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都市藏真 >

第970章

都市藏真-第970章

小说: 都市藏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系由某古董商委托通运公司由北平运到天、津,预备出口,运往法国,所报价值2。2万元。

    与此同时,在遵、化截获所谓国、民政府内、务部接收大员宋汝梅企图携带的铜质佛像24尊,以及乾隆所书用拓印条幅10块。

    在东陵案发两个多月后,第六军团总指挥徐源泉上交东陵文物中,有金镶镯、红宝石、蓝宝石、碧玺、汉玉环、翡翠、红珊瑚龙头、花珊瑚豆、玛瑙双口鼻烟壶、白玉鼻烟壶等300余件。

    由此可见孙殿英部所盗宝物之巨,但那些有记载的宝物,跟这里的石棺中的藏宝比起来,简直是九牛一毛。

    比如其中一座石棺,韩孔雀打开之后,里面居然全部都是猫眼石,猫眼石即“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猫儿眼”、“猫睛”、“猫精”。

    猫眼石又称东方猫眼,是珠宝中稀有而名贵的品种,而这里一石棺的猫眼石,就没有一颗是普通的。

    韩孔雀随便拿出一颗,就是一枚变石猫眼,由于猫眼石表现出的光现象与猫的眼睛一样,灵活明亮,能够随着光线的强弱而变化,因此而得名,这种光学效应,称为“猫眼效应”。

    而变石猫眼也称亚历山大猫眼石,即有变色又有猫眼现象,是金绿宝石中最稀有珍贵的一种,全球只有斯里兰卡出产,价格相当昂贵,3克拉以上的国内商场很难见到。

    而这里的猫眼石个头全都不小,所以其价值绝对不低。

    就算韩孔雀原来没有接触过猫眼石,也知道,猫眼石的颜色和重量,是决定猫眼石价格的重要因素。

    和其他宝石一样,猫眼石越大越难得,因而重量仍是评价猫眼石的基本要素之一。

    但影响猫眼石最重要的是颜色、眼线的情况和均匀程度等。

    这些猫眼石,不论是从颜色、眼线的位置、宝石的形状、重量等因素看,这些都算是优质的猫眼宝石。

    随便拿出一颗猫眼石,就能看出猫眼线细而窄,界限清晰,猫眼颜色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眼张闭灵活,猫眼线位于弧面中央,显活光。

    这里面的猫眼石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看的韩孔雀眼花缭乱,这里有蜜黄、褐黄、酒黄、棕黄、黄绿、黄褐、灰绿色等,其中以蜜黄色最多,全都是透明至半透明,具有玻璃至油脂光泽。

    猫眼石的最佳颜色是极强的淡黄绿色、棕黄色和蜜黄色,其次是绿色,再次是略深的棕色。

    很白的黄色和很白的绿色,价值就更低一些,最差的是杂色和灰色,而这里跟本就没有一枚杂色和灰色的。(未完待续……)

    。。。

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庙道真言() 
“皇帝的陪葬品,还真的是不同凡响。”看着不同的石棺当中,出现的珍珠、宝石、翡翠、玉石、象牙、珊瑚、雕刻、字画、书签、宝剑等,韩孔雀只能苦笑。

    到了此时,他已经完全能够确定,他是摘了孙殿英的桃子。

    虽然他不知道孙殿英盗出来的珍宝为什么会在这里,但这里的这些珍宝,却确确实实是东陵遗宝。

    韩孔雀知道孙殿英不是个简单人物,当然,如果是简单人物,也不可能盗掘了东陵。

    先不说盗掘东陵得有多大的胆子,只是一个偌大的东陵放在那里,难道就只有一个孙殿英知道里面有宝贝?

    而有胆子的肯定不止是孙殿英一个,而就他挖开了东陵,这足以说明,孙殿英的道航不浅。

    想到这里,韩孔雀到是要感谢孙殿英了,如果不是他有本事,这些珍宝怎么能够落到他的手上?

    看着石椁当中的一副棺木,韩孔雀笑了,这应该是传说当中乾隆皇帝睡的那副金丝楠木棺材了。

    金丝楠木千年不朽,万年不腐,以至于出现“乾隆盗木”事件,当年乾隆看重明陵的金丝楠木,以修葺陵墓为借口,拆大改小,偷梁换柱,拆下上好的料子给自己修建寿陵,这是铁板钉钉的事实,而乾隆做的这些,却是间接的便宜了韩孔雀。

    而做这个嫁衣的却是孙殿英,看着棺木旁边堆积的木材,里面有板材,也有立柱,这些应该全都是出自乾隆皇帝的裕陵。

    只是看看那粗大的六十多根立柱,韩孔雀就毫不怀疑这是盗掘了乾隆裕陵的收获。因为其他地方也没有可能弄到这么多的金丝楠木立柱。

    而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只有明十三陵长陵能够出60根金丝楠木巨柱;那都是用整根金丝楠木制成的,直径很粗,得要两人合抱。

    除了这些巨柱,那座金丝楠木棺材旁边。还有金丝楠木的罗汉床、拔步床和雕刻的飞罩、牌匾、楹联、和对联等。

    这么多金丝楠木制品,也只有出自皇家陵墓,其他人的陵墓,不可能有这么多东西,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也许孙殿英不止是挖了乾隆和慈溪的陵墓。

    当然,也有可能是乾隆墓比慈禧墓还要奢华,而这个可能还真是不小。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孙殿英的大手大脚,如果没有太多的收获。他怎么可能拿出那么多的珍宝,来贿赂疏通关系,以消除他盗掘满清皇陵带来的恶劣影响?

    所以说,能够盗掘乾隆裕陵的孙殿英,绝对不简单,要知道清王朝传承三百多年,从建国开始就修建东陵,里面的大小陵墓密布。可不是谁都能够找到墓室,有所收获的。

    清东陵是清代的五大皇陵之一。这五处皇陵中,有三处在辽、宁省,两处在河、北省。

    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县的马兰峪,北倚昌瑞山,南靠金星山,东邻倒仰山。西傍黄花山,是风水上所谓的龙穴。

    东陵的规模很大,它南北长约1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

    这里有顺治的孝陵、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咸丰的定陵、同治的惠陵五座帝陵。孝庄文皇后的昭西陵、孝忠章皇后的孝东陵、孝贞显皇后的普祥峪定东陵、孝钦显皇后(即慈禧太后)的普陀峪定东陵等皇后陵。

    除了这些,此处还葬有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如果全部计算一下,东陵共葬有161人。

    除了陵墓以外,清东陵规模宏大的很多建筑群,包括十里神道、石牌坊、大红门、具服殿、神功圣德碑、龙凤门、五音桥、小碑亭、隆恩殿、明楼、月牙城和地宫等建筑。

    清王朝的历代统治者,像埃及法老一样总是陵墓建设,所以东陵豪华至极,花费了巨大人力物力。

    比如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它兴建于清末,工程前后耗银227万两之巨(不含陪葬宝物),持续长达14年之久,直到她死前4天才完工。

    如果说慈禧太后已经是清末,国力衰退,可能还不算顶尖,那么乾隆皇帝的裕陵就更为豪华。

    它是在所谓康乾盛世时期修建的,是清朝最强盛的时代,所以乾隆裕陵出土的东西比慈禧墓出土的多,是可以想象的到的。

    裕陵始建于乾隆八年,历时长达30年方告完工,耗费白银达180万两(这是当时标准)。

    据说仅仅乾隆皇帝所睡的金丝楠木的棺材,就是绝对的国宝,价值无法估算,当年单单把这这块巨大的木头,从云、南运送到北、京,就花费了十几万两银子。

    清王朝因为倒行逆施,最终覆灭以后,根据民国北洋政府和清王朝的协定,清朝陵墓全部由满族人驻守。

    但随着天下大乱,盗贼横行,满族人的地位一落千丈,很多守灵的满族人,开始和匪盗勾结,大肆出卖地面陵墓上的珍宝。

    各庙宇所有铜制装潢如铜钉、铜字等全部被盗,继而各殿隔房、槛框、窗棂被拆卸一空。

    甚至连东陵陵树都遭到盗卖,上百年树龄的仪树和海树被盗伐一空,昔日群松蔽日、苍翠郁郁的青山,至1928年已变成秃山了。

    什么是仪树,什么是海树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但就是这些东陵里面的普通树木,也是价值不菲。

    在清朝;每建完一座陵寝;都要在陵寝周围和神道两旁,栽植大量的松树,这些树不仅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遮挡风沙的作用。

    而且还有突出皇陵威严;强化神秘气氛的作用,当然,最大的作用还是用来防盗,环境复杂了,修建在这里的陵墓自然就不太容易被人发现盗掘。

    所以,清东陵从孝陵起;到清朝灭亡;在二百多年间;在陵区之内形成了一片遮天蔽日的浩瀚森林。

    据当地老人讲;最粗的树两个人合抱不过来,这些树有仪树;海树之分。

    所谓仪树;就是凡栽在陵院内;砂山;后宝山以及神道两旁的树;都叫仪树。

    这些树成排成行;整齐有序;高低大小也基本一致;如同排列在大道两旁的仪仗队一样,所以叫仪树;尤其是各陵神道两旁的仪树最为壮观。

    孝陵神道每侧10行;其他陵为9行,各陵仪树在清朝都有准确记载;清东陵到光绪年间共有仪树169500棵。

    海树是仪树之外的树;既不分行;也不成排,如同原始森林一样;陵区之内多数是海树。

    海树初由人工栽植;后来自行滋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密;放眼望去一片树海;海树之名由此而来。

    海树到底有多少;没有准确记载。

    在清朝;国家对皇陵的仪树和海树严加保护;每年树木回干多少;补栽多少;成活多少;陵寝大臣都要向皇帝奏报。

    如因陵寝工程需要砍伐一些仪树;海树;也要提前向皇帝奏请;砍伐日期由钦天监选择。

    对于私进陵区;砍伐或烧毁树株的人;给予严厉处罚,对失职的护陵官员;给予降调;革职的处罚;甚至杀头。

    两百多年来;清王朝精心栽培起来的数以百万株的仪树;海树;在1925年左右;被直军;奉军砍伐殆尽;是一望无垠的树海变成了空荡荡的田野。

    建国后;成立了东陵林场和文保所;大力植树;才使东陵重新披上了绿装。

    溥仪对此也相当了解,但一个过气皇帝无法控制这些所谓的大清子民,只得作罢。

    所以,有了这些仪树和海树的保护,就算是驻守东陵的满人官员,都不可能挖开任何一座陵墓。

    在那个年代,匪盗多次勾结满族首领人员,偷偷侵入清东陵。

    到了孙殿英1927年盗墓之前,也不过是东陵地面上的所有珍宝,被盗窃一空。

    清东陵地宫在设计时就考虑盗墓问题,它有着完善的防御能力,普通满族守灵官兵和土匪强盗,绝对没有这个本事挖开地宫。

    只有其中一股强盗的运气很好,他们无意中找到一个入口,随即潜入盗掘了其中一个地宫。

    那是惠妃陵,也就是这伙人盗了惠妃陵,殉葬珠宝被洗劫一空,惠妃尸身弃置棺外。

    所以在孙殿英盗墓之前,清东陵地宫大体保存完整,殉葬的珍宝也大都埋在地下。

    当时将贪婪的目光盯在清东陵的各种力量众多,包括北洋军阀,地方军阀,外国佬,盗墓集团,土匪强盗,满族守灵大臣。

    遗憾的是有实力盗墓的人,比如军阀,老外所谓科考队,都畏惧国际法和全国舆论,不敢公然做这种事情。

    而土匪强盗,普通盗墓集团之流虽然有心想做,但却没这个能力。

    没想到,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这个人就是孙殿英,而孙殿英之所以能够顺利盗掘了东陵里面的两座陵墓,也不是必然的。

    这一点从韩孔雀手中的庙道真言之中,就能够看出端倪,这本书出现在这里,应该是孙殿英留下的,从庙道这两个字上来看,应该是出自庙道会这个组织。(未完待续。。)

    。。。

第一千二百零二章东陵大盗() 
庙道会是一个江湖组织,虽然披着道门的外衣,不过却是下九流的盗墓贼一流,当然,说他是邪教也不为过,而孙殿英就是庙道会的一位翘楚。

    孙殿英因为儿童时期出过天花,脸上有几个麻点,而得外号“孙大麻子”。

    他出身贫寒,父亲早年被满族人害死,家中由此一贫如洗,所以被迫自幼闯荡江湖,广结流氓恶棍、军警胥吏,还加入封建道门组织,成为恶势力的一个头头。

    而他加入的这个道门组织名叫庙道会,庙道会作为一个封建邪教,组建的初始就是为了敛财,可以说坑蒙拐骗的勾当全都做,也全都拿手,所有来钱快的事情,他们全都做。

    做的时间长了,自然就积累了一些经验,而这本庙道真言里面就记载了很多庙道会的前辈,挖坟掘墓的事情,里面有关于寻龙望气的风水之术,也有破除机关陷阱的机关学,这些可以说全是庙道会历代的先辈,用血换来的经验教训。

    而孙殿英,就是依靠这本庙道真言,找到了慈禧墓和乾隆墓。

    当然,这里面也有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