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奋斗在晚明 >

第45章

奋斗在晚明-第45章

小说: 奋斗在晚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修在穿堂歇了半盏茶的工夫,陶凌便喊道:“陈朋友,我们换好了。”

    宁修这便推门而入,只见陶凌、陶春二人已经换上了干净的衣衫。

    “唔,你们肚子饿不?这里有些点心垫垫肚子吧。”

    陶凌冲宁修拱了拱手道:“多谢陈朋友。”也许是因为太饿,他也顾不得仪态拿起糕点便往嘴里塞。

    至于那小书童在陶凌面前倒是很讲规矩,双手束立站在一旁。

    陶凌一连吃了三块糕点才意识到小书童也没吃晚饭,尴尬的擦掉嘴角的皮屑笑道:“陶春,你也吃啊。”

    “哦。”陶春显然也饿坏了,得了允准一连吃了好几块糕点。

    陶家主仆风卷残云的将糕点吃了个干净,又喝了点水围在炭盆旁烤火。

    宁修笑声道:“陶公子去荆州是游学怀古?真是好见识!要比底蕴,能比过荆州的地方可不多。”

    陶凌点头应道:“不错,素闻荆州乃荆楚名城,襟江带湖,水系纵横,西控巴蜀,东指吴越,为七省通衢。。。。。。陶某一直想亲眼看看那些前人留下的古迹。”

    说实在的读书人游学是一种风气,基本上家庭条件稍微好些的都会在考中秀才功名后游学以增长见识阅历。

    尤其是在晚明,礼崩乐坏世风奢靡,县学府学都不必每天去点卯了,挂个名赶在科试前回来就行。

    “既然如此,陶公子不若便与陈某同行吧。陈某孑身一人路上也好有个伴。”

    宁修来时是跟着孙家商队,返回时要是一个人也太闷了,陶家主仆在的话至少有个说话解闷的人。

    “嗯,陶某也正有此意。”

    “时间也不早了,咱们早点睡吧,明日一早就起来赶路!”

    宁修可不想在开封府停留太多的时间,早点返回荆州才是正事。

    “唔,那怎么睡呢?”

    “咱们三个挤一挤,在床上将就一晚就是了。”

    说着宁修便开始脱外衫。

    “你。。。。。。你干什么!”

    小书童陶春又跳出一步,眉毛一挑质问道。

    “脱衣服啊,你睡觉的时候难道穿着外衫?”

    宁修直是觉得莫名其妙,他又没脱亵裤裸睡,一惊一乍的干嘛?

    “不行,谁知道你有没有什么体味,要是熏到我家公子可咋办?你去地上睡!”

    我靠!

    到底这客房是谁花钱住的,怎么宁修反倒像是被施恩一般?

    陶凌瞪了小书童一眼,冲宁修拱手赔礼道:“陈兄莫要见怪,我们睡地下就行。”

    嗯,这个陶公子倒是懂礼的多。只是他为啥一直坚持分开睡呢?大家一起睡虽然挤了点可是热乎啊。

    罢了罢了,随他们去吧。

    在开封府内跑了一天,宁修已经疲惫不堪熄灭了油灯倒头便梦游周公了。

    。。。。。。

    。。。。。。

第八十八章 嵩阳书院() 
翌日一早宁修一行便从开封府出发,他们经中牟、郑州至密县,后直取登封。

    至登封后他们却没有急着渡过颍水赶路而是稍稍一兜,往登封旁的嵩山而去。

    嵩山又号中岳,为五岳之一,其上佛寺道场无数,风景极为秀丽。

    宁修绕了个小圈去到嵩山肯定不是欣赏风景的,他是要顺路看一看著名的嵩阳书院。

    作为一个文化人,对于书院肯定是有情结的。虽然宁修主修的是化工专业,但不妨碍他课余沉浸在传统文化的世界里,他最青睐关注的自然属书院了。

    嵩阳、应天、岳麓、白鹿洞。。。。。。

    后人提起书院往往最先想起的就是这四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但实际上到了明朝应天书院已经焚毁,四大书院能够传承讲学的只有三座。

    明代尤其是晚明书院极为发达,到了崇祯年间全国竟有书院两千余所。

    最著名的自然属东林书院了。东林党由此而来,只不过背负的多是骂名罢了。

    明代的书院其实也分为官学和私创书院,有明一代禁毁书院的大规模运动就有足足四次。但书院的生命力却极为顽强,几经禁毁却依旧蓬勃发展,到了明末有两千余所便是最好的证明。

    要说起来,宁修最推崇的政客张居正在书院一事上还有些黑历史。

    张居正曾因为书院私社妄论朝廷大政而下令禁毁书院,细算一算就是万历七年也就是明年的事。

    虽然宁修知道张居正死后书院便又恢复盛行,仍不免有些悲戚。

    站在张居正和当权者的角度看,这个做法没什么问题。

    可站在一个读书人的角度看,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将来有机会再见到张居正的话,宁修真想好好劝阻一番这位阁魁。

    虽然他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但该说的话还是要说,说过了才不后悔。

    从荆州出发到开封的路上宁修满是心事,自然无暇去嵩阳书院观瞻。现在他解决掉了楚汪伦这个麻烦,归途之中去到嵩阳书院自然没啥问题。毕竟,从河南去湖广总归是要往南阳方向走的,去一趟嵩山不算太绕路。

    至于陶凌主仆,本就是外出游学,自然没什么意见,欣然同意了。

    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由于名气实在太大,前来观瞻的学子络绎不绝。快到书院山门前已是川流不息。

    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真正出名是在宋代。

    二程在此讲学后,嵩阳书院渐渐成为理学的发源地。

    在明代,嵩阳书院依然有很多大儒前来讲学,各学派于此论辩,是个纯纯粹粹的讲会式书院。

    来嵩阳书院的多是放荡不羁性格狂傲的儒士,对自己信奉的理论有一种近乎狂热的坚持。

    宁修也有坚持的理论,但不同于这些儒士的一义一理,而是一个关乎家国天下的设想。只是从现在看,这个设想太过遥远。

    嵩阳书院为一个五进院落,虽然足够阔畅,但因为名气太大又无条件向天下读书人开放,常常人满为患。

    宁修将马车停在书院前,和陶家主仆依次跳下来朝大门走去。

    只见大门两侧有一副对联,宁修情不自禁的念了出来。

    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

    历九朝,为都会,包伊瀍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这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霸气!

    历史上的嵩阳书院曾经损毁于明末,后世看到的是经过清朝修复的。

    宁修在万历六年见到这个著名书院的原貌,心中直是激动不已。

    陶凌显然也很激动,攥紧拳头对宁修道:“陈朋友,想不到你还对书院如此痴迷呢。其实吧,我听人说这嵩阳书院推崇的不是科举之道,而是修身讲学,我觉得很有道理的样子。”

    宁修赞同道:“是啊,凭什么科举才是读书人的出路,凭什么没有功名的人便不能求学便低人一等?这价值观太畸形了。真正的读书人应该不限于此。”

    陶凌咬了咬嘴唇道:“陈朋友,我们快进去看看吧。”

    跟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往里挪步,宁修忽生一种后世参观旅游景点的错觉。

    只不过在这里停留的不是拍照留念的游客而是慕名而来的学子。

    个中感觉,还是不太一样的。

    进了大门就是先圣殿,之后是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中轴线的两侧植满了松柏,松柏下是一排排灰色的瓦房,大概是给书院学生、讲师居住用的。

    因为完全对外开放的缘故,宁修分不清哪些是慕名前来的读书人,哪些是书院的先生、学生。

    讲堂此时正在授课,宁修便和陶家主仆二人一道前往,在讲堂外听了一听。

    讲堂中的地面铺满了木板,所有学生都是按照古礼跪坐,旁边有凭几倚靠,身前摆放着一张矮几,放有文房四宝。

    此时讲的是《春秋》,大概已经快结束的样子。宁修听了不到半盏茶的工夫,书院的学生们便躬身向授课的先生行礼。

    之后学生陆续从讲堂中走出,宁修和陶凌闪到一边表情极为羡慕。

    对宁修来说,在书院潜心修学当然是最希望做的事情。但其实这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且不说他要做生意赚钱改善家境,将来还得考科举谋功名。活在这个世道总归是要向世俗妥协的。

    他做不到完全的出世,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羁绊,他放不下。

    正自发愣,方才授课的先生走了出来。

    只见他身材高挑,将一身玄黑色道袍撑得十分有型。看年岁这位老先生应该在六十岁上下,虽然头发已经全部花白,但老人的精神十分好,目光炯炯,面容红彤彤的。

    见三个陌生的年轻人站在讲堂旁,那先生咳嗽了一声道:“几位小友也是来旁听的吗?”

    宁修点了点头,冲那老先生拱手一礼道:“小子三人仰慕嵩阳书院之名,特来观瞻一二。听得先生讲《春秋》,顿觉茅塞顿开。”

    “哦?这位小友也喜读《春秋》?”

    老先生捋了捋胡须和声道。

    。。。。。。

    。。。。。。

第八十九章 书院上演全武行() 
(感谢书友飘荡在天空的100币打赏,感谢书友HUANG900928,书友l599xl,书友宝宝熊猫再次的100币打赏~)

    宁修心中暗叫不妙,他现在的身份是个贩布的商人,张口闭口《春秋》岂不是惹人生疑?

    这位老先生倒是没啥,可身边的陶家主仆可是要一起同行的。万一二人起了疑心可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必要为了辩学暴露了身份。

    他赶忙往回找补道:“额,小子只是听朋友们讲起过,自己是不大懂的。唔,陶兄,你不是外出游学吗?这么好的机会,还不和先生辩学一番?”

    宁修灵机一动,把陶凌推了出来。反正这厮是个读书人,拿他挡一挡问题应该不大吧。

    “我?”

    陶凌显然吃了一惊,连连摆手:“我不行的。”

    “为何?陶公子不是读书人吗?据我所知,读书人游学访古倒是其次,辩学才是重点。这么好的机会错过就太可惜了。”

    “我。。。。。。我真的不行的。”

    陶凌神色一黯,垂下头去。

    这就有些尴尬了。。。。。。

    好在那老先生也是通情达理之人,并没有太过为难三人,淡淡一笑踱步离开了。

    这个陶凌的反应有些不寻常啊。

    照理说读书人是最喜欢表现自己的。在嵩阳书院这么神圣的地方,遇到大儒讲师难道不应该争抢着表达自己对于经典的见解吗?

    宁修是因为顾忌到假身份不宜暴露太多,可这陶凌陶公子在顾忌什么?

    难道。。。。。。难道这位陶公子的身份也是假的?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随即便被宁修否定。

    看这主仆二人的生活经验,绝对是纨绔富家子弟那种类型。他们若是用的假的身份,宁修实在想不出真实身份是什么。

    宁修和陶凌缓了缓神继续往前走。

    陶春抢先打破尴尬的氛围道:“少爷,我去打点水来。”

    陶凌应了一声,并没有多说什么。

    此刻宁修右手边松柏下围拢了不少人正激烈的争论着什么。看模样这些应该是嵩阳书院的学生,大概是在辩学吧。这也正常,先生刚刚授业,同学之间相互辩论一番也能够增强理解和认识。

    宁修有些好奇便凑了过去,陶凌紧紧跟随。

    “孙兄,按你的话说,只有文官算官,武将就不是人了?”

    “我可没这么说,裴贤弟莫要乱扣帽子。不过文臣武将谁对朝廷作用更大,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吗?裴贤弟又何必替那些丘八说话呢?”

    “孙兄此言差矣。蓟镇何等重要,若是蓟镇有变,便连京师都会受到影响。再说戚总兵又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被何御史这么弹劾,不是因为私怨是什么?”

    “是不是因为私怨我不知道,但那些丘八都是一些下贱的东西没问题吧?何御史弹劾他训练私兵,拥兵自重有问题?按照规制蓟镇编众八万五千余人,他生生给扩成了十万人,其中还有从浙省带来的老兵,这是存了什么心思?这是为人臣子该做的事情吗?”

    “哼,孙兄难道不知道戚将军带戚家军老兵去蓟镇是朝廷的意思?边军颓废战斗力太差,若连点趁手的人都没有还怎么保家卫国?再说,戚将军是靠这些戚家军老兵训练边军的,又没有出格举动,何御史奏疏中的‘训练私兵,拥兵自重’一项罪名难道不是莫须有的?”

    呵,好大的火气。这不是在辩学,是在辩论时政啊。

    宁修最见不得这种嘴炮耍威风,上前一步道:“这位朋友方才说的在下实在不敢苟同。戚将军成名于东南,当时东南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