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级末日症候-第14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娴哪苋啡希约赫娴拇游唇哟ス质档乃穑吭谖铱蠢础<热辉谀愕娜占侵校岬搅怂U獗揪褪悄阍谙质抵屑闹っ鳎呐拢鼋鍪且谎郏苍谀愕男闹辛粝铝松羁痰挠∠蟆5笔钡降资窃趺椿厥拢业比徊幻靼祝牵阌Ω檬侵赖摹K裕事晁魑裁椿岢鱿衷谀愕墓适吕锏幕埃悴攀钦嬲幕卮鹫摺!�
阮黎医生用平静的目光看着我,说:“那么,阿川,为什么玛索会出现在你的日记里呢?”
我沉默地走了几步,抬起目光,坚定地看着她,回答到:“因为,她一直都在我的心中。”
“不错的答案。”阮黎医生没有训斥我狡猾,反而露出理解的笑容。我不知道她所想的,和我所要回答的意思,是不是同一回事,不过,我觉得这个笑容,就算不是正确的,但也一定是最合适的回答。
我无法从阮黎医生的角度,去解释玛索为什么会出现在我的日记里。但是,对我而言的真实,却又并非是只有阮黎医生的真实,玛索无论是以怎样的方式出现在我的心中,这个问题从其他角度来看,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她已经在我的心中,这才是重点。
既然玛索就在这里,那么,我也必须照顾好她才行。
“她是被谁带过来的?”我问到。
“不清楚,是和研讨会的主持方一起过来的,这次的主持方是一个叫做达拉斯的男人。嗯,算是我的老朋友吧。不过,玛索并不是他推荐的,而是某个人推荐给他的。毕竟,达拉斯为了筹办这次研讨会,在私下里也费了不少工夫。七个例诊病人中,他带来了四个。”阮黎医生这么说到。
“爱德华神父”我说,“也许是爱德华神父送来的。”过去,我也曾经设想过,爱德华神父和特异性的电子恶魔使者是否存在某种必然的关系,例如,他会将神秘种子植入这些人的意识中。而且,在委托他对玛索进行调查后,他就一直行迹不明。要说他和玛索一点关系都没有,反而让人觉得有些不能接受。
“哦——又是一个故事角色。”阮黎医生反问我:“你认为,只要是你的日记中出现的角色,就一定在现实中存在原版吗?”
“是的。”我很认真,也理所当然地回答。
“那么,这反而证明,你忘记的东西,要比你所想的还要多。”阮黎医生说:“我不认识玛索,也不认识爱德华神父,仅仅是从你的日记中,看到过这两个角色。现在,我看到了玛索,但并不意味着,我同样会看到爱德华神父。”
“你会看到的,我想,他会到这里来。”我说,“也许他改头换面,让人认不出来,但我更觉得,他会以专家的身份出现。我相信,在我的日记中所描述的他,一定和现实中的他有相似的地方。而这种相似,很可能会表现在学识上,他是一名知识和经验都十分丰富的神学者,这样的人,一定也是一位相当出色的心理学家。”
“说的也是,现在这年头,没有一副好口才,不懂点心理学,就无法成为合格的布道者呢。”阮黎医生松了松口吻,“那么,你想对我表示什么呢?阿川。就算爱德华神父是一名出色的心理学专家,会参与到研究中,对研究本身也是起到积极作用。”
“不,你还是不明白,妈妈。”我尽可能严肃地对她说:“爱德华神父对待玛索的态度,以及他想要的乐园,和研究会是不一样的,也一定和你不一样。他很危险。”
“明白了,我会注意,不过,我也要对你强调一下,阿川。”阮黎医生正色说:“日记中的角色,仅仅是你基于现实原版的戏剧化。”
她的意思我当然明白,她想说,我日记中的角色,并不完全和中继器现实中的他们一致。哪怕放在末日幻境和病院现实的角度上看,玛索、咲夜和八景也都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入侵者们是不一样的。我很难将这个世界的爱德华神父和末日幻境的爱德华神父分割来看待,也正如我无法认为,末日幻境中的自己,和现在融入了中继器世界的自己是不同的两个人,彼此之间又有什么原版和改版的区别。
完全基于这个中继器世界的真实性去看待任何情况,或者说,只拥有一种真实的阮黎医生,理所当然是无法真正理解。但这或许也是对“为什么精神病人的世界难以理解”的一个说明。
尽管阮黎医生的妥协并不是因为她相信,而仅仅是因为她更宁愿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我的个人问题,但我并不因此责怪她。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不是吗?而无论她是否对这件事上心,能够处理好这件事的,也仍旧只有我本人而已。
我相信,爱德华神父肯定知道我就在这里,知道我已经注意到他的存在了。
玛索,就像是我们之间的一个缓冲带。
“其他病人也能得到这份资料和手机吗?”我岔开关于爱德华神父的话题,问到。
“当然不可能。不过,我坚持让你拥有手机和资料,所以研讨会方面也做出了让步。如果将给你这份资料视为诊疗方式的一种,倒也是可以通融的。更何况,我才是你的主治医生,对你的情况最有发言权。”阮黎医生说。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接触病人?”我说:“我希望可以和玛索在一起。”
“看来你真的很在意她,不过,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阮黎医生听我这么说,却完全没有反对的意思,只是说:“这样的话,你可以提前住进精神病院里。在例诊期间,其他人都是可以自由往返别墅和精神病院的,但你要住进精神病院的话,在例诊结束前,就只能呆在那边了。当然,我会每天都去看你,而且,研讨会期间,无论你是否和我住在一起,我们见面的时间,也不会有半点减少,因为,我可是你的主治医生,无论是例诊还是乐园研发,阿川你都是相当重要的角色。”
阮黎医生的回答让我感到喜悦,我不由得想着,既然其他病人都没有拿到资料的话,那么,当我出现在玛索面前的时候,她一定会大吃一惊吧。但也不由得担忧,该和她如何交流才好。因为,虽然于我而言,她已经是十分重要而熟悉的家人,但是,对她而言,这不就像是在网络上认识的朋友,在现下聚会时的种种尴尬吗?
1282 制药者()
快到中午的时候,前来参与研讨会的专家们都开始忙碌起来,不过这种忙碌并不是随处都可以看到他们匆忙的身影,正好相反,大多数人都将自己关在房间里,认真准备下午的论文——其实他们早在得到邀请,决定参与的时候,这篇论文就已经提前准备好了,在论文需要阐述的,正是他们近年在心理学领域所取得的一些成就,而这些成就已经得到研讨会的认可,因此才会发出邀请。论文要阐述的观点和解疑,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将自己熟悉得无法再熟悉的东西,重新做一篇报告而已。
不过,正因为这些成果无论从领域方向还是涉入角度,都充满了个性色彩,所以不被主流认可,没有在主流学术刊物上登载,也丝毫不出奇,自然也谈不上什么名气。与会者之间并不知道对方到底做了什么研究,取得了什么成果,乃至于根本就不认识,也没听说过对方,也完全在意料之中。没有人会为了这种事情感到羞愤,这次研讨会邀请的都是这样的人,加上一些暧昧的小道消息,已经足以让人看清这次研讨会的性质了。
有人不屑于参与这次研讨会,更甚者会感到不安,但是能够承受种种猜疑的压力,最终抵达这里的人,当然也有着自己的想法。
这是一次机会。占卜师是这么告诉我的。
没有经过正规教育,也没有前期于专业领域的步步攀升,仅仅是出于爱好就自学成才的人,没少在这个学术领域犯下错误。遭遇挫折,而最终在主流中站住脚跟的人很少。研讨会邀请的这些号称专家的人,基本上都是没能得到主流承认。也正因为如此,作为在学术界主流中具备很强影响力的这次研讨会特地邀请他们,其本身就可以视为一种认可。这种认可对这些专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哪怕研讨会表达的,仅仅是己方的想法,也并不代表主流的观点。
认可、机会、钱财与会者大致就是在这三者之中转悠。能够加入研讨会今后的课题,被相关研究组织选中,成为正儿八经的学者,踏上名誉的台阶。收获与身份相匹配的财富,能够全都实现的话,自然是最好,但就算没能被研讨会相关的机构看上,他们也坚信。只要自己的论文足够出彩,就能声名远扬,之后还有更多的机构供自己选择。
这样的想法,在我听起来,只觉得挺天真的。先不提他们的学识到底如何,他们之所以得不到重视,本来就是因为不善自我经营的结果吧。一个研究课题从选材、宣传和实施,都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如果不能以一己之力提供,那么,能说会道。至少,可以将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让他人相信自己会成功,才能收获他人的支持。反过来说,明明是心理学专家,却因为“自己的研究不是用来让人长袖善舞的”这样的理由。而没办法揣摩对方的心理,也无法利用对方的心理。从而也得不到他人的认可,不是很可笑的情况吗?
一般来说。无法将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在谈吐中应用出来,并昭显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的“专家”大概都只会被视为骗子吧。
从我的角度来说,认知到参与这次研讨会的专家,大都是这样的人物,就觉得有些不靠谱。然而,在与健身教练、占卜师和三井冢夫的相处中,我也大致可以肯定,并不是每个人都虚有其表。哪怕是给人弱势印象的三井冢夫,也在偶尔的时候,会体现出一个心理学专家的素质——就像是被灰尘覆盖了,只在偶尔的时候,才散发出微弱的光,但却真的会发光。
因此,考虑到研讨会需要的不是“所有人”,而仅仅是在这一批“专家”中挑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人,那么,被邀请过来的客人,是不是全都有两下子,就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真的有没被发现,或者蒙尘的明珠藏身其中。而且,从阮黎医生的角度来看,这批人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没有被白色克劳迪娅影响,可能没有被白色克劳迪娅影响,以及今后也能继续不受白色克劳迪娅的影响。不管对方有多少才能,一旦出现被白色克劳迪娅影响的状况,在决定取用之前,就必须思量再三。
可无论研讨会方面到底是怎样的意思,被邀请的专家们打算来个一鸣惊人的想法也是十分认真的。不管过去如何,重要的是现在,他们就像是将蓄积已久的力量在这一刻拿出来般,呆在自己的房间中,埋头为下午的活动做准备。
别墅内外都变得很安静,阳光下有虫鸣声传来。我躺在别墅前庭的大树下,没有用睡椅,就躺在草皮上,空气中的水分渐渐被阳光的热量蒸发的感觉,混入草木的气息,散发着一股清新香甜的味道。穿透林叶洒下的光线就像是被过滤掉了生涩的部分,变得温润柔和,让人不由自主就释放出睡意来。
就在我快要睡着的时候,一辆车停在别墅门前,三个人——两男一女,俱穿着黑西装——从车内走出,他们看起来很熟悉这个地方,我觉得十有*是研讨会的人,但他们并没有进入别墅,仅仅是姿态闲散地站在门外。不一会,同样呆在自己的房间做研究的阮黎医生开门出来。双方彼此认识,沟通了大约十分钟之久,穿黑西装的女子接过阮黎医生递过去的手提箱。我没有刻意聆听他们在说什么,不过,没一会,黑西装就频频朝我这边看过来。
似乎在谈论我的事情。
我展开了连锁判定——如果是阮黎医生评价,大概会说,我要不是在脑补对话内容,就是恰好在此时的距离和环境中。可以听到谈话,但她也会更倾向于前一种说法吧——但就我个人来说,连锁判定所带来的信息,是如此的逼真。我的体验,就真的像是感知范围一下子扩大到了五十米。普通人在合适的情况下,得悉周边五十米的信息,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在细致程度和深度上,应该和连锁判定有极大的差距。
无论如何。我都很难接受“倘若末日幻境的事情为假,那么连锁判定也必然一点都不真实”的情况。
如今,连锁判定和速掠,魔纹和江,都已经成为构成我的生活的核心元素。
使用连锁判定监听也好。观测也好,无论如何,都不会让我感到是什么特别的事情。甚至于,是如此理所当然,所以,在使用的时候,除了特殊情况和感性突发,基本上也不会特别考虑该不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