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汉重生 >

第131章

东汉重生-第131章

小说: 东汉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四十三章 邺城() 
只见三个人来到了公孙续的身边,同时行礼道:“属下参见主公!”“末将参见主公!”

    “都坐吧!”公孙续不急不缓的说道:“喝口茶!”

    “多谢主公!”三个人坐下之后,也是客气的说道。

    就在这个时候,只见公孙续先是喝了口茶,之后就放下茶杯后说道:“文忧,我知道你今天在正堂之上,有些话没有说,现在就说一说吧!”

    “主公英明!”李儒还不失时机的奉承了公孙续一句。

    “哈哈!”公孙续和三人都是比较熟悉了,更是相互信任的主臣,所以,公孙续也是大笑着说道:“文忧,不要拍马屁了,快说吧!你心里的想法!”

    “是!”只见李儒这个时候,先喝下一口茶,放下茶杯之后,就一本正经的说道:“袁曹现在开战于白马,但是将来必定决战于官渡,所以,我们不用去管他们!

    不过,初期袁绍凭借他的硬实力,一定会取得战争初期的局部胜利,但是袁绍优柔寡断,用人唯亲,他手下的谋士又帮派林立,相互攻讦,所以,之后的战场还未可知。

    所以,主公我们除了要做好准备之外,还要”

    李儒说到这里,又不说话了,反倒停顿了下来,于是公孙续明白了,李儒有些话不好说。

    于是公孙续这才笑呵呵的说道:“文忧啊,你跟了我也有了一段时间了,还不了解我的性格吗?有什么话就说吧!”

    “诺!”这个时候,李儒也是微笑着说道:“这一次袁曹大战,一定会向我说的方向发展,但是最终的结果,属下还是倾向于曹操会最终取胜,但是不管结果会怎么样?我们都不能过早的参与,但是也不能坐视不理,所以,我们要在冀州做些准备”

    经过李儒的详细讲解,和公孙续等几个人的商议之后,最后还是敲定了这一次公孙续的战略意图。

    一个时辰之后,李儒、赵云和谭仲,都是有些激动的离开了公孙续的房间,而公孙续也没有多说什么,而是转身回到后宅去陪自己的家人去了。

    至于,公孙续和李儒、赵云、谭仲等人都说了什么,就没有人知道了,而接下来的几天,公孙续却一反常态的没有处理任何政事,反而全身心的去陪自己的家人,去陪自己的女人。

    几天后,公孙续的手下,都收到了他们主公的命令,李儒在后方负责统领全局,赵云负责兵马,而高览则是秘密点齐三万人马,准备随时等待公孙续出兵的命令。

    而公孙续自己则是带着一千名亲卫,和一只秘密人马,他带着典韦和两百名暗影人员秘密的出发了。

    而在这里我们必须说一下什么是暗影人员,其实这就是公孙续让李儒,秘密培训的细作。

    只不过,公孙续的这一只细作是由李儒亲自训练,还有公孙续后世的先进理念在其中。

    几天后,公孙续安排好一切之后就起身出发了,并且没有人知道公孙续干什么去了,所以,公孙续的幽州,还是一切如常,但是留在幽州的赵云知道,自己的主公这一次是下了多么大的决心,别的不说,公孙续已经秘密把自己的家人都给转移走了,至于她们都去了哪里,就只有裴元绍知道,就连赵云也不得而知。

    而高览则是被任命为这一次,针对袁曹大战的主将,被破格提拔重用了,现在高览可是前敌的三军主将,手下有三万人马。

    本来,凭借高览的资历和官职还不可能调动这么多的大军,这些人马,也是公孙续除了必要守备四方之外,他的所有人马了。

    冀州这是袁绍的起家之地,虽然当年袁绍得到冀州的手段不太光彩,但是身在乱世,又有几个人是真正正大光明的呢?

    冀州历史悠久,上古时期,黄帝划野分州,冀为“九州之一“,大禹治水后,重新划分九州,冀为“九州之首“。河北的简称为“冀“,而冀州就源于此。

    冀州市隶属于后世的河北省衡水市,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距首都京城30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市110公里,辖区总面积918平方公里。

    春秋时期北方戎狄纵横河北,也就是后世的冀州市境曾属白狄的鲜虞国。

    公元前489年,鲜虞国为晋所灭。后世的冀州市境为晋国的东阳地区。

    战国时期,即公元前295年,冀州则改属于赵国。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华夏,实行郡、县两级制,划天下为三十六郡。冀州隶属于巨鹿郡。

    西汉至宋代,冀州的治所大多设在信都(即后世的冀州市旧城)。

    中平元年(即公元184年),安帝将安平国改为安平郡。安平郡仍属冀州,安平郡治所仍在信都(后世的冀州市旧城)。中平年间,冀州州治迁于邺(即后世的河北临漳县邺镇)。

    三国冀州属曹魏,魏国实行州、郡(国)、县三级制。

    我们书归正文,此时,公孙续他历尽千山万水,终于赶到了冀州,而大好的河山大好的冀州,他自然也没有时间来欣赏。

    而公孙续他为什么会来冀州,这自然就是李儒的计谋,而李儒此计虽好,但是却过于冒险,所以,当初李儒才不好意思跟主公去说。

    但是,大家记住凡是好计策,那都是冒险的,只有大风险才有大回报,而没有风险的办法只是按部就班,那不是计策更不是奇谋。

    公孙续他安排家里和出征兵马的情况之后,就带着一千亲卫和两百名暗影人员,就赶本冀州而去。

    但是,这么多的人马,是不好赶路的,现在袁曹大战,袁绍和他的手下,也不都是饭桶,沿路必要的盘查还是有的。

    尤其是袁绍治下的政治经济中心邺城,而说起这个邺城,他当初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县城。

    而要说明邺城就要从春秋战国说起,但是邺城真正成名还要提起一个人,但是要说邺城真正走向历史舞台还是从东汉开始。

    邺城是华夏八大古都之一。古邺城漳水之北在后世的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三台村迤东一带。漳水之南在后世的河南安阳县境内。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富庶繁盛的大都市之一。

    魏王曹操、后赵、前燕、东魏、北齐先后在此建都。邺原为东汉末年冀州治所,河北平原统治中心。韩馥、袁绍前后为州牧居地。建安九年(公元204),曹操破据有邺城的袁氏残馀势力,领冀州牧,即以邺为根据地经营河北。继而为丞相,封魏公,晋爵魏王。此后,东汉名义上的都城在许(后世的河南许昌东),实际政治中心是魏都邺城。

    这是邺城的历史由来,和风雨历程,但是邺城是起源于春秋战国的齐桓公,齐桓公造邺城。

    而战国七雄的魏国,魏国的魏文侯则是以大梁为都城,邺城为陪都,所以,邺城才初具规模。

第二百四十四章 邯郸() 
魏国的魏文侯则是以大梁为都城,邺城为陪都,所以,邺城才初具规模。

    但是,经过战国七雄,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火硝烟,华夏大地也饱受涂炭,而这个邺城,在汉高祖取得天下之后,就失去了历史意义,刘邦改邺城为邺县。

    也就是说,邺城从都城一下子,就只是成为了一个县,就这样邺城就籍籍无名了一百多年,在东汉王莽乱政之后。

    东汉重新洗牌,虽然大汉天下更乱更腐败了,但是有光武中兴,这一段光辉历程,也是让大汉民族又延续了下来。

    在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外戚干政和宦官专权,导致天下民不聊生,又经过黄巾起义之后,汉灵帝刘宏恢复州牧制,又下令地方可以招募兵马守备各处。

    在黄巾平定之时,就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之日,在袁绍之前,也就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前后,冀州牧是韩馥。

    韩馥(生于年不详,死于公元191年),字文节,颍川郡(即后世的河南省禹县)人。东汉末年的诸侯,冀州牧。

    韩馥担任过东汉的御史中丞,之后被董卓派为冀州牧;在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时,韩馥也是其中之一的参与者。韩馥与袁绍也曾经有意立刘虞为皇帝。

    当时冀州民殷人盛,兵粮优足,于是袁绍便用计夺取冀州,韩馥被迫投靠张邈;之后张邈与袁绍的使者见面,韩馥以为是要来杀害自己的,于是他在厕所中以刻书用的小刀自杀。

    可以说,韩馥是一个可悲又可叹的悲剧人物,其实这种人,那就是没有割据一方的枭雄之姿,甚至他都没有治理一方的能力,还不如回家做一个富家翁,也许能够活的更长久一些。

    我们言归正文,这些东西,我们只是为大家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人尽其才,什么人你就做什么事,如果非要赶鸭子上架的话,那么只会害人害己,害家人。

    介绍一下邺城,也是让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么大个冀州,这么大个魏郡,为什么不用邯郸或者魏城作为都城,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结果。

    而公孙续知道,他要是就想这么,正大光明的带着一千多人,去邺城,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算,公孙续把他们都装扮成商人,也不是没有风险的,因为公孙续的细作已经,为公孙续取得了一些情报。

    那就是,现在邺城的大权,在沮授和许攸的手里,而田丰此人,很可惜,他已经做客邺城大牢了。

    公孙续知道,等袁绍大败而回之时,就是田丰丧命之日。于是,公孙续把自己手下的一千多人,都打散分散。

    而他们的目标,也不是邺城,而是冀州的三大城市之一邯郸。

    邯郸市,后世的河北省省辖市,位于河北省南端。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邯郸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历史。1993年经华夏国务院批准,撤消邯郸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邯郸地区所辖各县划归邯郸市管辖,称邯郸市。

    “邯郸”之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邯郸地名之由来,现一般以汉书?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

    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单,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阝)而成为邯郸。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华夏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

    传说上古时期人类始祖女娲,就在邯郸古中皇山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八千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新纪元。

    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在商代早期建都于邢(即后世的邢台),后迁都于殷(后世的安阳)的数百年间,邯郸均为畿辅之地。古本竹书纪年中,就有商末殷纣王在邯郸建“离宫别馆”的记载。所以,至少在殷纣王时期邯郸一名就已经出现,证实邯郸古城距后世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历史。

    邯郸之域在西周时属于卫国,春秋时为晋地,当时邯郸已是闻名遐迩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的着名城邑。晋定公十二年(公元前500年),晋国正卿赵鞅(赵简子)已将邯郸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从此,邯郸便成了赵氏的世袭领地。战国时,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将赵都自中牟(后世的河南鹤壁西)迁徙到邯郸,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历经八代王侯,延续了158年的繁华。特别是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开改革之先河,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富国强兵,国势大盛,雄踞战国七强之列,使赵国成为可与强秦抗衡的国家之一。

    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军破邯郸,赵王迁降秦,邯郸属秦国,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赵国。次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邯郸是邯郸郡的首府。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立张耳为赵王,都城仍设邯郸。九年,刘邦封其爱子如意为赵王,并重建邯郸宫城,富丽堂皇温明殿即建于此时。一直到西汉后期,邯郸城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称,是除国都长安之外,与洛阳、临淄、成都、宛(南阳)齐享全国五大都会盛名,从战国到东汉,邯郸兴盛长达500年之久。

    东汉末叶,豪强并起,割据混战,邯郸罹难兵燹灾祸,开始走向衰落。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国公,于邺城建都。在经济上实施屯田安民,大兴水利,营建魏都,开修道路。魏都的营建,以中轴为对称法则着称于世,并修建了铜雀、金凤、冰井三台。西晋左思所作魏都赋,正是描写邺城此时的繁华景象。邺城的兴起导致黄河以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