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则天大全集 >

第186章

武则天大全集-第186章

小说: 武则天大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治心头泛起一阵异样的感觉,这些年她何曾这般多愁善感过?一股大丈夫气概油然而生,忙走过来,轻轻揽住她肩膀:“别难过,夫人久慕释教笃信至诚,此刻一定魂归兜率,身在弥勒净土。”

    媚娘却连连摇头:“话虽如此,我难脱不孝之罪啊!”

    “何出此言?”李治不禁蹙眉——武士彠爵至国公、追赠郡王,还要怎样才算孝?

    “我父虽然名分尊贵,但我武氏一族除我之外可谓无人。元庆、元爽、惟良、怀运等辈固然自取祸端,却也怪我一时激愤,未做长远打算,把他们全都置于死地。姐姐、妹妹也都不在了,如今贺兰敏之又身犯十恶流死边庭,可叹武氏世袭断绝,父母虽得尊号不能血食。这岂不是不孝?”

    李治真是哭笑不得——脚下的泡都是自己走的,当初惩治他们时不死不罢休,现在又后悔,何必呢?至于贺兰敏之的死因,你自己不清楚吗?但不好再翻旧账惹她难过,便顺着她道:“这倒也是,堂堂后族闹得举目无亲实在说不过去……这样吧,你侄辈中可还有人?召一位过来,承袭周国公之爵,也算全了你这份孝心。”

    媚娘等的就是这句话,然而李治主动提出她竟不应声,转而又叹道:“有倒是有,不过武元庆嫡子皆亡,唯有一庶出,恐不堪其位;元爽之嫡子尚在,名唤承嗣,听说为人倒还聪明,只是当初元爽因罪流配,他属罪人子弟,身在岭南无赦令不能回来。”

    “那有何难?朕立刻下诏,赦免元爽之罪,将他们一家召回。”

    “不好。”媚娘连连摇头,“功是功,罪是罪,元爽一门既已定为罪人,无故赦免岂不有碍圣明?朝廷内外议论起来,究竟是当初定罪错了,还是如今赦免错了?”保全面子不过是能说的理由,还有不能说的理由——几位宰相都盯着她呢,这时候无故特赦侄子入京,那帮家伙岂不要跳出来讲道理?即便办成了,没个不惹朝野非议的,要做就要做得滴水不漏。

    “那怎么办?”李治犯了难。

    媚娘这时才抛出办法:“大赦。”

    “赦免天下所有囚犯?”

    “是。乾封以来朝廷多年不曾大赦天下,许多黎庶或因灾荒所迫为窃为盗,或因军府征召逃亡逃役,今诸乱方息,不如所有前愆一笔勾销,普惠于天下。再者孩子们成亲,又已收复西域之地,也正该添添喜气,让百姓们沾沾光了。”

    李治手捻胡须思忖片刻,不禁心悦诚服:“有理。”

    普惠天下自然是好的,但媚娘还有更深的算计,又道:“还有一事也要请你准许。当年元庆等人被贬时我曾修《外戚戒》,想来自那以后我也多年不曾再有什么修撰,如今许敬宗也走了,刘仁轨虽领衔修撰却出征在外,郝处俊政务还忙不过来,整理史书已够他忙。所以我想召几位文士,在宫内助我修几部训导内庭的书。先帝不也曾为你留下《帝范》吗?咱们敬天法祖,也该给孩子们编几部书才是。”

    李治知她喜欢出风头,修书立言的瘾又犯了,苦笑道:“行啊!只要你高兴就好。”

    “所用之人我要亲自挑选。”

    “好好好,朕全都依你……”

    媚娘闻听此言才止住悲意,由衷地笑了。李治根本没意识到,随着这些许诺,一个中宫党已悄然诞生,从此以后她将不再是独自战斗的孤狼。

    四、北门学士

    咸亨五年秋,在媚娘的强烈建议下,李治颁布了一系列诏书。

    首先是为宗族上尊号,追谥宣简公李熙(李渊高祖父)为献祖宣皇帝,妣张氏为宣庄皇后;懿王李天锡(李渊曾祖)为懿祖光皇帝,妣贾氏为光懿皇后。至于李治的高祖父李虎、曾祖父李曇延谖涞鲁踝汾治婢盎实邸⑹雷嬖实郏拮恿菏稀⒍拦率弦卜直鹱汾治傲一屎蟆⒃昊屎螅识扌柙偌印5诿哪锝ㄒ橄吕钪斡治娓改浮⒏改父牧烁炝痢⒏绲淖鸷牛浠实劾钤ㄎ咦嫔褚⒒实郏禄屎笪律窕屎螅晃幕实劾钍烂裎谖奈涫セ实郏牡禄屎笪牡率セ屎蟆

    追谥之后媚娘“提醒”李治:“既然列祖列宗皆称皇帝、皇后,咱们在位的帝后怎能使用和祖先一样的称呼?咱们得避讳。”怎么个避法呢?她提议,今后李治改称“天皇”,她则称“天后”。李治听罢大笑——这哪是追尊祖先,分明是借追尊祖先抬高自己名号嘛!不过自己能享受天皇之美誉,有别于古今任何一位皇帝,倒也威风十足,于是就同意了。可是诏书一下,朝廷议论纷纷:

    “君以乾德,后享坤德。当初皇后参与禅地倒也罢了,哪有皇后冠以‘天’字尊号的道理?”

    “天后天后,越听越别扭,是天子之后,还是上天之后啊?”

    “你们少见多怪,怎么没有配‘天’字的皇后?隋文帝之女、周宣帝之皇后杨丽华,当初不就称‘天元皇后’吗?”

    “周宣帝宇文赟是昏君啊!后来社稷都被杨家篡夺了……”

    “嘘!别胡说,脑袋不要了吗?”

    好在非议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紧接着李治又宣布改元上元,大赦天下。这些年政务繁杂,朝廷也多恩怨,获罪之人不少,算来谁没有一两个知近之人倒霉?如今普惠天下,连远流边庭之人也可高高兴兴回家,众人各与亲朋团聚,也就顾不上对尊号指手画脚了。就在一片欢笑之中,武元爽之子武承嗣被媚娘召到长安,袭周国公之爵,并被授予当初贺兰敏之担任过的尚衣奉御之职。

    然而意外还是有的,就在媚娘受益的同时,郝处俊、张文瓘等人也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上奏请为以往获罪的皇亲贵戚追复官爵。李治的反应实在令人玩味,也不知他是年纪大了顾念旧日亲情,还是做事全无主张,总之就像风中的葫芦一般,东风来了顺东风、西风来了趁西风,竟然全部顺从了诸宰相之意。于是追复长孙无忌太尉、赵国公,无忌十二个儿子尽皆流死岭南,遂以其嫡孙长孙元翼袭爵;追复去世多年的于志宁为光禄大夫、太子太师;高氏一族也得到宽恕,虽说高履行已忧郁而亡,但其妻东阳公主,其子高瑾、高璇以及其弟高审行、高真行尚在,一律召回长安,恢复官爵。媚娘对此自然是怒火中烧,暗自埋怨李治左右摇摆,难道废王立武的陈年旧案又要翻出来不成?不过她仍然选择了隐忍,因为她还有更重要的布置要做……

    麟德殿以西有一处小院,虽位于皇城之内,但位置偏僻,紧邻着蓬莱宫西墙。因为再往南几步就是右银台门,而麟德殿又是皇家御宴之用,所以这小院通常大宴时是皇室贵戚候驾之地,平日很少有人。

    然而今天这里却变样了,室内宫灯、牙床等物尽皆撤去,只留一张主座、一幅纱帘,左右换了十几对几案坐榻,笔墨纸砚、烛台镇纸尽皆齐备,左右厢房中的杂物也已清空,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书籍、图册。有四名绿袍官员正垂首站在院门口,虽一动不动,但脸上神色不定,显然都是第一次踏进内廷,不免有些紧张,既不敢随便交谈,也不敢东张西望。

    “皇后驾到……”

    随着这声宣号,四人直挺挺跪倒在地:“参见皇……天后。”

    “免礼,让你们久候了。”媚娘姗姗而来,口气甚是谦和。

    “不敢。”四人依旧很拘谨,甚至不敢抬头看一眼,直至皇后的裙摆自身边飘过,紧跟着许多双宦官的脚走过,他们才缓缓起身,低着头跟在后面进了院。

    媚娘倒是很随便,登堂入室来到主位,坐下来喝了一口宦官捧来的水,又接过绢帕擦擦嘴,笑道:“诸位也都落座吧。”

    眼见宦官已垂下纱帘,皇后隐于帘内,四人才敢抬头,深施一礼道:“谢座。”微微瞻顾一番,便各自寻了张就近的几案坐了。随后又进来十名宦官,施过礼在后排的几案前就座,似是专司文墨的。

    纱帘其实很薄,媚娘坐在里面一览无余,见众人皆显拘谨,便笑道:“四位不必紧张,你们应该已经知道了,本宫召你们来是修书的。虽说我也读过一些书,写过《外戚戒》,毕竟是女流之辈,因而恳请圣上诏请贤才,四位皆是当今文坛之中的雄杰,学识千里挑一,品质绝非俗流,故而得以入选。今后本宫还要多多向你等请教,千万莫拘束啊!”

    四人闻听此言受宠若惊,立刻起身道:“皇后过誉,臣等实不敢当。”话虽如此,心里却不免生出几分傲然——学识千里挑一,品质绝非俗流,皇后待以贵客之礼,这是何等荣幸?加之四人平素皆有些不得志,闻此赞誉真有扬眉吐气之感。

    范履冰,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士;苗神客,沧州东光(今河北东光)人士,这两人皆是进士出身,学识优异文采出众,现任周王府属官,惜乎李显耽于玩乐不读书,两人有志难伸。周思茂,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人,现任起居舍人,负责记录皇帝诏令以备修撰实录,有传言说他与郝处俊关系不睦;胡楚宾,宣州秋浦(今安徽石台)人,弘文馆的学士,此人学问极好,但有个毛病,每做文章必要喝酒,据说只要喝过酒,妙辞美句便如三峡之水汹涌不竭,可因为这毛病整天醉醺醺的,搞得同僚不待见,始终升不了官。一言以蔽之,媚娘召集了一群才华出众却不得志的文人,而且还都出身寒微,没有关陇背景。

    四人中以范履冰年纪最长,他是武德年间的进士,如今年逾六旬须发斑白,却仍存几分狂傲的热忱,抱拳当胸道:“臣智不足以统率三军,勇不足以尽命行伍,唯一支秃笔仍可效力皇家,陛下但有差遣臣必竭力。未知娘娘欲做何文章?”

    “不忙。”媚娘示意他坐下,“还有两人未到,等……”

    话未说完,范云仙满头大汗跑了进来:“哎哟娘娘!可真废不少劲儿,总算把他们带进宫了。”

    “还不请进来。”

    “是!”

    范履冰等四人甩脸望去,殿门处并肩走来两人,皆是布衣装束。一人年约四旬身材高大,白面长须相貌端正;另一人年纪稍轻瘦小枯干,却满脸嬉笑不拘小节,背着手溜达进来,这哪像入宫觐见,简直似在逛长安城西市。

    但随着两人走近,范履冰等人看清了二位面孔,不禁又站了起来——原来是多年不见的熟人啊!

    那白面长须者姓刘名祎之,常州人,其父刘子翼在隋朝任秘书监,颇享大名,贞观年间李世民曾召刘子翼再度入仕,但子翼以母亲老迈为由固辞不受,甘守林泉直至老母病逝,堪称大孝子,后在吴王李恪府担任功曹,迁著作郎、弘文馆直学士,参与修编《晋书》,于永徽年间去世。有其父必有其子,刘祎之同样以孝行著称,而文才更在其父之上,数年前已升任中书舍人。但顾念亲情这点他做得有点儿过了,他有个姐姐在宫中当女官,常年不得相见,有一次二圣出巡,李治命他回宫探望年迈的荣国夫人,他趁机私自谒见姐姐,被人揭发获罪流放。

    至于那个举动随便者,更是老熟人,便是曾解离合诗,却因一句“不知守鸭绿之险”而遭流放的洛阳才子元万顷。

    二人匆忙向媚娘大礼参拜:“草民叩见皇后陛下。”虽说蒙大赦而回,但两人的官都没了,如今只是平头百姓。

    “请起……”媚娘笑道,“听说带你们入宫挺麻烦啊。”

    元万顷从未见过皇后,却放荡不羁、心直口快,站起身满不客气道:“那帮侍卫也太不拿娘娘的话当回事啦!我们是您专门找来的,丹阳门那关还好过,光顺门横遮竖挡,多亏范公公为我们解释,这还上上下下搜了个遍才放进皇城。”众人无不暗笑——不长记性!这些年流放之苦全白受,还是给二两朱砂就要开染坊!

    刘祎之态度恭谦得多:“我等不过一介白丁,宫廷侍卫详加讯问也在恪尽职守。”

    媚娘毫不啰唆,当即吩咐范云仙:“取宫中腰牌来,明日起诸位学士无需走光顺门,从西夹道过来,自右银台门直接入内廷,任何人不得阻拦。”说罢又朝二人一笑,“本宫大老远把你们赦回来,岂能让你们屈居白丁?”

    刘元二人顿时怔住——难道皇后促成大赦,就是为了我们俩?

    事实当然不是如此,但媚娘也乐得让他们感恩戴德,遂道:“刘祎之,本宫深知你是个贤良,流放你实在于心不忍。你当初所犯虽是小过,但朝廷内外有别,焉能私自谒见亲属?若是人人都学你,皇宫成了什么?故而严惩以儆效尤。”

    “臣明白……”

    “现在召你回来,中书舍人一时还不便复原,暂且在这里修书,另外我还有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