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则天大全集 >

第301章

武则天大全集-第301章

小说: 武则天大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嗷!”王庆之一声惨叫,被他打蒙了,“你、你……”

    “哼!”李昭德这才冷笑道,“奉圣上之命教训你!跟我走!”说罢又薅住他衣领,迈步就往外走。

    王庆之被他拽得一个趔趄,料想事情不妙,捂着红肿的脸颊不住央求:“大、大人,饶了我吧……”

    李昭德根本不理睬,他人高马大,拽着身形单薄的王庆之活像拎着只小鸡,大步流星直奔宫门。这一路岂能不热闹?莫说官员,就是侍卫也没见过这种事,谁瞧了都稀奇,又不便掺和,乌乌泱泱都在后面跟着,来至则天门时已围了好几十人。

    宫门外更热闹,随王庆之请愿的那一百多人都在外面候着,李昭德见这些人都在,心下甚喜,把王庆之往守门士兵处一推,扯开嗓门一声高喊:“此贼欲废我皇嗣,改立武承嗣为太子!圣上有命,狠狠地打!”这声呐喊实在厉害——武曌只是嫌他讨厌,并没说别的,而李昭德却故意把他挨打的原因归结于请立武承嗣!

    “大人饶命!下次不敢啦……”王庆之简直快哭出来了,一个劲地告饶。

    当兵的不管那么多,既然皇帝有令,立时围上拳脚相加,连脑袋带屁股一通狠揍,李昭德也跟着挥起老拳,把王庆之打得鼻青脸肿、满地找牙。跟随他来的那百十号人见此情形怎不害怕?他们或是王庆之招揽的地痞流氓,或是被蒙骗利诱的穷困百姓,全是瞧“孔方兄”的面子,哪个真心拥戴武承嗣?这会儿见领头的已遭毒打,那还等什么?赶紧跑吧!眨眼的工夫各自鼠窜,逃了个干干净净。

    来往的官吏却越围越多,众军兵兀自拳打脚踢,王庆之早被打得骨断筋折、满脸是血,在地上不住打滚,喊都喊不出来了,喉咙咕咕作声。众官员也嫌此人讨厌,刚开始还暗呼解气,可眼见他被打得这么惨,又不免动了恻隐之心,该住手了吧?哪知李昭德仍不罢休,从守门士兵手中夺过一条大棍,踩住王庆之大腿,照定他后脑勺猛地一抡——只听“嗵”的一声闷响,王庆之再也不动了。

    霎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看傻了,愣了半天才有个士兵颤巍巍道:“死、死了……”皇帝下令狠揍,可没传令打死啊!

    “死了更好,一了百了!”李昭德满不在乎,把大棍一扔,“愣着干什么?抛到城外喂野狗!”说罢抬头扫视围观众人。众官员眼瞧着他把人打得脑浆迸裂,兀自心惊肉跳,四目相接都不禁一阵寒战。

    李昭德一脸傲然扬长而去,他要的就是叫大伙害怕——瞧见没有?想废皇嗣就是这下场,我看今后谁还敢再嚷嚷立武承嗣!

    不多时回到成武殿,跪倒施礼:“臣复命。”

    武曌怒气方消:“你教训过他了?”

    “陛下放心,这刁民以后再不会滋扰任何人了。”

    武曌一怔:“你把他杀了?”

    “正是。”李昭德面不改色底气十足,“这等胡言乱语、扰乱朝廷之人,不早除之更待何时?”

    “你……唉!”武曌一阵苦笑——我也真气糊涂了,怎么让这愣头青去处置?

    武曌何尝不知王庆之的靠山是谁?教训王庆之,冲的就是武承嗣。其实她对武承嗣已日益不满,想当太子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能这么急不可待啊!武曌虽年逾七旬,可当上皇帝才两年多,武承嗣成天琢磨她身后事,她能高兴吗?但武承嗣是地地道道的武家人,现在打击李唐复辟还忙不过来,怎能处置自家侄儿?故而她一忍再忍,哪知武承嗣不知收敛,今天实在忍不住了,所以打算借责打王庆之给武承嗣一个教训。岂料李昭德下手太狠,竟给打死了,这下可闹过了,今后谁还敢再提拥立武承嗣之事?

    她审视李昭德良久,索性把话挑明:“你跟朕说实话,是不是故意打死的?”

    “是。”李昭德供认不讳。

    “我侄儿与你何仇?你就这么不希望他承继皇位吗?”

    “陛下……”李昭德双膝跪倒,义正词严道,“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陛下身有社稷,自当传之子孙,为万代宏业,岂得以侄儿为嗣?母子者,血亲也,立庙祭祀乃是伦常。自古未闻侄儿当天子,而为姑母立庙者。况且陛下昔受天皇顾托,乃得正位天下,若将天下传与承嗣,天皇不血食矣!”

    武曌愕然望着李昭德,半晌无语——毫不客气地说这番话已暗示复辟,甚至还宣扬唐天子的恩德,坦言她武某人的天下就是来源于李唐,就凭这番话李昭德足可落个与岑长倩等人一样的下场!然而这次武曌没有动怒,不仅因为被李昭德的直言不讳所震惊,更因为事实不容否认。

    没错!她的天下本来就是从夫家篡夺的,掩饰又能欺谁?

    平心而论武曌真的忍心断绝和李唐的一切吗?如果她真打算抛弃李治,又何必坚持乾陵的祭祀?何必立述圣碑?何必塑造宾王石像宣扬其功绩?她不可能忘了李治,是李治把她从感业寺拯救出来,她才有后来的一切,恩怨归恩怨,毕竟她真心爱过那个男人呀!她怎么忍心让李治变成断绝祭祀的孤魂怨鬼?她曾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时至今日一切都已破碎,李弘病逝,李贤被她逼死了,李显废黜于外,现在只剩武轮这一个儿子了,岂能再舍弃?

    仅就感情而论,武曌当然想立武轮,那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啊!可一旦把政权交还儿子,那就意味着她的武周王朝一代而终。就算她让儿子改了名,也是自欺欺人,复辟是必然的。若把皇位传给侄子,王朝倒是可以延续,然而武轮乃至李显又将是什么下场?事情明摆着——倘若立子,便有国祚断绝之忧;倘若立侄,则有子孙断绝之危。自相矛盾左右为难,这是个解不开的死结!

    “唉……”武曌满腹心事被李昭德戳中了,颓然瘫坐龙椅,仿佛一瞬间苍老了十岁。她之所以在武轮和武承嗣之间摇摆不定,就是因为下不了决心,她既不甘心自己苦心创造的王朝化为乌有,又不想付出断子绝孙的代价。有时武曌甚至恨自己,为何自己偏偏是个女人呢?可她若不是女人,又怎可能篡夺坚如磐石的李唐王朝?老天是公平的,给了她至尊的荣耀,却也给了她无法逃避的痛苦……

    李昭德并非一味斗狠,也不乏智略,他见女皇苦恼不已,很适时地往前凑了两步,语气和缓了下来:“陛下,其实臣防备魏王也是为您着想,您不觉得魏王权柄过重吗?”

    武曌摆摆手:“朕知你心属皇嗣,念你一片坦诚,朕也不怪罪你。至于承嗣,他毕竟是朕侄儿,委以重任理所应当。”

    “侄儿?”李昭德微微冷笑,“侄之于姑,其亲何如子之于父?子犹有篡弑其父者,况侄乎?”

    “你说这话是何居心?”武曌疑他有挑拨之意,顿时柳眉倒竖。

    李昭德拱手道:“臣不敢离间皇家,也不敢质疑魏王图谋不轨,只是就事论事。陛下践祚以来魏王屡兴大案,他宣扬‘代武者刘’,刘行实、史务滋等人就掉脑袋;他叫宰相联名推举,岑长倩、格辅元稍有不从就祸灭满门;他鼓动酷吏诬告重臣,狄仁杰、李嗣真等人便获罪遭贬。陛下每每顺从他意,叫天下人怎么想?如今他贵为亲王,身兼宰相,一手把控凤阁鸾台之权,又有建昌王、河内王等为羽翼,张嘉福、王隐客等为宾友,来俊臣、王弘义之辈亦甘俯首,威临百僚声震朝野,何异人主?古人云‘臣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陛下若再优容魏王,满朝文武岂不都要看他脸色行事?后进之士岂不都要投靠他门下?恐非社稷之福啊!”

    武曌闻听此言脊背发凉——是啊!她怎么从来没想到这一点?从史务滋之案到岑长倩之案,再到李嗣真之案,固然主掌判决的是她,但这些事不都是武承嗣挑起来的吗?这些人不也都是武承嗣想除掉的吗?虽然承嗣在她面前老实得像只小鸟,并不等于背后没野心、没阴谋!其实她跟这帮侄子有何亲情?不过因利相合,当初武元爽还是她流放致死的呢,难道武承嗣就一点儿都不恨她?细想起来她这个姑母其实是外人,武承嗣、武攸宁、武三思他们多年同甘共苦,人家才是真感情。诚如李昭德所言,子犹有篡弑其父者,玄武门之事深可为鉴,更何况侄子?不服老归不服老,毕竟她已年逾七旬,有朝一日她若老病不起,掌握不住权柄,不怕这帮侄子效仿隋炀帝来个榻前逼宫吗?那时莫说李治不血食,武轮性命不保,她自己能否善终都难说!其实何待来日,现在武承嗣不已经等不及了吗?现在不就让王庆之一再滋扰吗?

    武曌越想越觉得李昭德的话有道理,不禁攥紧了拳头……

    三、自谋出路

    如意元年八月,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女皇突然下诏,宣布文昌左相武承嗣改任特进,纳言武攸宁改任冬官尚书,夏官尚书、同平章事杨执柔改任地官尚书,并罢政事——武承嗣失势啦!

    特进是正二品文散官,仅次于开府仪同三司,地位甚是崇高,但没有任何职权,实际上就是闲人,连朝会都没必要参加。如果仅是武承嗣丢了实权也罢了,武攸宁也丢了相位,连带着有亲戚关系的杨执柔也跟着罢相。很明显,女皇对武承嗣的态度有了重大转变。

    除了李昭德,百官都莫名其妙,虽然许多人乐于看到这个结果,但也转变得太快了吧?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裸露了女皇的心思。九月初一日,女皇在大朝时对百官宣称,她两年前脱落的一颗后槽牙又长了出来。七旬老妪长出新牙,世上有这等奇事?群臣当然不会扫兴,都夸赞女皇身体强健,说这是一大祥瑞。于是女皇下令在洛阳嘉善坊建一座长寿寺,专门纪念此事,并改元长寿,大赦天下。

    这回大伙明白了,女皇是要向天下人宣示:朕很长寿,谁也别算计朕的身后事!

    改元后女皇又增补李昭德为凤阁侍郎,崔元综为鸾台侍郎、同平章事;武承嗣触了姑母的霉头,懊悔不已,更忌恨那些心向皇嗣的大臣,但这时候他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西域之战已拉开序幕。

    武曌采纳唐休璟的建议,发二十万大军西征,不过主帅人选却是个难题。朝廷自天皇晚年就出现了缺乏大将的问题,李治死后原本还有程务挺、王方翼、黑齿常之三位名将,但武曌为了夺权,消弭军中隐患,把这三人都除掉了。现在遇到重大军事行动,该以何人为帅?关键时刻李昭德推荐一人——右鹰扬将军王孝杰。

    王孝杰,雍州新丰人,出身寒门自幼从戎,早年曾跟随刘仁轨、裴行俭出兵放马,以勇武著称,立过不少战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在吐蕃有过一段传奇的经历。凤仪三年唐朝西征受挫,时任副总管的王孝杰、刘审礼在大非川遭论钦陵大军围困,由于主帅李敬玄临阵怯懦不敢营救,先锋军孤立无援全军覆没,刘审礼重伤身亡,王孝杰被敌军生擒押往逻些。当时吐蕃前任赞普芒松忙赞过世,器弩悉弄刚刚继位,年仅五岁,小赞普见到王孝杰,惊奇地发现他的相貌酷似死去的父亲,抱着他一顿痛哭。结果吐蕃人非但没加害他,反而礼敬有加,待为座上客;两年后两国暂时息兵,适逢文成公主去世,朝廷遣使吊祭,他又跟随使节返回大唐。王孝杰虽然从来没担当过主帅,但由于有这段特殊经历,对吐蕃内情了解极深,对他们的将领及战法更是了若指掌,故而李昭德此番力荐其出任主帅。

    女皇从善如流,当即任命王孝杰为武威道行军大总管,并给他配了两名得力的副手,西州都督唐休璟、左卫将军阿史那忠节——唐休璟久在边庭,曾任西域副都护,文武双全颇有智略,此番出兵的建议就是他提出的,当然义无反顾;阿史那忠节乃西突厥胡禄屋部首领,跟随阿史那斛瑟罗内附,派他去自然是为了招抚旧部,防备东突厥。

    这是大周建立以来首次大规模出征,朝野莫不瞩目,三军士气高昂。一则选将得当,二则将士尽命,加之吐蕃内乱军心不稳,论钦陵根本未及救援,王孝杰指挥得当连战连捷,一路凯歌势如破竹,结果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便将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全部领地尽数收复。

    露布传至洛阳,女皇惊喜非常,在朝会上盛赞王孝杰之功:“昔贞观中得蕃城,其后西陲不守,并陷于吐蕃。今既尽复于旧,边境自然无事。孝杰建斯功效,竭此款诚,遂能裹足徒行,身与士卒齐力。如此忠恳,深是可嘉!”于是晋升王孝杰为左卫大将军,又在龟兹重建安西大都护府,任命左玉铃将军许钦明担任都护,留三万兵马驻守——自此西域重归中原王朝统治。(这次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