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银剑禅说 >

第221章

银剑禅说-第221章

小说: 银剑禅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的意思是?”俞承泽问道。

    “我一直在想,他们这些财宝是从哪里来的?他们为什么要把这么多财宝藏在这么一个深山小寺之中?”罗小星道。

    “我想他们肯定是有他们的道理。”俞承泽的意思这些事我们就不用打听了吧。

    “还是弄弄清楚的比较好,”罗小星道:“当初有人把财宝藏在这里,并且一藏就是数百年,这其中也历经了不少朝代,并且有一群僧人一直守着,我想他们一定是有什么事要做,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果这消息不慎走漏,那对泥日寺可就是灭顶之灾了。如果他们想做的是好事,说不定你就能帮上忙,也好应了这段缘分。”

    “娘这么说,我也觉得有些道理,”邢玉娘对俞承泽道:“要不你改日到泥日寺在明星法师哪里探一探,看看人家是个什么想法。”

    “玉娘说的对,”罗小星道:“我们是要看看人家的想法,不要我们想的再好,和人家的想法不一样那就不好了。”

    “我这笨嘴笨舌的,我怎么去问啊,”俞承泽有点为难,他对邢玉娘道:“还是你陪我一起去吧。”

    “哈哈哈,”罗小星笑道:“都这么大了,还这么没出息,好啦,就你们俩一起去吧。”

第332章 泥日寺…2:愿心reenS。() 
夏日的南山郁郁葱葱,树木葱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热,凤凰山庄通往泥日寺的那条石级山路几乎被两边的大树罩的严严实实,不到跟前,你都看不到小路的存在。

    俞承泽和邢玉娘漫步在这山间小路上,心情和往日有许多不同。不用刻意的去隐姓埋名,也不用怕别人知道你的过去,再也没有像石头一样压在心头的仇怨,这样的山间漫步确实多了许多享受。

    今天是大娘上官灵薇的“停七”,也就是“七七”,当地人在过世后的一系列安葬仪式,凭吊仪式到今天都结束了,以后也就是逢年过节再去祭奠一下就行了。“七七”是个大七,不光要在家里举行仪式,还要上坟祭拜,今天俞承泽和邢玉娘特地交待,其他晚辈在家里祭拜就行了,上坟祭拜的事就交给他们俩去就完了。

    到了泥日寺外的那片坟地,俞承泽和邢玉娘先在父亲坟前点起香烛纸钱,拜了三拜,继而在大娘上官灵薇的坟前祭拜,最后还祭拜了埋着姐姐一块残玉的一座小坟,做完所有这一切,自然而然的到泥日寺明心法师那里讨了一杯茶喝。

    虽然是夏天,但石头砌成的禅堂十分的凉快,窗户和门都大开着,山风穿堂而过,非常惬意。

    “大师这里真是好地方呀,”俞承泽慨叹道:“这夏日暑天也能如此凉快,坐在这里喝杯茶就是极大的享受了。”

    “哈哈哈,”明心大师笑道:“莫非孟施主今日才觉得我这里是块好地方。”

    “哦,那当然不,”俞承泽赶紧道:“大师这里不同季节有不同季节的美妙,但夏日这般清新凉爽的感觉我倒是第一次感觉到,实在是太舒服了。”

    “孟施主往年夏日也来喝茶,就没有如此感觉?”明心法师道。

    “往年也觉舒爽,但今年更是不同。”俞承泽道。

    “孟施主知道为什么吗?”明心法师道。

    “愿大师示下。”俞承泽道。

    “心中无事,五行通泰,哪便每日都是好日,每缕清风都是好风了。”明心法师道。

    “哈哈,哈哈。”俞承泽会意一笑。

    “明心大师,这泥日寺有几百年了吧?”邢玉娘喝了一口茶,忽然饶有兴趣的打量着四周道。

    “嗯,这多少年我也说不清了,”明心法师道:“这屋顶在我手里都翻新过两回了,但这屋架和石墙却都还好好的。”

    “数百年的寺庙,当初刚建的时候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啊。”邢玉娘叹道。

    “其实过去和现在并无差别,只要我们不去计较于它就是了。”明心法师道。

    “大师又和我打禅语了,”邢玉娘笑道:“我可没有那么多悟性。”

    “其实真正的禅是不需要悟的,”明心法师道:“它就在那里,就像这过堂的凉风,感受到了也就是了,就连我们所说的禅的概念也是多余的,呵呵。”

    “大师越说越神秘了,”邢玉娘道:“我这里倒真是有个问题想向大师请教。”

    “以邢施主的聪慧,要说请教那是要笑话贫僧了,”明心法师笑道:“不过可以说来听听。”

    “常常听到有人谈起修行,谈起发愿,什么才叫发愿啊?”邢玉娘道。

    “呵呵,这发愿也算是佛家的一种念力吧,”明心法师道:“发愿就是发起誓愿之意,又作发大愿、发愿心、发志愿、发无上愿,总指发求佛果菩提之心,也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别指完成净土,以救济众生之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誓愿。”

    “一个发愿竟然有这么多讲究,那怎么才能发愿呢?”邢玉娘道。

    “这愿可不是随便发的,也可以算是一种机缘吧,”明心法师道:“这是一种修行的积累,到某一天忽然领悟般若智慧,愿心便起。也可以是某种意外的感发,或许大灾大难,或许大富大贵,或者喜极,或者悲极,等等不一而足,往往这时人也会有顿悟通透之感,自我的喜感也会形成某项愿望。这种心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心愿一发,往往具有很强的愿力,即便费尽周折,受尽千辛万苦,经过七灾八难,也难舍其愿心分毫,反而会变得愈加的强烈,这种愿力甚至可以超越人的生命,发一个宏愿,强大的愿力在人死后还能发挥巨大的力量,帮助他完成心愿。”

    “这和我们拜佛许愿有何不同?”邢玉娘道。

    “许愿是向外求,是小修,发愿是为普度众生,是大修。”明心法师道。

    “哪历代的高僧大德除了发普度众生之愿,会不会也有些具体的愿想?”邢玉娘道。

    “当然有,”明心法师道:“开坛弘法,修造浮屠,扩建寺院都可以是啊,最终为的还是普度众生。”

    “哦,”邢玉娘点点头认真地道:“我想在数百年前建立这座小小的泥日寺的那位大师也一定是发过什么宏愿的。”

    “哈哈,哈哈哈,”明心法师一阵大笑,轻轻的抿了一口茶道:“看来二位今天不是来找我喝茶的。”

    “大师慧眼,岂敢隐瞒,”俞承泽道:“我们确实对已经延续数百年的泥日寺很是好奇。”

    “我看不止好奇这么简单吧?”明心法师笑吟吟的道。

    “哪依大师之见呢?”邢玉娘也笑道。

    “哈哈,那一定是你那位不辞而别的师弟,又是我的师弟明鉴,看了什么不该看的东西了。”明心法师道。

    “嘿嘿,”俞承泽的笑有点不太自然:“看来明心大师早有察觉了。”

    “这也是缘法吧,”明心法师道:“令堂这么多年费尽周折,下了很大的功夫追索你父子的下落,就算你们自己已经到了山下也不自知,但没成想邢施主歪打正着,送来了这么一位师弟,他竟然领着和你同样的师命,不管是刻意,不管是偶然,发现你们父亲的遗物也算是个天意,这也促成了你们母子相认,促使一段江湖恩怨的了结,这本身也是功德不浅哪。”

    “那说明我确实与泥日寺有缘,”俞承泽道:“泥日寺这名字本身就有涅槃之意,我幼年在这里得救而获得新生,时光轮转数十年,又是在这里解开上一辈的很多误会和心结,也使更多人因放下而心安,此段人生也如同再造,我想我也许该为泥日寺做点什么。”

    俞承泽虽没有邢玉娘那么多心机,但他也知道有些敏感的话题人家不提他也是不好明说的,只能试探着问问,看看明心法师的反应。

    “看来施主夫妇二人是发下什么宏愿了吧,哈哈。”明心法师道。

    “以我二人的修行,哪发得了什么宏愿,能为泥日寺做点事已经是我们的福分了。”俞承泽道。

    “阿弥陀佛,”明心法师一声佛号:“当年本寺师祖了然法师留言,‘佛宝重见天日之时,就是宏愿实现之日’,看来这件事是要应在二位施主身上了。”

    “这深山之中的泥日寺还真有故事?”邢玉娘惊讶的道。

第333章 泥日寺…3:泥日寺的故事reens。() 
“这可不是一般的故事,这也是佛家的一段苦难,”明心法师沉吟了一会道:“我佛释迦牟尼在天竺迦毗罗卫国放弃王子之尊,悟道成佛,初次在鹿野苑为五名弟子弘法,为的是解脱众生的苦难,找到一条众生通往极乐之路,随后在当时信众日众,天下归尊。在汉朝中期佛教就传入中土,在中土延续发展已有千年之久,名寺高僧数不胜数,更有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高僧玄奘不远万里入天竺学法取经,才使我中土佛法得以延续,不断发扬光大。但佛法的修行也是个历难的过程,佛祖为成正道经过九道轮回,佛法在中土的传播也数遭劫难,二位可曾听说过‘三武法难’?”

    “三武法难?”邢玉娘显然是没有听说过。

    “略有耳闻,愿闻其详。”俞承泽道。

    “佛教传到北魏前期,可以说已经是十分的辉煌,寺庙林立,香烟敝天,到了太武帝当政,由于太武帝信道,在不良道士的教唆下,太武帝便下令禁佛,到了太平真君七年,由于在一处寺庙之中发现有些僧人不守清规,一怒之下竟下令全国灭佛,顷刻之间,庙宇尽毁,僧众皆被坑之,就连光头之普通人众也受波及,可谓惨不忍睹。”明心法师说到这里,就算是修行多年也显得神情黯然。

    “怎么会有这种事情,这也太残忍了!”邢玉娘叹道。

    “阿弥陀佛,法难即轮回,这也是免不了的,”明心法师继续道:“北魏太武帝灭佛之难,几乎对北方的佛教造成灭顶之灾,到了他的继任者孝文帝时代,为了消弭太武帝灭佛的罪孽,在平城武周山绵延数里,耗时三十余年,开凿佛像上万尊,再次尊崇佛法,这才使得佛教得以恢复。到了北周武帝时期佛教再次兴盛,僧尼数量大增,各大庙宇香火很旺,都积累了无数的香火之财。香火可以供养僧众,但太多的香资积聚也会给庙宇僧众带来劫难,为了弥补连年征战带来的国库空虚,北周武帝再次下令灭佛,这次不光是佛门,就连同样兴盛的道教也难以幸免,僧尼道众被迫还俗,财产尽收国库,寺庙道观尽赏贵族官宦,从此之后,佛教在中土就再也没有过如此的兴盛。”

    “但佛教依然在,佛祖依然在。”俞承泽道。

    “当然,佛法无边,人所在处,佛法就在,人所尊处,佛祖就在,”明心法师道:“虽然这次灭佛没有杀僧尼信众,但也使佛教元气大伤,即便到了大唐盛世,佛教受到皇家的尊崇,到最后还是免不了劫难的命运。”

    “唐朝也有灭佛?”邢玉娘道。

    “唐朝是史上极盛的朝代,佛法也得到了极大的弘扬,”明心法师道:“由于大唐朝廷的富足,普通百姓的日子过得也不错,佛门也迎来难得的弘大际遇,名寺宏大辉煌,名僧大德辈出,佛家的典籍不断涌现,三藏大师更是从天竺带回无数经典,佛教从规模上无法和北魏、北周相比,但典籍、门派却达到极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佛门又迎来了再一次的劫难,我寺师祖就是经历者之一。”

    “大师说的可是‘会昌法难’?”俞承泽道。

    “正是,”明心大师道:“大唐武宗会昌年间,武宗崇道,在道士赵归真的挑唆下,武宗班下敕令,迫使僧尼还俗,大量拆除庙宇,收缴佛寺尼庵资财,最盛之时,京都长安只允许留四座寺庙,东都洛阳只留两座寺庙,每寺只留十名僧人,各郡只允许留下一座寺庙。由于当时的藩镇割据,武宗的敕令并没有在各地认真地执行,但最后会发展到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为弘扬佛法留下一些根脉,在敕令刚下发还没有执行的间隙,师祖了然法师和几名弟子,在数名武道居士的帮助下,从数座即将拆毁的寺庙内收集了大量的佛经和佛财,几经转展,最后才在这人迹罕至之处找到一个可以收藏佛宝的地方,便将当时收集的所有的佛经佛财都运往此处,所有知情人都发下重誓,此生都不将佛宝的秘密透露出去,否则就将坠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在本寺这个秘密也只传主持方丈一人,这一传就传了数百年。”

    “这佛寺就是那时候建的?”邢玉娘道。

    “那时候风声正紧,哪里还敢明目张胆的修建寺庙,”明心法师道:“尽管山里人少,山里人也朴实,但人心难测,保不齐会有个贪功好利之人把这事说出去,所以了然大师就带着几个弟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