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强国梦 >

第223章

明末强国梦-第223章

小说: 明末强国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急的说道:“周爱卿继续说。”

    周延儒说:“陛下,臣不知兵,朱家弱点在何处,臣不知。”

    周延儒老奸巨猾,不想担责任。于是又是一片沉默。

    这时温体仁出班奏道:“河南南阳只有国防军的一支孤军,若调三边总督都西北之师以攻之定然奏效。”

    这个弱点找得对,年前南阳调走大部分兵力到了湖广的宜昌,南阳虽有补充,但多数是新兵。这是锦衣卫送给崇祯的情报,所以崇祯知道南阳的国防军空虚。

    三边总督洪承畴陈兵潼关,到南阳很近。

    温体仁历来是以整人为己任,以朋党决定态度,今天怎么顺着周延儒的话说下去了?这里有问题!难道他也乱了方寸?

    “不可!”

    这句话说的很急,说话的是兵部尚书张凤翼。他说道:“洪承畴坐镇潼关,为的是剿灭困于山西之乱民,倘若洪承畴带兵离开潼关,山西之乱民再次返回西北,数年围剿岂不毁于一旦,前功尽弃?”

    这时礼部尚书黄汝良也说话了:“陛下,金华朱家与朝廷乃政见不同,分歧在于如何使大明强盛?乱民与朝廷是你死我活的死敌。这两者要分明。我们若是放走作为死敌的乱民,去征缴政见不同的朱家,不论胜败,我们在大局上已经先败了。其后果难料。”

    温体仁怒问:“什么政见不同,他金华朱家就是图谋不轨,要夺天下。难道黄尚书以为金华朱家是‘友’吗?”

    在皇上面前,黄汝良不敢说话反驳了,因为,再理论下去,自己就等于站在宪政一边了。皇上不敢处置朱家,可是敢杀他黄汝良的。因此,他气的红着脸也不敢再说话了。

    温体仁还继续说:“陛下,周阁老(指周延儒)深谋远虑,计谋恰当,但是微臣担心西北之军不用命。臣以为,以周阁老之权威,督西北之王师,定然不辱使命,一鼓而下南阳。”

    温体仁图穷而匕首见,他是在给周延儒下套,只要周延儒离京,不论胜负,周延儒都得滚蛋,首辅的位置就是他温体仁的了。何况以国防军之勇,周延儒能胜的了吗?

    温体仁的心计都用在整人上了。

    崇祯心里更是苦涩,他也是精明人,金华朱家的态度他自认为已经明白了。只要朝廷动用围剿乱民的主力部队,朱家必然恐慌,朱家不会怕洪承畴的,朱家恐慌的是朝廷再次放走了乱民,乱民再次造成更大的破坏和混乱。

    为了换取朝廷收回成命,为了大明的稳定和安危,金华朱家会妥协的!崇祯的心理状态,不打击一下朱家他心不甘。他不用这一招还有别的办法吗?没有!

    再者说国防军在南阳只有几千人,潼关的守军号称二十万,抽几万人进入河南,潼关还是有重兵防守吗?没有那么严重。他那里知道潼关的兵强就强在洪承畴的身上,只要洪承畴带着洪兵离开潼关,其他的官军用处不大,除非再有一个像洪承畴、卢象升、曹文昭(这两个人现在都在边关)之类的统帅。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话一点不假。

    在天下人看来这就相当于崇祯用自杀威胁金华朱家,皇家的手段有些卑劣!这天下到底是哪个朱家的?呜呼哀哉!

    历史上就是由于关宁前线万分危急,朝廷不得不调洪承畴率领西北围剿军的主力去堵辽东那个窟窿,从而导致西北乱民死灰复燃,席卷了北方大地,并且进了北京城,皇帝上吊自杀的严重后果。由此就可以看出调洪承畴离开潼关是多么的危险。

    说朝廷乱了方寸那还是轻的,朝廷这个行动简直就是自残。

    ………第263章完………

第264章:后退一步() 
崇祯六年的年过完了,正月还没有过去,周延儒万般无奈地离开了京城。

    朝廷要想调动洪承畴,让他俯首帖耳的听命,调动主力部队去围剿南阳的国防军,就必须派出得力的监军,否则无法执行。

    原因何在?不是洪承畴对朝廷有二心,相反,是因为洪承畴是大明的大大的忠臣,忠勇之臣必定会考虑到大明的根本利益,知道那里是要害。因此,即便是圣旨下达,他也必定会反复上疏奏明厉害,绝对不会执行这种糊涂的命令。

    由于朱家诛杀干政的太监,皇帝不敢再派出太监监军了,就只能派出朝廷的大员。而洪承畴是三边总督,这个职位是最高的地方官员,他下边管着若干个巡抚,用现代的官职解释就是西北局第一书记兼兰州军区司令员。那么中央派出什么级别的官员才能镇住洪承畴,令其俯首听命呢?温体仁推荐的周延儒最合适,周延儒是内阁首辅,就相当于国家总理,所以这个监军非他莫属。

    崇祯是明白这番动作的机关的,知道要害之所在。朝廷的大佬们不知道是否明白,即使有明白人,也是不敢说的,因为这种争论很容易被看成是立宪派。现在的万岁爷同志最忌讳的就是立宪,这番动作不就是与朱家斗、与立宪派斗吗?‘立宪派’这顶帽子如果戴上,就有人头搬家的危险!谁敢乱说?

    因此,崇祯也是唯恐朱家不知道,急急地命令大明日报刊登圣旨的内容,和周延儒奉旨出京的动态。同时敕令朱家停止在浙江的组建议会的动作,恢复原有地方官署。他就是要朱大典尽快知道此事,以挽救浙江的局面。

    。。。。。。

    得到消息的朱万化一下子就跳了起来,朱万化为人温和,难得发怒,但是这一次他真的发怒了,怒火冲天!

    崇祯皇帝这是不顾一切了,不惜放走已经穷途末路的乱民残余骨干,不惜把中原打烂,也不再珍惜大明的国本了。这一切就是为了阻止浙江的宪政进程。这种疯狂已经令人难于理解,也等于崇祯在向朱家喊话:宁可丢掉整个大明,宁可毁掉这大好河山,也不要宪政!

    慢慢平静下来的朱万化开始思索自己的对策,咱们的万岁爷同志可以耍小孩子脾气,可以乱来,朱万化却要理智对待,一个处理不好,中国真的就乱了,必要时还是要后退一步啊。

    最好的局面就是洪承畴按兵不动,依然守在潼关。为此,朱万化准备给洪承畴写一封信,陈明利害,使其识大体,不要出兵。这是无论如何要争取的,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争取。

    但是,国家的安危不能仅仅寄托于一个人的一念之差上,自己的应对策略应该有多方面的准备。假设洪承畴真的出兵了怎么办?南阳农牧场在西峡县,到潼关只有500里,快速的骑兵部队一天就可以到达,情况是万分紧急的。

    首要问题是打不打?答案是肯定的,不能打!

    目前的南阳的国防军独立第一团是由留守的一个营加上山东第三师调来一个营,再从武警部队中选拔一个营组成的,目前整编已经完毕,正在训练。此外,还有一个团级编制的武警部队,按照新的命令正在升级装备。有这些部队在南阳,国防军不会惧怕他们。但是客观的说南阳未必守得住,即便守住也会有不小的伤亡。

    这是因为国防军虽强,可是兵力太少,一个团满编人数是2500人,武警团大约3000人和在一起才5500人。这个力量如果拉出去野战,与洪承畴的全部人马对阵也是胜局在握。但是死守一地就不行了,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打法肯定要吃亏。可是农牧场的特点就是范围大,那里不守都会有损失。

    洪承畴的全部兵力有二十多万人,基本上都属于大明比较强的军队。他的骨干,就是被称作‘洪兵’的,就有大约两三万之众。这些军队虽然不是国防军的对手,但是人多势众,并且是正规的部队,也比较有战斗力,并非乌合之众。洪承畴也是知兵之人,他不会拿自己的部队与国防军硬碰,也不会仅仅出动一两支小部队来碰运气,搞偷袭。应该是比较难对付的对手。

    从战争的观点看,南阳农牧场是必须放弃的,否则强军就变成了到处挨打疲于应付的弱军了。农场就是庄稼、农舍、牛羊、家禽,放弃就放弃了,可是南阳有朱家至关重要的镍矿,幸亏当初就没打算在这里建冶炼厂,否则损失更大。镍矿石是军工企业的重要原料,也是铸造银币的重要原料,目前朱家还没有可以替代的矿场。短时间放弃尚可,长时间放弃朱家的军工生产就要严重缩水。

    在朱家的军事工业中,枪管、炮管全部采用的是镍合金,缺少了镍,不要说新武器的制造了,现有武器的枪管、炮管也是经常需要更换的。所以镍矿缺不得。

    从大明的形势看,从战略上看,国防军绝对不可以在河南与洪承畴作战,作战的后果危害太多了。

    首先,洪承畴手中的部队是目前大明的唯一一支战略强军,也可以说是大明朝的支柱。如果这支部队被打残,遭受重创,大明朝廷虽然不能说马上灭亡,也是很艰难了。起码围剿乱民的军事力量已经不多了。

    国防军虽然强,用来做围剿乱民的主力是可以的,但是完全以国防军的兵力围剿乱民是绝对不行的,原因就是国防军人数太少。所以洪承畴的部队必须完整地保留下来,绝对不能在河南打残了。

    其次,就是不能在河南省内大规模的作战,河南这两年有所好转,但是他的农业,工商经济还是很脆弱的。一旦发生大范围、大规模的战争,河南就会遭到巨大的破坏。河南乱不得的道理以前已经讲过了,这里不再重复,总之,如果河南出现历史上崇祯末年那样的饥民遍地的情况,大明朝距离寿终正寝就不远了。

    还有,洪承畴的二十万大军进入河南,这些西北苦寒之地的兵大爷,来到富庶繁荣的河南,其结果与李自成、张献忠来到河南的区别不是很大。唯一的区别就是官军不能到处流窜,行军路线驻防地点还是有军令的,受到朝廷指挥的。洪承畴是名将、是忠臣,并不代表他的兵能够军纪严明。大明朝的兵都是差不多的,强军祸害起黎民百姓来也会很‘强’的。

    为了避免洪承畴的军队大规模的开进河南,与朝廷的谈判也是可以选择的,在浙江让出一些地盘和权力,如果能够换取河南少受损失也是值得的。其实这就是朝廷所希望的结果,所以这种谈判也是可行的办法。

    。。。。。。

    朱万化找来朱万武,把自己的想法与他陈说了一遍,征求他的意见,毕竟事情比较大,多一个人商议能够多一些办法,少一些漏洞。

    朱万化说道:“万武,看来我必须要去济南了,父亲他老人家经历的多,办法更老到,这么大的事情,我和父亲共同商议处理更方便一些。”

    朱万武问:“我这里怎么办?”

    朱万化说道:“你这里按原计划继续做,并且加快一些速度,尽快进入杭州城,占着杭州就是谈判的价码,必要时可以把杭州城让出来。人员安排上我提点建议,我们商量一下:

    浙江省的行政长官由你出任,假如与朝廷谈判成功,你就是布政使。我给你找一个助手,就是我的内弟章世勋,如果你做行政长官,他就做公署主任,如果你做布政使,他就是右参政。这样一来在政务上你就有了一个依靠。章世勋原来管理产业的差事,你自己安排一个可靠的人即可,经营上让章世勋带一带,学一学。

    按我们的规矩第一师的师长你就不能作了,但是你可以兼任第一师的教官。我把朱顺调回来做第一师的师长。”

    随后,朱万化给南阳农牧场的朱长泰、魏四虎发出了指示:

    除了镍矿场部分,农牧场的所有田庄、养殖场全部做撤离的工作,不愿意走的要立即疏散,农场范围内留守人员以中老年男子为宜。细软、粮食、重要的可携带的财产、老弱妇孺立即开始向老河口(襄阳以西)运送,精壮男子组织起来,做迁移护送的工作,长江舰队将组织船只把他们向台湾转运,作为移民安置。在镍矿场安排尽量多的劳动力,突击开采矿石、选矿,并转运到老河口仓库储存。

    部队、武警随着转移人员情况开始收缩。保卫的重点就是矿场。并且矿场也要做放弃的准备,所以矿场上必须是精干的、可以立即撤离的人员,留守人员也要事先安排好。

    命令国防军独立一团向潼关方向派出以战斗小组为单位的观察哨,严密监视陕西官军动态,并且每日向大都督府上报敌情。

    潼关的距离太近,一旦有敌情,再转移就来不及了,特别是普通农民,拉家带口,行动缓慢,转运不及就会遭遇损失,人命关天,等不得。

    他也给洪承畴写了一封信,用电报发给南阳,让他们派快马转交到潼关。

    朱万化也指示中华日报要开足马力,展开宣传,同时也为他们拟定了宣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