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争锋之铁血军皇-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蜀道难走,那么多老弱妇孺行动又不便,顿时让张方平等人都犯难了。最后还是韩龙那边给解决了。原来,张方平一家入川,张家集大多数村民也都执意跟随,其中当然包括韩龙一家。
刘禅曾经跟韩龙说过,荆州未来是个战事频仍之地,并不安全,所以他才下决心将家人迁入西川的。
更为奇妙的是,那个想要刺杀刘禅的孙同的家人,这次居然也跟随入川,这绝对出乎刘禅的意料之外。所以,后来医国院的家属,都是由孙韩两家出钱租用大船给送入西川的。
刘禅在感叹孙家跟他的奇妙渊源之时,就问起医国院现在的情况。
张方平让刘禅不要担心,医国院的运转良好,如今的规模又有所扩大,毕竟如今刘备的地盘扩大了,需要培训的人才也随即增多。特别是石广元的经院,规模几乎又扩大一半。石广元谈到这里,脸上神色甚为得意。
更为奇妙的是,孙家入川之后就跟随韩家一起,积极资助医国院,使医国院的资金变得宽裕不少。刘禅猜测,孙家可能是想要通过资助医国院,来化解跟自己之间的不愉快。
他就请张方平尽管将孙家的资助收下,反正他们有的是钱财。然后刘禅也跟大家也聊起自己在东吴经历,当大家听到刘禅居然强索孙权的白虹剑的时候,先是被吓了一跳,然后又放声大笑起来
后来,刘禅留三位先生在家里吃过晚饭之后,才肯放他们离开。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禅又带着诸葛乔开始混迹医国院。但是刘备也加强了对刘禅行动的约束,不准他再去做那些太出格的事情。
而且,值得一说的是,赵云的侍卫营已经改名成后世非常之熟悉的名字“白耳军”,所以配给刘禅的侍卫人数也随即翻番,达到整整一百人。
刘禅苦等两个月之后,韩龙、邓艾和陷阵营的人马终于回来,不过却并未见到师兄吴普的踪影。刘禅一问之下才知道,韩龙一行并未遇到鲁肃,所以就让吴普留在江东一边行医,一边寻找鲁肃,相信很快就有消息的。
而他们的商队一路辗转数千里路程,利用重贿结交了东吴北方地区几个大郡的地方豪帅,又利用低价的商品收买山越民心,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可是即使如此,韩龙此行居然并未赔钱,还小赚了一笔,还是比较符合商业利益的原则的。
不过,最让刘禅高兴的是,由于山越人的铸造技术极为发达,韩龙就利用山越豪帅的关系,为陷阵营的人各自打造了一副超级重铠,每副重达70斤!这顿时引起刘禅的极大兴趣。
韩龙带刘禅来到后院,陷阵营的二十四个人早已经拍成队列在等他。
刘禅不由得有些呆住,只见阳光下站着二十四个,如同后世漫画里面的钢铁巨人一般的家伙。他们手里要么拿着精钢制作的狼牙棒,要么拿着一把长近三米的厚重陌刀,那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势,简直吓死人!
刘禅感觉,如果陷阵营的人马增多到原来的800人,再度迎战曹魏天下第一的虎豹骑的话,恐怕一样能够照样战而胜之!
就在刘禅发愣的同时,陷阵营的人刷的一下,全都向他跪下,身上盔甲发出的巨大的哗啦啦的声响,顿时将发呆的刘禅给吓醒。刘禅心下暗喜,看来这些人是真心实意臣服于自己了。
高野垂泣道:“公子,如今俺老高才相信,您是真心诚意想要帮我们高顺大人报仇!请受我们一拜!”
身后二十三个陷阵营成员同时高呼道:“请受我们一拜!”刷的一声,全都对刘禅深深一拜。
见他们如此心念旧主,刘禅也被他们给感动了,让他们赶快起来。
一旁冷眼旁观的邓艾,这时候不免得意地向刘禅点点头——这些人之所以变得如此臣服,那肯定是他的功劳。刘禅如同往常一样,轻轻地拍拍邓艾的手臂以示嘉许。
邓艾一路上所立的功劳当然不止于此。虽然东吴不少地方豪帅是和善的,但是却也有不少是唯利是图,想要谋财害命的家伙。
他们要么是被邓艾利用敌对豪帅的势力消灭掉,要么他自己亲率陷阵营和韩龙的门客将之歼灭,充分展现了他的军师指挥能力。而这,当然就是刘禅让邓艾出去历练的目的。
这时候,有家仆跑来告知刘禅,韩家已经派车前来迎接他家主人。刘禅不禁苦笑,自己怎么就没有考虑到他们都是有家室的人,应该让他们先回家和家人团聚才对呀!
刘禅向韩龙道歉,然后叫来家仆,带邓艾到他的新家去。原来邓母入川之后,诸葛军师已经为她在刘禅家附近买下一栋房子,供他们母子居住。
第99章 汉中形势()
进入益州之后,刘禅也并未有想要就此消停下来的时候。不久之后,他再度将目光投向益州北方重镇汉中。
汉中是“系师”张鲁的私人地盘。他因为母亲的关系,被刘焉任命为督义司马,领兵攻占汉中,以“五斗米教”教化人民,逐渐将汉中地改造成一个****的政权,并在刘焉死后迅速自立。
不过刘禅已经从诸葛军师那里得到消息,曹魏如今再度磨刀霍霍,恐怕明年曹操就会再次领兵亲征汉中,要迫使张鲁乖乖投降。
其实刘禅最怕的是,张鲁投降之后,会被曹操迁徙到洛阳,到时候,汉中的居民随从张鲁迁居者恐怕有数万之众。所以等到日后,刘备亲自攻下汉中,那里的人口恐怕已经所剩无几。
汉中乃是今后自己率军北伐的前哨,其地肥沃,出产的粮食就是北伐军的最佳补给,但是没人口的话,谁来耕田种地?所以这也是造成史上诸葛亮多次从汉中出击,但是却面临军粮不济仓促退兵的重要原因。
而且从战略地理上来看,汉中乃是巴蜀的门户,又勾通西北地域,是出兵西北关中的重要通道,还有道路勾通荆襄。故有“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形势最重”之说。
所以,这个地方绝对是益州和关中雍凉二州的战略枢纽之地。如此重要的地方,一旦被曹魏所控制,不仅将来北伐道路受阻,益州也将随时面临来自曹魏的攻击,大有朝不保夕之虞。
于是,刘禅想了想之后,发现当前能够与自己商讨的人,似乎只有石广元先生。诸葛军师其实是刘禅最信任之人,但是他现在是刘备的官员,而且重新回到益州时间不长就与公子进行秘密商谈,传出去的话,诸葛军师的处境难免尴尬,甚至还会受到刘备的猜忌。
石广元则不同,他乃是刘禅的老师,两人无论怎么谈,只要不涉及谋反,别人也都不会太关注。所以,刘禅就带着邓艾与诸葛乔前去医国院找石广元。
石广元听到刘禅的询问之后,不禁感觉非常惊讶。因为刘禅对汉中的认识,绝对是明智而精准的。
不过,汉中的重要性其实是人尽皆知,只是现在益州虽然未完全安定下来,大家都不愿意轻易对汉中发起战争而已。石广元细细地思索一番之后,便为刘禅摆出了上中下三策。
下策:当即派一个能言善辩之士出使汉中,游说张鲁举城投降。然张鲁据守汉中之地数十年,民众归附,想要让他投降,困难重重。是为下策。
中策:立刻出兵汉中。张鲁手中虽有精兵,又倚仗地形之险,易守难攻,然手下并无良将辅佐,而刘使君手下良将如云,或可一举攻下汉中。
上策:静观时变。或待到益州内部安定之日,再出兵攻占汉中。或静待曹魏出兵汉中之日,张鲁必定不是曹公对手,可适时与之结盟,并于共同出兵拒曹之时,乘机夺其汉中基业。是为上策。
刘禅听到石广元有条不紊地陈列出这上中下三策,心中不免震撼,石先生现在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是确实是胸罗锦绣!
但是石广元哪里知道,曹操用兵有如神助,攻占如风,一旦亲自领军,恐怕只需要用短短几个月就可以逼迫张鲁投降了。到时候,益州方面就是想要出兵汉中,也根本来不及的,上策也都便变成最下策了。
所以刘禅想了想之后,觉得还是立刻出兵汉中比较实际一下。
他就带着邓艾与诸葛乔回到家里,让诸葛乔帮自己写一封表章,他要向刘备上书。表里面要将石广元陈列的上中下三策全都罗列进去,并特别注明,自己认为中策更加可行。
第二天,刘备就召见了诸葛军师。
孔明身着一身白衫,手上依然不离那把鹅毛扇,脚上一双白色锦绣丝鞋,神态与气度在举手投足之间,真乃飘逸之极!
来到刘备的书房外之后,孔明稍微地整理了下身上衣衫,这才轻轻地推开门走了进去。
室内的两扇大窗都看着,毫不吝惜地欢迎外面的阳光进入,使得这间颇大的书房变得光亮很多,看起来不再那般阴冷。
可是孔明却发现,刘备正襟危坐在座位上,脸上的神色并不轻松,似乎遇到了什么事情似的,就不急不缓地上前见礼。刘备见到孔明来了,就指着放在案上的一份表让孔明拿去看看。
孔明翻开一看,发现是诸葛乔的笔迹,暗惊诸葛乔这小子怎么会想到给使君上书的呢?可是看到里面的内容之后,才明白上书人乃是公子刘禅,也就没有立刻评论。
刘备见孔明并无任何表示,便问道:“军师,这份表里面的内容,可是你授意阿斗的?这小子现在刚回来不到一个月,也不好好读书,整天就想着给我添乱!我看他根本就没有从江东之行那件事上反省!”
孔明摇摇头,避重就轻说道:“这三策并非出自亮之手。观其风格,应该是石韬石广元的手笔。石广元此人虽然狂傲,但是其实内心最为沉稳,所以上策必定会采取‘静观时变’。公子性情要强,又立功心切,就会认定中策为上策。”
刘备听到孔明这般详细的分析,原本有些不悦的神色也变得缓和下来,说道:“汉中的形势,汉中的重要性,我不是不知道。只是如今益州新得,又面临东吴外患,出兵汉中的话,实在难以决定。军师你有何看法?”
孔明想了想,说道:“亮以为当选下策。”
刘备不由得惊道:“下策?石广元不是说,此计是困难重重吗?”
孔明微微一笑道:“主公请看。石广元的上策与中策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先选择安抚益州根基,还是先消灭汉中这个还不是外患的外患。”
刘备听得点点头,孔明的见解果然精深,直击两策的核心,真是说到点子上了,就让他继续说下去。
孔明继续告诉刘备,以他看来,益州乃是根本,现在大战方歇、百废待兴、而且内部还不稳,不可轻易发生动荡。所以,现在肯定不是出兵汉中的最佳时机。
而诸葛亮之所以建议刘备取下策,乃是因为此计可以收到敲山震虎的效果。他们现在派出使臣,要是能够说动张鲁投降的话,那是最好不过。
想那张鲁即使不投降,也必定立刻意识到,益州已经在严重关切汉中了。那么将来曹魏若出兵汉中的话,张鲁必定会前来求援。到时候,益州就出师有名,可以顺理成章地实行表上策的内容,乘机夺取汉中。”
刘备不禁暗叹孔明的智慧,果然胜过石广元一筹。毕竟石广元只是提出独立的上中下三大策略,但是孔明却能够将孤立的上下两策整合运用得毫无破绽。他当即询问孔明,应当用何人来出使汉中。
孔明想了想,说道:“左将军从事中郎伊籍先生,本来是甚为合适的。不过他熟悉荆州事务,将来恐怕要出使东吴之用。马良亦是人选,不过他如今身在荆州担当重任,政务繁忙。所以还是让昭德将军简雍去吧。”
刘备点点头,简雍擅于辩论、议事,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他将刘璋围于成都的时候,刘璋就是在简雍的游说之下举城投降的。简雍确实是个极好的人选!刘备自然同意让简雍北上汉中。
可是刘禅听到刘备采用他的下策,并且派遣简雍出使汉中的消息之后,立刻就急了。因为这跟野史传说的几乎一模一样,简雍根本不会取得任何成果的。他就想要去找刘备,请他收回成命,但是却被邓艾与诸葛乔劝住了。
邓艾现在虽然还是结巴,但是已经被华佗先生治疗地差不多了。邓艾告诉刘禅道:“公子三番两次的私自行动,已经让主公大为光火。这次的私自上书本来就是不该,如果现在您再去进言的话,一定会更加惹怒主公,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诸葛乔也劝道:“我父亲不是已经给主公拟定好方略了吗?我想应该是万无一失的。公子你就不要杞人忧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