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求生在西晋末 >

第182章

求生在西晋末-第182章

小说: 求生在西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听号令,气势日衰。”

    这话一出拓跋普根脸色顿变,自感面上无光。自拓跋力微之后,拓跋部落只在拓跋猗卢在位时复兴了一段时间,结果不过两三年功夫,拓跋部落便将拓跋猗卢时代赢得荣耀丢失殆尽。

    这时惟氏面色稍稍缓和了一下接着道:“反倒是晋军历经昌黎、上郡两场大战。一路势如破竹连破慕容廆、刘曜,渐有复兴之兆。不过。辽东军连番大战之后,兵疲民乏已不堪大战,而这恰恰是你目前唯一机会。”

    “能否抓住机会带领拓跋部落重新崛起,可就看接下来你的表现了!”

    ……

    建兴三年,关陇发生了一件大事,便是震惊天下的上郡之战。此战之后匈奴势力彻底被赶回了黄河以东,长安再次稳如泰山。

    当上郡之战的捷报传到建邺时,司马睿心情十分复杂,说实话内心更多是失望。他已经做好了接替司马邺登基的准备,没想到却卫朔搅和了。一想到唾手可得的皇位不翼而飞。司马睿就恨不得骂卫朔十八辈祖宗。

    其实失望的不止司马睿一人,镇东将军王敦同样对关中形势发展失望不已。得知刘曜大败溃逃的消息后,王敦脑子里一片空白,着实愣了好大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以前晋军遇到胡骑总是吃败仗,不想辽东军却总能战而胜之。

    一想到愈发强横的辽东,王敦不禁有些丧气。

    “世仪,老夫愈发觉得当初得罪卫朔很可能是这辈子做得最愚蠢的一件事。”

    “主公何出此言?”钱凤很少看到王敦为某件事后悔,更别说还是让其恨得牙痒痒的人。

    “此次卫朔千里远赴国难,救天子于危难之际,一举稳定了危如累卵的长安朝廷,消息传出后,其被天下人尊称为国之柱石。”

    “如今卫朔仰仗上郡大捷名扬天下,连琅琊王在他面前也有所不如,日后怕是没有人能限制其发展了。”

    “主公无须沮丧,我有一计可助主公除此心腹之患。”

    “哦?不知是何妙计?”

    “别看卫朔威风凛凛,其实暗中有不少人看他不顺眼恨不得啖其肉喝其血!在下听说,南阳王司马保、太尉索綝、骠骑将军麴允等关中本土势力对强势入关的辽东深怀戒惧,只需稍加挑拨,属下认为他们定不会眼睁睁看着手中权力被卫朔夺走。”

    “嗯,这事就拜托给世仪了,一定要找机会除去卫朔,不然老夫真怕将来王家会死无葬身之地!”

    “请主公放心,此事包在属下身上!”

    很快便有使者从江左出发,怀揣秘密使命,纷纷前往各地。

    ……

    张寔从父亲张轨手中接任凉州刺史一职已有一年多,在宋配、汜瑗、阴澹、阴充四人辅佐下,从一开始的小心翼翼,渐渐掌握了一州之权柄,成为凉州名副其实的霸主。

    刘曜进逼长安时,张寔曾派将军王该率五千精骑救援长安,只因姑臧距长安千里迢迢,在王该尚未抵达长安时,便得知了上郡大捷的消息。随后王该便带着骑兵返回了姑臧,同时也带回了辽东强势介入关陇的消息。

    “诸位都说说吧,辽东强势介入关陇,对凉州到底是福是祸?”

    “福祸难料!”

    首席谋士宋配眉头紧皱,显然意识到辽东介入关中对凉州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作为河西土著大族出身,宋配前后辅佐张轨、张寔两代刺史,不但是张寔最倚重的谋臣,宋氏是凉州最顶尖的豪门士族。

    “辽东强势介入关中,必然使得关陇势力重新洗牌,主公欲割据凉州一事恐怕是要出现波澜。”

    闻言张寔脸色便阴沉下来,割据凉州自保,是从他父亲张轨时代便确立的战略计划,张家两代均一直朝着该方向努力。若是因辽东而导致此计划夭折,张寔自是不甘心。

    “不过,主公也不必过于担心,自先西平公以来,凉州待朝廷恭敬而有礼,在各地诸侯断绝朝贡的情况下,只有凉州不忘时时接济长安。这么多年下来,外界又有谁不知道凉州对晋室的忠心?”

    “辽东毕竟是晋室势力,若无必要属下料定他们定然不敢轻易冒犯我凉州!当然了为了加强凉州实力,主公应该加快征讨河西鲜卑、诸羌步伐,最好是能打下整个西域,如此一来就算日后辽东要图我凉州,也会踌躇再三。”

    “嗯,仲业言之有理,俗话说打铁还的自身硬,凉州若想在乱世中保全,最重要的还是自身强大,只有这样才能打消野心家们的觊觎。”

    随着建兴三年即将过去,天下各地局势不但没有缓和,反而因辽东强势而愈发蠢蠢欲动。无论胡族又或者晋室势力,均不甘心被辽东比下去,无不想法设法扩充自己实力。(。)

第314章 欲行科举() 
等卫朔将并州、雍州两地政事安排妥当之后,时间已到了建兴三年十二月上旬,距离过年只剩下半月时间,按照以往习惯,他还是要返回蓟城陪同家人一起过年。

    十二月初十,镇北将军卫朔自雁门关启程踏上东归路途。

    此次辽东军入关总体来说达到了预期目的,不仅成功阻止匈奴人图谋关陇野心,又趁机收复雍州北部以为立足之地。

    陈安是首次从遥远的陇西来到幽燕大地,看着沿途一片祥和景象,突然之间他明白了为何辽东军总是战无不胜。是安宁富足的生活给了辽东军排除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信念。

    十二月底,卫朔一行终于回到蓟城。

    “臣等恭迎主公得胜归来!”高瞻、刘翰、皇甫岌、宋姡А⒈惫俊⑽佬鄣攘羰卦谟难嗟牧啥谖奈涑龀鞘锵嘤

    “诸位先生坐镇幽燕,殚精竭虑筹措粮草,才让雍州赈灾顺利继续下去,可以说此次辽东能顺利立足关中,诸位功莫大焉。”

    “主公过誉了,这是臣等本分职责所在,当不得主公如此盛赞。”

    “哈哈哈……”

    镇北将军出征关中胜利班师蓟城,再加上临近春节,整个蓟城突然爆发极大的热情,全城百姓、官员全都陷入了狂欢之中。

    本以为回到蓟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却没想到刚一回来,只休息了一日,高瞻、刘翰、皇甫岌三人联袂来访,让卫朔不得不再次忙起政务来。

    “诸位先生联袂而来想必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主公慧眼如炬,明察万里,我等的确是遇到了难题。自永嘉七年起州学招收第一批学子以来。到了明年六月份第一批州学学子将从学堂毕业,关于他们的去留至今牧府上下尚未拿出一个可行方案来。”

    “哦?说说看,大家的分歧都在什么地方?”一听这事卫朔突然来了兴趣。

    “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有的建议按照九品中正制考核后直接授予官职,纳入官府体系;有的则认为九品中正制与辽东推行的学堂制不符,建议改革人才选拔制度;有的干脆提出让学堂代替官府考察学子的做官能力。毕竟学院出自学堂,没有人比学堂博士更了解学子能力大小。”

    “九品中正制是肯定不行的,我辽东简拔人才一向以才能为标准,从不以门第高低来定职位。让学堂代替官府同样不妥,日后难保不会出现官学权勾结在一起私相授受情况。”

    “嗯,景前言之有理,是时候推出新的人才选拔制度了!”

    “主公是不是早有打算?”

    见卫朔一副言之凿凿的样子,高瞻、刘翰、皇甫岌三人顿时意识到怕是自家主公对今日之事早有预料,而且心中已有了解决办法。

    “也可以这么说。其实早还在崂山上当流民时,我就曾与子文就九品中正制讨论过人才选拔制度,当初还承诺将此事交给子文去办,可如今看来子文坐镇崂山,管着崂山商社,职责重要,怕是没机会插手此事了。”

    “朔打算在幽燕推行科举制,以代替目前流行的九品选官制。”

    “科举制?主公。何为科举制?”众人均不解其意摸不着头脑。

    “科举又称科考,简而言之便是用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考什么、怎么考均由官府来定。学子通过考试相当于获得了进入官场的许可,经过一番历练便可授予正式官职。没有通过考试的人,不好意思将永远也不可能进入官场。”

    “而且官府举行的科考将不再以学子的出身作为考核标准,只以学子在考场上所得的成绩而论。科举考试的目的是选拔出官府需要的人才,而不是去平定一个人品德高低,故科举的核心便是唯才是举。”

    “以后辽东是不是不再有荫官?以后官员贵族子弟若想做官是不是也得参加科举?”

    “当然。这是必须的,在辽东唯有科考得官一个途径。”

    “唯才是举?科举得官?只怕此策一出辽东真要成众矢之的了!”刘翰满脸苦笑道。

    高瞻、皇甫岌闻言亦是满脸苦色,以前辽东推行均田制、释奴令、庶绅一体纳税等仅仅是拿世家经济特权开刀,而今这科举制显然是要拔除世家在政治上的特权。自秦汉以来,世家、贵族便天然拥有做官的特权。从来没有被剥夺过。

    卫朔行此法也是出于无奈,历朝历代开国贵族似乎都逃不了逐渐腐化堕落这一命运,而荫官待遇就是导致贵族失去竞争意识,最终彻底堕落下去的主要原因。卫朔要做的便是引入竞争,避免贵族走上原来的老路。

    在辽东就算你的父辈再强,若是子孙后代不争气,不好意思你们家或许只能兴盛一代,到了下一代若没有官方代言人,走向衰落是必然的。为了保住家族富贵,将逼得贵族们不得不重视后代教育,如此足以延缓贵族腐化堕落。

    “众矢之的又如何?虱子多了不怕咬,债多了不愁。反正辽东早就将各地世家得罪死了,再多些仇怨也没什么。另外,诸位无需为自家富贵担忧,虽说科考是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但怎么说尔等也为辽东发展壮大付出了心血,因此诸位子弟还是会受到某些优待的。”

    “主公,若是科举制度被全面推广,将彻底触到世家的痛楚,恐怕要引起世家强烈反弹!”

    “嗯哼!此策一出,辽东将永无宁日!就看诸位先生可有胆量与我闯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臣等敢不效死力!”高瞻、刘翰、皇甫岌纷纷起身表决心。

    “好,有诸位相助,何愁大事不成?我意年前就将科举风声放出去,将考试时间定在来年九月份,如此一来起码有大半年时间可用来做准备工作。”

    皇甫岌双手一摊说道:“主公,考试内容倒还容易确定,只是具体该如何操作?”

    在众人中,只有卫朔知道科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其他三人到现在脑海中还是一团浆糊。皇甫岌作为学曹主事,主官学堂、教育,自认为与科考关系最为密切,自然最关心科考。

    “具体来说,科举考试共分资格考试和定职考试。另外,我打算新成立一个吏曹,由该曹负责资格考试,资格考试顾名思义,通过了便自动获得做官资格。”

    “而根据定职考试将结果决定学子最终去留和职位,资格考试内容将以新儒学、算学为重点。而定职考试则根据各曹所需考察不同的重点,如算学、律法、商学、墨学等等。”

    “所谓在其职谋其位,比如想进入廷尉府当官的学子,必须通过律法考试;一县之主簿需要相应的账目计算能力;管市舶司的需要相应的商业谋划能力。”

    “说白了,通过科考只选拔出辽东需要的人才!”

    “主公,一次科考选拔多少人?有没有最高限额?”

    “当然有限额,考虑到眼下辽东仅仅下辖两州之地,还不需要太多的官员,再加上首次举行科举,不可能让太多人通过考试。按照我的预计,暂时每年官府先给予一百个名额,等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另外,为了防止造成冗官冗吏现象,以后吏曹将担负起官员考察工作,并制定出相应的退休、提拔等制度,以此来规范官员管理。”

    卫朔最烦终身制了,他以为历史上宋朝之所以造成冗官冗吏,与朝廷官员只进不出有很大关系。在古代除非官员主动高老还乡,否则只要他不犯错误,基本上就能在仕途上待一辈子。(。)

第315章 纳妾是成功人士的象征() 
“这是辽东第一次举行科考,我希望诸位下去之后好好做准备!”

    “对了,由于吏曹尚未有合适人选,我意调文冀回来暂时先主持吏曹日常,等有了人选之后再说。”

    “诺!”

    ……

    击败刘曜、斩杀刘粲,两场大胜再加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让建兴三年春节比以往显得更加热闹,蓟城内家家户户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