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三国-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专拿人头的关二以出其不意的速度与无可比拟的精神杀退了敌军。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话是形容关二这样的猛将的。
杀退敌贼后,孔融大开城门,前来恭恭敬敬的迎接这支救兵。几位高级领导人物们铺张浪费的胡吃海喝了一番之后,还是那徐州来使趁着这机会,将徐州之乱提了出来。
他知道,看孔融这样子,一个贼寇就这么束手束脚的,估计也没啥指望了。既然这样,还不如求求这位传说中盖世英雄,仁义无双的刘使君。
“刘使君仁义之名天下皆知,不知可否出兵,解我徐州之难?”
这话简直就是把刘备逼上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境地。答应吧,自己这点兵力有啥用?不答应吧,人家都说了“仁义之名天下皆知”,要是不答应岂不是失信于天下?这么一来,这个简简单单的军事问题可就上升到了政治高度上。无论是什么,只要一和政治挂点勾,牵扯上点关系,那最后一定是黑黑白白,很难分清的了。所以,这才是刘玄德害怕的地方。
“这个……我手下三千人马,恐怕只是杯水车薪啊!”刘玄德叹了口气,他尽量措辞柔和了些。
很实在又很仗义的孔融真的相信了刘玄德的借口,以大义之德看他人,那也得看那个人是不是值得这么看待啊!
“玄德兄仁义之士,必然众心所向!先有项籍破釜沉舟,纵我三千兵甲又如何?这样,我先去应急,待玄德兄整顿好人马,就向徐州出发!”孔融大义凛然道。
这下,刘玄德可算是彻彻底底的被牵入了营救徐州的贼船中,他是决计没有再反悔的机会了。刘备可不是个会怨天尤人的人,既然事实已经无法改变,那么索性再牵扯的大一些。
“如此甚好。我这就去老友公孙瓒处借个几千兵马,稍后就来。”刘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对不起公孙瓒,有兄弟不坑那可是傻子啊!
但是,刘备之所以把死党公孙瓒牵扯进来也是有思量的。听说当初月黑风高夜,一位白袍小将从猛将文丑手里救下了生命垂危,奄奄一息的公孙瓒,可谓是一段忠心救主的佳话!
而刘备此行,正是要那白袍小将赵子龙!
公孙瓒倒也爽快,他对刘备指名道姓的要赵子龙一事没有产生任何怀疑,反而大方干脆的把人给了对方。末了,公孙瓒还大大夸赞了一番刘备的仁义之名。
那徐州来使马不停蹄的赶回去给陶谦安慰了一番,虽然在求援的路程中遭遇了某些小插曲,不过这都不是问题。最后,不止请到了北海孔融,更有那仁义之名传天下的刘备!陶谦在打听了一下刘备是谁之后,他的心也稍稍安定了下来,只是,他的右眼还是跳个不停。
莫非会发生什么意料之外的祸事?这怎么可能呢?现在可是有了双重保险,安定下来,我徐州一定不会有事的。陶谦不断的自我安慰着。
刘备与孔融会和,两人相见后互相寒暄了一番,这时,曹孟德部下于禁前来造次。杀鸡焉用牛刀?张三一马当先的冲了出去。
牛刀小试,张老三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在面对猛将于禁时,张老三没有吃什么亏,可以能够全身而退并且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把对方也给逼退了,这已经算得上是旗开得胜的一局了。
虽然刘玄德是个自傲的人,但是人家贵在有自知之明。
他和陶谦孔融两位领导商量了一番,最后还是决定先写书信求和,如若不然,再施暴行。
“一旦开战,受苦的还是百姓啊!咱们就算不考虑那些将士们的辛劳,也要想想徐州这个富庶之地的百姓。”刘玄德这话说的很是谦谦君子之样,可以面不改色的说着冠冕堂皇的话,这也是一种境界了。
凡事一旦牵扯到人民身上,都会上升到人文的地步。对于这些“要名不要命”的人,人文主义可是第一大问题。
陶谦和孔融思虑再三,觉得刘使君这仁义之名还真不是空穴来风,哎!孔融想自己自诩仁义,却不顾百姓安危的想要老陶打退曹孟德,可真是丢死老脸了。
陶谦更是羞愧的低下了头。他甚至觉得自己应该锲而不舍的多次找曹孟德和谈,而不是在这儿寻找外援。
三人意见一致,目标相同。
故而,不日后,曹孟德收到了一封来自徐州刘备的书信。
如今国难当前,你却在这儿为了家私而大举兴兵,汝惭愧否?如今百姓流离失所,你却在这儿屠城戮人,将无辜百姓逼上绝路,汝自得否?如今百姓不安,你却在这儿加重他们的恐惧,两军开战,伤亡的是我大汉的子民,汝该死否?
落款人:刘备。
三个排比,句式整齐划一,言辞之中气势磅礴,更兼四字词语运用自如,绝对的书信佳作啊!同时,也绝对的把曹孟德气了个不轻。
曹孟德被气的吹胡子瞪眼,差点没有被气的犯了偏头风。
把这短短几行字从头到尾的看了三遍后,曹孟德一拍案桌,“刘备是个什么东西?他竟然敢来指责我?”这话,曹孟德几乎是咬牙切齿、一字一顿的说出来的。
这时,曹孟德的怒气与矛头已经由陶谦指向了刘备。切肤之痛,失父之痛,那个刘备他什么都不知道,有什么资格在这儿瞎吆喝?
说什么“不知者无罪”,那简直就是放屁!因为无知,所以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就可以算作理所当然的了吗?因为无知,所以杀人就属于意外,就可以不用承担责任了吗?更何况,刘玄德,你一点也不无知。所以,你一点也不无辜!
冷静下来的曹孟德也想了起来刘备就是自己在诸侯联盟大会上见到的那个大耳朵。刘备有个好兄弟,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个刘玄德还真是有魄力。以卵击石,你以为那么容易吗?
好,既然你选择这么做,那你就准备好接受那本该属于陶谦的下场吧!不,陶谦,刘玄德,还有孔融,我一个都不会放过!一个个道貌岸然的家伙。
曹孟德把那张纸揉的很皱很皱,最后他轻轻的吐了一口气,将纸张用烛火烧毁,有些事情,从来就没有个解决之法,结果只能是不死不休。你以为,你们很无辜吗?你以为,你们徐州百姓很无辜吗?
既然我的父亲死在了徐州,那么你们就要为此而付出代价。这就是因——果——轮——回!
阿女写了新文的大纲,还望大家之后多多支持下!
(本章完)
第50章 初显锋芒()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某个机遇,这个机遇什么时候会来呢?未知。这个机遇是什么呢?未知。但是,聪明的人创造机遇,愚蠢的人等待机遇。千万不要相信什么“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之类的好话,有准备的人都是自己创造机会。没有准备的人也活该与机会失之交臂。
有人把徐州当成囊中之物,有人把徐州当做安身之所紧紧守护着,还有人,对徐州两肋插刀大力相助,不过,也有人把徐州当成了一个机遇。
机遇在前,焉有放弃的道理?刘备冷眼旁观着这一切,心思早已转了几转。
刘备没有指望自己真的可以凭一封略带责备的书信就能令曹孟德猛然醒悟,不是他对曹孟德多么理解,只是将心比心而已。换做是刘备自己,他都不可能做到置身事外。如此好的机会都不利用,那曹孟德也不配玩这场角逐战了。
既然结果已经知道,那么他刘备也不妨借点运势,把曹孟德黑的更惨!反正这姓曹的杀了吕伯奢一家,已经洗不干净了。再黑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世人眼中,他刘备就是干干净净的正人君子,虽然他不太喜欢这种称呼,不过倒也不赖。
于是,这么一封明劝暗骂的书信,将曹孟德的动作逼进了一步。如果写这书信只是为了逼曹孟德的话,那也就太小看他刘备的能力了。陶谦,这徐州地大物博,怪不得是个兵家必争之地呢!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陶谦,这徐州的位子,是不是也该换个人当当了?你那么聪明,我想我也不用再让人给你个提示什么的了吧!
不过令刘备万万没想到的是,曹孟德竟然退兵了!什么?曹孟德竟然退兵了?他那么来势汹汹的前进,似乎势要吞并徐州的气势,怎么会轻易的退兵?这其中定有猫腻。虽然刘备很自恋,但是他还没有自恋到会相信曹孟德因为他这么一封信而幡然醒悟,然后退兵的地步。
这……这也太夸张了……反常必为妖。一定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当然,最后不止退兵,曹孟德还出奇的给刘备回了一封信,大体关于“以国家大义”为主云云。故而,在徐州太守陶谦专门为刘备所设的庆功宴上,只有刘备一人皱着眉头,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本来陶谦是不信什么曹孟德会为了国家大义而退兵之类的策略,如果他相信的话,他也不可能做到徐州太守这个位子上了。但是当事实摆在他眼前时,也容不得他有所怀疑。这在他和孔融两名人的相劝下,曹孟德都不为所动的人物,竟然会为刘备劝动……此子,果然不凡!陶谦越看刘备越觉得顺眼,只恨自己没有个可人的女儿,不然一定能把这位仁义之君收做自己的乘龙快婿。
陶谦想想都觉得满怀激动,只是……可惜,可惜啊!
而刘备整场都吃的心不在焉的,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位刘使君又在忧国忧民劳心劳力的呢!知道的……似乎也没有个知道的。
因为陶谦并没有参加诸侯联盟的会议,所以他并不知道这位刘使君正是“三英战吕布”的那三英之首。不过这并不阻碍什么,只要人一成功,任何的神话传说都可以安插在那人身上。不需要管用与否,不需要现实与否,成功已经是最好的阐释。
觥筹交错之间,这场宴会不知不觉已经接近尾声了。直到这时刘备才反应过来,不是意识到曹孟德退兵的原因,而是意识到此等机遇,他应该如何利用。
“徐州兴亡,刘某身为皇胄后裔,当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况且此事本来就是一场误会,误会已解,曹孟德再不愿,也师出无名啊!”刘备微笑着说道。他笑起来很憨厚老实,竟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刘备这话无疑传达了两个消息。一是他刘备是皇族后裔,帮助徐州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他刘备自然有办法让曹孟德退兵,这些就不是别人能管得了的了。
既然是皇室帮助了徐州,那么把徐州让出给皇室也是理所应当的了。既然刘备可以让曹孟德退兵,那么就说明刘备这人深不可测,很有统率能力。两条信息联系在要一起,最后大家都一致得出了某个结论:刘备应当拥有徐州。
“玄德兄所言极是。我老陶虽然不才,但是心中仍有家国大义!如果玄德兄不嫌弃的话,还望玄德兄可以领徐州。这样老夫我乞闲养病也就安心了呀!”陶谦缕着胡须,慢吞吞的说道。
精明的陶谦自然一下子就听出了刘玄德那话中的意思,想要我徐州,门当没有!你刘备不是以仁义为名吗?那好,我攻心为上,看看你倒是敢不敢接这徐州。
陶谦虽然敬刘备是条汉子,但是英雄相敬相惜之间也不能越过某条界限。而陶谦的界限,正是自家的徐州。除了徐州,这位总是面慈目善的老人也没有多少可以拿的出手的东西了。
不是说陶谦人缘不行,而是他真的人缘不行。至少,他没有像关二张三那样肯为了自己的大哥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人。
“不行不行,”刘备赶忙推辞,“文举令我来救徐州,为的是徐州安危,如果就这样得到徐州的话,那我刘备岂不成了不仁不义之人了?”刘备这话说的大义,还顺便把孔融给拖下了水。
正坐在刘备对面的孔融听这话听的有些不是滋味,什么叫“令”?刘玄德你不觉得你的语气有些严重了吗?我有逼迫过你吗?我有命令过你吗?
不过,孔大人你君子气度是不是展现的有些过了头?你没听出人家刘备话中的潜台词吗?正直的孔融似乎还真没听出。
“如果陶大人觉得自己有心无力的话,不妨将徐州让与四世三公的袁公路,他能够继承也是众望所归,文举你觉得呢?”刘备话锋一转,说道。
孔融大人还真的有模有样的仔细思考了一番,“不可,袁公路不过冢中枯骨,见利忘义的小人,如果把徐州与此人,只会徒增徐州百姓的罹难。”
刘备简直就要感谢孔融的这番说辞了,不过在场还有一人神色间并不安定,显然一副忧愁之色。那人,正是该宴会的东道主陶谦。
喂喂,你们这两个守着主人在这儿谈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