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兵锋-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军者,皆三军翘楚,你等好生操练数年后,言之未迟!再者,某家何时说过参与大比?”
谢勇不服,抗声道:“什长怎知标下等必败?”
钟什长再次指众军言道:“你一人可能尽败此间十人?”
谢勇见问,闷声道:“此间人等皆为同袍手足,标下不忍下手。”
众军闻言,皆怒,纷纷大骂,便欲动手比试。
钟什长拍案而起!厉声喝止,转头谓村老道:“某所部皆为粗俗军汉,不知礼仪,老丈见笑了。”
村老连道无妨。
恰于此时,饭菜已就,众军皆怒瞪谢勇一眼,继而埋头用饭。
少时,众军用饭毕,便称谢辞行,比及出得村口,十余半大孩童拦路,一童大呼道:“前日钟叔所授拳法,我等皆习练熟稔,还请钟叔指正!”
众军见状,皆大笑!钟什长亦不由莞尔,柔声道:“大牛勇猛,日后定可为将!钟叔尚有军务在身,岂能耽搁?待你等迁入蓝田后,钟叔必往寻之!”
村老亦觉好笑,摇头喝散众孩童,与钟什长等拱手作别。
众哨骑又往周边巡视一遍,见并无异常,钟什长便令回返青泥隘。
行不数里,忽见一骑疾驰而来,马上骑士黑甲红缨,正是己军哨骑无疑。
钟什长暗惊!忙纵马相迎,及近后,喝问道:“何事惊慌?!”
那军士见问,忙递上军牌,嚎啕大哭道:“我等今日往北面巡哨,不想竟遭遇吴兵,彼等暗伏弓手,偷袭我部,什长及众同袍尽皆战死!只某一人侥幸得脱!”
钟什长大怒!喝问道:“敌军人马几何?位于何方?”
军士答道:“加之弓手,约有五十余骑,被我军斩杀十余人,现有三十余,位于左侧约十里!”
钟什长闻言,略作思忖,即吩咐谢勇与幸存军士速回关告急,自领所部,前往探查,同时抢回袍泽遗体。
疾驰十余里后,忽见远处奔来数十骑,看衣甲,正是吴兵无疑!
钟什长怒而拔刀,大呼道:“敌军不过数十,何不擒之?”众军轰然应诺!
眼见两军相距不足百步,钟什长便喝令箭矢上弦,正欲放箭时,吴兵忽圈马急退。唐军见状,以为敌军心怯,遂收弓,打马急追!
赶出数里,钟什长猛省,急勒马,喝令速退!然为时已晚,唐军尚未及调转马头,便见吴兵数百骑,四面杀来。。。
青泥隘,赵胜居中高坐,脸色铁青,众将亦满面怒容。
谢勇与幸存军卒皆拜于堂下,叩首流血,涕泣道:“此事始末便是如此,求将军即刻发兵,迟则什长休矣!”
赵胜双眉紧皱,冷声问道:“吴兵伏击我军哨骑,可是你等亲眼所见?!”
那幸存军卒见问,厉声答道:“彼等皆着吴兵衣甲!小人亲眼所见!求将军发兵,为战死同袍雪恨!”
赵胜闻之,拍案而起!喝令一将领军两千,出关巡查,嘱咐道:“若遇吴兵,留一人问话即可!”
那将奋然领命,未及转身。忽见亲军飞奔而入,禀告道:“将军!军司马已点卯出哨军卒,未归者八十七人!”言毕,呈上名册。
赵胜闻报,勃然大怒!即令谢勇观之。
谢勇接过,见钟姓什长赫然在列,不由血灌瞳仁!再拜请战!
赵胜允之,即令那将统军出击!
次日,那将回报道:“末将领军一路查探,虽未遇吴兵,然循迹追至武关外五十里,因关内屯有大军数万,故不敢过于逼近,但末将断言,此事定乃吴兵所为!”
赵胜闻之,拍案而起,下令各部尽选精锐,凑足千骑,然后五十人一队,即刻出关,猎杀吴兵探马!
吴兵哨骑本就不敌唐军精锐,加之唐军有备而来,故损失惨重。。。
数日后,武关,甘宁闻知唐军探马四出,斩杀己军哨骑两百余人,不由怒发冲冠!即令备马,意欲亲领马军出关!
副将朱桓劝道:“将军乃主将也,不可轻动,末将愿领军出关,尽斩其首!”
甘宁见说,遂允之。
朱桓辞出后,即点锐卒百余骑,开关直下。
行不及三十里,便遇一队唐军,朱桓并不打话,挺枪纵马直奔敌阵,身后百余骑紧紧跟随。
唐军什长大呼道:“敌军约有百骑,倍于我等,不可与战!”言毕,率先圈马回奔,欲汇合别队唐军后再战。
朱桓见之大怒!遂紧追不舍。
两队人马你追我赶,转眼便奔出十余里。
朱桓恐有伏兵,正欲勒马,忽见斜刺里一队唐军杀到,之前奔逃之唐军亦回马反杀。朱桓略作踌躇,遂令退军,奔出数里后,见唐军并无援军,复又回马,挥军迎战!
唐军虽锐,但怎及朱桓?但见其一马当先,长枪点刺间,快如闪电!
霎时两军错阵而过,唐军已不足五十骑,吴兵战死者不过十余骑耳。唐军什长大惊!心知敌军之内必有勇将,遂一声呼哨,唐军瞬间四散遁走。
朱桓追之不及,遂令左右前出里许哨探,其余军士原地稍歇,心下忖道:“我军与唐军早已停战,为何唐军不宣而战?但又不见大军踪影,赵胜究竟有何诡计?也罢,本将亲往青泥隘巡哨便是。”思及此,便欲令大军开拔。
忽一骑疾驰而来,就于马上大呼道:“敌军约有数百骑,离此不足两里!将军速退!”
朱桓闻之暗惊!忙引众军退去。
奔回武关后,即请见甘宁,进言道:“将军!此事蹊跷,唐军恐有别谋,须遣人急报都督定夺!”
甘宁闻说,又细问朱桓日间战事后,即修书飞报周瑜,同时下令大军出关立寨!
青泥隘,赵胜探知甘宁统大军出关,遂令所部严加戒备,将檑木箭矢等搬运上关,同时遣人飞报长安。
一时间,关外阴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
(本章完)
第114章 诸葛亮以攻代守()
长安城,梁方已领军赶回,引乌孙使者求见马超。
马超遂令入见,召李迪、诸葛亮、王达等六部官员作陪。
乌孙使者恭敬叩首,呈上国书,愿永世为臣。
众文武闻之大喜,纷纷出列贺道:“唐公威加异域,乃盖世之功也!”
马超不以为然,暗道:“说的跟真的似的,什么叫永世为臣,不就是我拳头大吗?难道李迪等人看不出来?跟着瞎起什么哄?”思及此,遂谓使者道:“孤久闻乌孙富庶,曾赠予呼揭粮草无数,此事果有之乎?”
使者不敢起身,见问,忙叩首道:“此事皆为前任国相善须所为,此人蒙蔽国主,罪大恶极,已被杨都督正法,实于国主无干!请唐公明鉴!”
马超闻说,暗自撇嘴,言道:“此皆旧事,不提也罢,既乌孙愿为孤之属国,税赋之事,贵国主可曾言及?”
使者再次叩首,答道:“国主有言,乌孙愿承担西域都督府一应钱粮支应,每年纳贡数额与诸国无异。”
马超微微点头,令其起身,接着道:“西域都督府不过数万兵马,所耗甚微,仅敦煌一郡税赋便足以,何须贵国支应?再者,原都护府诸国岂无粮草奉上?贵国主诚意不足,孤虽亦愿护佑乌孙,但恐陛下不允!还请贵使如实回复贵国主,详加斟酌后,再议此事不迟。”
使者闻言,惶恐不已,再拜道:“乌孙边陲小国,实不通上国礼仪,还请唐公明示,但有所令,乌孙无不应允!”
马超闻之,微觉错愕,自思道:“这乌孙使者把姿态摆这么低,难道想要以退为进?要是换成别人,肯定不好意思再提过分的要求,说不定还会赐予大量礼物,天朝上国嘛!如果乌孙人真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我可是见多识广的务实主义者,怎么可能是你两句话就可以糊弄的?”念及此,不禁心下冷笑,遂佯作困乏,言道:“孤略感不适,还请贵使见谅!可回驿馆暂歇,此等事宜留待明日,先与礼部羊侍郎磋商,拟定章程后,孤再行定夺便是。”
使者闻说,不敢多言,只得叩首辞出。
马超环视众人一眼后,出言道:“方才乌孙使者有言,孤但有所令,彼无不应允,诸公以为,索要何物方可抵消战损?”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皆暗呼惭愧。
李迪进言道:“主公,乌孙贫瘠,又被鲜卑修武卢部掳掠,支应西域大军粮草诸事,已属不易,何谈其他?再者,若逼之过甚。。。恐有损主公颜面。”
张既亦出列,拱手道:“唐公,叔明言之有理,乌孙既已臣服,只需令其纳贡即可。”
马超见说,正欲出言。杨阜已出列,肃容道:“我大汉乃礼仪之邦,若依主公之言,与商贾何异?届时定为天下耻笑!还望主公三思!”
话音一落,姜叙、辛毗等皆出列劝谏。
马超见群情汹汹,顿觉不耐,扬声道:“孤有一言,诸公静听!”
众人闻之,皆缄口不语,目视马超。
马超起身下阶,环视众人一眼,沉声道:“自高祖立国,光武中兴,已近四百载,其间藩邦属国无数,强盛时便掳掠汉土,奴役汉民,衰微时则俯首称臣,纳贡请降,朝廷也确如诸公所言般,以礼相待,甚或助以钱粮!然则如何?匈奴占据河套,鲜卑肆虐幽并,乌桓牧马辽西,西域诸国更是掳掠敦煌!如今我大汉强盛,彼等竟又欲故伎重施,何其可恨!?若非顾及西域百姓,孤早已下令杨兆屠灭诸国!彼等罪孽深重而不自知,反欲以称臣之名揭过!世间岂有如此荒谬之事?!孤若允之,非遗祸子孙而何?!”
众人闻言失惊!杨阜当即下拜,愧声道:“主公之论,发人深省,阜矢口乱言,请主公降罪!”
李迪等见此,忙亦下拜请罪。
马超挥手示意其等起身,接着道:“诚如叔明所言,乌孙等国贫瘠,若索要粮草驼马,其国主必加赋百姓,如此一来,西域之民定然切齿大汉,久之则生乱矣。然若不加惩戒,彼等不知其罪,久之亦生乱矣。有鉴于此,孤思得一计,或可一劳永逸!”
众人闻说,忙问何计?
马超略作沉吟,缓声道:“孤治下之人口日渐稠密,曹操、孙策又急不可图,长此以往,恐雍凉百姓再无可耕之地,然西域地广人稀,何不趁此良机,以百姓之力并之?”
李迪等闻之,不明其意,杨阜问道:“主公究竟何意?”
马超微笑道:“孤欲租借西域诸国土地,以供我大汉百姓耕种耳!使彼等趋于汉化。诸公试想,数十年后,西域与汉土何异?”
杨阜闻言,拱手又道:“果如是,西域强盛指日可待,然其终究偏居一隅,距长安数千里之遥,若日后有人居心叵测,恐为大害!主公不可不虑!”
马超摇头道:“孤自信百年之内,西域稳若泰山!百年之后,西域皆为汉人也!即便日后果如义山所料,亦为同族手足之争,恰似孤与曹操、孙策,上溯五百载,彼此皆为兄弟也!至多改朝换代而已,于我大汉族裔何碍?”
众人闻之,震撼莫名,下拜大呼道:“唐公胸藏宇宙,腹蕴九州,上护汉祚,下佑黎民,德及万物,威加海内,乃盖世英主也!”
马超闻言,大笑道:“诸公过誉了!孤不过重振大汉雄风而已!”言毕,即吩咐羊衜自与乌孙使者交涉,然后遣使各国,令其等各租借一郡之地,年限暂定五十载,西域百姓皆可改投汉籍,各国主不得阻挠。。。
羊衜逐一记下后,即领命辞出。
众人又纷纷出言,询问租地之后治理事宜,马超一一作答。
忽亲军入报,言称李开求见。
马超闻报愕然,令唤入。
少时,李开入见,肃然下拜道:“主公,青泥隘赵胜急报,因吴将甘宁统三万大军出武关,故其亦欲引兵相迎,请主公调兵前往守关!”
马超闻之,皱眉思忖道:“孙策前不久还传书停战,怎么甘宁忽然就领兵出关了呢?难道这事又有曹操参杂在内?”念及此,遂问道:“可知甘宁何故出兵?”
李开道:“十余日前,吴兵数百精锐忽然逼近青泥隘,离关不足二十里,斩杀我军哨骑近百人!赵胜闻之,岂能干休?亦遣精兵突至武关左近,伏击吴兵探马,许是吴兵损失惨重,故甘宁恼羞成怒,遂统大军出关。”
马超点头,随即遣亲军传令,着关平统一万步军,赶往青泥隘守关。再遣快马往告赵胜:“甘宁挑衅在先,务必大破吴兵!”
亲军领命,正欲辞出。
李开止之,进言道:“甘宁不过离关立寨而已,并未进军,眼下意向不明,主公岂能轻易发兵?再者,若其中另有诈谋,如之奈何?”
马超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