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朝旧事 >

第1章

汉朝旧事-第1章

小说: 汉朝旧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以幽默的方式解说自己眼中的大汉王朝。看过本书的朋友,真诚感谢各位的支持。本书若有不足之处,还望不吝赐教。本着力求精品,不出废品的原则进行创作,汉朝旧事讨论群:;汉朝旧事正在修订中。。。
 118337

第1章 发迹之前() 
这一年是公元前256年,嘹亮的婴儿啼哭声划破了沛县丰邑(今江苏省丰县)中阳里的寂静,村里顿时变得热闹起来了。

    “生了,生了!”有人高喊道。

    村民们纷纷聚拢在刘家的院落前,向家主表达着贺喜之情。巧得狠,小小的中阳里竟然在同一天迎来了两个新生儿的诞生,这是何等的喜庆!一些村民们兴奋地奔走相告。

    老实巴交的刘执嘉见母子平安,总算松了口气。

    刘执嘉即是大名鼎鼎的刘太公,时至今日,刘执嘉的真名已经被人遗忘,习惯上称之为刘太公。今天,刘太公等来了第三个儿子降临人世。

    刘太公并非初为人父,新生儿并没有给带给他多少激动,反倒是多了些许担忧。以刘家目前的经济状况,拉扯一个孩子并非易事。所以,即便现在天上电闪雷鸣,屋里喜庆洋溢,刘太公也无心欣赏。作为父亲,他已经开始考虑随之而来的问题,比如小孩的吃奶问题,营养问题,教育问题等等。想到如今年景不好,粮食产量不高,刘太公长舒一口气,当别人围着新生儿逗玩的时候,刘太公心里盘算着每年要多打多少粮食,当然,他的脸上挂着庄稼人一如既往的憨厚笑容。

    庄稼人祖祖辈辈的生活轨迹简单得很,刘太公也不例外,所以在他的计划中,将儿子们抚养成人后,教会他们祖传的技术……种田,然后自己早点退休,享点清福。

    刘太公按排行给新生儿取了个名字:刘季,因为刘季有两个哥哥刘伯,刘仲,刘伯早夭,在之后,还会有一个弟弟刘交。

    刘季长大后嫌自己的名字过于秀气,改名为刘邦。

    长大后的刘邦刘邦有着非同常人的特点,这让刘太公失望透顶。刘邦整日游手好闲,到处混吃混喝,属于吃饱了撑的类型。刘邦生活上随心所欲,除了不精通农业生产技术,对于偷鸡摸狗喝酒耍赖的技艺却非常精通。刘邦为人豪爽,不拘小节,喜欢交友,经常为兄弟出出头,不知不觉间,就混成了一帮弟兄的带头大哥。

    刘邦无聊的时候干些偷鸡摸狗的事情惹些官司,一则为了调剂生活,二则为了锻炼胆识。刘家在他的努力下经常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刘太公为此叫苦不迭,他时不时要刘邦向老实的刘仲学习,要求他以二哥做榜样,痛改前非,好好种田,天天着家。但刘邦却左耳进右耳出,依然我行我素。

    刘邦长相虽然帅气,但因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成了远近闻名的无赖流氓,所以婚姻大事就被耽搁下来,不知不觉间成了村里的大龄剩男,而这一剩就剩到了四十三岁。当然,这四十三年刘邦也没白混,为了解决香火问题,他大胆采用了未婚先育的办法,跟村中的曹姓寡妇生下了长子刘肥。

    有了儿子的刘邦突然感觉到了肩上的重担,身为人父的刘邦,开始寻找人生的突破点。靠着四十多年积累的人脉,刘邦在不惑之年做上了泗水亭长,按照秦国的规定,十里设一亭,十亭设一乡,亭长这官大概相当于村长这个职务,主要职责是维护所辖亭部范围内的治安,兼有迎来送往官吏、递送官府文书等事宜。

    刘邦当亭长期间,一向待人以宽,待己更宽。刘邦特别喜好酒色,喝得烂醉经常打白条,这种行为给他挣来了“流氓”的称号。虽说刘邦一向放荡不羁,但他却能狠抓泗水亭干部的作风,经常开展批评与不自我批评的活动,以致于泗水亭的干部们几乎都被他责备过。刘邦深谙做官原则:下属可以责骂,但上司却一定要深交。因此他跟县里的干部成了莫逆之交,与功曹萧何、狱掾曹参等更是称兄道弟。

    刘邦的幸福人生在他四十三岁的时候总算姗姗来迟,那一年,终于有人抵挡不住他的魅力,给他送了个老婆,这个人便是单父人吕公。

    吕公因躲避仇人而徙居沛县,吕公与沛县县令的关系极好。为了给吕公接风,沛县县令特地宴请县里属吏富户。县令请客,下属自然要送些礼钱。

    刘邦没钱,但他想了个法子。

    他的法子其实并不高明,没捅破是因为刘邦上面有人。

    到了县令家前,高喊一句“贺钱万”,便大摇大摆地混了进去,实则一个铜仔儿都没给。宴会上,刘邦大吃大喝,在席间更是高谈阔论,可谓谈笑自如,风光无限。刘邦的高调引起了吕公的注意,他默默地观察起刘邦来,见着刘邦相貌堂堂,再听其言语,更是豪情万丈,句句不俗。吕公越看越顺眼,他认定此人定能大富大贵,于是,他私下里找来刘邦,说愿把女儿嫁给他。刘邦一听,顿时激动不已,这样的好事能不要吗?不假思索地满口应承下来。

    刘邦不但白吃一顿,而且还捡了个老婆。

    这是上天对他的眷顾!

    此时此刻,一场风暴正在悄无声息地酝酿。如果没有这场风暴,以刘邦的家底和个性,若在沛县能混出点名堂来也算谢天谢地了!

    然而,人生永远无法假设。

    刘邦,准备好了,来吧!

第2章 沙丘之谋() 
“天下苦秦久矣!”,这是那时候老百姓对秦朝的最直观感受,老天也耐不住这日积月累的骂声抱怨声,开始为大秦帝国准备坟墓了,同时酝酿了一长串挖墓人的名单。

    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病死。

    秦始皇,少年即位,继承先祖遗志,吞二周,灭六国,他用尽毕生的精力创造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然而这个帝国在他死后仅仅三年,如白驹过隙,谁会想到,一个如此强大的帝国会在短时间内崩塌!不能不让人无限感叹: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锤啊。

    这也不能怪始皇先生,人算不如天算,阎王爷要人命从来是不打招呼的。

    不该即位的人即位了,而这个人的即位全拜一个人所赐,这个人就是赵高。

    下面是赵高的简历。

    出身:赵国贵族。

    官职:历任史学童,史,令史,尚书卒史,中车府令,郎中令,丞相。

    特长:精通法律,察言观色,逢迎献媚,阴谋诡计。

    秦始皇雄才大略,平生阅人无数,偏偏对此人看走了眼。即使赵高犯下重罪,秦始皇也赦免了他并让他官复原职。可见赵高的能耐,深得秦始皇的无私信任。如果秦始皇要是狠一点,一刀把他给宰了,后来的史书就得这样写:某年某月某日,始皇驾崩,扶苏即位,大赦天下,废除严刑峻法与苛捐杂税,与民休息。

    那我们在填写履历表民族这一栏的时候,就得写秦族了。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历史上,奸臣跟昏君一直是个很好的搭档。赵高是幸运的,他找到了他的好搭档……昏君赢胡亥。

    赢胡亥在始皇帝的儿子中,排行十八,此人吃喝玩乐是样样精通,唯一不精通的便是治国理政。

    赵高不遗余力地想将胡亥捧上帝位,不是因为他跟胡亥的关系有多铁,感情有多深,他看中的是皇帝宝座后面的巨大权力,如果扶苏即位,前途必定渺茫,等待他的命运将只有一个,卷铺盖滚蛋。

    赵高也有他的理想,他从小生活在宫中,看多了那些王公贵族高高在上的嚣张气焰,而他却只能战战兢兢匍匐在地,他不甘心,同样是人,为什么做人的差距却有那么大呢?

    他不甘心,所以他要忍耐,他也在等待,现如今,他等来了这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怎么可以放过?

    赵高要让胡亥顺利登上皇位,没有另外一个人的加盟是不可能顺利完成的。这个人就是当时手握重权的丞相李斯。

    李斯素有名相之称。

    在秦朝,丞相的的权力是很大的,篡改始皇遗命的事情,没有丞相的参予,夭折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始皇驾崩后,赵高找到李斯说道:“你的才能,谋略,功劳,还有扶苏公子对你的信任,跟蒙恬比怎么样?”

    李斯答道:“比不上他!”

    赵高说道:“那么长子扶苏即位,一定会用蒙恬作丞相。很显然您最后就不能拿着官印荣归故里了。而胡亥比较仁厚,可以继承皇位。您看着办吧!”

    李斯轰轰烈烈了几十年,由踌躇满志的青年人变成一个行动迟缓的老人,年龄变了,容貌变了,声音变了,但他贪恋权位之心却丝毫没有变化。所以赵高游说的结果是,“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

    在赵高的鼓动下,李斯决定再一次施展权谋手段,把赢胡亥扶上帝位。

    几十年的官场沉浮,让他自信心极度膨胀,在他看来,不管谁当皇帝,他都能牢牢地掌控着国家大势,他有这个自信,他也有这个资历。当他还只是一个前途未卜的小吏之时,他一篇奏折就能扭转国家策略,当他身居高位,他辅佐赢政外灭诸侯,内治国政。大秦帝国能有今天的文治武功,哪一样能离开他?他始终相信,只要他还在,大秦帝国就仍然会蒸蒸日上,日新月异。

    在他的心中,他是理所当然永远不变的大秦丞相,谁要抢走他的丞相大位,他就会与那人拼命,会让那人死无葬身之地,哪怕那个人是蒙恬,甚至是公子扶苏!

    老年的李斯迷恋权势已经到了好坏不分的地步。为了权势,他已然不顾国家安危,更不顾嬴政生前的殷殷重托。

    就这样,两个各怀心志的人为着同一样叫作权力的东西达成了阴谋合作伙伴关系。

    在赵高与李斯的谋划下,大秦,这个曾经无比辉煌的帝国,在一刹那间,偏离了原来的航向,而且这一偏,便再也没有回头。

    如所有亡国悲剧一般,正直英明的继承人被杀害,纨绔子弟被扶上帝位,国家开始迅速糜烂。

    李斯哪曾想到,他的阴谋不仅是让秦帝国灰飞烟灭,也让自己身首异处。

    这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一生至少有两处极大的败笔。

    他妒杀法家代表韩非,后果是毁了一个思想巨匠。

    他参与沙丘政变,毁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李斯先生晚节不保,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沙丘之变,赵高成为最后的赢家。扶苏自杀后,花花公子胡亥登上皇位,按照他老爹的规定,号为秦二世。

    他刚即位,便开始挥霍秦国三十几位君主辛辛苦苦建立的江山,而在他的挥霍下,压垮秦帝国最后的这根稻草也即将到来。

第3章 自掘坟墓() 
赢胡亥登上帝位后,只有一个心思:享乐。他显然没有明白皇帝这个职位到底应该干什么,这能怪他吗?

    赢胡亥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当上皇帝,俗话说,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但这个定律在赢胡亥身上并不适用,他从来没有准备当皇帝,他的人生目标就是使劲玩,之前有他的兄长扶苏在,皇帝对他来说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但最终阴差阳错皇帝这个巨大的馅饼却砸中了他。

    赢胡亥愿意出面当这个皇帝无非就是冲着皇帝什么都可以干,什么都可以玩这点来的,有这种想法其实也不能怨胡亥,他懂事的时候,每天耳濡目染的是他老爹的奢侈无度为所欲为,而当年披肝沥胆,彻夜办公的那点事早已经躺在博物馆里发霉了,况且他老爹也没告诉他做皇帝还有什么不可以干。

    赢胡亥春风得意,潇洒至极。

    “人生多么短暂哪,我既然已经当了皇帝,应该享乐,对吗?”赢胡亥到了咸阳如是问。

    赵高的回答很干脆。他是巴不得赢胡亥什么事都不要管,自个儿乐去。因此他的回答很高明:“这就是明君应该做的而昏君不做的事情啊!可是沙丘的事情,各位公子和大臣都在怀疑咱们,他们都是有权势的人,您刚当上皇帝,恐怕他们不服会生变。臣战战兢兢,陛下您怎么乐得起来!”

    “那怎么办?为之奈何”胡亥也很怕。

    “没有办法,只能统统杀光!”赵高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好。那就都杀掉吧!”

    于是,一道诏书下去,咸阳城一片血腥,赢胡亥的十二个兄弟,十个姐妹相继被杀。

    令人愕然的竟是公子赢高为保护家人,主动上书求死,胡亥很高兴,直接回复:准死。赢胡亥为了表彰赢高响应朝廷上断头台的号召,他赐给赢高家人大量钱财。

    赢胡亥的思维是非常奇特的,他其实并非担心皇位易手,之所以对兄弟姐妹下毒手,大概是觉�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