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之金融之子-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他爸,你倒是说句话啊!”刘兰见丈夫闷不做声,只顾喝酒抽烟,不禁低声埋怨道。
这个时候天已经黑了,钟石吃过晚饭已经上床睡了,就剩下钟父钟母两人围坐在桌子前,对着昏暗的油灯低声商量起来。
钟石还有个姐姐,不过现在在镇上的初中上学,只有在周末的时候才能回家。
“我琢磨吧,这个事情十有仈jiǔ是真的,我爸以前曾经说过,那个知青把这个碗给他的时候,说得很像一回事。如果真能值几万块,那正好拿来做生意,广播里不是常说GD那边搞了个什么特区吗,我想过去看看。”钟父放下筷子,若有所思地说道。
“小石才八岁,这么小的孩子能知道什么?”钟母听了之后,不由得嚷嚷起来,声音也不自觉地提高了很多。
“嘘,你小点声!你不觉得咱们的儿子,自从生了场病后,就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吗?”钟父做了个小声的手势,随后又从酒瓶中倒了半碗酒,抿了一小口。
“喝!喝!喝!你就知道喝酒!我还以为你没发现呢!”钟母见钟父还是一副悠闲自在的神态,心中冒火,她一把抓过酒瓶,重重地放到桌子上,发出一声低沉的“砰”。
“哎呦,我说你就不能轻点吗!”钟父闪电般地抓过酒瓶,仔细地瞧了瞧瓶底,见没有裂纹,这才放下心来。“小石头比以前懂事多了,也不吵不闹,还动不动就发呆,我一开始还担心是不是有什么后遗症,后来大意子(钟意)说是开窍,我才放下心来。”
“大意子真这么说?”钟母停下手上碗筷的收拾,又惊又喜地望着钟父。对于这位村里唯一的大学生的话,钟母无疑是十分的相信。
“嗯!放心吧,应该没什么大事,过两天我带他去县城一趟,看有没有人买这个碗,要是没有,我再去南方转转。”钟父喝了一大口酒,趁着微醺的酒意低声哼起了《沙家浜》:
“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大难一场……”
钟母白了他一眼,自顾自地将碗筷拿去清洗。
……
第二天一早,起得早的人家还没有开始做饭,村口就想起了拖拉机的声音,这年头拖拉机可是个稀罕的东西,钟庄还没有拖拉机呢,这一阵“突突”的声音顿时引得早起的人纷纷围了上去。
钟氏父子早收拾好行李,就等着拖拉机来了。其实他们也没什么行李,就几件换身的衣服,还有那个被紧紧包裹好的白瓷碗。
“呦!这是去哪啊?”村头的一个尖嘴猴腮的中年妇女见钟氏父子拿着箱子,大声地吆喝道,生怕别人听不见似的。
“原来是卜嫂子啊,起得这么早啊,我和小石头去一趟县城。”钟父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向那位咋呼的中年妇女打了声招呼。
这位卜嫂子是个大嘴巴,要不了半天的时间,整个钟庄就都知道钟氏父子的去向了。她仗着和乡里的某个干部有点亲戚关系,经常在村子里乱嚼舌头,搬弄是非。钟父当然不喜欢这样的人,不过碍于乡里乡亲,也只能硬着头皮打声招呼。
告别了这位让人厌恶的卜嫂子,钟父又和几位围着拖拉机看热闹的乡亲打了声招呼,就和钟石一起坐上拖拉机,在“突突突”的黑烟中,往县城赶去。
这辆拖拉机是钟父的一个朋友的,他这位朋友每隔半个月都会向县城的砖厂送一批砖头,这次正好顺路送钟氏父子去县城,也省了几块钱的路费。
拖拉机走在土路上,非常颠簸,怀里紧紧抱着白瓷碗的钟石一路上磕磕绊绊,被四周的砖头撞得不轻,他一边忍受着煎熬,一边感叹这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直到上了水泥路,进了县城之后,他的心情才好转起来。
告别了那位工友,钟氏父子在县城里四下转悠起来。钟石一边吃着包子,一边四下地张望,想尽快找到收购古董的地方。
“咦,电影院,里面放的是《少林寺》!”钟父望着巨大的人工油画海报,自言自语道。
1982年的《少林寺》,轰动了整个华语世界,人们第一次见识到动作电影的魅力,纷纷为电影中的觉远和尚疯狂起来。
当时的华夏大陆电影票只要一毛钱,这部电影的票房竟然达到了惊人的一亿元,也就是说,总共有10亿人次看过这部电影,而在1982年的人口普查中,华夏人口总数也只不过是十亿三千万左右。
《少林寺》不仅捧红了rì后华语影坛的一代巨星李连杰,而且影响了一代年轻人,在那个年代,嵩山少林寺成为了热血方刚的年轻人的圣地,很多稚气未脱的年轻人离家出走,前往HN拜师学艺。
钟父虽然已经过了热血方刚的年龄,但这部声名远扬的电影,对他仍有足够的吸引力。
“有什么好看的,动作设计和场景都太粗糙,简直是烂得不能再烂了!”钟石不屑地撇了撇嘴,小声地嘟哝道。在他的心目中,《jīng武英雄》和《太极张三丰》才是李连杰动作电影的巅峰之作,不过现在李连杰还没去香港发展,自然也不会有这两部电影了。
虽然这里只是个小县城,整个华夏可能有几百个县城都比它大,比它繁华。但对于钟石来说,这里可能就是他发家的龙兴之地,所以他看得格外的仔细。
这年头,开古玩店是不可能的,开公司也是不可能的,那么那些收集古董的人,就最有可能在旧货市场上出现。
最有名的古玩市场,莫过于北方燕京的潘家园市场和南方朝海的豫园,这个年代的古董还很少有造假,刚富起来的那批人开始介入古董市场,而文物贩子也时常到乡下农村去收集古董。
在这个小县城,也开始有人收起古董来,他们把在这里低价收来的古董,高价卖给大城市的古玩商,从中赚取差价。
不过玩这一行,最重要的还是眼力,如果打眼(行话:看走了眼),极有可能会血本无归。小地方的文物贩子还好些,投入的本钱不是很多,即使打眼,也不会损失太多。
钟石将他的一番分析说给钟父听,钟父也觉得有道理,当下拦了一位收破烂的大叔,掏出一根大前门,客气地问道:
“师傅,问你个事,知道这县城里哪个地方收旧货,就是买古董的?”
那位面sè黝黑的大叔放下破烂挑,接过香烟,放在鼻子下贪婪地嗅了嗅,这才心不在焉地回答道:
“你们要卖啥玩意啊,还要找收古董的地方?你问我,就问对人了,我知道有个大老板,一直在县城里收旧字画,瓶瓶罐罐什么的。你再给我一根烟,我就带你去,怎么样?老表。”
钟父赶紧又递上一根烟,顺手替他点上,收破烂的大叔美美地吸上一口,又把先前那根烟夹到耳朵上,这才挑起破烂担子向前走去,边走还边吆喝道:“收破烂喽,酒瓶废纸烂铜烂铁拿出来卖喽……”
前世的钟石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并没有见过这样的市井生活,他刚一见到还有些好奇,不过随着那位收破烂的大叔叫声越来越响,周围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他的脸也变得通红起来。
县城里忙碌的人群看着一个旁若无人、大声叫喊的收破烂的人,后面跟着一对父子模样的人,其中那个小脸红扑扑的男孩怀中还紧紧抱着一个大包裹,于是纷纷停下手上的活朝这对奇怪的组合看过来,更有好事者对着他们指指点点。钟父显然也发现了不对,赶紧又给收破烂的中年人递上一根大前门,催促他快点走。
中年人得了好处,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停下吆喝大步地向前走。一身朴素打扮的钟氏父子紧紧跟在他身后,很快就消失在众人的眼前。
“老板,今天有人来卖古董了!”中年人一口气走到城郊的一处收破烂的地方,放下肩头的担子,从随身的绿水壶中灌了一大口凉水,这才上气不接下气地叫嚷道。
“哦?是这两位?不知道你们想要卖些什么?”从破烂站里走出一位身穿长袍马褂的人,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这个人约莫五十岁左右,头上还带着顶西瓜帽,满是皱纹的脸上尽是麻子,嘴唇边长着八字胡,要不是少了颗痣,和脑后没有长长的辫子,钟石还以为遇到了正牌的绍兴师爷呢!
“老板,我的赏钱呢?”还未等钟父回答,那个收破烂的中年人就急忙开口问道。
“少不了你的!”师爷脸上露出一丝厌恶,他随手一挥,一枚黄澄澄的五角硬币就飞到中年人的身前。
。。。
第七章 一分也不能少()
收破烂的中年人虽然看着很懒散,不过身手很矫捷,他一把就抓住还在半空中飞行的硬币,用不知道多久没有洗过的衣服擦了擦,又瞪大眼睛看了半天,这才小心翼翼地放在怀中。
做完了这一切,他美滋滋地点起夹在耳朵上的大前门,狠狠地抽了两口,这才哼着“十八摸”,慢慢悠悠地离开了。
师爷打扮的那个老者站在一边,像看猴戏一样看完这一切,直到那人走远了,这才冷笑一声,转过头来对钟氏父子拱了拱手,冷冰冰地说道:
“不知两位有什么好东西要转手?如果没有,就不要浪费老朽的时间了!”
“怎么?你就是这么做生意的吗?”还未等局促不安的钟父开口,师爷就听见那个小孩大声地嚷嚷,话里的不满是个人都能听出来。
“小孩子,不要乱说话!”钟父轻敲了一下钟石的小脑袋,示意他不要乱讲话,他jǐng告过钟石后,这才有点不好意思地对师爷说:
“这位老人家,您千万不要和小孩子一般见识!我家小子在农村长大,xìng子野了点……”
“嘿嘿,老朽怎么会这么小气?两位,还请到里面说话!”师爷狡黠的小眼睛转了转,就露出一副皮笑肉不笑的表情。他刚才的确有些看不起这对农民打扮的父子,不过给小孩这么一说,他也不好意思太过分,只好勉强露出一个笑脸。
他说完后,就带头向堆满废纸破烂的收容站走去,钟父看了还嘟着小嘴、暗自生闷气的钟石一眼,捏了捏他的小脸,这才牵起他白白嫩嫩的小手,紧紧地跟在师爷的身后。
经过了满是杂物的收货站,师爷推开一道满是灰尘的暗门,将钟氏父子领到一个dú lì的院子中,院子中的摆设非常整洁,一副古sè古香的样子,和外面的杂乱截然不同,显然这里还别有洞天。
钟父哪里见过这么jīng致的院子,他轻手轻脚地挪动着,生怕自己布鞋上的灰尘弄脏了光亮的石板,反倒是小钟石,对周围的景sè根本就看都不看,面上还露出不屑的神sè。
进了一座小巧jīng致的阁楼后,师爷毫不客气地坐到大堂上的主位上,大大咧咧地问道:
“不知道这位先生贵姓?觉得老朽这个院子怎么样?”
他的话虽然是对钟父说的,不过眼睛却看着那个一屁股坐到椅子上,正闭目假寐的小孩子。刚才那个小孩说的,显然和他的年龄并不相配,师爷隐隐觉得,这父子俩之间,好像是由这个小孩做主的。
三个人刚刚坐好,屋里就出来一个穿得很朴素的人,给三人各送上一杯茶,又将茶壶留在茶几上,就又无声无息地退了下去。
“免贵姓钟,这里挺好的!挺好的!”钟父才坐下,听到师爷的问话,又看见有人送茶,只好再站起来,心不在焉地夸奖起来。就算是这个院子再jīng致,也不会让他觉得这么局促,不过眼前这个仆人奉茶的场景,不正是以前地主家的那一套吗?这个让他很是困惑。
“哈哈,不过是普通的院子,你能弄到这么大的一个院子,估计花了不少钱吧!”钟石拍了拍身下的椅子,漫不经心地说道。
这个正堂里是一副旧式布局,在正门对面的墙壁上挂着一副仿的《雪麓早行图》,左右摆着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行书对联,下面放了两张大大的太师椅,面北朝南地对着大门,左右两侧各摆放着两把红木座椅,中间还放着一张方茶几。
“这位小兄弟好见识,老朽活了这么久,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聪明的小孩!哈哈,咱们还是言归正传,不知道钟先生这次找上门来,有什么好东西要让老朽鉴赏?”师爷端起茶杯,装模作样地品了一口茶水,闭上眼体会了半天,这才开口问道。
“废话,找你来当然是卖古董了,难道找你品茶鉴画吗?”钟石不屑地撇了撇嘴,跳下椅子,将手中的包裹放到茶几上,然后一层一层的小心解开。他对师爷这副装模作样早就看不顺眼,说话也自然不会太客气。
钟父插不上话,只能讪讪地笑了两声,坐到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