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护花郎 >

第113章

大明护花郎-第113章

小说: 大明护花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济庭安慰孙彪道:“孙将军言重了,军中偶然有人开个小差,也属正常,你不要太过忧心。”

    孙彪道:“可是,一晚上竟然跑了五个,不能不让人担心哪。”转头对中军官道,“从今天晚上起,没有军情也要认真巡逻,以防再有人做出这丢人现眼的事。”

    郭济庭问侯若愚道:“军师,咱们要对付的这只大顺余部的具体情况,你都摸透了吗?”

第139章 请缨() 
侯若愚本来也是洛京人士,是个读书人,但屡试不第,李自成占领洛京杀了福王,年过半百的侯若愚暗想,自己都这把年纪了,再不疯狂就老了,干脆,效仿唐代的黄巢吧,即便做不成“青帝”,保不齐也能弄来一身荣华富贵呢。

    一咬牙,侯若愚投奔了李自成,后来随李自成转战各地,又进了京城,侯若愚也被封了官。侯若愚本以为“黄巢之梦”真的变成“皇朝之梦”了,人生理想已经实现了,谁知屁股还没坐热,又仓皇辞别帝京,再次成了流寇。

    在招抚孙彪所部时,侯若愚十分卖力,他也极力主张归顺大明,靠着与郭济庭同乡的这点关系,他上下斡旋,最终促使孙彪下了决心。由此,他与郭济庭的关系越发近了。

    侯若愚道:“将军,我已经打探清楚了,这只大顺余部的主将名叫高赞,手下人马大约五千多人,本来,他们一直活动在江北,清军南下,受到挤压,这才到了江南,说起来,这个高赞很有些本事,五千人马过长江,全是夜渡,神不知鬼不觉呀。”

    郭济庭问孙彪道:“孙将军,之前你可认识这个高赞?”

    “认识,高赞乃是闯王,哦不,乃是李自成手下的一员虎将,智勇双全,在他面前,我三个孙彪捆在一块,也不是个儿呀。”孙彪故意贬低自己。

    郭济庭淡然一笑,对侯若愚道:“军师,你接着说。”

    “他们到了江南后,并没有和大明的军队发生正面冲突,而是一路向南,但不知何故,到了宁集城后,攻下宁集,他们不走了,在那里驻扎了下来。”侯若愚道。

    “军师,你分析一下,他们为什么占据宁集不走了呢?”郭济庭问道。

    侯若愚挺直了腰板儿,分析道:“宁集这个地方物产丰富,又偏居一隅。依若愚看来,高赞选择在这个地方驻扎下来,似乎并不想与朝廷为敌。更大的可能,应该是想休养生息吧。”

    “照军师看来,我们没有必要征讨高赞喽?”郭济庭道。

    “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侯若愚忙解释道,“朝廷让咱们征讨,自有朝廷的用意。不过,现在的高赞,就如同当初的我们,不过是想有个地儿喘口气。”

    “对对对,我看也是这么个情形。”孙彪附和道。

    “实话跟你们说吧,我也不愿意打。”郭济庭道。

    孙彪、侯若愚同时一怔,二人异口同声地道:“将军是想招降?”

    “你们说,有这种可能吗?”郭济庭道。

    孙彪、侯若愚对视一眼,同时低下了头。孙彪苦笑道:“将军,我对这个高赞还是了解一些的,高赞可不同于我孙彪,此人性情刚烈,心高气傲,带兵很有一套,想当初在闯王面前很是吃香。招降他,可不太容易。”

    “那么,你们认为咱们这七千人马,能够拿下五千人守护的宁集吗?”

    孙彪、侯若愚相对苦笑,没有搭言。

    郭济庭道:“看看,连你们两位都没有信心,那咱们去宁集干啥呀?”

    孙彪道:“真神面前不说假话,将军,实话跟您说吧,我们是真不想打这一仗。我们和高赞都是老陕。您想呀,过去我们都在一个锅里抡马勺,有的还沾亲带故,现在让我们真枪真刀地对着干,谁能下得了手呀?”

    郭济庭看看孙彪,又看看侯若愚,道:“你们下不了手,就怕人家高赞下得了手。我知道你们过去有交集,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呀。”

    “是是是,一切全凭将军裁定。”孙彪道。

    回到自己的寝账,孙彪越想越气,这五个逃兵,太他妈不是东西了,这个时候开小差,这不是打老子脸吗?

    “大哥,你在吗?”外面一个熟悉的声音道。

    “是老三哪?进来吧。”

    进来的是孙彪的亲弟弟孙振,孙振进帐道:“大哥,刚才我看你从我帐前经过,脸色很难看,是不是郭济庭为难你了。”

    “别瞎想,没有的事。”孙彪急忙打断弟弟的话,“郭将军待我一直很好。你,有事吗?”

    孙振凑到孙彪跟前,看看左右无人,压低了声音道:“哥哥,你对这次出征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皇上颁旨,咱做臣子的,当然是无条件服从了。”

    “哥哥,咱俩亲兄弟,你就别打马虎眼了。实话跟你说吧,弟兄们都说,咱们这一趟,怕是有去无回呀。你这点老本儿,弄不好会全丢在宁集。”

    “你太悲观了,哪有你想的那么严重?”

    “哥哥,你又不是不知道,就凭咱们,哪里是高赞的对手呀?咱们背叛了闯王,躲还躲不及呢,这倒好,送上门去了,人家高赞还不一口吃掉咱?替闯王清理门户?”

    “那你说怎么办呢?”

    孙振附在孙彪耳边,道:“哥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咱们杀了郭济庭,还过咱过去的日子,占山为王去,不比现在痛快?省得受那肥膘皇帝的欺负。”

    “住嘴!”孙彪狠狠地瞪了孙振一眼,“想什么呢你?这种大逆不道的事,你也敢想?不想活了你?”

    孙振嘀咕道:“哥哥,满营众将都是咱们的人,只要你一点头,所有事我来操持,不用你费心。”

    “别说了。”孙彪喝止道,“凡事不要心急,咱们走一步看一步吧。不能老犯错儿。去吧,管住你的嘴,别瞎咧咧,祸从口出这四个字,你不是不知道吧?”

    孙振悻悻地走出了孙彪的寝帐,走不多远,他停下了,“不能老犯错儿”,哥哥这句话是不是指的接受大明招安这件事?看来,事儿还有戏。

    ……

    想来想去,姜毅还是觉得自己未能尽责,明明已经知道了有人要开小差,却没有禀告郭将军,这可太不应该了。

    踌躇再三,姜毅最终来到了郭济庭的大帐,他要老老实实地向郭济庭请罪。

    听了姜毅的叙述,郭济庭笑了,心道:这个姜毅,真是实诚得可爱。看来,自己当初劝弘光帝杀掉他,是有些武断了。

    郭济庭道:“姜御前,此事我不怪你,你从未在军中待过,遇事难免考虑欠周。你能及时醒悟,这比什么都好。只要我们大家同心协力,定会无往而不胜。”

    郭济庭请姜毅坐下喝茶,闲聊了几句家常。他也知道,弘光帝曾经调戏俞卉娘,是姜毅拦了圣驾,为了羞辱吴大斤,弘光帝又把俞卉娘发配给了姜毅。对于这种狗血剧情,郭济庭并不感冒,他心里明镜似地,自己曾经死心塌地力保的朱由崧并不是一位明君,是以对弘光帝的感情较之洛京时期淡了许多,虽然君臣见面依然亲热,但郭济庭心底已经不那么看好朱由崧了。

    开始,姜毅还担心自己与封赧的特殊关系会被郭济庭知晓,但看郭济庭坦然的表情,知道自己是多虑了。听说封赧现在与郭济庭很是恩爱,看来,再怎么恩爱,封赧也不会把什么都告诉给郭济庭。

    姜毅既无功名,又无军功,郭济庭内心一直不怎么看重姜毅,只是觉得姜毅人品不错罢了。此时无事,便随口问道:“姜御前,你对咱们这次出征怎么看呐?”

    姜毅有自知之明,知道郭济庭不过是随口一问,不会拿自己的话作为决策参考,故而直言道:“将军,我看情势不妙呀。”

    “哦?”按理说,大战之前,姜毅说出这样的话,有动摇军心之嫌,可以治罪,但郭济庭倒是十分欣赏姜毅的直言敢言,“姜御前,你说下去。”

    “将军,咱们出征头一天,竟然有五个军士开了小差儿,这说明什么?说明军心不稳哪,看来大伙儿都不愿意打这一仗。可是,皇上钦命咱们出征,这一仗又不得不打。依姜毅看来,最好咱们采取‘围而不打’之策。”

    “何为‘围而不打’?”

    “对于宁集的这只大顺余部,最好的结果当然是招降。出发前,我也曾向兵部的官员了解了一二,得知这只余部不同于孙彪。咱们马上招降,他们肯定不会答应,说不定人家还想灭掉咱们呢。硬拼的话,恐怕咱们还真不一定是他们的对手。故而,我认为‘围而不打’是上策。而且,这个‘围’并非铁桶一般的‘围’,应该留个豁口。”姜毅道。

    “既然是‘围’,为何还要留个豁口?”

    “如果围死了,彻底掐断宁集城与外界的联系,甚至断绝粮草通道,他们必会拼死决战,最后吃亏的恐怕还是我们。”

    “不把他们围死,那你这个围法儿,还有什么意义呀?”

    “将军,我的意思是,先期不要围死,留个豁口,主要是给宁集城内的军民造成一种窒压的气氛,逐渐动摇他们的心神,待时机成熟后,咱们再设法招抚。”

    “若是采用你这种围法,怕是要耗费很多时日,你觉得,朝廷会答应吗?”

    “将军,你觉得朝廷真的对孙彪所部寄予厚望吗?”姜毅反问道。

    郭济庭眼中掠过一丝讶色,想不到姜毅也看出了这一点。

    姜毅接着言道:“既然朝廷抱持无可无不可的态度,那咱们又着什么急呢?以静制动,静观其变,再寻时机,不是更好吗?”

    郭济庭手捻胡须,未置可否。

    姜毅起身,向郭济庭躬身施礼,道:“将军若信得过姜毅,姜毅愿先期潜入宁集城探听虚实,为将军决策提供参考。”

    姜毅一介书生,竟然有胆量请缨探敌,这倒是出乎郭济庭的预料。郭济庭笑道:“姜御前勇气可嘉,令人钦佩,但宁集乃是敌方城池,处处凶险,这个险可不能随便冒呀。”

    “将军难道忘了?姜毅虽然驽钝,但也经历过洛京城破、京城城破,胆量么,还是有一点的。”

    郭济庭看姜毅态度坚决,便道:“既如此,本将军便答应你。你要多少人随你同去?”

    姜毅道:“无需多人,单骑即可。”

    “好哇!”郭济庭竖起拇指道,“真看不出,姜御前白面书生,竟然胆气干云。钦佩!钦佩!”

    “此去宁集,不知将军还有什么要求吗?”姜毅问道。

    虽然郭济庭同意了姜毅的请缨,但他心底实在没有对姜毅此行抱多大希望,便道:“没有什么要求,性命第一,保重为要。”

    ……

    姜毅一路疾奔,于五天后来到了宁集城下。姜毅心道:原来宁集距离金陵这么远哪!人家高赞渡江后,也没有与大明发生过什么正面冲突,只不过是打下了宁集,在此落脚,朝廷实在没有必要急着兴兵征讨,看来坊间议论的马士英一党欲借大顺余部之手整治大顺余部的话,并不是空穴来风呀。

    朝廷发兵宁集的消息,应该已经传到了这里,但姜毅眼中的宁集,却一点也看不出紧张的气氛,城门大开,百姓商贾出出进进,盘查的也不是特别严格,跟大明的其他城池没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守城军士所穿的服装了。

    姜毅拉着马进了城,先找了一家客栈安顿下,洗了把脸,吃了点东西,就上了街。

    姜毅顺着城里的主街溜溜达达,遇到售卖文房四宝的店铺,便进去逛逛,一副书生闲游的样子,眼睛却偷偷乜视着主街两侧的墙上,他这是在找告示。照理说,高赞来到宁集后,不可能不发布一些告示,而从这些告示里或可窥测他们的一些动向。

    咦,还真有,那边墙上贴着的一张告示已经卷了边,风吹雨打下,上面的字迹似乎还比较清晰。姜毅若无其事地走到跟前,假装鞋子里进了石子,靠墙站立,脱了鞋子,一边磕墙倒石子,一边偷眼急速浏览那张旧告示。

    看过之后,姜毅却有些失望。这张告示确实是高赞他们贴的,凭着残存的字迹来看,并不是高赞的施政告示,而是一张寻人告示,大意是某某家的孩子丢了,希望大家帮忙寻找。落款处写的是大顺宁集府衙。

    穿上鞋子,再往前走,却没有什么告示了。姜毅转而观察城里来来往往的军民人等,看大家的表情,都很祥和平静,精神状态甚至比金陵的人们还好,街面上很少有沿街乞讨的乞丐、残人。

    由此,姜毅内心甚至对这个高赞有了些许好感。

第140章 出师未捷() 
渐渐的,姜毅的胆子大了起来。顺着人们手指的方向,他来到了宁集府衙外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8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