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好姐夫-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北地区空前热闹起来,百姓们天天都能看到南下的部队,浩浩荡荡,连绵不绝,坊间纷纷传颂者晋王的丰功伟绩和经天纬地之才。
很多百姓只知晋王,而不知有朝廷,晋王的威名传遍了大街小巷,皇宫里面也不例外。
第385章 衣带诏()
献帝已经当了十几年的皇帝了,颠沛流离,在姜盛的雄才伟略下,大汉由烽烟四起逐渐归于平静。
长江以北一统之后,更是百废俱兴,百姓安居乐业,皇宫里的献帝锦衣玉食,也不用上班,感觉完全是太平盛世了,外界的信息也只是献帝听听罢了。
姜盛没有刻意去限制献帝的自由,但不代表他手下的人不这么做。
从董卓之乱的时候,明眼人都已看出,大汉已经日落西山,皇帝也就是个摆设罢了,除了少数死脑筋的人之外,人人都盼望着改朝换代,换来天下太平盛世。
荀攸、贾诩、徐庶、田丰、审配等等文臣忠君思想没有那么严重,看到姜盛威名日盛,都琢磨着让姜盛登基,他们也好享从龙之功。
张绣被姜盛调往江南之后,留守洛阳的吕布接管了洛阳防务。
汉京校尉荀攸一众人等就借京城例会的形式密谋改朝换代的事。
这可是谋逆的滔天大罪,荀攸敢这么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参与例会的人都是姜盛的心腹。
荀攸试图拉荀彧和秦绾下水,荀彧不仅严词拒绝,还劝荀攸不要玩火,责骂一通。荀攸对这个年纪比自己还小的族叔很是无奈,但也一样荀彧不要声张。
秦绾是姜盛的直属卫队统帅,只听姜盛一人的命令,荀攸怎么说都不好使,只得作罢。
其他那些人也都想着更进一步,现在姜盛是异姓王,已经是位极人臣,底下的人却想获得更高的职位,这也是荀攸所谋之事能够进行的前提。
姜盛对荀攸他们的所作所为早就知道,毕竟甄俨布置的情报网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但知道归知道,毕竟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
对于改朝换代的事,姜盛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顺其自然而已。
姜盛的假装不知情,对荀攸他们来说相当于默许了,但仍然要低调行事。
秦绾只负责皇宫和晋王府内部的保卫,宫门外就是城防军的防区。
虎豹骑的吕布临时接管城防军之后就加强了对皇宫的“保护”,每日往宫内送肉送菜的都是吕布安排的人,除此之外,皇宫内外已经完全隔离。
献帝对天下大事的知晓仅限于法政部的邸报,后来发展为世界上第一份报纸——大汉日报。
这份邸报传播的东西有三块:前方战报、姜盛的治国功绩、百姓赞颂姜盛的文章。
献帝天天看的就是这些,感觉天下只有姜盛的事,没有别人的事,他问周围的人和在皇宫伺候的官员,但大家都一无所知。
以董承为首的保皇集团很是看不惯,但他们都无能为力,因为官员居住区也都布满了城防军的人,整个洛阳城内消息是封闭的,只有无关紧要的东西才能在京城流传。
进城的客商也被禁言,如果乱说话,不仅生意没得做,身家性命也得掂量掂量,这些人能赚钱才是最重要的,何必多嘴?
在荀攸等人的运作下,整个洛阳城如同世外桃源一样,一片祥和。
献帝虽然他掌握不了局势,但毕竟是有些思考的,种种迹象表明,这大汉实际上已经姓姜了,姜盛留着他就是防民之诟病。
做了这么多年傀儡皇帝,他也按耐不住了,加上董承等保皇派的挑拨,聪明了十几年的献帝决定先发制人,趁着姜盛在前方指挥作战的机会,对付姜盛。
对于这一切,姜盛的情报源源不断,他并不点破,故作不知,他需要一个机会,献帝自己搞掉自己的机会。
献帝在宫中举行家宴,董承等皇亲国戚都被邀请,席间献帝如厕,董承心领神会,也去如厕。
献帝就在茅房把写在腰带内侧的密诏交给了董承,密诏是写给孙权和刘备的,约定勤王之事。这正是原来历史上对付曹操的“衣带诏”事件。
拙劣的布局,甄俨都觉得好笑,董承借着冬至节的机会邀请保皇派的文武官员到家中饮宴。
席间出示了献帝的密诏,群臣痛哭流涕,恨不能匡扶社稷,恨不能约束权臣姜盛。
哭过之后,还是要议大事的,正当他们击掌立誓的时候,城防军的人突然从房顶跳了下来,院子更是被无数兵马围了起来。
董承来不及藏起献帝的密诏,被吕布收了个正着,加入反姜盛“团队”的人员名单也被搜了出来。
当场很多人都吓尿了裤子,吕布正是等这个机会,一声令下,洛阳城中展开了大搜捕,九个城门都都已被封闭,皇宫也被严加守卫,任何人不得进出。
洛阳城中有数千人被抓,还有两百多人试图反抗,都被就地格杀,而皇宫中依然波澜不惊。
消息很快传给姜盛,姜盛发出号令指责董承伪造皇帝密诏,挑拨君臣关系,陷皇帝于不义,其罪当诛。
得令之后,情报头子甄俨迅速扩散消息,按照吕布搜出的名册,秘密拿人。
秦绾的人也传出了消息,把甄俨情报系统抓人的情况向姜盛秘密报告。
姜盛虽然知道甄俨组建的情报系统遍布全国,但没想到会有如此大的号召力和执行力。
甄俨办事效率极好,丝毫没有顾及可能的影响。
身居高位的姜盛,特别是现在改朝换代的暗流涌动,他不得不防。
全国在十天之内就抓了五万多人,抓人的进度远远快于消息传播的速度,等那些人得知同党被抓的时候,也是他们被抓的时候。
人都抓了之后,姜盛上表奏明献帝,对于这些祸乱朝纲的人要处以极刑。
姜盛很有艺术,丝毫不提这些人对姜盛的问题,也不提献帝密诏的事,一再写这帮人伪造密诏,怎么坑献帝,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话都到这份上了,献帝岂会不明白?姜盛知道这是献帝干的,但是不跟你计较,给你献帝留面子,但你总得做点事。
献帝无奈,只好下诏宣布董承一伙伪造密诏,企图谋反。
谋反大罪是要诛九族的,晋王“再三请求”,希望献帝网开一面,不要牵连太多。献帝这才收回诛九族的诏令,改处诛三族。
天下百姓无不赞颂姜盛宽宏大量、心存大善,试图“谋反”的人是咎由自取!
第386章 监斩()
株连三族,全国范围内的屠杀持续了十天,数万人头落地。
对京官的行刑影响更大,姜盛等一干重臣强烈建议献帝亲自监斩。
统一大业进行到现在,姜盛已经不能回头了,如果不以狠招扼杀背后搞事的人,姜盛前线作战就会陷入被动,而姜盛一旦失去了对朝廷和军队的控制权,孙权和刘备就会卷土重来,又将陷入全面混战的局面,姜盛麾下这些州牧和军队的统帅,哪个都不是善茬。
这么多文武人才聚集到姜盛旗下,就算姜盛不为自己考虑,也得考虑这些忠实的追随者。
荀彧看出荀攸他们搞的事情已经开始有所动作,而姜盛竟然默许了,甚至在处斩“谋逆分子”时候推波助澜。
他作为法政省的一把手,处斩“谋逆分子”的刑场,应该有他在,但执拗的荀彧觉得董承等人分明就是姜盛故意要置他们于死地,而献帝监斩,就是姜盛敲打献帝的一步。
荀彧明白了姜盛要做什么,知道自己劝阻也没用的,就称病拒绝出席。
来自后世的姜盛知道荀彧的结局,就是因为极力反对曹操改朝换代,被曹**迫自杀的。
荀彧治理天下确实是个人才,但骨子里的忠君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姜盛并不像曹操,虽然荀彧反对姜盛改朝换代,但姜盛不会让他死。
最痛苦的是献帝刘协,他没有想到姜盛这次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不仅铁腕处置,还让献帝亲自监斩自己的心腹,连献帝的妃子董贵人都不放过,他意识到了危机,不敢不从姜盛的意思!
董承等人跪在刑场上,眼看着献帝的车驾出现在刑场上。
献帝在卫兵的保护下来到了监斩台上,虽然衣着华丽,排场也很大,但献帝面无表情,跟泥塑一样。
主持行刑的是法衍,他原来是廷尉卿,姜盛改革官制之后他改任法务部的部长,全国的律法刑罚都是他负责的。
法衍看着时辰差不多了,就跪倒在献帝面前,奏道:“皇上,罪犯均已验明正身。时辰快到了,臣请皇上恩准,准时行刑。”
献帝什么都没说,只是点了点头,法衍道:“臣领旨!”
说罢就起身对着刑场高喊道:“皇上有旨,准时行刑!”
开始还比较安静的董承此刻乱了阵脚,高呼“皇上救命!”
董贵人更是撕心裂肺的哭喊,刑场上一片鬼哭狼嚎。
献帝没有任何反应,董承就开始历数姜盛的“罪过”。
正常情况下,法衍应该让他们闭嘴,但姜盛特别提示,随便他们怎么说,准时行刑即可。
董承说了一大堆,百姓们开始斥责他胡言乱语,后来扔石子、扔鸡蛋、秽物的人比比皆是。
姜盛就是要这种效果,让献帝亲眼看看姜盛是如何得民心的。
时辰已到,法衍高喝:“行刑!”
刽子手手起刀落,几十条人命瞬间死亡!
鲜血喷的满地都是,混杂着污秽之物,令人作呕。
献帝虽然经历过数次战争,却是头一次见这么多人头落地,早已吓的面如土色,很快就摆驾回宫了。
回宫之后,他才发现自己裤裆里早就湿漉漉一片,吓尿了!
徐玉娥刚成为皇后不久,还是迁都洛阳之后封的,见了献帝如此狼狈模样,连忙过来劝慰。
献帝受姜盛之气,心情糟糕,而徐玉娥是姜盛的人,他当然看不顺眼,直接一脚蹬倒了徐玉娥。
徐玉娥花容失色,看着满脸怒色的刘协,惶恐的拜倒。
伏贵人这时候也来了,她现在正巴结着争皇后呢,见这也机会,急忙挖苦讽刺徐玉娥。
献帝一时之气,见徐玉娥惶恐的拜倒,心里多少挽回了点皇帝的颜面。
伏贵人这么说话,徐玉娥是一点都不辩解,献帝反倒接受不了了,徐玉娥再怎么也是献帝的第一个女人,而且是皇后。
献帝道:“伏贵人,说话要谨慎,不知道自己什么身份吗?”
伏贵人只好住了嘴,拜道:“伏寿知罪了,请皇上宽恕。”
献帝扶起徐玉娥,说道:“是朕一时失态,起来吧。”
献帝和徐玉娥搀着往内室走去,完全没管伏贵人。
伏贵人知道徐玉娥出自姜盛府中,心生怨恨,就借着父亲付完入宫的机会,劝父亲效仿董承,对付姜盛。
还没等出宫门,就被吕布的人拿下了,随后几天伏贵人被杖毙,伏完一家彻底玩儿完,上下六十九口一个不剩。
姜盛这人就是这样,你不犯他,他就说大善人,对你百般好,但你要是犯他,他发起狠来谁都挡不住。当初的十常侍是这样,董卓是这样,袁绍也是这样,结果怎样,都被姜盛挨个收拾了!
经过这么一搞,京城那些蠢蠢欲动的人都知道轻重了,干嘛放着好好的待遇不要,去反姜盛呢?
洛阳事已经平定,姜盛也召见了甄俨:“这次平叛,你功不可没啊!”
“王爷过奖了,这是微臣的职责。”
“功就是功,孤还是要赏的,随后就以皇上的名义下诏封赏。孤还有一事,希望你亲自去做。”
“请王爷吩咐!”
“本朝班超出使西域,重开了丝绸之路,百年来,大汉政权不稳,对西域的管理名存实亡,急需恢复,而且今后一段时间要有很多大战,需要大量的物资财富,丝绸之路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我想让你带商队出使西域,拓展那边的市场,等稳定下来,再派人继续往西,争取跟波斯、罗马建立贸易关系,同时也要加强西部的情报队伍。”
甄俨道:“微臣遵命!那大汉的情报?”
“交接给秦绾吧,她是个好手!”
甄俨这才明白,抓董承和伏完两派,情报队伍表现得高效稳妥,姜盛犯疑忌了,越是身居高位的人越是谨慎,这么一支无孔不入的情报队伍,姜盛当然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秦绾是童琳亲选和培养的接班人,姜盛还是她的救命恩人,忠心耿耿,甚至在姜盛出征在外的时候充当了通房丫头的角色,但从没有考虑晋位或者其他要求,默默无闻的为姜盛奉献着,情报队伍交给她,再合适不过了。
甄俨不是傻子,知道姜盛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