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强国梦-第4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官军的收容队就成了跟在后面的国防军的头一道菜,他们不声不响的全部落入了国防军的手中,做了俘虏。这些俘虏就成了国防军收容队的成员,继续的跟在后边,现在是绝对不能释放的,消息不能泄露。
对于俘虏的审讯当然会进行,这是了解敌情的好机会。这些俘虏士兵也不会知道机密的事情,但是,最起码他们从哪里来、从属关系、长官是谁、官军的规模、有多少火炮、火铳手榴弹的装备情况还是能够知道的。这些信息对于作战都是有帮助的。
他们通过俘虏知道了,面前的官军就是扬州的卫所兵,领兵的参将名叫廖周。
张教官带领的二、三连是没有无线电报的,因此,他们与外界没有联系,为了隐蔽,他们的气球也不敢升起来,实际上如果他们升起气球,就能用灯光通信联系到营长王志,此时的王志一部就在他们前面不远处。
官军行军速度像蜗牛一样,很慢,他们中午出发,到了傍晚,半天时间才走出二十多里,就在他们准备停下来,埋锅造饭,扎营休息之时,两军的斥候遭遇了,他们碰到了从浦口而来的国防军。
此地是扬州的西南,王志带领的56营一部从凌晨到现在已经行军十几个小时了,走过的路程大约250里,刚好到达这个位置。他们已经很疲乏了,也是准备扎营休息的,现在两军遭遇,他们就立刻摆开了防御的阵地,准备摸清敌情,开始战斗。
斥候的遭遇就会有零星的枪声,但是二三十里之外的张教官部还是听不到,枪声不是炮声,传不了那么远,不过他们的斥候报告,官军摆开了作战队形,像是前方有敌情。
张教官的部队距离官军有十里,这是隐蔽的需要。现在有情况,要准备战斗了,也就不能顾虑隐蔽了,张教官就指挥部队压了上去,随时准备出击,但是气球依然没有敢升起来。
此地是平原,指挥官也没有一个登高瞭望的高地,视野受到限制,他们只能猜测前方就是他们的营长。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535章完………
第536章:遭遇战()
不过时间不长,尾随在官军后面的张教官就不必猜测了,因为,江面上炮舰已经开过来,对官军开始炮击。对于炮舰他们是认识的,那就是浦口的炮舰,浦口突围之军是水路并进,张教官也是知道了,这就说明前面的判断正确。
张教官命令升起气球,与炮舰建立联系,询问情况。
官军前后的国防军第56营终于建立了联系。统一的指挥系统也就建立起来了。
正当他们建立联系互通消息之时,官军的火炮开火了,他们首先炮击的是长江中的炮舰。炮舰在北岸的一侧,长江的南岸也有官军的火炮,但是距离远,射程不够,可是眼下北岸的火炮是近在眼前的,所以说炮舰的距离太近,动作太冒险了。
轰轰的炮声响起来,听声音能有十几门火炮。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路基的火炮准确度高于舰炮,如果官军用带瞄准镜的火炮,至多两三炮,就能校准目标。带装甲的炮舰不容易被击沉,但是伤亡就在所难免了。
炮弹在江水中激起巨大的水柱,官军的炮兵水平到底还是太差,无论角度还是距离都没有掌握好,弹着点距离炮舰还很远。炮舰当然也不示弱,立即向炮兵阵地还击。与此同时,前后两方的国防军迫击炮也向官军的炮兵阵地上炮击,双方就展开了炮战。
十几门炮攻击炮舰,终于见到了效果,有一发炮弹击中了炮舰。命中的部位是中部靠后,炮弹落在甲板上。甲板被炸开了一个洞,炮舰的烟筒被炸掉半边,后炮塔负伤不能转动了。
官军的火炮就是朝廷制造的新式火炮,实际上就是迫击炮,只不过比国防军的炮笨重一些,但是也有优点,就是62迫击炮比掷弹筒打的远一些,82迫击炮射程相当,都是六里。
迫击炮是曲射火力,炮弹命中目标时,几乎是垂直落下的,所以它只能打中甲板,不能击中船舷。
炮舰的钢板是可以抵挡老式炮火的实心弹丸的,但是80毫米迫击炮的炮弹,爆炸力很大,甲板的钢板只有四毫米厚,是可以击穿的。后炮塔的装甲很厚,毫无损伤,只是炮手被掀了一个跟头,轻伤难免,并无大碍,但是炮塔旋转机构被毁,无法转动了。更严重的是,破损的甲板下方是蒸汽机房,一条管道轻微的破损,蒸汽泄漏,高温蒸汽使得一名水兵负伤,炮舰的动力下降,目前勉强还可以移动。
官军的迫击炮不光炮击江里的舰船,他们的火炮也在向前后方的国防军阵地炮击。此时双方的距离很近,都在炮火的射程之内。因此双方就展开了炮战。
官军的炮兵素质差,本来应该首先消灭对方的火炮,但是他们的准确度不够,再加上天色将晚,能见度越来越差,于是就等于向着一个大约的方向炮击,漫无目的的向国防军的阵地开炮。国防军有防炮击的演练,人员分散,知道借助地形地物掩护(时间紧,没有掩体工事,但是有战车),因此伤亡小。伤亡小不等于没有伤亡。80毫米炮弹的杀伤半径有十几米,在这个范围就难免伤亡,这一阵炮击国防军的伤亡人数至少二十多人。
国防军的炮击当然是集中火力消灭官军的火炮。
负了伤的炮舰在缓缓的后退,官军的炮火还是不断的打过来。时间不长,又有一枚炮弹击中了指挥室的侧舱壁,指挥室被掀掉了一角,指挥室内的官兵一死一伤。
这是官军炮兵取得的最大战果了,因为,他们的炮兵阵地已经完全被炮火笼罩,再也打不出炮弹了。
这一路官军的指挥者是参将廖周,他知道这么打下去肯定吃亏,所以,在开炮的同时他就命令向前后分别出击(后面的花皮也被发现了),每一边都出动了一千多人,在督战队的督促之下,向国防军的阵地冲去。他告诉手下的将领们:“你们不要怕死人,我们人多,只要冲上去,短兵相接,就能战胜花皮。”
所以官军在炮击的同时就冒着炮火开始冲锋。
对于这种步兵冲锋,国防军的防守战术可以说炉火纯青,莫说一千人,几千人也难于冲破国防军的防线。但是,事情总有意外,营长王志带的这一队人马已经弹药不足了,特别是炮弹(包括掷弹筒)、机枪的弹药也不足,只能重点打击,算计着用炮弹。单靠步枪,拉一下枪栓打一发,弹仓打空了,还要上子弹,射击的速度明显太慢,天色渐渐的暗下来,射击的准确度就更差了。他们这一队人员伤亡大,防守战线上的人员还有两百人,要对付上千人的冲锋非常艰难,最后手榴弹都用上了,才勉强打退敌人的冲锋。
国防军用上了手榴弹,官军的手榴弹一样能够甩过来,这种距离上国防军没有太多的优势。
官军在巨大的伤亡面前本来早就应该退下去了,但是,他们后面的督战队厉害,火铳大刀都有,敢后退的,立即斩杀。所以直到督战队都受不住伤亡的时候,才算击退了敌军的冲锋。所幸没有拼刺刀,如果到了那一步,国防军的百十个人肯定被官军淹没。国防军的刺刀与官军的长矛相比,是明显的劣势,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嘛!
前后夹击的国防军,击毁了敌军炮兵阵地之后,对官军的阵地也展开了全面的炮击。
官军的士兵们到底还是没有经过热兵器作战的训练,队形密集,旗帜太多,这都成了国防军炮击的目标。天空中被炸飞起来的旗帜、泥土、人的肢体都胡乱的飞舞着,炮弹对官军杀伤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打乱了他们的队伍,瘫痪了官军的指挥系统。敌军既然有督战队,自然也是被炮击的目标。
这种鏖战,不能让对方有喘息的机会,趁着敌军的混乱,必须出击,如果官军缓过劲来,再来一次冲锋,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王志不顾弹药不足,立即组织出击,当然出击的主力要靠二三连了(他们弹药充足)。他们作战的地理环境都是农田,垄沟很深,战车是无法出动的,于是就只能是散兵线出击。
国防军占着两面夹击的优势,他们从两边同时向官军的队伍冲击。此时官军的队形已经完全混乱了,依靠旗帜、战鼓、号角指挥的部队,失去了旗帜就失去了指挥。
天色渐渐的暗下来,这也帮了国防军,昏暗的光线让旗帜指挥不灵。官军的兵丁都是跟着旗帜走,这就有点类似于导游举着小旗子,带领旅游团,找不到旗帜就等于失去了指挥。
国防军两边的部队合计人数也就剩五百人了(伤亡了不少),官军三千多人。官军的人数数倍于国防军,官军的火炮没有了,他们的手中还有火铳和手榴弹,近距离的战斗依然残酷。仅仅是国防军手中的掷弹筒、轻机枪等武器有比较大的优势,否则,官军的人数优势定会造成国防军的重大伤亡,甚至反败为胜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在强大火力的夹击之下,官军败退了。南面是长江,他们只能向北败逃。
击退了官军,两边的国防军胜利会师。这个会师很重要,浦口的这一路可以立即得到弹药的补充,五百人的队伍形成了一个拳头,官军如果回过头来再战,国防军也不怕他们了。
天色完全暗下来,圆圆的月亮已经从东方升起,官军不习惯于夜战,国防军也得以喘息。
战后统计,国防军这一战又阵亡五十二人,轻重伤共八十多人,损失两成多。加上浦口突围的伤亡总数达到了一百八十多人,相当于损失了一个连,56营损失惨重。此外,战车损毁六辆,机枪等重武器也损毁了十来件。炮舰已经停机,蒸汽机损伤不严重,可以修复,但是泄露高温高压蒸汽,机器房里充满高温蒸汽,人都进不去,无法操作,就不能再开机了,只能用渡轮拖着走。好在从这里到达镇江已经不远了。
二连、三连离开镇江之后,镇江只有极少的留守兵营的人员,但是,好几支部队都在向镇江集结,准备攻打镇江,所以他们退到镇江还是安全的。
九月十五日,驻浦口的第56营终于突围成功,脱险了,可是损失惨重。他们已经非常疲惫了,但是没敢休息,而是连夜向镇江行进。
到达镇江的时候,他们遇到了最早到达的独立第三团之部分部队。他们是布防在运河沿线的队伍,是奉命向镇江集结的。
与友军会师,使得他们得到了休整的机会。阵亡的将士需要埋葬,伤兵需要治疗,武器弹药都需要补充,但是缺少的兵源暂时还不能得到补充。
九月十六日的上午,本来担负着接应浦口驻军任务的,上海派出的一艘炮舰和一艘炮艇姗姗来迟,他们才赶到镇江,并且明显的少了一艘炮艇。
他们为何迟到呢?这是因为他们行进途中遇到攻击,并且也是损失惨重,丢掉了一艘炮艇。
他们是九月十四日的下午,与56营的二三连同一时间接到的命令。要他们出动一艘炮舰,两艘快艇,向上游接应浦口突围之军。船只是可以昼夜不停的行驶的,长江的江面很宽,速度也能很快,预计他们应该在十五日的上午遇到突围的第56营,也就是在扬州遭遇战之前。
但是很不幸,他们在十五日凌晨,就是56营在浦口城下突围作战的时候,他们行至江阴地界时,遭遇了官军的阻击。
长江在江阴的一段,江面突然变得狭窄了,只有三里多(约1700米),江南岸就是著名的黄山,是长江下游少有的山地。官军利用地形在这里设置了拦截的兵力。
在近代,江阴是长江防御的重要军事要塞,在山上设置炮台控制江面。在大明的时代已经有了红衣大炮,因此,也是大明朝廷的重要江防。对此,国防军是知道的,也有所准备。
客观的说,官军的江防大炮挡不住国防军的炮舰。其原因就是红衣大炮的射击速度慢,三五分钟才能打一发炮弹,而炮舰、炮艇体积小,速度快,江防炮很难击中它。并且炮舰是可以还击的,炮舰上的40毫米多联装火炮具有炮击速度快、炮击准确的优势,炮战中居于上风。
另外他们通过的时间是凌晨,月亮虽然很圆,毕竟月光下不是白天,视线受到很大的局限。
因此,这个舰船小队是有把握通过江阴的。
船队到达江阴的时间是早晨五点多,月亮已经西陲,月光惨淡,在过一会东方就会露出曙光,所以这是黎明之前最黑暗的一段时间。
小船队是炮舰居中,间隔三百米,一列纵队,拉大了距离快速通过。炮舰和炮艇上都是有探照灯的,此时都没有开启,为的是减小可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