有想象过敌军会打到工事内部的日军,整个工事之中只有正面有通向纵深的通道。在中路被夺取之后,两翼工事内的日军,几乎相当于成了瓮中之鳖。外面的援军进不来,里面的人冲不出去。
尽管两翼的日军倾尽全力,也根本就挡不住抗联的这种以三人作战小组,交替掩护的同时,以手中速射武器掩护全力开路的战术。尽管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在可以开枪之后,向两翼推进的速度远比原来要快的多。
在与正面利用接到通报的部队,寻找到缺口突进来采取前后夹击的打击之下。在枪响不到十分钟,两翼山头便被干净利索的拿下。虽然还有残敌利用角落或是地形在负隅顽抗,但基本上已经无法影响到全局。这些残敌,只需留下部分兵力清剿便可。
而在正面从纵深增援过来的日军,在屡攻不下的情况之下,推出来的一门三七速射炮,试图解决掉这两挺以交叉火力,封锁了整个通道的机枪。一炮还没有来得及开,就被侦察兵使用火箭筒,抢先一步直接连人带炮给炸的粉碎。
山体内部打成一片,日军的这个规模并不小的工事群,被渗透进来的一个连搅合的七零八落。而山下已经接到报告的苏英奇,则利用这个机会,使用捆扎在一起的爆破筒和炸药,在日军那个真假雷场之中直接打开三条通道,指挥两个连的兵力立即上山。
一个连的兵力,沿着突破口快速的向两翼方向展开。另外一个连加强一个排,则立即抢占山脚下的日军纵深阵地,并尽可能的向南发展,拓展准备防御空间,为日军肯定会展开的反击做好准备。
而最后一个步兵连,抽调出两个排,向满德堂一线展开,准备阻击那个方向的日伪军增援兵力之外。这两个排在必要的时候,还准备作为全军的总预备队使用,准备在必要的时候,用到最关键的位置。
对于苏英奇来说,既然这边枪声已经响成了一片,他原计划采取的隐蔽突击渗透的战术,已经无法在进行下去。如果这个时候在拖延下去,就真的耽误事情了。等到日军援军抵达抢占山上表面阵地,那么之前的努力将会全部付之东流。
至于工事群内部的战况,苏英奇根本就没有过问。那里现在已经插不进去脚了,在投入兵力已经无任何的意义。再下去部队,只能是徒增加伤亡数字。在还要防备身后满德堂据点的日伪军的情况之下,他没有那么多的部队可以这么lang费。
至于下一步的作战,在登上这座丘陵顶端,看到纵深日军的防线态势之后,苏英奇则就已经不准备按照原有的计划执行了。这里正处于两部日军的结合部,也是十几里之内日军防线的制高点。
站在这里,日军由北向南的整个纵深,以及密密麻麻的工事群、火力点几乎一览无余。甚至举起望远镜,在白天的时候,都能看到康保城。自己只有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向纵深发起攻击,可以说肯定会遭遇到日军重兵拦截。
有了这个制高点,这个方向对于日军来说,远比对面发起佯攻的方向重要的多。与其打到尖刀卷刃,这么一点有生力量耗尽,还不如利用日军绝对不会放弃这里的态势,将日军重兵吸引过来,为其他方向突击,创造一个最佳的条件。
对于有着在关内打游击的时候,长时间都是独立活动,使得在作战之中独立意识很强的那段经历的苏英奇来说,从来就不是那种死板的执行作战计划的人。他指挥作战,往往会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做出最有利的调整。
也正因为这一点,他当年才能在阿鲁科尔沁旗一战,将深入日军纵深的二团以及配属部队给基本上带了出来。同样是因为这个作战风格,战前他才要求杨继财,不要给他定那么多的条条框框。
而在眼下原有的作战计划,已经从有利转变为不利的情况之下。他迅速的调整部署,准备以这里的地势以及日军原有的工事,将整个康保一线的日军防御重点,由东南方向吸引到东北方向来。
在这里,日军的火力点可不单单都是向前的。在这道丘陵地带的背后,日军还修建了大量向后的火力点。这样,一旦突击部队只要没有彻底的消灭这里的日军兵力,即便突破阻击,在向纵深发展的时候,也会遭遇到前后火力夹击。
第二百章 日军的反应()
除非像今天这样,进攻发起的部队先渗透到日军山体内工事群,由里面向外打。访问: 。否则进攻部队,稍有不慎就会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被打开的突破口,也会因为后援被切断,随即在一次的被封闭起来。
不过现在对于苏英奇所部的优势很大,山体内尽管残余的日军还在抵抗,但是大部的日军工事群已经被拿下来。日军部署在这里的机枪,大部分被完整的缴获。仅仅弹‘药’,就缴获了几十万发,足够使用一阵子了。还有两‘门’速‘射’炮,一‘门’二十五磅野炮,百余发炮弹。
日军修建的这些‘射’击方向是向内的火力点,以及部署的大部分火力,在眼下却成为了苏英奇阻击日军反击的现成工事。但有了现成的工事可以依托,只是苏英奇改变计划的原因之一。
在抵达丘陵顶部查看到日军纵深地形之后,让苏英奇改变决心的原因并不单单局限于此。这道丘陵海拔不高,山势更谈不上什么险峻,但是却是这方圆十几公里以内的制高点。丢掉了这里,日军为了保证纵深的安全,不玩命的夺回才怪了。
而自己主动放弃这样有利的阵地,在总兵力不占优势,而日军势必要集中兵力夺回的情况之下。去和日军打一场‘混’战,那存粹是自己吃饱了撑的。一旦被占优势的日军将部队建制冲‘乱’,那么倒霉的可就是自己了。
在作战之中将部队部署随机而动,顺势而变,在作战之中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到分散与结合收放自如,寻找敌军最致命的一点下手。在该调整作战方案的时候,绝对不含糊,不犹豫,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才是他的指挥风格所在。
而这也是关内的十八集团军部队,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几年之内养成最经典的地方。来时如水银泻地,收时顺势而为。不过这种指挥风格,对部队组织严密‘性’的要求很高。因为如果一旦部队分散开来,在需要的时候无法收拢,就会耽误整个战局的发展。
开玩笑,打着打着部队放了羊,需要收缩的时候散的到处都是,那战斗还怎么打?所以这种作战对于指挥员对战机把握的敏锐‘性’,以及判断力上的要求更高。因为独立活动、作战,一旦在调整战术与分析战况方面稍微把握不好,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杨继财此次孤军深入,也正是看中他这一点,才点名要他的部队过来。对于杨继财来说,十七师的三个主力团,那个战斗力都可以。但是关键在这个带队指挥的人身上,而不是部队的战斗力。知道此次作战自己弱点所在的杨继财,要的就是那种不死板,机动灵活的指挥员。
苏英奇的计算还是相当准确的,就在他的部队刚刚在这座拥有三个山包的丘陵上站住脚。纵深的日军已经在身后的炮火掩护之下,迅速的发起反击。甚至在他的部队,刚一登上山,日军纵深的反击炮火已经打了过来。
面对着日军出奇快的反应速度,苏英奇也没有含糊,立即‘抽’调了两个排沿着已经找到的对外通道,快速的进入山体内部。原来已经渗透进去的侦察连,则立即就地开火阻击日军的反击。
至于这道拥有三个山包的丘陵内,日军工事被存放的大量机枪和子弹,除了调出一部分之外,其余的则就地调转枪口,利用日军这些机枪火力点,本身就部署成‘交’叉‘射’界的态势,配合已经冲下山脚的部队阻击日军。
而就在纵深日军反击炮火,落在苏英奇所在阵地的同一时间。满德堂一线的日军,也全军出动快速的向这里增援过来。两公里的距离,对于日伪军来说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赶到。很明显当面的日军是要采取前后夹击的战术,直接将苏英奇所部围歼在这里。
早就料到这一手的苏英奇,虽说将加强的三‘挺’十四毫米高‘射’机枪全部部署到了正面,迎接日军的全线反击。但是却将侦察连在三个工事内部,缴获的十余‘挺’重机枪中的英制维克斯重机枪全部抬出来,提前全部摆在了公路的两侧反斜面阵地上。
虽然没有使用过这种英国重机枪,但使用过与其系出同‘门’的马克沁机枪的苏英奇。知道这种使用弹链供弹的机枪,无论是火力持续能力,还是‘射’速都要比日军的九二重机枪好的多。在固定阵地上,两个人就可以使用。
苏英奇将这种机枪部署在公路两侧的台地上,就是要利用这种机枪的火力高火力持续力,以及极高的‘射’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满德堂一线增援的日军击退。当然,苏英奇也很清楚,以日军的技战术水平,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之下也很难将其全歼。
他要的也并不是全歼,因为他没有那么多的兵力,用来对付这股主力不过是一个中队的日军。而是将这股日军尽可能的杀伤,把这股日军的意志力打垮,使其无法给自己带来威胁便可。
在部署的时候,苏英奇在关内打游击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在这个时候起了很大的作用。深知满德堂的日军这种长期分散驻防部队,与长期作为野战师团在战斗力,尤其是战斗意志和战场上韧劲差距的他,压根就没有想着和这股日军碰一下。
他的办法就一个,利用自己占据优势的火力,直接将这股日军打到心理崩溃,主动撤退也就完事。当然为了减少后患,还是要尽可能的给他们最大的杀伤。以免在自己与正面日军作战的时候,身后还要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威胁。
被派出去打援的两个排的兵力,接到的命令只有一个,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将所有的子弹打出去。如果日军溃败不许出击,不许追击。一句话,就是将这帮玩意吓走的同时,给他们最大的杀伤就可以了。
当满德堂的日军全军出动,在一个中队的伪军配合之下,向这里快速增援的时候。打援的部队按照苏英奇的吩咐,放过先头的斥候。将所有的火力,都集中到了日军后续大队,主要是日军的身上。
伴随着两颗照明弹的同时升起,将泼水一般的机枪子弹,全部‘射’向了日伪军各一个中队的援军。再加上两‘门’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两‘门’八二迫击炮、四‘门’六零迫击炮,组成的炮群打出的六发急速‘射’。只‘交’手一个回合,满德堂方面赶来增援的日伪军之中,作为重点打击目标止的日军就伤亡过半。
这股日军曾经多次被调到察南,参加对敌后根据地的扫‘荡’。也许是挨打的经验多了,行动比一般的日军要谨慎的多。在增援的时候,更将伪军放在了前面,而且行军的阵型拉的很开。遭受火力打击的时候,伤亡更多的都是伪军。
但却没有想到抗联的部队,与之前他们遭遇的关内部队不同。放过了走在前边的伪军,将火力打击的重点,直接放在他们的身上。至于走在前边的那个伪军中队,只派了一个班去对付。
六‘挺’机枪丝毫不吝啬子弹的‘交’叉火力‘射’击,让后边的日军这几分钟的时间,可谓是在枪林弹雨之中度过的。只是可惜的是抗联打援兵力有限,无法将这股日军合围。尽管抗联部署的打援火力相当的猛烈,但兵力不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