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唐烟云-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逸之点头道:“好吧,可以去试试。”
这时谢轩却问道:“你要制作焰火,这么说来,你掌握火药的技术了?”
王逸之立马就明白了谢轩的用意:“算是吧,不过你还是别指望了。”
谢轩奇怪道:“为什么?”
王逸之道:“从冷兵器到热武器的过渡,不是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可以支撑的,无论是生产工艺还是化学水平都远远达不到要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炮的炮膛,这个时代就根本没有办法生产出来。而且就黑火药本身来说,我也是个半吊子,无论是黑火药的比例还是颗粒化,我都没有办法解决,很难应用到战争当中。”
谢轩叹口气道:“看样子确实是我想多了。”
王逸之道:“想在安史之乱派上用场,的确很难,不过从长久来说,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有专门的一群人,按照我们的思路去研究,早晚都会出成果。不过,这件事不能由浩气盟来牵头,得让朝廷的将作监出面。”
谢轩奇怪道:“为什么?”
王逸之道:“一来,浩气盟到底只是一个江湖势力,没有办法笼络到这么多的专门人才;二来,这种东西最大的作用,依然是在战场上,一个江湖势力敢触碰这种东西,只会是死无葬身之地;三来,涉及到火药,要不然不出事,要出事一定是捅破天的大事,除了朝廷,没有任何势力可以担待得起。”
谢轩沉思一会,突然道:“最近帮我留意京师中有没有宅院出售,如果有,就帮我买下,越大越好。”
王逸之顿时怒道:“你能不能不要想一出,是一出,你真当我的钱是大风刮来的?”
谢轩道:“我是想开办书院。”
王逸之顿时就道:“你这是找死。《心问》一旦传播开来,你就坐稳了天下文人领袖的位子,你再开办书院,办得不好也就罢了,办得好,天下仕子皆出自你的门下,你认为,有哪一个皇帝还能容下你?”
谢轩道:“这些我都知道,所以我打算让宁王李宪来出任院长,甚至可以让玄宗来担任名誉院长。天下仕子,皆是天子门生,以玄宗的性格,多半会答应。”
王逸之沉吟道:“那你是什么目的呢?”
谢轩道:“在这个时代,读书对普通百姓来说,成本还是太高了,我想通过这个书院,将免费教育普及到大唐的各州各府。虽然这个目标短期内很难实现,不过万事总要有个开始,这样做,也可以笼络到一批原本在历史中没有机会读书,但是确有干才的遗珠,收为己用。而且,有了学院,很多事情我也好开展起来,比如在学院中设置杂科,将火药和热武器的研究和将作监的制作分离开来,确保核心机密,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敢肯定,对方在朝廷中,一定还有眼线。”
王逸之沉吟道:“好吧,看样子你已经开始为入仕做准备了,就算是我送给你的政绩吧。”然后,他话锋一转,“王子璇的事,你准备怎么处理?”
谢轩顿时迷惑道:“我和她有什么事?”
王逸之啐道:“玄宗赐婚啊,现在距离春闱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了,一晃眼就过去了,你是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
谢轩翻白眼道:“你想多了,到时候,玄宗早就把这件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军国大事他都不关心,怎么可能会对我的事情这么上心?”
王逸之道:“打赌吗?除非是你一个月后名落孙山,不然的话,玄宗到时候不旧事重提,我脑袋拧下来给你当球踢。”
谢轩顿时无语了,也意识到如果一切真的如王逸之所说的那样,事情会变得非常棘手。
这时,就听得王逸之又道:“玄宗如果真的赐婚,你这边肯定是不能拒绝的。否则的话,你就是把王子璇的脸面踩在脚底,和将她剥光了,扔在长安大街上任人围观,没有多大的差别。而且她以后也别想再嫁人了。”
谢轩顿时诧异道:“为什么?”
王逸之道:“世人皆知道她是你谢大爷抛弃的女人,随着你声望越来越隆,地位越来越高,谁还敢对她再有想法?”
谢轩顿时无语。
王逸之又道:“而你这边若是应承了下来,王子璇也多半不会反对。”
谢轩顿时道:“怎么可能?她怎么会看得上我?”
王逸之啐道:“你以为你还是一千多年后,北大的那个穷屌丝?现如今,就不提《心问》带来的影响,长安城内这些个未婚的仕女,一百个最起码有九十九个,都愿意嫁你。更不要提一月之后,你高中进士,雁塔题名之后了。届时再加上《心问》给你带来的超然的地位,她王子璇眼界能有多高,会认为你不配成为她的夫婿?”
“而且即使是她心有顾虑,却也要考虑到你的脸面。若是你同意了,她却拒绝,这不是等若招惹了一个未来的宰辅,而且是一个极有可能执政数十年的权相。即使是为了长歌门和王家的利益,她也绝不会拒绝。”
谢轩无语道:“照你这么说,就因为我多看了一眼,我和她就必须要在一起了?”
王逸之道:“不信你到时候看看好了,玄宗除非是不下旨赐婚,只要赐婚,你们互相就算是交待了。不过话说回来,王子璇也没有什么不好,标标准准的白富美,这天下,想要把她弄到床上的,估计从长安排到大食,都危险都排得完。真要是玄宗赐婚了,你还不偷着乐?”
谢轩苦笑道:“是没什么不好,但是怎么看都像是政治婚姻,没有一点的感情基础,而且像她那样强势的人,你认为日子能过得好?”
王逸之啐道:“别说唐代了,就是我们的爷爷奶奶辈,有多少是有感情基础的?都是先结婚、后恋爱,一辈子还不是那样过来了?至于女人强势,那也只能归结为男人没有本事,若是你真的权倾朝野,声名显天下,像王子璇那样聪慧的人,怎么可能会和你强势?”
谢轩道:“那夫妻之间勾心斗角,还不是很累?”
王逸之却啐道:“实际上,她的问题,在我看来就是个屁,很好解决。你要是真和她在一起了,第一个儿子姓王,继承王家的香火,你看她还作怪不,绝对得对你千依百顺。儿子姓王还是姓谢,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是大问题,对我们来说,根本狗屁都不是,还不是你的种?”
“而且,你要知道,一个全心全意对你的王子璇,绝对是这世间少有的良配。光是长歌门打探隐秘的能力,对我们来说,就是价值连城。而且,说实话,你对她真的就没有想法?除非你不是男人。”
谢轩无语道:“真的,我发现你有做媒婆的天赋。”
王逸之揶揄道:“怎么?心动了?”
谢轩很光棍道:“说实话,就凭她的外貌,我也不可能没有心动过。但是,同样的,我的顾忌也有很多,所以,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若是到时候,玄宗真的赐婚,我希望能和她敞开心扉谈一次,然后再做决定。”
第46章 科举 一()
唐代的科举考试,时间定在春夏之间,于每年的农历二月在京师举行,共计三场,故又称春闱。
关于科举的兴起,源隋还是源唐,史学界向来是有争议。但是成为一种成熟的选拔人才的制度,源于唐朝这是毋庸置疑的。
自武德五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科举状元诞生开始,历经太宗、武周、玄宗三朝,科举制度已经逐渐成型。
科举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定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常科的考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京师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和各地方州县学馆出身,通过学校的选拔考试合格后,由学校局举荐到尚书省参加各科考试,称作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
由此可知,要想参加唐代的科举考试,无论是通过哪种途径,都是要参加初考的。只有通过了初考,才能取得参加春闱的资格。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不公平的事情。唐代的科举,与后世的三年一考不同,乃是一年一考。对于落榜的非长安考生来说,为了参加来年的春闱,就必须返回原籍参加初考。距离近的还好,距离远的,一来一回,时间就全耽搁在路上了,哪还有时间读书?
再加上历届科考录取,长安中榜的名额明显较多,这就导致,有条件的仕子纷纷想办法入籍长安以及周边地区,便如同后世的高考移民一般。
而那些没有条件,又不愿返回原籍参加初考的仕子,也不是全无办法。
唐代科举允许“公荐”和“通榜”,允许知名人士向主考官推荐优秀人才。于是落榜考仕子可以制作行卷,将自己的诗文作品抄写在长卷上,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如果得到他们的赏识和推荐,按照大唐律法,也可以不参加初考,直接参与科举考试,而且往往能因为得高官赏识,声名在外,而被录取,成为了不少仕子心中的终南捷径。这就是所谓的“投卷”。
在历史上,因为投卷和荐举而进入仕途的名人绝不在少数,也留下来了很多流传千古的故事。
据说王维年轻人时极为自负,曾放言道,不参加科举则已,如若参加,必得状元,否则绝不入仕。
王维有没有这个能力,咱们从后世的角度不好评说。原因也很简单,他虽然诗才斐然,但是前面依然有两座跨不过的高山,李白和杜甫,说他文采冠绝一代肯定是过了。
而且就在他参加科举的那一年,王维也遇到了一个劲敌,此人便是张九皋。
没有错,他就是开元名相张九龄的弟弟,而且还得到了一个在唐史中出镜率极高的公主——玉真公主的赏识。玉真公主着人传信给京都的主考官,让其取张九皋为第一名。
王维得到消息之后,立马慌了。他这牛逼都吹出去了,倘若张九皋真的得了第一,他便是仅列其后,按照他的誓言也不能入仕了。在唐朝,誓言可不像后世那样,可以随便乱发。士人之间,极重诚信。所谓人而不信,不可其知,王维即使是真的厚着脸皮入仕,以后也没有丝毫的前途可言,光是诠选这一关,他就过不去。
于是王维找到了自己的好基友岐王李范。
李范听了,说好兄弟啊,不是我不帮你,主要是哥们势力不及那娘们啊,斗不过她。你还得去找那个娘们,我来帮你引见。那娘们虽然是个尼姑,但是水性杨花,入幕之宾换得一茬一茬的,以你的文才相貌还怕勾搭不上?
于是王维换上华贵的衣服,捧着唐代吉他——琵琶就跟随着李范来到了玉真公主的家中。
酒至半酣,李范对玉真公主道,我这朋友solo贼6,想不想听听?
玉真公主看王维面容清秀,当下就有些意动,于是应允。王维一首soul下来,顿时技惊四座。于是王维趁热打铁,赶紧把自己准备好的诗词文章呈献给玉真公主。玉真公主读了王维的诗,立时被他的才华震惊了,马上就把张九皋踹到了一边。
这时,李范才告诉玉真公主,王维生性孤傲,听说今年科举,张九皋已经被内定为第一,是以不肯参加。而自己惜其才华,这才出此下策,用这种方法,将王维举荐给她。
玉真公主闻言,立马表示,吾有摩诘,何须他张九皋?于是立马就把主考官叫到家里,教育了一番。
由是,王维亦一举夺魁。
不过,出来混,终究是要还的。多年以后,李白只身入京,用更加强势的方法,将王维从玉真公主的身边给挤走了。
这也是两位留名青史的大诗人,虽然同处一个时代,但是却几无交集的原因,两人根本就是情敌的关系。
由此例也可以看出,唐代的科举,较之后世来说,公平性相差太多,很容易就会被权贵阶级所操纵。一些确有才学,却无门路的仕子,比如杜甫,在这种制度下是很难中举的。
原因也很简单,唐代的科举阅卷,并无糊名这项制度。谁的卷子,考官只要看名字,就一目了然。是以,中举的考生,大多数都是早已声名在外的仕子。
这就是为何整个天下的人,都认定谢轩将会高中此届科举的状元。试卷上,谢轩这两个字,本就已胜过一切的华彩文章了。
说回科举本身,唐代的科举,以明经、进士两科为主,考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