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兵锋-第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院仆妇拦住,怪之道:“谁家小子,四处乱窜?”
鲜于勃忙施一礼,答道:“小子鲜于勃,欲寻小姑鲜于燕,还请婶婶引路。”
仆妇见说,掩口一笑,随手指道:“此径尽头右转,便是夫人宴客之地,诸公女眷皆在此间,你自去寻之。”言毕,忽又觉不妥,遂拉住鲜于勃,领其前往。
鲜于勃连声道谢。
仆妇将其领至庭前,嘱咐其不可乱动后,即入内禀告。
少时,鲜于燕携乌兰朵齐出,问道:“勃儿寻姑姑何事?”
鲜于勃见乌兰朵亦在,顿时大急,支吾道:“小侄。。。小侄有机密事面禀姑姑,还请乌婶婶回避。”
乌兰朵本满腹好奇,见说不由大怒!就上前揪其耳,叱问道:“究竟何事?!”
鲜于勃吃疼,又不敢挣扎,忽寻思若乌兰朵知晓此事,必然相助!遂将酒楼之事细述一遍,难免添油加醋,夸大公孙恭之恶行。
二女闻言,果然大怒!便转身入内,向杨氏辞行。
杨氏自然动问。
鲜于燕道:“禀夫人,妾身之侄随一众玩伴出府玩耍,却被醉汉无端欺辱殴打,被逼无奈,只能奋力抵敌,却被役吏带回府衙。小侄年幼,惧怕家兄责罚,故请妾身前往府衙领回玩伴。”
杨氏见说,亦怒,扬声道:“何处狂徒,目无法纪,竟敢于长安酗酒滋事?须得严惩!”言毕,即令仆妇往唤马远入见。
鲜于燕闻之,忙道:“些许小事,不劳夫人费心,妾身姐妹自寻庞令尹理论便是。”
乌兰朵亦出言附和。
杨氏嗔道:“休要胡言!你等皆为将门主妇,若前往县衙,岂非贻笑大方?亦不成体统!只令马远领亲军数名,领回一众小子便是!”
鲜于燕从之,转身欲出。忽蔡琰止之道:“且慢,此事虽为小儿顽闹,但已惊动长安府役吏,且需求见庞令尹。远儿乃唐公次子,恐不便前往。”
杨氏闻言醒悟,遂转令仆妇往寻丁禄,令其前往府衙交涉。
鲜于勃闻讯,顿时瘫软在地。。。
(本章完)
第173章 唐公府李开认子()
长安府衙,贼曹大堂,孙起据案高坐,公孙恭及其亲随并姜维等孩童列于堂下。但闻孙起朗声道:“此次殴斗事件,书吏已详实记录原委,若无异议,便即画押!”言毕,令役吏赍卷宗下堂,双方各领一份。
公孙恭见此,岂肯相从?情急之下,忙上前数步,拱手道:“某有一事相求,还请孙功曹移步!”
孙起见说,不悦道:“事无不可对人言,何须避讳?”
公孙恭闻之,心下暗急,寻思道:“若画押,孙起必然核查名姓,何必自取其辱?”踌躇片刻后,咬牙道:“某复姓公孙,单名恭,唐公赐爵关内侯,还请孙功曹网开一面!日后当有厚报!”
孙起闻言,虽惊不惧,起身拱手一礼后,沉声道:“不知君侯当面,还请勿怪!”言毕,即唤役吏吩咐道:“既然事涉关内侯,依律当上禀令尹处置!你等火速往报之!”
公孙恭见孙起施礼,本以为此事便了,不想,孙起竟欲上报庞柔!顿时脸色大变,急拦住役吏,拱手道:“本为小事一桩,何须大动干戈?本侯虽略有伤痛,然不予追究便是,孙功曹何必如此?”
姜维正暗自忧心:“若为母亲知晓,必然心伤!”忽闻公孙恭言语,忙出言道:“小子等亦无追究之意!”言毕,又转身赔礼道:“我等有眼无珠,冒犯君侯,还请恕罪!”
公孙恭闻之,即手指姜维,却谓孙起道:“既然如此,此事便就此了之,孙功曹以为如何?”
孙起见双方皆不予追究,遂允之。
众孩童大喜,拱手谢过孙起,抬脚欲行时,忽见数人顶盔掼甲,直入堂内!
姜维急视其人,乃丁禄也!又见鲜于勃蔫头耷脑随于其后,亦步亦趋,顿时暗道不妙,众孩童亦皆怔然。
孙起见之,忙下堂见礼,就问何事?
丁禄回礼,苦笑指丁阳道:“此乃禄之幼子。”言毕,转身面对公孙恭,拱手一礼道:“犬子顽劣,还请君侯恕罪!”
公孙恭甫见丁禄入堂,便暗觉不妙,心道:“莫非孩童之内尚有此人子嗣?若如此,本侯日后如何见人?”正思虑间,忽闻丁禄之语,顿时大窘,以袖掩面道:“恭醉酒失态,并不干令郎之事!现忽觉不适,便先行一步,还请将军勿怪!”言毕,引众亲随飞奔回府,羞惭无地之下,竟自此不出府门一步。
丁禄眼含不屑之色,目视其等走远后,即回身怒视众孩童一眼。
众孩童噤若寒蝉,均面带愁容,以为必遭重责无疑。
丁禄冷哼一声,再转头谓孙起道:“既然公孙恭并不追究,某便引此间孩童回府,搅扰之处还请孙功曹见谅!”
孙起虽大觉诧异,但不便多问,遂拱手连道无妨。
丁禄再施一礼后,领一众孩童回府,于路脸色肃然,不发一语。
姜维等满腹疑窦,欲问鲜于勃,却见其紧跟丁禄,不敢回头。忽马秋攀住姜维,沮丧道:“鲜于勃求助其小姑,怎将丁叔父唤来?此番我等恐在劫难逃!伯约可有良策?”
话刚落音,左近一人插话道:“诸位兄长勿忧,待小弟问之!”
马秋视其人,乃赵胜长子赵谦也,闻其言,大喜!因其父乃丁禄义兄也!
但见赵谦趋步上前,脆声道:“叔父且住,未知叔父欲将我等带往何处?”
丁禄见问,怒道:“你等顽劣,唐公欲亲自教之!”
姜维等闻言大骇,马秋更是两股战战。。。
少时,便至公府,丁禄令其等就于门房相候,自入见回禀马超去了。
众孩童见此,尽皆瘫坐,丁阳揪问鲜于勃道:“维哥定计,本为求助鲜于婶婶,你却将我父唤来,何也?!”
鲜于勃见问,遂将求见鲜于燕之事讲述一遍,愁眉苦脸道:“丁叔父就过问此事,便问参与者何人?小弟不敢隐瞒,只得据实言之。不想,丁叔父闻知事涉秋哥,即往告唐公,故而。。。小弟也是迫于无奈,还请诸位兄长勿怪!”
丁阳闻之,颓然跌坐,叹声道:“如此,只恐杖责难免,然不足为虑,将养些时日,自然见好,小弟所忧者,乃誊抄书经也。。。”言毕,唉声叹气,苦恼不已。
众孩童深然之,俱各愁容满面。
忽姜维出言道:“维身为兄长,自当一力担之,诸弟勿忧!”
马秋闻之,奋然道:“此何言也?我等即为兄弟,自然有难同当,岂能诿过兄长一人?!不过杖责抄书,有何可惧?”
众孩童见说,思之亦然,不由振奋。丁阳附和道:“秋哥言之有理,《论语》《大学》等,小弟倒背如流,有何难哉?”
一时间,众孩童纷纷出言,怯惧之心渐去。。。
公府偏厅,大宴已近尾声,众文武尽欢而散,相互拱手辞行。
马超暗留李迪、李开、诸葛亮三人,令丁禄将一众孩童带至堂前。
稍顷,众孩童至,下拜见礼。
马超挥手令免礼,和颜悦色道:“你等皆为孤之子侄,今日不论官爵,但叙亲情!”
姜维等闻言,莫名其妙,却不敢言声。
马超环视众人,面色转肃道:“你等可知错?”
众孩童齐声道:“我等知错!还请唐公责罚!”
马超轻咳一声,拿捏道:“方才孤曾有言,今日但论亲情,莫非称孤一声叔父,有辱你等身份?!”
众孩童皆为胆大包天之辈,除马秋外,尽皆郑重叩首,齐声道:“我等顽劣,还请叔父责罚!”
马超微微颔首,却不令其等起身,目视姜维道:“伯约年长,便将此事据实细述一遍!”
姜维闻之,便将始末详细备述。
丁禄闻知此事丁阳出力最多,不由勃然大怒!将之揪起,便欲责打!
李迪见此,正欲出言阻拦,李开早已上前,劝道:“知节息怒!”言毕,回身目视马超。
马超会意,即令姜维引众孩童回避,问之道:“文优何意?”
李开拱手道:“主公,此子聪敏异常,谋事不拘一格,正合开之心意,故敢请收其为徒,以传衣钵!”
马超见说,暗忖道:“可能李儒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想物色一个接班人,这丁阳倒是合适人选。嗯。。。丁禄儿子女儿一大堆,干脆就把丁阳过继给李儒得了。可是这话怎么出口呢?”思及此,遂目视丁禄,微笑言道:“知节虽有六子,然皆为武夫,莫非欲令丁阳习武乎?不如就师从文优,也好添些文气!”
丁禄闻言大喜,岂有不愿之理?忙拱手道:“末将自无异议,只是小儿顽劣,恐辜负文优公厚望!”
李开闻之,接话道:“丁阳虽幼,但奇计迭出,若非遭遇公孙恭,无法速胜,其等岂能陷入窘境?由此可见,丁阳实乃璞玉也!只恐开才疏学浅,误人子弟。”
马超见说大笑,起身道:“文优不必过谦,以孤之见,不如令丁阳拜文优为义父,也好早晚教之,以免误入歧途。”
丁禄闻言,稍作思忖后,正色道:“文优公日渐年迈,却孑然一身,末将早起意过继一子,奉养膝下,然诸子皆生来蠢笨,只堪舞刀弄枪,故不便出言而已,今幸文优公看重丁阳,不如就此收为子嗣!”
李开闻说,不由老泪纵横,环施一礼,涕泣言道:“开罪孽深重,累及族中,乃不详之人,若丁阳认开为父,必受牵连,故此事万万不可!”
马超见此,即扬声道:“文优不必多心,若真有因果,孤愿一力担之!”
李开闻之,感激涕零,就下拜叩首,丁禄亦拜。
马超扶起二人,微笑道:“此事就此定下!至于外间小子,孤欲令其等誊抄《诗经》百遍,诸公以为如何?”
众人闻言,皆大笑,唯诸葛亮不解,马超解释道:“似《论语》《礼记》《孙子兵法》等经典,外间小子早已誊抄不下数百遍,多能倒背如流,不需十日,便可誊抄完毕,岂非便宜?故令其等誊抄《诗经》以为责罚!”
诸葛亮闻之,哑然失笑。
(本章完)
第174章 襄平城张缉任事()
幽州,襄平城,太守府,阳仪坐卧榻上,咳嗽连声,问其子阳朔道:“伯道行至何处?”
阳朔忙上前扶住其父,拍打顺气,答道:“父亲勿急,伯道统大军赶来,恐尚需时日。”
阳仪微微颔首,又问道:“阎使君可曾启程?”
阳朔点头道:“阎使君已至昌黎郡,十日内必抵达襄平!”
阳仪长叹一声,挥手令众人退下,闭目歇息。
原来,阳仪参与三韩之战后,对郝昭亲睐有加,便将孙女予之为妻。待平定辽南后,即回襄平。未及半年,忽身染沉疴,因年老,服药数月仍不得痊愈,自觉时日无多,遂聚集辽东众官,议及后事。不想,众官多为公孙氏旧吏,皆议请上书唐公,举公孙康复镇辽东。阳仪见附和者众,不由暗自忧心,自思若真上书唐公,公孙氏恐灭门矣!然重病缠身,无力争论。待众官散去后,阳仪寻思只能先致书幽州刺史阎柔,由其坐镇襄平,并传书郝昭,请其领兵威慑,否则辽东必然生乱。。。
却说郝昭屯兵乐浪以北,雅鲁江西岸,威压高居丽都城丸都!两年来,练兵秣马,只等军令下达,便挥军北向!
这一日,郝昭忽接阳仪书信,览毕大惊!急擂鼓聚将,选精骑三万,火速赶往襄平,留高俊镇守大营。
二十余日后,郝昭大军抵达辽东,就令驻兵襄平城外,却领千余铁骑入城,求见阳仪。
时阎柔已至,闻知郝昭统铁骑三万赶来,大喜,急请入内议事。
阳仪亦挣扎坐起,咳嗽良久后,谓阎柔道:“今伯道已至,大事定矣!仪恐时日无多,便有劳使君升堂议事,先暂定太守人选,再发书上禀唐公!”言毕,唤其子呈上书信一封。
阎柔拆视之,见书中皆为辽东属官名讳官职,不由讶异道:“阳公此举何意?”
阳仪见问,又是剧烈咳嗽一通,缓声道:“信中所列皆为公孙氏旧吏,仪曾聚众商议后事,欲荐昌黎郡丞张缉继任,然其等极力反对,因恐其等作乱,累及两位公子,故暗记其名,请使君留意,若彼等稍露端倪,即擒斩之!”
阎柔暗叹其忠,起身拱手一礼,肃容道:“阳公宽心,有伯道大军在此,彼等不足为虑,还请阳公保重!”
不料,阳仪心事了结,长吁一口气后,竟就此逝去。。。
七日后,阳仪丧事已毕,阎柔就召集辽东众官,问之道:“阳公在时,曾属意昌黎郡丞张缉继任辽东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