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华夏文圣 >

第273章

重生之华夏文圣-第273章

小说: 重生之华夏文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次苏怀依然讲的是倭寇之战,一代名将戚继光出场了。

    令人意外的是,苏怀依然没有鼓吹明军多么强力,反而陈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

    “戚继光来到浙江,终于遇到了敌人,戚继光十分兴奋,他观察地形,布置谋略,安排攻击队形,但等他忙活完了,却惊奇地发现,没有人执行他的命令——明军跑光了。

    威风凛凛的明军果然不同凡响吗,遇到人数远少于自己的倭寇,竟然一触即溃,别说攻击了,连逃命都顾不上……”

    听到这段的时,“大和铁杆派”都是哈哈大笑,课堂上很是得意,而林海峰等“反皇派”则是有些尴尬,明军怎么这么弱……

    “哈,还以为戚继光多牛呢,原来就是这样水平。”

    “直接吓到腿软,还不如那些和尚呢。”

    “华夏人原来不是蛮族,而是软蛋族啊~~也太没用了吧~~”

    面对那些人的嘲弄,林海峰等人心里都是咬牙不服着,心想苏老师既然敢讲这些,必然后面戚继光反击了,你们就先高兴高兴吧。

    果然就听苏怀继续道:“在明朝的将领中,论作战勇猛,运筹帷幄,戚继光的整体素质应该排在前五名,而他之所以能够在华夏军事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却是因为他有着一项无人可及的专长——训练。

    在戚继光看来,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必须如下素质。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听到这里时,吉田等“铁杆大和派”才子们,都有些紧张了,因为他们已经预感到了事情要反转了……

    而老井上教授等人,更是眉头大皱,因为这段文字,苏怀的民间资料……不……是华夏史书《孙子兵法》中的,现在在世界军事界,已经被很人军事家奉为经典的“六如真言”。

    这苏怀的说的知识点,越来越细了,越来越专业,他们这些单纯搞历史研究的已经有点根不上了。

    这些人哪里知道,苏怀说的这些“历史”不一定在大灾难时期发生过,但是对苏怀来说确实“真实历史”,越真实的东西,细节就越多,就越详尽,无论是逻辑上,还是资料上,都是天衣无缝的,绝不是光以学术论点能够撼动的。

    在这种心情氛围紧张下,他们的思维不知不觉跟随着苏怀口中那跌宕起伏的故事,完全进入了到里面。

    “大和铁杆派”们,也都浑然不觉中,被苏怀带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了。

    苏怀已经讲道,戚继光为了练兵,挑选士兵的情节,戚继光认为,生活在艰苦山区的人性格比较强硬,而且民风彪悍,不怕死,而经济发达的地区,混碗饭吃实在不难,不到万不得已,鬼才愿意拼命。

    于是戚继光找到了“义乌”人。

    “义乌?不是华夏的小商品集散基地吗?”

    “听说那里的人,很有做生意嘛。”

    “他们以前很彪悍?”

    众人都是不相信这个事实,苏怀复述了戚继光的一段话:

    “戚继光评论说,我自幼随父从军,转历四方,二十二岁参加会试,正遇俺答进犯,担任警戒,后驻守蓟门,曾亲眼目睹鞑靼铁骑,来无影去无踪,动如惊雷,堪称迅猛。而后奉调入浙,与倭寇作战,此类人善用刀剑,武艺高强,且性情暴戾,确为难得一见之强敌~”(。)

第五百四十六章 鸳鸯阵,罗汉阵。() 
这一段听着“大和铁杆派”们兴高采烈,下面连连说道:

    “这戚继光还有点眼光。”

    “咱们大和武士确实不比草原骑兵差!”

    “我就说大和武士单兵无敌了,这明朝武将还算有见识。”

    全然已经忘记,他们立场是根本不该信苏怀说的,只听到苏怀吹捧,忘乎所以。

    可正高兴呢,却又听苏怀喘了一口大气,把戚继光下半句复述出来道:

    “征战半生,天下强横之徒,我大都曾见过,却也从无畏惧。可如义乌人之彪勇横霸,善战无畏,实为我前所未见,让人闻风丧胆,可怕!可怕!”

    底下的林海峰等人都拍手叫好,吉田气得恨不得一鞋子扔到台上的苏怀脸上。

    这个支那混蛋!又来这大喘气,能不能一口气说完,明显就是故意的!

    不过只听台上的苏怀又是话锋一转,接着道:

    “经过戚继光严格的训练,义乌军已经具备了强悍的战斗力,然而在几次与倭寇的遭遇战后,戚继光无奈发现,虽然每次都能击败敌人,却总是杀人一千,自损八百,伤亡比例差不多。

    这是因为曰本武士,浪人战斗力实在强悍。

    一个大和武士至少是经过五年以上的训练,才能熟练使用武士刀。

    而且更令人想象不到的是,他们近身搏斗时,武士的刀很少很明军武器相碰撞,出刀极其冷静,总是能窥空出击,专斩没有盔甲包裹的柔弱部位,不击则己,一击必是重伤……”

    苏怀说这话的时候,故意停顿了一下,望着台下林海峰等曰本华侨,这话其实就是对他们说的。

    不管你们会不会“唐手”,绝不可能是那些剑道才子的对手。

    林海峰此时也是被旁边同伴互相看了看,心知自己是小看这些吉田这些剑道高手了,这帮剑道才子,是曰本的国家队选手,恐怕实力不下于古代的曰本武士。

    人数原本就不够,人家还有武器,招数也不占优势,那明天早上的约斗,不是铁定要人打趴吗?

    可正在他们心中开始绝望,剑道才子们很是得意的时候,苏怀的声音又传来了。

    “戚继光很清楚,如果单靠近身肉搏,成本太高,且很难消灭倭寇,但在那个冷兵器为主的时代,除了抄家伙和敌人对抗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不过正在这个时,戚继光得到一本武书……

    几个月后,嘉靖四十年,两万余明倭寇集结完毕,向浙江进发,他们的目标是台州。

    此时戚继光迎战,他放弃了通常的防守策略,让其他守将驻守台州,而他自己则带领主力主动出击!

    他将用这一举动告诉倭寇:

    华夏并不是他们烧杀淫掠的乐土,所有踏上这片土地的侵略者,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苏怀说到这里时,目光直视着吉田,这位魁梧的剑道高手竟然感到心中一凛,忍不住冷喝一声道:

    “戚继光那些杂牌军,怎么打得过拿着武士刀的武士~!”

    这声猛然冷喝,回荡在大厅中,完全是一种赤裸裸的挑衅。

    苏怀却是没有理会他,只是在继续在讲台上讲解:

    “戚继光赶到宁海的时,已有上千名的倭寇登上了海岸,看见明军赶到,他们却并不惊慌,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明军最为畏惧的就是近身搏斗,只要靠近他们,击破前军,他们就会争相逃窜。

    于是他们发起了冲锋,战斗的顺利似乎超出了想象,他们刚刚冲到明军面前,还没来得及动手,对方的队形竟然自行崩溃了,三三两两地聚在了一起。

    倭寇们十分高兴,在他们看来,即将开始的又是一次猫追老鼠的游戏。

    但如果他们仔细观察,便会发现,那些看似惊慌的分散的明军却都有着相同的人数——九个。

    这时,倭寇就听到了一声响亮的号令:

    列阵!

    于是,一种前所未见的阵型就此出现在倭寇们的眼前,这也是它在历史上的第一次亮相~”

    所有才子们都听着瞪大了眼睛,井上教授们也神情专注,而林海峰更是直接站了起来。

    “在戚继光得到的那本武书中,有一卷名为‘秘战’,其中有着这样的记载——秘战者,既新名‘罗汉阵’之谓也,既是少林寺的不传之秘。

    这种全新的阵型既因此得名——罗汉阵。”

    此时,苏怀有意塑造少林寺的形象,把原本历史上“鸳鸯阵”也换成了罗汉阵。

    这罗汉大阵,在无数武侠中出现传奇阵法,实际上却是不存在的。

    但是这“鸳鸯阵”却是华夏武阵之最,这个时空人既不知道“鸳鸯阵”,苏怀口中把它摇身变成“罗汉阵”,自然也不怕人戳穿他的牛皮了。

    所有人都伸长脖子看着,苏怀就开始在黑板上简单地画出了图,讲解:

    “简单说起来,所谓的罗汉阵的原理,和打群架大致相同,瞄准目标,群起殴之,远了用啤酒瓶砸,接近之后用西瓜刀砍,贴身后用匕首捅,不管你黑带,白带,剑道九段,全部完蛋,正是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是也~”

    台下观众席顿时响起一阵笑声。

    这时,井上教授却是赶紧站起来抗议道:“苏先生这话可有根据?能不能再讲细点?如果没有具体资料,请不要信口胡诌!”

    这话质疑的很有道理,但是林海峰等人立刻反应过来了,出声嚷道:

    “井上教授,你是想为‘任侠道’找对付这个罗汉阵的办法吗?这也太明显了吧?苏老师不会上当的,凭什么我们要告诉你们华夏的阵法?”

    井上教授却是满脸不屑,哼了一声道:“我只是对学术问题想详细了解一下,难道苏先生说了这么多只是空话?”

    井上虽然敌不过苏怀,但是要压制林海峰这种年轻才子,那还不是信手拈来~~

    看着林海峰满脸通红,还想辩解,苏怀却摆手制止了他,直接讲解道:

    “罗汉阵是华夏古代武术智慧的伟大杰作,作为一个近身格斗的阵法,在之后的百年之中,人们却依然无法找到破解他的方法。

    而这个由九个人组成的罗汉阵之所以能够名留军史,威名渊博,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着极为可怕的战斗威力,而且几乎毫无破绽。”

    说到这里,吉田等剑道高手,目光都变得专注起来,因为苏怀说了这句大话,等同于只要破了这“毫无破绽”的罗汉阵,就破了苏怀这些民间资料。

    就可以证明,如果没有华夏文物佐证的这些狗屁故事,都是些胡说八道!(。)

第五百四十七章 戚继光破倭寇!() 
苏怀毫不示弱,直接招手让林海峰带着华夏遗民上台来。

    让他们每个人站好位置,以令众人更加容易理解。

    “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战斗队列,因为他有着无可挑剔的位置组合和武器装备,在这九个人中,有一个是队长……”

    苏怀边在黑板上画图边讲解道:

    “队长站在队伍的前列中央,其余八个人分成两列中队,站在他的背后。

    说只有八个人,他们却持有4种不同的武器,并组成了三道互相配合的攻击线。

    在队长身后,是两名持有标枪的盾牌兵,他们用盾牌掩护自己的后面的战友,并首先投资标枪发动进攻。

    而他们身后,是四名长矛兵,他们是队伍的攻击主力,看见敌人,就使用长矛前刺。

    队列的最后,是两名短刀手,防止对手迂回,从侧翼保护长枪手……”

    苏怀讲解的同时,其他人都是听着津津有味,目不转睛,但是有两拨人,却都聚拢在一起,开始紧张的交谈。

    吉田九段不断与剑道同伴们比划着:“这九人阵型,很特别……我们怎么防御?”

    “不好防,试着转到他们侧翼?”

    “不行不行,他们四个长枪手……四面都可以攻击。”

    另外一遍,台上林海峰则是精神大振直接就开始分配人手了:

    “咱们在学院中有38个琉球同胞,除了奈美之外,我们组成四个罗汉阵,那些个子矮的,就去多找些啤酒瓶来,当标枪。

    手脚长的小崔他们带队,可以拿拖把当长矛……”

    苏怀故意把阵型,讲得很细,其实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要证明给那个历史专家看,确有这个罗汉阵,其次就是讲给林海峰他们听的。

    现在不是战争年代,这种拿着年轻人之间的打群架,比起技术来,更需要的是士气,只要你认为你一定比对手强,这架就赢了一半了。

    苏怀年少无知的中学时期,也私下参与过这种幼稚的越战,每次结果都是一样的,不是人多的那方赢,而是冲得猛,气势凶得会胜,只要团结起来压过来,面对一群乌合之众,只要前面的人倒了,后面再多的人,也是做鸟兽散了。

    苏怀在台上讲述着这场战争的过程:

    “所谓无知者无惧,宁海的倭寇们不管三七二十一,玩起了武士道,拼了命往前冲,但还没有走几步,很多人就被飞来的标枪射倒,运气好点儿的继续冲,就会被盾牌挡住。

    如果鸿运高照,冲到罗汉阵面前还没死,也不用高兴得太早,因为还有四支长矛瞪着你,就算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