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权驭大明 >

第514章

权驭大明-第514章

小说: 权驭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酒宴结束后,一身酒气的李珲被人搀扶了下去,走路腿脚有些发飘,看样子喝了不少酒。

    李珲之所以喝了如此多的酒以至于有些失态,自然是心情苦闷的结果了,他好不容易才得到的王位说没就没了,这搁在谁的身上都不好受。

    “绫阳君的这场政变筹谋已久,如果咱们不在这里的话,恐怕李珲的下场会很惨。”

    李宏宇和赵欣是两个酒篓子,故而两人虽然陪着李珲喝了不少但一点儿事儿也没有,赵欣望着李珲无比落寞的背影,不无惋惜地向李宏宇说道,“可惜了,他倒是一个治理国政的人才。”

    “从他决定在大明和建奴之间左右逢源开始,他的失败就已经注定了,朝鲜上下都支持大明,他早已经是孤家寡人一个。”

    李宏宇对此颇有同感,摇了摇头后说道,“他如果早生几十年,或许就不会是这种结局了。”

    历史上,李倧造反成功后以仁穆王后的名义废了李珲的王位,将其双目用石灰烧瞎,然后与王妃柳氏被流放到江华岛,但分处不同地方无法相见,不过李倧让任昭媛陪伴瞎眼的李珲。

    王世子李祬则流放乔桐岛,两个月后李祬欲挖地洞逃走未遂,被李倧赐死,使得李珲遂绝嗣。而同年十月王妃柳氏也病死。

    据记载,光海君被当上汉城府判尹的李适押送江华岛时,一路上面色凄惨,目睹这一情景的百姓无不为之动容。

    除了亲近后金外李珲算是个好国王,任上也算是善待百姓,百姓们自然感念他的恩惠。

    值得一提的是,李珲被废后,仁穆王后对他仇恨难消,在废位教书之外又开出三十六条罪状,加上了气死宣祖、**父妾等罪名。

    不仅如此,仁穆王后还在给明朝的奏文中加入“早加刑章、以谢人民”的内容,企图请求明朝处死李珲,但被领议政李元翼劝止,由此可见其对李珲的痛恨。

    而李珲之所以能够活到崇祯十四年,并不是仁穆王后和李倧不想杀了他,而是明廷多次过问李珲的生死,使得朝鲜的当权者颇为忌惮故而无法杀他。

    不过,一个瞎眼的老人孤零零地活了近二十年时间,想必比死还要难受。

第671章 张弛有道() 
送走了李珲后,李宏宇和赵欣摆开棋盘进行了对弈,好像忘记了李倧依然等在会客大厅里。

    李倧现在是坐立不安,心情烦躁,他不知道李宏宇究竟如何看待昨晚的那场政变,要是李宏宇不支持他的话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

    不知不觉间,夜幕降临。

    “已经晾了李倧一天了,咱们现在可以去见见他。”与赵欣下完一盘棋后,李宏宇懒洋洋地伸了一个懒腰,笑着向赵欣说道,现在的李倧精神肯定高度紧张,而且又困又饿。

    李宏宇和赵欣昨晚还能睡上一觉,而李倧只是打了一个盹儿而已,不过现在他心事重重哪里敢睡觉,一直在强撑着,眼眶有些发黑,眼睛里也有不少血丝。

    “两位大人。”当李倧看见李宏宇和赵欣进门后,心中顿时一喜,连忙奔上前拱手行礼,只要李宏宇肯见他那么就是好消息。

    “绫阳君,你可知罪?”李宏宇面无表情地望着李倧,冷冷地喝问道。

    “下官知罪,不应该在获取主上殿下勾结蛮人的罪证后先斩后奏,可主上殿下想要谋害大明使团,下官也是迫不得已,还望大人明察。”

    李倧闻言连忙跪在了地上,双手捧着一封书信说道,“这是主上殿下与建奴私通的书信,上面有主上殿下的大印,请两位大人过目。”

    “绫阳君,你以为区区一封书信就能脱身?”

    李宏宇瞅了一眼那封书信,然后冷笑着望着李倧说道,“你确定要让本使看这封你伪造的书信?”

    “本使?”

    李倧闻言微微一怔,脸上浮现出了疑惑的神色,不无愕然地望着李宏宇,要知道只有大明使团的正使臣才能自称“本使”,其余人如果胆敢妄称的话可是大罪。

    而且,李倧知道李宏宇是大明使团的联络官,故而不知道李宏宇为何自称“本使”,难道是一时口误。

    “绫阳君,这位就是大明使团的正使、大明左春坊李大学士。”这时,赵欣伸手指着李宏宇沉声说道。

    “正正使?”李倧闻言怔了怔,然后一脸匪夷所思地望着李宏宇,与李珲一样一时间难以相信这件事情,这实在是太过突然。

    “绫阳君,本使先前还非常欣赏你的为人,认为你是朝鲜难得人才,万万没想到你竟然做出了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来,实在是令人扼腕!”

    李宏宇神色严肃地瞪着李倧,厉声喝问道,“你以为本使和大明是那么好糊弄的?”

    “使臣大人恕罪,下官虽有私心,但主上殿下与蛮人关系暧昧,朝堂之上的文武官员对其不满已久,下官担心世子受其影响也与蛮人走得近,故而这才除此下策,并无隐瞒使臣大人之意。”

    李倧闻言额头上顿时渗出了冷汗,连忙以头触地,高声争辩道,“使臣大人,下官对大明忠心耿耿,别无二心,不敢有丝毫不敬,还望使臣大人明察。”

    李宏宇面无表情地凝视着李倧,目光犀利好像要看穿他的内心世界,这使得李倧的冷汗顺着脸颊就流了下来,气氛也变得无比凝重。

    “绫阳君,你应该庆幸遇上了本使和赵大学士,否则你以为别人会轻信你之所言?”

    良久,当心情紧张的李倧感到有些呼吸困难的时候,李宏宇开口了,望着沉声说道,“起来吧。”

    说着,李宏宇领着赵欣到大厅上首位的座位落座。

    李倧闻言怔了一下,随即面色一喜,心中长长地吁出一口气,紧接着连忙起身,躬身立在李宏宇和赵欣的面前,从李宏宇先前那番语气变得缓和的言语上他感觉李宏宇好像对他没有恶意。

    此时此刻,李倧绝对想不到,李宏宇的这句话其实另有深意在内,他和子孙后代在历史上的表现为他赢得了李宏宇的支持,而李宏宇支持他也就意味着他将成为朝鲜新的国王。

    仁祖反正后,努尔哈赤为了避免两面作战对朝鲜采取拉拢的政策,多次派遣使臣赴朝鲜投国书,希望朝鲜与大明脱离关系转而与后金结盟。

    可惜李倧不为所动,虽然大明没有承认他的国王地位,但他仍然支持明朝反对后金,为此后金两次入侵朝鲜,史称丁卯胡乱和丙子胡乱。

    丁卯胡乱时,大明东江总兵毛文龙从后方袭击后金军队,迫使后金撤兵。

    而丙子胡乱时东江军的战斗力已经随着毛文龙的死而一落千丈,而大明的局势也变得非常严峻,各地不少百姓造反,明军疲于应对。

    作为朝鲜的宗主国,大明虽然内外事务纷繁,但经过廷议后依然决定派兵去救朝鲜,可惜还没等大明从水路发兵赶去救援,朝鲜就已经顶不住投降。

    朝鲜自从成为大明的藩属国后就以中华文化为尊,认为自己是除了大明之外的“小中华”,可谁成想居然沦落到成为落后愚昧的山林狩猎民族建立起来的后金的藩属国,在当时的朝鲜是令君臣黎民都痛心疾首的事情。

    而且,清朝的征索也加重了朝鲜的负担,经济掠夺、政治欺压和文化差异,使得终朝鲜之世,思明反清的情绪一直都是社会思潮的主流。

    值得一提的是,崇祯十七年大明亡国时,倭国的德川幕府特罢朝哀悼一日,对西哭拜。

    而作为明朝最为直接的附属国的朝鲜,对于明亡的哀悼之情更是溢于言表,君臣特意举行祭拜仪式,痛哭流涕。

    虽然朝鲜屈服于清朝的统治,但朝鲜人对清朝非常反感,称呼清朝为“胡虏”,这种敌对的称呼和态度,在朝鲜王朝实录中比比皆是。

    而且,朝鲜方面仅仅在外交上使用清朝的年号,在国内仍使用“崇祯”年号,致使“崇祯”这个年号竟然被朝鲜士人沿用了近三百年之久,直至朝鲜灭亡,实在是可叹可泣。

    当然了,李倧现在不可能知道李宏宇清楚的事情,这个世上除了李宏宇外也没人知道朝鲜是如何抗拒后金,这使得李宏宇感到非常放心。

    “绫阳君,你可知道大明为何要构建鸭绿江防线?”李宏宇让李倧在一旁的座位落座,等下人端上香茗,品了一口后问道。

    “为了使得蛮人腹背受敌。”李倧的心情现在轻松了许多,闻言向李宏宇一躬身后说道。

    “错!”

    李宏宇闻言摇了摇头,神色严肃地向李倧说道,“建奴善于野战,鸭绿江防线的目的是防守,与我东江驻军互为犄角,东江军攻而朝鲜军守,必当确保朝鲜之安危,使得建奴无法南下一步!”

    “原来是这样!”

    李倧闻言顿时就是一怔,脸上浮现出诧异的神色,他与其他朝鲜官员一样,以为大明是要调朝鲜兵跟后金开战,可原来李宏宇的主旨是守住鸭绿江,这对朝鲜可大有裨益,阻止了后金军南下。

    李宏宇口中的东江军,指的是东江岛的明军,总兵是李宏宇在萨尔浒大战后特意提携过的毛文龙,是明军在后金后方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

    早在担任辽东巡抚的时候,李宏宇就已经在暗中筹划明军在辽东战败后的退路,不仅抽掉了一部分精锐部队入关保存实力,而且把东江岛作为了战败明军的去处。

    显而易见,一旦明军在辽东战败,那么一定是坍塌式的失败,明军在辽东赖以抵抗后金军的是辽阳和沈阳两座坚城,辽东明军在此驻扎有重兵。

    一旦辽阳和沈阳失陷,那么辽东地区的再也没有城池能阻挡住后金前进的步伐,辽河以东地区都将失守。

    面对后金军风驰电掣的的骑兵,溃败的明军根本就没有逃回辽河以西地区的机会,唯一的希望就是往朝鲜地界跑,东江岛就是李宏宇给那些辽东败军将领选择的安身之处。

    “绫阳君,本使可以支持你成为朝鲜王,但有一个条件你必须答应本使。”李宏宇见李倧一副恍然大悟的神色,于是沉吟了一下后郑重其事地向他说道。

    既然他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那么自然不会阻止李倧继位,接下来的不过是一些利益上的交换而已。

    “使臣大人请讲。”李倧闻言面色一喜,连忙急声问道,别说一个条件,就是十个、一百个条件他也会答应。

    “你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从母法’,大明讲究人伦纲常,故而本使希望朝鲜也这样。”李宏宇早就知道李倧会答应,于是不动声色地说道。

    “好,下官答应。”李倧先是一怔,他还以为李宏宇要提什么苛刻的条件,万万没想到与“从母法”有关,随后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虽然废除“从母法”会遇到一些阻力,但正如李宏宇所言,朝鲜的“从母法”与大明的亲情人伦相悖,故而也确实应该废除,谁要是胆敢反对的话他不介意严惩一番。

    “来人,备酒,本使要给绫阳君压压惊!”

    李宏宇闻言微微一笑,高声冲着门外立着的护卫喊道,现在可以跟李倧把酒言欢了,如果担惊受怕的李倧知道他一开始就属意其继任朝鲜王位的话,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第672章 东江军() 
李宏宇见了李珲和李倧后的第二天,大明使团在刚刚安定下来的汉城街头贴上了告示,阐明了前晚汉城爆发战事的缘由。

    据大明使团查证,昨晚攻进汉城的是绫阳君李倧联络的朝鲜军队,其目的是阻止朝鲜王李珲谋害大明使团,进而背叛大明投降后金,以拯救朝鲜百姓。

    李倧之所以认为李珲要谋害大明使团,是因为他截获了一封上面留有李珲姓名和国王大印的书信,书信写给后金大汗努尔哈赤,表明了背叛大明投靠后金之意,而投名状就是在朝鲜的大明使团的性命。

    得知此事的李倧大惊失色,他深感此事重大,为了朝鲜的颜面准备私自行事,以免触怒大明,故而联络了一帮有志之士组成义军,于昨晚一举攻下了景福宫,进而引发了汉城的大骚乱。

    至于那封书信,经事后查知,书信出于李珲身边的一名权势巨大的宦官之手,其之所以这样做是听到了市面上有大明要废掉李珲王位的谣言。

    由于不想离开家乡随着李珲去大明的京城,以及不想放弃眼前的荣华富贵,故而其伪造了李珲的书信准备给后金的努尔哈赤,并且暗中筹谋偷袭在外地巡视的大明使臣。

    等李晖举事,那名权宦认识到其闯了大祸,故而交待完实情后服毒自尽。

    告示一出立刻在汉城引发了轰动,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万万想不到那个权宦的胆子竟然如此之大。

    虽然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