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强国梦-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恶行,虽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毕竟历史上作恶也不多,还是放他们一马,杀一个高起濳同样能起到震慑作用。朱大典最终还是勉强同意了。
磋商已定,命令就下达到了觉华岛。
高起濳住在城里,今天返回山海关,张弘谟不敢睡懒觉,早早的就起来了。
十二月初六早晨卯正(6点),一封电报送到了刚刚起床的张弘谟手中。
展开电报一看,大吃一惊,这个内容可是不得了。电报如下:
“张将军,我军奉命,缉拿太监高起潜,卯正一过,我军将冲击南门,希望将军识大体,给予配合。否则,我军将强攻。”落款是32营营长任根伢。
任根伢,就是当初到金州给毛文龙送信的三名特务之一,现在已经是营长了。
张弘谟是祖大寿的心腹大将,副总兵,当然和祖大寿立场一致,他们因为袁崇焕被杀,始终与朝廷隔着心眼。国防军名言是缉拿高起濳,志在必得,不惜动武。他虽然犹豫了一下,还是照办了。毕竟动手的不是自己,担不了什么责任。
国防军这个安排有一定的风险,现在是十二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觉华岛到大陆依然被冰封,铺上木板采取措施,一般的轻步兵装备都可以顺利登陆,但是攻城的重炮是过不来的。一年前攻打大凌河的重炮暂时没有运走,就在觉华岛,但是过不来,等于没有。
宁远城是边关重镇,真要攻城,没有重炮肯定有损失,并且可能损失很大。为此,作为补救措施,城内联络处的一个排已经出动,就隐藏在南门,一旦攻城战打响,他们将从城内攻击南门。不过这样一来,与张弘谟就翻脸了,要么事后占领宁远城,要么撤出联络处,后果不太好。
张弘谟一看时间,已经是卯正时刻,他急忙派出一队亲兵,骑马急速赶往南门,传达打开城门,放国防军进城的命令。
城里的国防军通信兵已经做好争夺南门的准备,这时城门开了。宁远城的城门刚刚打开,城外的国防军前头部队就进了城。
32营的营长任根伢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任根伢下令:一连进城,在联络处士兵的带领下突袭高起濳的驻地,反抗者全部击毙,目标抓获太监高起濳,活的死的都行。二连跟随进城,左右掩护一连,保证一连的侧后安全。三连占领南门,对于守城士兵尽量不要造成伤亡。指挥位置在二连。然后,任根伢就跟随二连一起进了城。
城中一处比较大的院落,围墙不高。院子并不孤单,它的左右也都有房舍,这就是高起濳的临时住所。一连在联络处士兵的带领下,从前后两个方向包围了院落。任根伢随着二连也上来了,看到这个情况,他命令一连长立即进攻,要达到突袭的效果,不能停留。他说:“手榴弹破门,攻破大门,前后一起往里冲,左右的院子立即进入占领。同时掷弹筒向院内射击搅乱他们,冲进去之后,掷弹筒就要停止攻击,注意不要误伤。”
话音一落,掷弹筒就开始轰鸣,一个连有十门掷弹筒,各打两发,就是二十发炮弹。院内的爆炸声不断,里边就乱了套。
高起濳的亲兵都是从京营选拔的,好样的兵当然会有,但是大多是都是混饭的纨绔子弟,总体没有什么战斗力,何况他们跟随监军,又不上战场,那里有临战的经验。他们刚刚起床,正准备吃早饭,炮弹就打了下来,胡乱的射击也会有伤亡,没有经过战阵的士兵,真的见了血,腿都哆嗦了,那里还能战斗。
进攻的国防军士兵,三个一组,分批的进入院子,按地势建筑,分散队形,按照巷战的打法,逐个房间清除。
到这时,喊话器开始喊话了。都是北方的士兵,喊话也方便,只要讲官话,所有人都能听懂。
“放下武器!双手抱头!蹲下!”
“投降不杀!反抗必杀!”
一遍又一遍的喊话,在枪炮的轰鸣声中,投降的兵丁被集中到一个角落。
进攻和清理还是很顺利的,只是伤了几名士兵,没有阵亡,顺利地拿下了整个院落。高起濳还没有起床,从被窝里就给绑了出来。
经过几伙人的辨认,确定是高起濳本人。其实太监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脱掉裤子就能分辨,但是为了防止有小太监跟随冒充,还是采用一个一个的派人辨认的方式。
确认无疑之后绑到院子里的一棵树上。营长上前宣布:
“太祖皇帝谕旨:‘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御马监太监高起濳,违背太祖旨意,论罪当斩!给你一个全尸把,枪毙!”
太祖就是洪武皇帝朱元璋,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那句话,就是朱元璋立在皇宫中的铁牌子上所刻的文字,大明的历代皇帝都没有拿它当回事。
高起濳到这时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他连忙喊道:“咱家是奉皇帝旨意,到关宁监军的,你们敢违旨不尊吗?”
“砰!”枪声响了,没人跟他废话。
任根伢把一份国防军的布告交给俘虏的亲兵小头头,告诉他带回京城上报朝廷。布告上就是刚才宣布的那一句话,加盖了国防军32营的官印。
国防军的战场救护兵给受了伤的俘虏兵包扎之后,国防军撤出院子,上街整队,顺序退出宁远城,返回觉华岛。
………第256章完………
第257章:小日本的挑衅()
崇祯五年十二月初六国防军在宁远城杀了御马监太监高起濳,同时有意的向大沽口的司礼监太监高养性,山东龙口的盐政监管太监郝纯仁透漏了一些消息,使其逃走。当第三天他们看到报纸上公布的杀高起濳的消息后,确认无疑,立即乔装逃回京城,国防军只是监视他们,并没有拦截,意在放他们一马。
十二月初七的中华日报上,头版刊登了国防军大都督府的声明:大标题就是“内臣干政当斩”
头一段就是布告上的那一句话:太祖皇帝谕旨:‘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御马监太监高起濳,违背太祖旨意,干预军事、政务,论罪当斩!
我国防军奉太祖洪武皇帝谕旨,于崇祯五年十二月初六日,在宁远城斩违旨太监高起濳。
国防军大都督府声明,从今日起,凡是擅离皇宫干预大明军务、政务的宦官,论罪当斩,一经捕获,杀无赦!
现在,在我大明的地方驻军、边军、西北执行围剿军务的各路官军中,均有假借“监军”之名干预军务的内臣、宦官。在各行省、各专设衙门之中混迹着各种名目的宦官,如苏州制造监管太监、景德镇官窑监管太监、各地的盐政监督太监等。更有甚者,司礼监太监张彝宪胆大包天,以户部、工部二部总理的名义,竟敢监视天下的财政大权,狂妄之极,多行不法。
为此,我国防军发布通缉令,凡是捕杀上述违反祖制的罪犯,以人头取证,每颗人头可获赏银一千两。特别悬赏:捕获、捕杀张彝宪者,可得赏银一万两。
我国防军将组成专职的特务队,用于捕杀为非作歹的干政宦官。凡是离开皇宫做干政之事,行恶、迫害忠良、给大明造成损失的宦官,千里、万里我国防军也要追索其人头!
这一期中华日报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上至达官士绅,下至黎民百姓,万众欢腾,叫好声一片,都喊:该杀!太监干政太招人恨了。
一时间各城镇鞭炮齐鸣,就连京城里,也是吧过年准备的鞭炮拿出来燃放,庆祝扫除瘟神。
这鞭炮声也惊动了朝堂,尚书、侍郎、科道言官无不以手加额,弹冠相庆。近来为了张彝宪这个二部总理,多少言官上疏都被驳回。这回好了,再也用不着为此烦恼了。真是啊,恶人就要恶制。大臣们再也不需要反复劝说皇上,反对内臣干政的话也不用没完没了的说了,张彝宪自己就会老老实实的回到宫里,除非他不要命了。
张彝宪那里还敢出宫,成天憋在自己的小屋子里,跳着脚的大骂朱大典,大骂国防军。
最不开心的就是我们的万岁爷同志,那么多的大臣说了那么多劝说的话,上了那么多的弹劾奏章,结果驳回的驳回,斥责的斥责。这回可好,朱大典就说了一句话,口称尊太祖谕旨,开刀就宰!皇帝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闹不好还要下旨嘉勉他朱大典,帮着他列一列宦官的罪行,说一句死有余辜!真窝心那!
在大明的皇帝中,他应该是第一个反对太监干政的皇帝,因为他深受其害,一度曾经发生过性命的危机。
崇祯是继承他哥哥天启皇帝的皇位,进宫继位的第一天,崇祯的举动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奇特。他遵照张皇后(天启皇帝的皇后,崇祯的嫂子)偷偷传给他的话:“勿食宫中食物!”,他进宫时,龙袍的袖子里藏得是自带的麦饼和饮水!这可是登基大典上的皇上啊!
典礼过后,他来到皇帝的寝宫,秉烛而坐,一宿没睡。他不敢睡觉!借着验看巡夜的小太监手中的武器之机会,拿到了一把刀,放在手边。这就是说一不二,权力无限的皇帝,身边连一个可靠的护卫都没有,要自己找一把刀自卫!
这一切都是因为大太监“九千岁”魏忠贤,和“老祖太太千岁”客氏(天启皇帝的奶妈)把持了皇宫中所有的人。朝堂上下也都是魏忠贤的党羽。
直到第二天,皇帝潜邸信王府的人过来了,他才算喘了一口气。
崇祯孤军奋战,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清除了魏忠贤及其党羽,他能不恨宦官干政吗?
可是,站在崇祯的角度他使用太监也是有苦衷的。大明朝的朝堂上是党争最严重的,鼎鼎大名的东林党就活跃于这个时期,大小臣子们沉迷于党争,实际的工作没有人干。武将不用心打仗,官员不用心政务,总不能所有的工作都让皇帝一个人干吧?
于是他就想到使用身边“忠心耿耿”的宦官去监督臣子们,太监们专横跋扈、胡作非为,崇祯是看不到的,他看到的都是弯着腰陪着笑的忠仆。皇帝认为:太监们没有了子孙根,没有家庭,没有后代,应该是最没有野心的一群人。太监们的两个面,分别对着皇帝和官员,所以皇帝和官员在使用太监上永远会有分歧。
。。。。。。
这不,大臣们心情舒畅了,他们的奏章都上来了,纷纷夸赞山东的政绩,要求给朱大典加封品级,下旨赞扬,称表率模范巡抚。
各地的监军、监管太监,立刻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乱哄哄的不知所错,看着别人的眼神都好像要取自己的人头去换钱花。
左良玉这个莽汉虽然不是文盲,可是从来不知读书,今天也拿了一张报纸,幸灾乐祸的递给他的监军太监谢文举,不怀好意的笑着。
南海舰队司令名叫谢鹏举,与这个太监一字之差,但是他们没有任何关系,这个谢文举是左良玉军中的监军太监。
“谢公公,今天的报纸可看过了?多看看长见识啊!哈!哈!哈!哈!”
别看这些武将们往日在监军面前规规矩矩的,现在全都变了脸。
谢文举顿时觉得后脖子凉飕飕的,这位军爷不光是敢打敢杀,也不怎么守规矩!说不定为了一千两银子就要了我的小命,国防军的兵营就在黄河边上,离这里没有多远!
于是全国各地的监军、监管太监纷纷乔装打扮,逃离岗位,飞奔京城而去。往日的威风、跋扈都不见了踪影。
。。。。。。
过年了。
在台湾朱家兄弟有四人,过年当然热闹。
朱万化现在有三子一女,章氏生的二儿子取名朱钊,名字是老爷起的,现在才半岁,按中国的习惯是一岁,过了年就是两岁,实际上才十一个月。小儿子是秋香生的,才满月还没有名字,秋香也因为生子有功抬举为妾,准备乘正月年节闲暇,为秋香办一个仪式明证身份。
朱家几兄弟也都有了子女:
老二朱万文四年七月得子;
老三朱万武五年五月得女;
老四朱万杰五年四月得子;
老五朱万雄今年十五尚未娶妻,老太太正忙着给他张罗亲事。
难得清闲的朱万化这时就是围着几个孩子转,看来他很喜欢孩子,完全没有这个时代标准的严父形象,倒是像个孩子王,所以孩子们也不怕他,围着他玩耍。朱钰已经七岁了,是个半大孩子的样子,已经开始读书。
朱万化办了很多学校,但是绝大部分都是为他培养急需的各个专业的人才,属于成年人的培训学校,系统的现代教育他还没有精力去搞。只是当初在金华搞了一个小学堂,结果因为没有时间兼顾,加之大明的人们不接受,于是也就虎头蛇尾了。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