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驭大明 >

第127章

权驭大明-第127章

小说: 权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泰将创造大明科举史上的一项纪录,成为了经历时间最短的举人,仅仅张榜后两天就被官府行文到礼部夺取功名。

    堂审后,李宏宇让李宏庆把李宏宜接回家,他和方云跟着吕崇德去见李郁,详细禀报堂审的经过。

    实际上李郁早就对按察使司衙门大堂上发生的事情一清二楚,对李宏宇和方云非常满意,干净利落地查出了明月阁一案的真相。

    为此,李郁晚上设宴给李宏宇、方云和吕崇德三人庆功,湖广地方大员悉数参加,席间对李宏宇和方云赞赏有加,两人可谓一炮而红,谁都知道明月阁案子的重审成为了李宏宇和方云进入官场的踏脚石,京城的各派势力肯定争先拉拢。

    实际上,李郁、严琰和郑林等人已经开始向李宏宇和方云抛出橄榄枝,想要把其拉到自己所属的阵营中去,像两人这种干练之才无论哪方势力都想得到。

    明末的党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可谓中国历史上党争最激烈、最复杂的时期,文官与宦官的争斗、文官与勋贵的较量以及文官内部的派系倾轧,构成了京城官场的主题曲。

    对于李郁等人的好意李宏宇和方云自然是恭恭敬敬地接受,暗自在心中盘算着以后的打算。

    由于有乡试同年之谊,因此无论两人到了京城后是否加入同一个阵营,以后他们之间肯定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显而易见,官场上的官员们不可能只有一个交际圈,他们的人际关系是由大大小小的交际圈聚在一起组成,谁拥有的圈子越多那么以后在仕途上也就越好走,遇到的阻力也就越小。

    酒宴结束后夜色已深,李宏宇和方云在巡抚衙门前恭送走了严琰和郑林等人后也各自回家,由于今天的堂审十分顺利,所以两人的心情非常舒畅。

    其实,别看李宏宇和方云在大堂上游刃有余地就逼得韩泰认罪,实际上两人为了这一天可是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暗中进行了查案。

    说起来也是两人运气比较好,谁能想到徐韬和刘氏一事的关键证人春枣竟然被刘氏父母嫁到了武昌城附近乡镇的村子里,本意是想让春枣走得越远越好,岂料却把春枣送到了李宏宇和方云的手上。

    或许冥冥中总有天意,这就是春枣的命,也是刘氏、徐韬和韩泰的命,使得刘氏被****一事还有明月阁的案子历尽波折后终于真相大白。

    虽然天色已晚,但李宏宇赶到李府的时候李宏宜和李宏庆等人还没有入睡,正在大厅里边聊天边等他回来。

    “宏宇!”

    见李宏宇回来,李宏宜连忙起身迎出了大厅,踉踉跄跄地迎着他走了过去,来到李宏宇面前扑通一声就跪了下去,嘴角蠕动了一下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没能说出口,脸上满是愧疚的神色。

    李宏宜陷入明月阁的案子后本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无论如何都没有料到最终救了他性命的人会是李宏宇,因此一想到他先前对李宏宇的排挤和欺凌就觉得无地自容。

    “二哥,快起来,你刚从牢里出来身子还很虚弱。”

    李宏宇知道李宏宜此时的心境肯定五味杂陈无比复杂,他既然不遗余力地去救李宏宜自然已经原谅了李宏宜先前的所作所为,因此微微一笑后走上前关切地扶起了他。

    李宏宜闻言嘴角顿时闪过一丝苦笑,笑容里充满了苦涩,握着李宏宇的手被李宏宇扶进了大厅,李宏宇对他的恩情他唯有肝脑涂地来报答了。

    第二天,武昌城的贡院迎来了乡试后的又一场重量级的考试,湖广的举人们齐聚一堂进行大考,竞争进京参加会试的资格,按照名额的分配湖广有两百名举人可以参加会试。

    李宏宇和赵欣、方云、沈伯诚、杨仁孝是湖广举人中得以免考的五个幸运儿,虽然他们可以立刻赶赴京城,但通常而言都会参加了李郁给应考举人们举行的送行宴后才会启程。

    五天后,贡院门前再次贴出了一张榜单,一百九十五名举人幸运地通过大考得以进京参加会试。

    其中,襄阳府的举人有二十名,除了刘东福外此次乡试中举的人悉数获得了前往京城的资格。

    李郁在榜单发布后的第二天举行了盛大的欢送宴会,既是给参加会试的举人们送行,同时也是赠送他们进京的盘缠,使得他们能顺利抵达京城参加考试。

    据史料记载,科举最开始的时候进京赶考的举人是由当地衙门的人负责护送前往京城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就改为官府发放盘缠,由举人们自由选择行程的时间和路径。

    九月底,李宏宇回到了白河镇,引得十里八乡的百姓都跑来看热闹,要知道解元可是一省士子的魁首,其风光程度不亚于考中状元。

    尤为重要的是,李宏宇给李宏宜洗刷了明月阁血案的冤屈,还了李宏宜一个清白的事情早已经在湖广地区流传开来,自然更使得人们对李宏宇充满了好奇,因此纷纷想要目睹一下解元郎的风采。

    相比李家的那些人,秦月的老爹秦德无疑是最为意气风发,原先人们都认为秦月是无奈之下嫁给了李宏宇这么一个窝囊废,谁料李宏宇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仅考中了襄阳府童试小三元而且还夺得了湖广乡试的解元,前程无可限量,可谓白白捡了一个金龟婿。

    实际上,秦德心里还有着一丝担忧,那就是李仁海以前曾经给李宏宇订了一门亲,以前李宏宇默默无闻而现在考上了解元,保不准订亲的人家会厚着脸皮主动找上门来,届时事情可就变得糟糕了。

    不过,这件事情不是秦德所能掌控的,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祈祷李宏宇弱冠前与之订亲的人家不要出现,只要李宏宇弱冠后和秦月一成亲那么他可就什么也不怕了。

第165章 衣锦还乡() 
十月初,山西太原府,清源县。

    上午,几辆马车在一群大汉的护送下进入了清源县地界。

    一辆行驶的马车上,李宏宇与赵欣谈笑风生,这次入京他并没有跟两个舅舅一起启程,而是选择跟赵欣先来太原府逛逛,然后再前往京城。

    按照李宏宇的说法,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因此想趁着赵欣这次回乡祭祖的机会进行一番游历。

    实际上,李宏宇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给赵欣助威,毕竟赵欣之前为他做了如此多的事情,他现在自然要投桃报李,前来个赵欣撑场面。

    二来也是趁机拓展在北方的生意,尤其是跟辽东女真人之间的生意,只有这样他才能派人打进女真人的内部,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说实话,赵欣并没有想到李宏宇会跟着她一起来清源县,毕竟这个时候大家都想着尽快赶赴京城备考,绝对不会在其他琐事上浪费时间。

    因此,对于李宏宇的这个决定赵欣感到非常开心,这意味着与会试相比她在李宏宇的心中更加重要,否则肯定会跟着两个舅舅一同赶往京城。

    赵欣是赌气离开的清源县,因此她本不愿意回来省得看见不想看见的人生闷气,但她又不得不回来一趟,除了考中乡试亚元光宗耀祖外,更为重要的是解决她身份上的隐患。

    虽然赵欣自幼被赵德义当成男孩来养,知道此事的人寥寥无几,但她毕竟是女儿身,再加上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所以赵欣和赵德义要妥善处置早做应对,以免将来遇上什么麻烦。

    “赵兄,早就听闻晋商富甲天下,而晋中更是晋商最为兴旺之地,如今一路行来果然名不虚传,市面之富庶远胜他处。”谈笑间,李宏宇笑着向赵欣说道,进入晋中地区后所经过的乡镇逐渐变得繁华起来。

    “山西是苦寒之地,晋商虽富但百姓贫苦,与人杰地灵、生活富庶的荆襄之地相比差之甚远。”赵欣闻言微微一笑,掀开窗帘望向了路边秋收后显得有些荒凉的庄稼地,论地理环境山西自然比不上山清水秀的湖广。

    有一句话说得好,“湖广熟天下足”,由此可见盛产稻米的湖广在大明两京十三省的重要地位,非山西这种偏远地区所能比拟的。

    李宏宇闻言笑了笑,赵欣说的很对,晋商虽然一个个富得流油是由于他们经商所致,而普通百姓们无法从中受益,生活水平与湖广百姓相比要贫困许多。

    晋商之所以崛起,是因为洪武皇帝制定的“开中制”政策。

    所谓“开中”,也就是国家利用手中的食盐专卖特权吸引商人纳粟于边,,支盐于坐派之场,货卖于限定地方。

    大明立国后,洪武皇帝为了防卫蒙元残部对中原的袭扰设立了九个军镇进行防御,俗称“九边”。

    由于九边地处偏远故而后勤补给困难重重,因此,洪武三年朝廷与山西商人达成了一个协议,山西商人向大同、居庸关等几大偏远的边关要塞输送粮食,然后朝廷给与之价值相等的“盐引”,使得其可以在指定的地区销售食盐。

    不得不说,“开中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虽减轻了朝廷补给九边的负担,但却损失了相当大份额的盐税。

    晋商不仅垄断了河东盐池的盐引,而且也对两淮盐道有所涉足,在盐业生意上几乎与徽商分庭抗礼。

    没过多久,当车队来到经过一个小镇的时候,几名守在镇口处的男子见状连忙在领头的小胡子中年人的率领下迎了上去,拦住了车队的去路。

    “三爷,您可回来了!”小胡子中年人询问了车队的随从几句后快步来到赵德义所乘坐的马车前,兴冲冲地向赵德义拱手行礼。

    “你们怎么来了,我这次回来可没告诉任何人?”赵德义微笑着扶起了那名中年人,有些意外地问道。

    虽然这次回来赵德义和赵欣可谓衣锦还乡,不过赵德义并没有张扬悄无声息地回乡,沿途的福祥号分号甚至都没有得到消息。

    毕竟,赵德义不想让外界认为他此次回来是来给家里示威的,他现在无心福祥号里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首要的事情是要保护好赵欣。

    说起来赵德义现在心中也颇为得意,不仅赵欣考中湖广乡试的亚元,李宏宇这个未来的姑爷还考上了湖广乡试的解元,这可是大明立国以来从没有过的稀奇事儿,足以载入史册,流芳千古。

    现在赵德义对李宏宇的态度非常矛盾,本来他不想让赵欣跟着李宏宇在官场上提心吊胆,可是自从明月阁的案子重审后他改变了这个想法,万万没想到李宏宇竟然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堪称完美地审清了案子的真相,由此可见李宏宇以后在官场上足以自保。

    或许,有些人天生就要踏入仕途指点江山,而一鸣惊人的李宏宇无疑就是这种人,生性低调懂得如何韬光养晦,仕途不可限量。

    尤为重要的是,赵欣自从来到白河镇后出人意料地与李宏宇走到了一起,一路行来陪着李宏宇“出生入死”,双方可谓是过命的交情,否则李宏宇也不会绕道前来给赵欣助阵。

    这使得赵德义心中感到颇为欣慰,虽然他犯下了一个错误在李仁海死后没能到李家祭奠,但赵欣对李宏宇的情义之举无疑弥补了他的这个过错。

    赵德义现在很矛盾,他自然清楚李宏宇和赵欣的婚事越早挑明越好,可他的脸皮没那么厚实在是不好向李家的人开口,唯有先静观其变,反正距离李宏宇弱冠还有四年的时间,也不急于这一时。

    “老太爷说了,三爷这几天会回来,让我在这里候着。”听了赵德义的问话后,小胡子中年人神色兴奋地回答,“没想到三爷真的回来了,这实在是太好了,我们大家可都盼着三爷回来。”

    “东叔!”这时,李宏宇和赵欣从后面的一辆马车上下来,见到小胡子中年人后赵欣顿时大喜,连忙娇声喊道。

    “恭喜少爷考中了湖广乡试亚元,这要是在咱们山西那可绝对是解元了。”小胡子中年人闻言笑着向赵欣一躬身后说道,随后目光落在了赵欣身后的李宏宇身上,不由得有些好奇地打量起了李宏宇。

    他自然看得出这个年轻人跟赵欣的关系好像十分亲密,不仅同乘一辆马车而且刚才下车的时候还扶了赵欣一把,这使得他颇为意外。

    小胡子中年人是赵德义的心腹,因此知道赵欣是女儿身了,因此赵欣通常都会跟男人保持一定距离,不会显得如此亲昵。

    “东叔,他是湖广乡试的李解元,跟我一同进京赶考。”赵欣见小胡子中年人看向了李宏宇,于是笑着介绍了李宏宇的身份。

    “东叔。”李宏宇闻言走上前,不动声色地躬身拱手行礼。

    “李解元,在下那一介草民,可受不起你这一礼。”小胡子中年人见状连忙闪身躲开了,摆着手笑着向李宏宇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