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零二-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种传说开始不胫而走,有人说七杀是七位好汉,个个武艺高强,枪法如神,嫉恶如仇;有人说七杀是一个组织,有成百上千人,混迹于世,如隐侠除暴安良;有人说七杀背后有庞大的势力,不仅资金雄厚,而且门路通天,否则如何能搞到枪枝弹药,如何能制造炸弹……
不管怎么传说,不管黑白两道如何打探侦察,不管七杀为何又销声匿迹,黑名单上的家伙们都要做出选择,都要有所反应。不知道怎么办吗,自然有人做着表率,且得到了七杀的回应。
洪九豹子关了妓院,解散帮众,金盆洗手,转向正途了;潮州土行又有两家关门停业,华界和公共租界的十几家烟馆或关门,或转换经营;红帮金三爷将红袖阁改为戏院,并给帮众定下规矩,日后不得恃强凌弱,不得沾染鸦x片,否则帮规严惩;码头霸主之一的青帮头目沈关生让出了所占的码头,转而经营茶馆饭铺……
对于这些人的屈服和示弱,纷纷有传闻说是他们交纳了赎命钱,并改邪归正,才使七杀抬手放过他们。不管内幕如何,这些人的举动确实有了效果,三天一更新的黑名单上,他们的名字消失了。也就是说,他们已经不再是七杀的目标,不用再担心自己和家眷的安全,可以睡安稳觉了。
外界不知道内幕,但黑名单上的人却知道要付出的代价。缺了根手指、瘸拐走路的洪九豹子,烟馆老板宋维同,王家码头的原霸主张春宝,红帮大佬金三爷,看样子已经完全被七杀慑服,拿着七杀列出的条件,不断地奔走洽谈。一句话,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劝人退避妥协,接受条件,以免招来杀身之祸。
除了假装苦主的金三爷之外,洪九豹子等三人虽然成为七杀的传信人和代言人,但却接触不到核心机密,只是按照指令机械做事,并从中得到好处分润。但他们的工作还是很有成效的,在死亡面前,很多人都选择了屈服,选择了避七杀之锋芒,破财免灾,重换经营。
资金源源不断地汇聚而来,大土行、大人物的赎命钱是二十至三十万,烟馆老板和小人物则在一万至十万不等。这些数字都是有根据的,不会让人倾家荡产,以致生出拼命之心,但也不是打发叫花子,令人肉痛是免不了的。
杀戮是威慑,是手段,如果当成目的,不免主次不分,而且容易走上歪路。急风暴雨似的打击固然重要,且效果明显,但持久的行动和威慑却更加重要。对此,阿发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xh118
第七十七章 势力扩张,抢发明()
无情杀戮固然是惩奸除恶,同时也是积累黑金,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打响自己的名声。而能量越大,吸引力越强,人才越愿意聚集到自己身边。
效果是明显的,首先是资金问题得到了暂时解决,工厂可以继续建设,工人可以领到工钿,饥民有粥可果腹,贫苦儿童免于被卖;其次则是整个团体势力的大涨,洪九豹子的帮派完蛋了,沈关生、张春宝退出了所霸的码头,而这些地盘便无声无息地被兴义堂控制,解散的帮众则被兴义堂吸收。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的。兴义堂的领导核心已经转到了龙兴堂,经过考察与甄选,择优汰劣,兴义堂的人手逐渐向龙兴堂充实,过上一段时间后,兴义堂也就只剩下了一个空壳或者招牌。而在另一条线上,工会的筹备也接近尾声,成立之后便将成为龙兴堂新的后备力量。
如果换一种说法,这样的整合改变倒很象股份公司的借壳上市,或者说是资产重组。这样一个组织的梯次结构便分明起来,行动队是精英,是暗影,行动也是求质不求量;龙兴堂则是工会在表面上的武装力量,负责一些常规的行动;工会则要人多势众,分布于各行各业,公开地显示力量。
罪恶是不可能彻底消除的,坏人也不可能杀绝光光,但却可在明暗两方面挤压他们存在的空间,限制他们作恶的力量。
尽管大盗不操戈对于陈发来说还暂时有些奢望,但行动队的训练不断,又有实战的锻炼,再有他的策划,一些行动很快就会不必由他亲历亲为了。现在,陈发又暂时收手,一方面观察效果,尽量能够不费力气地达到目的;一方面总结经验教训,侦察刺探搜集情报,并在训练中加强行动队的素质和能力。
每次都是谋定而后动,看似狂杀乱砍,杀戮的目标除了死有余辜之外,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实际上却是刺探侦察清楚后的行动,还有一些人的死亡,是为了扩张势力,布局长远。
比如接收码头,虽然是帮派常有的生财之道,但对以后的商贸却有相当大的好处。
上海开辟租界后,沿黄浦江建立了许多外轮、沿海及内河轮船装卸货物的码头,特别以十六铺居多。码头多由外商经营,但直接管理者却是一些包工头。而包工头即码头霸主,则多以青红帮居多。每件货物从船上搬至码头,或进仓库,轻者一二百斤,重则五六百斤,每件运费工头往往要抽取五成至六成,而卖苦力的搬运工只得四五成。
除此之外,逢年过节或工头婚丧喜庆,都要工人分摊送礼。而这些码头霸往往又同属帮会,互通声气。某个码头工人只要一个码头霸主不用他,则其他码头也难进门。
一个码头,忙时要雇一两百人,码头霸的收入就相当可观。也因为收入可观,便往往为争夺码头而引起暴力争夺、流血冲突。
象这样以很小的代价,不必兴师动众便取得了两个码头的控制权,在金三爷等兴义堂旧人看来,增加了帮派收入、扩大了势力范围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虽然在阿发的命令下,新的把头何兆兴把两个码头的抽成一下子降到了两成,金三爷倒也没多大意见,毕竟这也是新增加的收入。
兴义堂的招牌还在,但行事风格却已经开始改变,阿发想得长远,帮派的力量很有用处,可也别弄得声名狼藉,连带着把自己也搞臭了才好。
名声和人脉,对阿发来说,还是很欠缺的,只靠一个味精的专利,分量显然是不够的。而要等工厂生产出商品,并打开市场,为阿发增加声望,时间又不是一年半载便能成功的。所以,他需要走捷径,需要利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投机取巧,尽快地使自己名利双收。
一场血腥的杀戮,扩张了势力,攫取了资金,在上海滩的轰动也掩盖了美国、法国给阿发颁发味精的专利证书。当然,阿发对此也不太在意,因为他有更具实用性的发明,也就是查理宋所猜想的独家产品问世。
一八六九年,赛璐珞诞生,从此开创了塑料工业,几十年中,相应地也发展出了模压和注射成型技术。但由于聚合物分子结构理论的滞后,塑料没有形成独立的工业,一些化学家在实验室中也完全是经验主义的操作,就是碰巧,却难以取得突破。
而阿发所搞出来的独家产品可谓是突破性的进展,但却非常容易,也可以说是投机取巧,利用了别人的发现。
早在1872年,德国化学家阿道拜尔就发现:苯酚和甲醛反应后,玻璃管底部有些顽固的残留物。不过拜尔的眼光在合成染料上,而不是绝缘材料上,对他来说,这种黏糊糊的不溶解物质是条死胡同。
但对于阿发来说,这种简单的化学反应产物却是能使他收获巨大名声,以及巨大利益的东西。只要向这种反应产物中添加适当填料,经过热压便能制成模压制品、层压板、涂料和胶粘剂等。这就是世界上第一种完全合成的塑料——酚醛塑料,在即将迅速发展的汽车、无线电和电力工业中,它就是二十世纪的炼金术。
说简单也简单,但要不知道所以然,却将是耗时耗力的过程。要知道,美国化学家贝克兰从一九零四年开始研究,直到一九零九年才成功,并申请了酚醛塑料的专利。现在,阿发却很轻松地将这个殊荣抢到手中,或者说是窃取过来。
专利申请通过诺依曼以最快的速度递交给英、美、法、德等大使馆,卢家湾的在建化工厂改变了规划,将由酸碱厂变成煤焦化工厂,而酸碱厂则重新选址,暂定在沪西的陈家渡(即白利南路——今长宁路),以便就近使用公共租界的美商电力,用电解法制造酸碱。xh118
第七十八章 拒法拒俄()
一九零三年,是个多事之秋,对于阿发,不,现在他已经改名为陈文强,字雷诺了。
身份、地位提高了,阿发这个小名差不多没人敢叫。而有了自己选择名字的权利,他自然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这两个名字,都是银幕上他的偶像,一个是黑x道大亨,一个是有型杀手,很契合他现在的身份。
四月,广西巡抚乞求驻屯谅山的法国军队入境平定游勇之乱,又向亨达利银行商借巨款,并答应事平后以广西路矿利权作为报答。
同月,中俄《东三省交收条约》到期限,俄拒绝退兵反而增兵八百多人重新占领营口。
二十五日,上海爱国市民五百余人在张园举行拒法会进行抗议。两天后,在蔡元培的主持下,以四民总会、爱国学社为主,一千余人在张园再次举行拒法拒俄大会。
上海张园,是中国商人张叔和自和记洋行手中购得,后屡加增修,至1894年,全园面积达61。52亩,为上海私家园林之最,园中并有当时上海最高建筑“安垲第”(arcadiahall),可以容纳千人以上会议,一时登高安垲第,鸟瞰上海全城,成为游上海者必到。
到了清朝末年,张园已经是上海最大的市民公共活动场所,被誉为“近代中国第一公共空间”。另外,由于张园的游乐中心性质,且处于上海公共租界,清政府权力不到,因此园内除各种游乐设施外,各种政治集会、演说也多在张园举行,这倒让人颇能联想到英国的海德公园。
“俄人强敝国立满洲迟兵新约数款,逼我签允,现我国全国人民为之震愤,即使政府承允,我全国国民万不承认!”
“俄人立约数款,迫我签允,此约如允,内失主权,外召大衅……”一个长发披散的青年便抢上前来,转身面对人群,挥舞着手臂满腔激情地演讲起来。
“我们要当亡国奴,死无葬身之地了!后生们,好自为之啊!”一个老人用颤抖的声音呼叫道,随之便失声痛哭起来。
刹时便如电击一般,白发垂泪的呼喊引来了满场的哭声和痛骂声。这不是凄凉的悲鸣,而是壮烈的怒吼!
群情激愤之中,蔡元培上台发表演说,指出“上海应设国民公会以议论国事,如东三省、广西等之最要问题”。然后,他又宣读了东京留日学生的来电,当他读到“俄祸日急,留日学生已电北洋主战,结义勇队赴敌,望协助”时,全场沸腾,四民总会、爱国学社等人列队向东鞠躬,表示对他们的敬意,并复电东京,决议成立上海拒俄义勇队。
查理宋挤在人群中签名,忽然有人拉住他的手臂,耳边传来“查理牧师!”的叫声。他扭头一看,是一个日本学生打扮的清秀青年,不由得惊喜道:“啊,邹容君!”
两人连忙挤出人群,热烈地寒喧起来,“邹容老弟,一别经年,你一向可好?”
“我刚刚从日本回国。”邹容对查理宋的印象也不错,笑着回答。
查理宋和邹容是前年认识的,当时邹容在广方言馆的日语班学习,常来华美印书馆看书、购书。邹容特别崇拜流血变法、慷慨死难的谭嗣同,在华美印书馆,他了《民约论》、《自由之理》、《美国独立宣言》、《法国革命史》等书籍,深受启发,曾对查理宋说过也要写一本革命的书。查理宋至今仍记得邹容说那番话时的奕奕神采。
“你这么快就学成回国了?”查理宋有些疑惑。
“不,我是被赶回来的。”邹容并不在意,讲述了他在日本剪学监辫子的痛快之事。
“不要对清廷的严苛心存幻想,你要小心他们的报复。”查理宋哈哈大笑之后,又正色地提醒邹容。
“多谢您提醒关心。”邹容东渡日本,见闻广泛,已经脱去了曾经的稚嫩,更象一把新出鞘的宝剑,锋芒显露,他从衣兜里掏出一卷手稿,说道:“查理牧师,我已经写好了那本书,请您指正。”
查理宋打开一看,赫然三个大字《革命军》。再看文章,“沿万里长城,登昆化,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嗓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大气磅礴,掷地有声,便是悲壮淋漓的诗文,也不过是纸片上的东西,纵有千言万语,都抵不过邹容君的这本《革命军》。”查理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