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世风波 >

第414章

盛世风波-第414章

小说: 盛世风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光远和韦伦的奏折都到了朝廷,荆、襄二州平定。唐肃宗的内心稍安。诏令崔光远为襄州节度使,负责荆、襄的防务。提拔韦伦为卫尉卿,到京城上任。

    韦伦押解康楚元到了京城,李揆上奏:“启奏皇上,韦伦已经将康楚元押送到朝廷。臣奏请将康楚元斩首示众。为表彰韦伦的功绩,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兼山南东道襄邓等十州节度使,坐镇邓州,防御史思明南下。”

    李辅国上奏:“启禀皇上,韦伦平叛有功,应该委以重任,待考察之后,给予更重要的职位。”此时唐肃宗已经非常宠信李辅国,立即说道:“准奏,让辅国负责考察,然后上奏给朕。”

    李辅国说道:“微臣谨尊上谕,用心考核。皇上最近身体不适,尊请多休息。”唐肃宗说道:“朕这些天来,身体确有不适,甚是疲倦。今天至此为止,你们要好好处理朝政。”李揆还想上奏,但唐肃宗已经起身回宫,他只好作罢。

    韦伦在京城住些时日,韦见素从李揆那里打听到信息,对他说道:“皇上让李辅国考察你,这位首席太监,秉权用事。现在得到皇上宠信,官员的升迁,皆出他的门下。你要想升迁,就得去结纳他。这样不闻不问,只怕他会给你小鞋穿。”

    韦伦说道:“伦既为朝廷公用,就应正直无私,怎能私谒辅国?谋取高官厚禄。哥哥休要再说,我决不会去求李辅国的。”

    韦见素说道:“你不要以为自己有能力,功劳大,不买他的账,不睬这位权势熏天的内宫头领。不巴结他,你就没有好果子吃。李辅国已经超过了天宝年间的高力士,朝廷中的事,不能太较真,不然的话你有得苦吃。”

    韦伦不为所动,依然故我。不走李辅国的门路。他自认为自己有本事,又立了大功,在家中等待圣旨。

    李辅国等了几天,韦伦也没有上门,他心里不是滋味,心想进了京城都不上我的门,那是全然不将我放在眼里了。这还了得,你既然有本事,就给你个艰巨的苦差事。

    他在家中想了很多,心生一法。立即向唐肃宗上奏:“启奏皇上,吐蕃、党项连年不断的入侵,边将奔命不暇。韦伦能干,臣请奏任命他为秦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本州防御使。防御吐蕃的进攻。”唐肃宗虽然没有将边防放在心上,但吐蕃蚕食大唐领土,他也想阻止,立即准奏。

    韦伦立即奔赴秦州,与吐蕃侵略军激战,他虽然全力以赴,但兵少将寡,打了几仗,不能与之相抗,败下阵来。

    他向朝廷上书:“启奏皇上,臣到秦州,屡与虏战。兵寡无援,频致败衄,现请求增援,保卫疆土。”

    接到韦伦的上奏,李辅国抓到把柄,向唐肃宗上奏:“韦伦到秦州之后,连打败仗,现在向朝廷上奏请求增兵。现在平叛是第一要务,那来的兵增援他。韦伦没有履行职责,臣上奏将他贬为巴州长史。”

第一百五十五章 收复荆襄李辅国弄权 故地重游高力士惹事5() 
    

    接过李辅国的奏折,唐肃宗感到十分疲倦,眼睛有睁不开的感觉。李辅国上前扶住他的身子说道:“皇上身体不适,奏折就不用看了。现在的重点是平叛,边疆的事马虎一下不要紧,攘外必须安内。”唐肃宗没有深思,批准了李辅国的上奏,下发了圣旨。

    韦伦接到圣旨,百感交集,想到自己身先士卒,在前线拼命,得来的竟是贬官。甚是不服,立即又向朝廷递奏折,但是得到的回复是又降了一级。接到圣旨,他的眼泪都出来了。他十分倔强,而且不甘心,从此频频向朝廷递奏折。但他每上奏一次,便被贬一次官职,从巴州长史一直贬到务川县尉,由从三品降至从九品。韦伦的雄心壮志被彻底的扑灭了,但他无计可施,只有忍受。但是这样做对有才能的人打击太大了,而那些无才的人,便拼命巴结李辅国,好得到重用。如此一来,李亨的朝堂上,好多都是李辅国推荐的。

    李隆基回到长安后,一直居住在兴庆宫。由于朝廷的收入减少,军费开支巨大,宫廷内的度支费用不断缩减,李隆基的开支也一再削减。为他歌舞的宫女都逐步撤走了,没有了杨贵妃,李隆基的晚年就靠歌舞音乐来冲淡寂寞。现在歌舞也没有了,他只能与高力士等人聊天儿,谈论一些存年旧事,有时接见一下朝中官员和前方的将帅。

    李辅国将这事奏报唐肃宗,挑拨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对唐肃宗说道:“启奏皇上,上皇天帝很是繁忙,经常接见官员和将帅。其中有没有不利于皇上的事不得而知。”唐肃宗想到了永王李磷的往事,虽然剿灭了他的反叛,并将其就地正法。但兄弟相残,影响极坏。心中不快,对唐玄宗有些不满,父子之间产生了隔阂。但唐玄宗并不知道,他掌握权柄四十多年,接见大臣习以为常,没有放在心里。

    唐肃宗继位之初,尊唐玄宗为上皇天帝,开始一段时间,唐玄宗还有相当的权力,将韦见素等人推荐到李亨的身边做宰相。不久之后,李亨便罢免了这些人,就是不希望太上皇再管事。李辅国是有心之人,对出入兴庆宫的官员都作有记载,暗地里上报唐肃宗。

    这一天,合该有事,早上起来阳光明媚,因为久雨初晴,好久没见过太阳的李隆基就想到室外去转转。护卫陈玄礼说道:“皇上四五年没去勤政楼了,今天天气这样好,何不去那里走走。”

    唐玄宗虽然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对勤政楼甚是眷恋,很想去走走。但是现在必定是唐肃宗作主,原来跟随他的官员都放到次要位置上了。他推荐的宰相已经全部下野,知道唐肃宗不愿他插手朝中事务,便说道:“我是下野之人了,去那里还合适吗?”

    高力士说道:“就是看看,走走,又不干涉朝政,有何不可啊?皇上这些年来寂寞得很,久子容易抑郁成疾。到外面散散心,病灾也少一些。”“说得也是,朕下野之后,从来就没有过问朝中之事,走走也不碍事。”

    在通往勤政楼的路上,唐玄宗见到来往的行人虽然很多,但远不及昔日的热闹。西市也没有了往日的繁华,生意萧条。他对跟在车旁的陈玄礼说道:“现在战事不断,苦了百姓,钱都用于打仗了。这都是朕的错啊,真是用错了人,就坏了社稷啊。”

    高力士说道:“您就不必自责了,那胡厥太会伪装了,谁也没有料到,整天喊着忠于皇上的安禄山会造反。他已经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被他的手下杀了,安氏一门已经绝代了,苍天有眼啊。”

    “报应,这叫报应,安禄山背叛朕,史思明背叛他,而且将他满门操斩。可当时我就怎么没有看清那胡厥的本质呢?”唐玄宗对这件事极为在意,但这时后悔,已经晚了。

    到了勤政楼,楼下的市民和来往行人,见到了李隆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认出了原来的皇帝。现在经济萧条,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不好,人们都在怀旧,想过天宝年间的好日子。突然见到老皇帝,都很兴奋,流着欢喜的眼泪,突然有一人高呼万岁。

    有人带头,其他的人也跟着高呼,开始呼喊的人并不多,也不太整齐。但人越聚越多,而且有好事者领头高呼。人们的劲头越来越大,很快发展成有节奏的齐声高呼,声浪一浪盖过一浪,响彻云霄,惊天动地。

    李隆基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当即说道:“现下大家的日子过得不好,这都是朕的罪过。朕的儿子肃宗皇帝正在平灭叛军,你们的日子会好起来的。”

    当时李亨正生病,他躺在床上,突然听到,“万岁”的欢呼声,而且人数甚众,心里很是犯忌。连忙寻问身边侍候他的人:“怎么回事?怎么有万岁的吹呼声?人数还不少。辅国,快去查查,我在病床上躺着,在外面喊万岁,什么意思?”

    李辅国查看之后,回宫上奏:“启奏皇上,是太上皇在勤政楼接见当地百姓,那些井市之人欢呼太上皇的。”

    唐肃宗甚是不悦的说道:“上皇天帝到勤政楼去干什么?时局艰难,朕现在犯愁,已经焦头烂额了。他出来奏什么热闹?”

    李辅国说道:“启禀皇上,这都是高力士、陈玄礼搞的鬼,知道皇上患病,故意引太上皇到勤政楼,蛊惑一些不懂事理的百姓,在那里助太上皇的兴,内心存在着阴谋。应该给他们一些颜色看看,让这帮人收敛一些,是不是给太上皇换一个地方居住。”

    唐肃宗内心矛盾极了,他和唐玄宗表面上虽然相处得很好,但内心之中各有想法,现在他患病在身,想法更多了一些,对李辅国的上奏没有作出任何表示,缓慢的闭上眼睛,做出要休息的样子。

    李辅国揣摩到唐肃宗的心里,他私下里拟了一道诏书,交给张皇后。张皇后将诏书呈给唐肃宗,对他说道:“太上皇还想插手朝政,那样不是政出多头吗?现在皇上有病在身,他是想浑水摸鱼啊。辅国替皇上起草了一份诏书,请太上皇去太极宫居住。”

    太极宫是供奉唐朝去世皇帝灵位的地方,虽然很大,但十分冷清,并不适宜居住。唐肃宗说道:“让上皇天帝迁到西内②住,不大合适吧。”

    张皇后说道:“有什么不合适的?那里住着大唐的先帝,是最合适太上皇住的地方。太上皇过于强势,影响皇上。听道士说,近期皇上身体不适,就与太上皇有关。”

    注②:太极宫的别称。

第一百五十六章 进攻洛阳李光弼兵败 交战潼关史思明被杀1() 
    迁来新居感怅惆,宫冷烟青无甘露。

    春风不入太极殿,上皇冥思对天愁。

    唐肃宗本不愿让唐玄宗搬迁到清冷的太极殿,听了张皇后的话后,也觉得太上皇强势,七十多岁的人,还不甘寂寞。拿起李辅国草拟的诏书,叹息一声,在上面签了字,递给李辅国。

    李辅国立即到兴庆宫宣读圣旨,读完圣旨之后,李隆基很吃惊,轻声说道:“朕在这兴庆宫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到西内那偏僻的地方去?”内心甚是不悦。

    李辅国说道:“皇上的圣旨已经下了,不想去也得去。请太上皇不要为难奴才,请移驾。”唐玄宗虽然内心不悦,但圣旨已经下了,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当下忍下了这口气,没有提出异议,吩咐高力士准备搬家。

    高力士虽然答应了,但还在犹豫,李辅国当即就要求搬家,指挥来人搬运物事。护送太上皇的人,只配了二三十个老弱者。

    唐玄宗出行,到了交叉路口,四面八方却都有执刀的卫士,这些人明说是为了保护太上皇的安全,实际上是在制造一种声势,起着震慑的作用。他们都听从李辅国的命令,大声鼓噪,各种兵器相互撞击,发出锐耳的声音,象是在战场上似的。唐玄宗已经是七十六岁的人了,虽然年轻时从大风大浪中走过来,但现在是耄耋老人。人老了就没有了年轻时的风范,加上失去了权力。看到这种情况,甚是害怕,又惊又气,好几次掉下马来,都是由服侍者扶上马背的。

    高力士甚是不快,他要刹一刹李辅国的气焰,骑马来到李辅国面前说:“太上皇是五十年的太平天子,李辅国你也是老臣了,怎么敢如此无礼,你给我下马!”

    李辅国是高力士的部下,在他面前不敢摆谱,赶紧下了马。高力士说道:“我现在宣示太上皇的旨意,‘将士们应该忠于职守。’保护太上皇,不得喧哗。”

    高力士是李辅国的老上级,现在较真了,李辅国也不敢太过放肆。当即命令士兵把刀放回刀鞘内,那些维护秩序的士兵齐声大喊:“太上皇万福!”纷纷向李隆基叩拜。

    高力士又说:“李辅国来为太上皇牵马,护送到太极宫。”李辅国很是不愿意,内心恨死了高力士,装着没有听见。高力士大声叫道:“李辅国听令,迅速过来为太上皇牵马﹗”李辅国不能再装了,虽然极不愿,但不得不赶紧穿上靴子,去牵马,和兵士们一齐护送太上皇平安到了西内。

    李辅国领众人退出后,李隆基哭着拉住了高力士的手说:“多亏力士呀!若不,朕已成刀下鬼了。”

    唐玄宗搬入太极殿之后,十分惆怅,缓慢的迈出迟钝的脚步。想当年是何等风光,现在没了权柄,竟然落到这等下场。他流着眼泪,慢吞吞的移动脚步,走进供奉历代皇帝的灵堂。面对先祖的牌位,仰天长叹,愁眉不展,战战兢兢的站立着不动。高力士上前扶他,他一摔手对高力士说道:“站开些,我不会倒。”高力士在旁边干着急,想不出一句劝慰的话。

    唐玄宗颤抖着身子,从灵堂走出。唠叨着说道:“都是朕的错啊,做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