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弄臣-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文先不管什么是雅致人物,他首先找到了一家长安附近的造纸作坊,想要试验一下自己的造纸技术。而长安即使在唐朝建国前也是隋朝的大城市,各种设施都非常充足,所以景文非常容易的找到了一家造纸作坊。不过这家作坊不是生产宣纸的,而是生产硬黄纸的。景文把这个造纸作坊包下来了一天,给足了那个老板“承包费”,然后那个老板就欢天喜地的离开了。而景文和那些造纸作坊的人正在研究新型的造纸技术。
“你们平常造纸的周期要多久?”景文问道。
那个造纸工头问:“什么是周期?”
“周期就是你们造出一批纸要多久?跟古人说话真是费劲!”景文吐槽道。
工头回答:“我们每次生产一批纸,都要数月时间。尤其是浸泡材料,都要百日以上。”
“那你们浸泡竹子的时候你们做什么?”景文问道。
“我们在做别的兼职啊!”工头回答。
景文差点晕倒,这个工头的回答很好很强大。景文终于知道这个时代的纸张为什么这么贵了,恐怕是古人的思想出问题了。
古代人作为生产工作,根本没有形成什么工序的思想。他们都是一个人从头负责到尾,从浸泡竹子到最后的生产都是由一个人来负责。而造纸需要花费时间最久的工序也就是浸泡原材料,让那些原材料充分的发酵。这个过程至少要百日以上,所以花费时间很长。而真正开始造纸,那就是根本花费不了多少时间,至少需要几天而已。
这么算来,造成纸张真正昂贵的其实也就是因为浸泡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成本,并不是所谓的造纸太过复杂了。这个完全是因为古代的管理方法出了问题,所以才造成了这个原因。如果古代能够有所谓的生产计划书,那根本不会有这个问题。只要实现制定好生产计划,那可以每天都有工作开工,然后每天都把原材料扔到水里面发酵,这样能够维持持续不断的开工。
可是古人的思维让景文无法理解,他们竟然浸泡的时候干脆就不理会了,让那些雇员去做别的。而任由那些竹子在浸泡,平白无故的消耗时间。只有到了竹子浸泡够了之后,那才会召集雇员过来一起生产,曾就是古代的生产流程。
“坑!果然是巨坑!连生产流程都没有安排好,就这么开工生产了?这个就是古代的所谓作坊?这样不是在增加成本吗?如果是我,我完全可以设计一个流水线,这样造纸的速度不就是大大增加了吗?”景文看着那些慵懒的工人说道。
景文明白了,古代所谓的造纸成本高,那完全是自找的。要是能够妥善安排好造纸流程,那就不会有这种事情。只要把那个浸泡原材料的过程用来生产东西,妥善制定好生产计划,那根本不会有问题。
其实,景文这么要求古人能妥善安排生产工艺流程,这个就有些难为古人了。所谓的生产工艺流程,那是要在工业达到一定程度才有人研究。而这个时代,工业根本没有发展,全国九成以上的人口都是农业人口个,根本不会想到工业的事情。只有少部分商人的投资,可是也很少会投资大到工业上。这种纸张属于奢侈品,因为昂贵,所以造成了市场需求不大。而市场需求不大,所以造成了生产规模小,这个就更是一个恶性循环。大家都不想着怎么提高效率,这个就造成了一个思维误区了。
而纸张的质量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材料的原因。不同材料制造的纸张效果不一样,质量也不一样。最好的宣纸就是利用青檀树的树皮来制造的,价格昂贵。而想要制造出好质量好,并且价格低廉的纸张那就需要特殊的材料。
不过,景文恰好后世是南方人,他知道一种东西质量好,数量多,并且可以用来造纸的。
第48章 50、造纸和活字(下)()
景文既然打算要造纸,那自然要准备好造纸的材料。如果用木材来制作,那恐怕根本就需要花费的时间很长的。光是浸泡和发酵就需要几个月,所以景文打算利用别的东西造纸。而景文后世是一个南方人,所以他知道应该用什么东西来造纸。
“薛雪小姐,我们平常酒楼采购红糖是去哪里采购的呢?”景文问道。
薛雪说:“我们就是去城外的榨糖作坊购买的,他们使用甘蔗来榨糖。”
在唐朝,蔗糖并不是什么稀奇的,早在先秦周朝时期就传入了中国,后来一直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常用调味料。唐朝的榨糖行业也都是非常多的,达官贵人都喜欢吃糖。所以,在中国这个时期并不缺乏蔗糖,反而非常丰富。
“薛雪小姐,你派一个人去到那些生产蔗糖的那些作坊,却和他们要一些甘蔗渣回来。”景文说道。
“甘蔗渣?要甘蔗渣有什么用处呢?”薛雪问道。
“我要用甘蔗渣来造纸。”景文说。
“用甘蔗渣来造纸?这个行吗?“薛雪问道。
一直以来,造纸都是用木材或者说竹子俩造纸的,可是景文居然说要用甘蔗渣来造纸,这个就有些令人吃惊了。
可是景文却知道,甘蔗渣是能够造纸的。虽然甘蔗渣造纸没有那些木材和竹子造纸要好,可是对于古代人来说那已经非常不错了。甘蔗渣成本不算高,并且能容易发酵,不会大量砍伐树木。而且这个甘蔗渣也能够来源广泛,不会有原材料的缺乏。甚至,如果用甘蔗渣来造纸,还能够带动蔗糖行业发展,这个可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很快,薛雪就从一家长期合作的榨糖作坊哪里弄来了不少甘蔗渣滓。并且还是专门选择那些已经有一段时间的甘蔗渣,经过了充分发酵的。那些甘蔗渣榨糖作坊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所以既然有人愿意要,那他们就给了,甚至连钱都没有收,只要景文愿意拉走就随便拉走。
“好了,你们把这些甘蔗渣统统捣碎,然后按照平常的工作,做成纸浆。”景文说道。
而那些造纸作坊的雇员看到了这个,有些不相信这个甘蔗渣能够造纸。不过现在景文把他们都承包下来了,那他们自然就要按照景文的命令来造纸,所以他们还是听从了景文的命令。他们开始把这些甘蔗渣弄到了蒸笼里面蒸煮,很快就整好了。
因为甘蔗渣比木材竹子要软,而且这些甘蔗渣已经是发酵时间很久了,不用担心有什么不好的。所以蒸煮的时间反而短了很多,不到两天就够了。在这个时候,景文看到那些造纸作坊的雇员都拿出了甘蔗渣,捣碎之后成了纸浆。
“你们等一下,你们把里面的蔗髓去掉之后,再把纸浆弄好。”景文说道。
景文知道甘蔗造纸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有蔗髓。蔗髓并没有纤维的粘性,所以根本不可能用来造纸,应该在这个时候去掉。
而那些造纸作坊的雇员都按照加景文的安排来制造了,接着就按照过去的方法,用竹帘来过滤掉那些水分,然后把竹帘上面的纸浆倒扣平铺在了一个平面上。
“这个甘蔗造纸真的能行吗?”薛雪还是怀疑的问道。
景文却肯定的回答;“可以,完全可以的。你不信你就看着吧,等下这些纸张就可以出来了。到时候一种新型的纸张就出来了,不但制造时间短,并且可以低成本的造纸。几乎天天都可以弄出纸张,这样我们可以让天下人都读得起书。”
“如果天下人都读得起书,那恐怕你的功德就大了。“薛雪说道。
如果天下都能够用上便宜的纸张,那这个不是莫大的功德吗?到时候,谁敢说景文只是一个铜臭味的商人呢?甚至,很多人都会支持这个生意。
这张纸很快就干了,而薛雪拿起毛笔,在这个纸上开始试验了几笔,然后说:“这个纸张果然不错,虽然比不上宣纸,可是也不差了。”
接着景文也拿起了那张纸,用手扯了扯,发现这个纸张的韧性还是不错的,也点了点头。因为如果纸张韧性不够,那恐怕很容易碎裂那也没有用。只有韧性充足,这样才能够做好。
“好了,接下来应该制作活字印刷术了。”景文暗想。
活字印刷术其实非常简单,也就是把一个个的小字体可在一个个的印章上面,然后需要印刷的时候就按照需要的文字拼接起来,这样就能够印成一本书了。
这个发明看起来非常简单,可是却节省了无数雕版的成本,也不用那些雕工每个每页书都要弄一个雕版了。这样节省的成本也就更低很多,可以让印书业尽快的发展。所以,这个也被列为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景文用一天时间,就改进了造纸术,并且能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个可以说是一个超级作弊器了。而薛雪听到了景文的说法,也是一阵的惊讶,显然没有想到印刷术还有这个用途,能够利用活字来印刷。
“薛雪小姐,你赶紧去找一个雕工,把这些常用的活字弄好。这样我们就可以弄出一套书,接着我们就可以开一个印书作坊了。如果我们能够印刷出便宜的书籍,这样我们不但能够获得名声,还能够赚取大把大把的铜钱啊!别的不说,只要我们尽快发展,不要让技术那么快透露出去,这样我们趁着这个时候发展就可以成为印书还有造纸的霸主,成为龙头老大。”景文马上指点江山的说道。
薛雪看着景文这个比自己还要小的“孩子”,居然口气如此大,也有些惊讶和佩服了。这个景文从小是怎么长大的,居然一张嘴就是如此指点江山,如此的豪情壮志呢?
薛雪那里知道,景文那是在后世写网络小说带来的习惯,口气非常大。他写的小说猪脚都是帝王将相,口气能不大吗?现在他自己也成了猪脚,所以他把他塑造的那些猪脚的口气也都带来了。
第49章 51、向皇帝献宝()
没几天,景文就把一套新的儒家四书五经弄了出来,都是使用活字印刷术印刷出来的。而其实一般来说常用的汉字也就是那几千个而已,所以景文请来的那些雕工很快就把这些活字雕刻好了,而那些雕工还不知道,这个发明足以让他们失去了一个捞钱的渠道。
“用这么烂的纸张来印书,我真是侮辱‘书’这个称呼了。”景文看着那些泛黄的纸张,无可奈何的说。
虽然景文制造出了这些甘蔗渣的纸张,可是这些纸张质量实在是不敢恭维。虽然韧性可以,可是也只是能接受恶意日。这些纸张制造非常粗糙,还能够看得出纸张上面那些纤维痕迹。不过唯一的优点就是价格很低,还不到原先的千分之一。按照景文规划好的生产流程,还有甘蔗渣的超级低成本,所以这个纸张比起宣纸来说低了很多。
景文拿起这个四书五经马上进宫,想要求见皇帝李世民。不过皇帝怎么可能是他想要见就见到的,他被拦下来了。
“皇上正在接待一位大人,你一个厨子就不要去打扰人家讨论国家大事了。”侍卫非常不客气的阻拦了。
“侍卫大哥,我这个有一个能够让大唐百姓都能够读得起书的东西要先给皇上,请去通报一下。如果皇上还不愿意见我,那在另外说。”景文说道。
那个侍卫听了之后,不敢轻视,马上继续进去汇报。而很快,李世民同意了景文进入了甘露殿。在甘露殿里面,景文除了见到李世民之外,还见到了一个四十多岁的官员,看起来地位还是很高的。
“见过皇上,见过这位大人!”景文向两个人行礼说道。
李世民对那位官员说:“克明,这小子是朕刚任命的食医,他这次大言不惭说什么弄出了一个能够让天下百姓都读得起书的东西,所以朕特地接见他。你也帮朕看看,这个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能够让天下百姓都读得起书。”
“皇上,如果能让大唐百姓都读得起书,那可是莫大的幸事啊!”那个叫做克明的官员说道。
景文并不知道这个大人是谁,反正只要知道他是地位不一样就行了。
“大人,你看看这几本四书五经如何?”景文拿起了书籍,给哪位大人。
景文这几本书分别是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还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五经我知道是什么东西,可是四书是什么东西呢?”那个叫做克明的大人问道。
景文理所应当的说:“四书五经不是古人给儒家典籍的说法吗?”
“我只是听说过五经,四书是哪里来的?难道是你弄出来的?真是荒唐,一个厨子都敢给儒家经典订立名目,真是荒唐!”那个大人明显不高兴的说。
景文有些坐蜡了,后世人都说四书五经,应该是连在一起的。可是这个大人居然只是听说过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