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之金融之子-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因为那样日本方面也会同样宣布对美国进口的产品征收高额的关税,到时候美国的经济就会面临双重打击。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克林顿政府在第一个任期内做出让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也不可能获得连任。
而日本方面,虽然和美国考虑的因素不尽相同,但是他们也不会真的发动贸易战。主要的原因也是出自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这一年日元持续升值,已经逼近贸易出口商能接受的最低底限;其次,如果和美国方面打起贸易战,那么出口遍布全球的日本产品将面临全球范围内持续不断的贸易战,这对已经有些积重难返的日本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无论是哪个首相上台,也不容许这种情况的发生。
这些都是后话,在比索币值稳定之后,美国方面就开始着手调查做空比索的机构。虽然这些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但是由于做空的国家是美国的大本营,是最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克林顿政府对这些贪婪的银行们的厌恶就可见一斑了。
虽然民主党的大部分竞选资金都来自这些大的财团和银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大型财团都是民主党忠实的伙伴,事实上不少的大型银行都在和共和党眉来眼去。在这种情况下,克林顿政府想要给这些人一些颜色看看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受制于法律的原因,美国政府并不能直接对这些财团做出针对性的动作,但是不要忘了,美国的检察体系和cia等这样的执法部门可不仅仅只是对犯罪和间谍等行为负责,他们对商业犯罪同样有很大的权限,而且下手更狠。更不留情面。
在美国历史上,对于那些大型企业和财团的检控的案件,所处罚的金额动辄就是上亿美元,甚至是数十亿美元,甚至一个官司可以导致一个年营业额数十亿美元的企业直接宣布破产。
对做空墨西哥比索的投机行为的调查在克林顿政府的怒火中悄悄地展开,首先在12月份大举借贷比索的商业银行进入调查部门的视线当中。大通银行、化学银行、德克萨斯银行等在墨西哥有着分行的机构开始接受秘密询问。
尽管对这种调查非常不甘心,但是这些银行并不是清白的。事实上这些银行在墨西哥开设分行,或多或少都和墨西哥**的官员甚至是毒贩有所接触,而且他们当中的有些部门还为这些不法分子洗过钱,因此在被捏住了把柄之后。这些银行的负责人则乖乖地和美国的检察机关达成协议。用出卖客户的信息来换取不被指控。最终,一些注册地在避税天堂的公司浮出了水面。
调查到这一步,已经不好进行下去了,虽然美国方面可以拿到这些公司的注册信息甚至是背后势力的信息。但是他们不能将这些消息公布。因为这关系到这些避税天堂的声誉。要知道。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公司和财团都在开曼群岛、维京群岛等这样的避税天堂有着空壳公司。即便是美国政府敢惩罚这些做空比索的人,也不敢和把持着整个世界经济命脉的所有大型企业对抗。
这一条路不行,但是仍有些受到美国法律监管的公司或个人进入了调查者的视线当中。这其中就包括了钟石的天域基金。
天域基金,是一家注册地在避税天堂的资产管理公司,募集资金不详,管理人众多,下分为日本、欧美、香港和商品的私募基金,主要办公地点在香港。汇丰、渣打等银行的私人银行在这家基金有投资份额,该私募基金的旗舰基金曾在一年的时间内创下净值翻倍的奇迹。在墨西哥货币危机当中,这家基金赚了大约6亿美元,属于一个较小的投机者。
随着调查的进行,美国方面惊讶地发现,有着英国背景的财团严重地牵扯到了做空墨西哥比索的事件当中来,其中以汇丰、渣打为首的英国财团们在墨西哥比索宣布贬值后大肆做空,得益于他们在墨西哥设置有分行,借贷比索极其方便。而在比索宣布自由浮动后,这些银行的分行甚至在第一时间宣布了停止借贷,转而全力在比索市场上兑换美元。
可以毫无疑问地说,这些英资银行是推动比索大幅下跌的元凶之一,甚至说是幕后黑手也不为过。自然,他们选择性地忽略了美国银行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由于牵扯到英国方面,美国也不好再继续调查下去,毕竟双方是最坚实、最可靠的盟友。最终调查是个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局面,但是这些金融机构则被相关的美国机构记住了。
虽然目前并不好动手,但是针对这些银行的金融战争计划则开始被策划,并在97、98年被淋漓尽致地执行。这也是在席卷整个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当中,为什么香港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攻击的真正原因。
天域基金幸运地逃过了这一劫,但即便是这样,天域基金负责欧美的基金经理也惊讶地发现,针对他们在美国市场的投资行为的监管力度明显地增大了,甚至有几次他们都无缘无故地被狙击,这让他们在美国市场的投资收益一直都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
在经历过两三次这样的情况后,钟石就明白过来,他下令减少了对美国市场的投机行为,转而变成长期持有,这才让情况慢慢地好转过来。(未完待续。。)
ps: 非常感谢书友tokihikari投来的2张月票!写到今天,本书的第三卷已经完成,从明天起,开始进入下一卷,作者会继续改进本书的不足之处,争取新的部分能够更加精彩,也希望更多的书友关注并支持本书,谢谢大家!
。。。
第四卷 第一章 进军风投()
“不要再去想了,原本你的位置就比较尴尬,被人使手段弄下去也是理所当然。”在港口的码头上,钟石淡淡地对钟意说道。
这里是游艇会所的码头,香港由于临近海岸,而普遍又比较富裕,因此欧洲、澳洲甚至是美国等游艇公司都在香港设有代理处。相应的则催生了不少的游艇会所,这些游艇会所有大有小,小的只要是帆板的快艇就能加入,而高级一点的则需要游艇的尺寸,更高级的甚至需要每艘游艇在50英寸以上。
除去相应的入会费用外,会员还需要每年缴纳给会所一笔清洗、保养、维护的费用。钟石的那艘沃利游艇自从入港后就没有开出去,因为他常年不在香港,而在香港的时候又都是冬季,不适合出海。
这艘有着意大利奢华血统的游艇自从停靠在维多利亚港宝石游艇协会的码头后,就引起了游艇爱好者的极度关注,甚至连香港某些奢侈品杂志也连篇累牍地报道过这艘游艇和相应的品牌,好事者甚至拿他和船王赵界曾的那艘澳大利亚游艇相比较,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艘游艇远比船王的游艇更奢华。
只是让众多爱好者和观察家们失望的是,这艘名为reborn号的游艇自从停泊后就没有出过海,甚至连主人的踪影也没有出现过。众多爱好者在感叹暴殄天物的同时也勾起了心中极大的好奇心,他们纷纷猜测这艘游艇的主人的身份。但是钟石哪里又有时间去理会这些传闻呢?
这一天正赶上钟意从美国回来,钟石和他闲聊的过程中这才想起有这么一艘游艇的存在,顿时被勾起了兴趣,就和钟意一道来到宝石游艇协会,打算在这个炎炎烈日下出海去清凉一下。
跟在钟氏兄弟身后的则是钟意的女朋友周昱芳,两人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钟家的人也都见过了周昱芳,对她很是满意。此时的周昱芳穿着一身黑白相间的丝绸裙装,雪白的脖颈上围着一条米黄色的丝巾,一顶大大的渔夫帽下是时尚十足的太阳镜。将整个面庞遮掩得结结实实。这身打扮即便是放到米兰、巴黎的街头也是潮味十足。
而钟氏两兄弟的打扮就随意得多了。钟石穿着一件印有芝加哥大学logo的t恤,下面是一条白色齐膝的短款,在他的脚底下则是一双人字拖。若是没有t恤上显眼的universitychicago的字眼,任谁都想不到这副模样的人竟然是那艘神秘游艇的主人。
钟意的穿着虽然不像钟石那样随便。但是也不显眼。一件圆领没有logo的短袖衬衫。配上一条乳白色的休闲裤,脚上是一双淡黄色的皮鞋。他是被钟石即兴拉到这里来的,也没有来得及换上合适的衣服。
尽管钟意的穿着并不显眼。但是钟石知道,钟意的这身打扮可不简单,基本上都是定制的,应该是周昱芳精心帮他挑选的。
想到这里,钟石忍不住望了一眼跟随在他们身后的周昱芳,心想钟意倒是找对了人,在周昱芳的言传身教下,钟意的品位增长得倒是很快。
给钟石无缘无故地“瞪”了一眼,周昱芳不禁有些心虚,低着头将渔夫帽的帽檐又悄悄地往下拉了拉,心中胡思乱想道:“莫不是这个小祖宗对自己这么新潮的打扮有什么不满?不行,下一次见他一定要穿得朴素一点。”
别人不知道,但是周昱芳心中非常清楚,钟家能有今天的成绩,百分之九十九的功劳都算在钟石的头上。原本钟意在华金公司当上总裁后,她说话还能硬气几分,但是钟意在这家新成立的投行仅仅坚持了三个月的时间,就被迫辞职,让她再次低调起来。
华金公司在95年中成立,其中斯坦利公司占据43%的股份,华夏商业银行占据47%的股份,剩余7%的股份被新加坡的淡马锡投资公司占据,最后3%的股份才是属于总裁钟意的。
人员构成方面,斯坦利公司到华尔街调集来一批业务精英,和华方的人员一共构成了六个主要部门,这些部门分别是投资银行部、销售交易部、固定收益部、资产管理部、资本市场部和研究部,完全复制了斯坦利公司的内部结构。
原本华夏商业银行是想和古德曼公司合作的,但是古德曼公司否决了这个进入华夏市场的好机会。他们并不想成立合资投行,而是想建立一个完全控股的投行,结果自然和华夏方面不欢而散,而斯坦利公司则趁机和华方成立了这家投资银行。
尽管这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但是由于华尔街大牛的斯坦利公司的言传身教,华金公司在成立一开始就处于一个极高的起点,华夏方面的员工也是极高质素的人才,因此华金公司的业务开展得非常快。
但是先天性的缺陷让华金公司在成立之初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即华方的员工只听华方的副总裁的命令,而来自华尔街的西方员工只听从他们这一派的副总裁的命令,没有人听钟意的意见。
被架空还不是最惨的,因为即便是这样,钟意依然能够通过慢慢的渗透将他的影响力扩散进去,就在他准备施展一番拳脚的时候,一封同工不同酬的内部邮件将他的所有努力化为乌有,最终迫使他辞职。
事情并不是钟意的错,由于斯坦利公司和华方合资成立了新的投行,远在香港的斯坦利亚太区分部的员工不同意了,他们深切地感到饭碗的危险,因为这样香港分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获取了华金公司内部的薪酬情况,并将这种华方员工和外来员工在薪酬上的差别捅了出来,华方的员工自然不干了,开始在公司内部闹腾开。这件事情闹出的结果就是位置还没有坐热的钟意黯然下台,成为这种同工不同酬的替罪羊。
被派往燕京的斯坦利员工的薪酬完全按照华尔街的模式,基本上一个小小的分析师都有数万甚至是数十万美元的薪资,而华方的员工水平则差了很多,能有上万元的月薪已经是非常高的水平了。按照汇率换算的话,华方员工的年薪是外来员工的几十分之一甚至是更少,这自然让他们非常不爽。
虽然最终不知道是如何解决的,但是通过这么一闹,斯坦利公司亚太分部的员工满意地保住了饭碗,而华金的华方员工也可能被部分的涨薪。整件事情最大的失败者则是钟意,他带着3%的股份灰溜溜地回到了华盛顿,继续在世界银行里工作。
现在已经是97年的5月份,钟意已经有些厌倦了世界银行整天处于白人世界的工作环境,他在没有通知任何人的情况下辞职回港,一来是想休息一段时间,另外则是回到香港来工作。
钟石知道,这段短暂的失败经历钟意并没有完全释怀,第一次进入职场就遭受如此严重的算计,让他很是不甘心。但是如果在内地做事,斗争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虽然世界各地都是如此,但是像内地这样斗争无处不在还是极其少见。
钟意在世界银行的工作就比较简单,长期和经济数据打交道,即便是人事上的明争暗斗,以他的级别也很难插得上手,要知道牵扯到世界银行内部职位的斗争,背后都是有相关国家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