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贤王 >

第133章

贤王-第133章

小说: 贤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未来的单于。还有那个右贤王渠都隆率部尽归大汉。那得是我朝多大的盛事啊”

    “天子如若知晓此事。必然称赞老侯爷德高望重,连匈奴人都为之折腰,否则,姑瞀楼没有专程寻老侯爷的必要,尽可就近找其他官吏商谈接纳之事。”

    “侯爷犹如松柏长青,本来奉召带队和校尉来敦煌护送公主已经是劳苦功高,匈奴新单于姑瞀楼招降此事若办成,那自然更是喜上加喜。功劳加倍”

    陈璲笑笑的说:“侯爷自然是清心寡欲,不为世俗左右了,不过,依着陈某想,天子对侯爷封荫后世,子嗣余泽,必然指日可待”

    常惠的眉头挑了一下。

    这个陈璲能做太守,果然是个有能耐的,他为了说动常惠帮姑瞀楼请见与天子,害怕常惠因为早些年被匈奴人囚禁的事情而拒绝姑瞀楼的请求。言语间竟然一直往常惠心里最软的地方戳

    往昔,常惠被匈奴奴役十几年。对家人照顾的太少了,这一直是常惠心里的遗憾,常惠这些年非常在乎家人的和睦和友爱,诚然,如同陈璲所说的,常惠已经老了,时日不多,如果因为接降姑瞀楼的事情被天子以及满朝文武高看的话,对于常惠的家人和后代,必然是一个大大的机缘。

    当然,这也是一个大大的契机。

    常惠怎么能不知道陈璲的话外之音?

    常惠和和亲使团在敦煌,陈璲是敦煌的太守,姑瞀楼又来了敦煌,常惠立了功,能少了陈璲的功劳么?

    陈璲为了提醒姑瞀楼的重要性,还特别的提出了姑瞀楼是“匈奴新单于。”

    王自然比一般的臣子要尊贵,匈奴的单于,从等级上说,也是和大汉天子对等的存在,通过常惠投降大汉的匈奴人级别越高,常惠的功劳也就越大,陈璲跟着沾的光就越多。

    无利不起早,世上的事情其实简单分别一下,也就是分为和自己没关系的,以及有关系的两种。

    和自己没关系的事情,谁愿意操心去管?

    陈璲说了这么多,其实言下之意就是要常惠赶紧下定决心因为姑瞀楼的族人处境很危险,因为边塞凄清,陈璲一点也不想在敦煌呆下去了……

    今后大汉朝因为接受了姑瞀楼和其部族的投降而赏赐常惠和常惠的家人了,那么常惠占大头吃肉,让陈璲跟着喝点肉汤。

    常惠又叹气,陈璲看看,沉吟了一下,心说欲速则不达,自己要是再说、再劝,就有些啰嗦,落得下乘,可能被常惠和苟参看不起了。

    尤其这个被匈奴囚禁过的常惠,到底对姑瞀楼是个什么态度呢?

    陈璲本来想让苟参也说几句劝诫常惠的话,可是再一想,这个年纪不大的苟参自从姑瞀楼被押进来到如今押出去,一句话都没说过。

    “这苟参到底是人小不懂事,还是咬人的狗不露齿?”想到这里,陈璲干脆的起身告辞,让常惠慢慢的再想想,考虑清楚:“不战而屈人之兵,不但是兵法最高境界,而且,天子一直都是很崇尚以和为贵的。”

    这个陈璲,末了走的时候还不忘提醒一下说天子是一个不喜欢打仗的皇帝。

    陈璲走后,屋里一直沉寂着。

    好久,常惠看着苟参,问:“校尉沉默是金,你以为如何?有何可教老夫?”

    “侯爷要苟参说假话,还是真话?”苟参听了毫不迟疑的反问。

    常惠一怔,忽然的笑了。

    自从离开长安至今,苟参和常惠说话从来说一是一,绝不废话,交流的很少。

    这会常惠以为苟参会推脱说他年少什么都不懂的,可是苟参却忽然的问了一句像是开玩笑,但其实不是玩笑的话。

    常惠笑完肃穆说:“校尉,你以往所作所为,老夫尽知”

    “别的不说,大汉因为乌孙公主选婿,菁英尽聚长安,唯独校尉夺魁于千百人之中,技压凡众,能力人所不及,被天子恩赐‘神射手’。”

    “如今,你、我皆在这西域偏慌之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上。只有屋顶。下,只有席榻,人,你我而已。”

    “真话也罢,假言也行,请校尉胆管直言,切勿遮遮掩掩。”

    “老夫,洗耳恭听。”

    苟参听了。端正跪坐,对常惠一鞠躬,正色说道:“真话是,某若是侯爷,就假意答应姑瞀楼的请求,同意和他奔赴长安,但稍后在一个与侯爷没关系的地方将姑瞀楼杀了”

    常惠一惊,问:“这是为何?”

    苟参淡然的说:“十九年被囚之辱,时时刻刻铭记在心,焉能忘乎?”

    “有仇不报。非大丈夫所为”

    常惠的眼睛挤了一下,苟参继续说:“姑瞀楼以前是匈奴的王族。如今乃丧家之犬尔”

    “送上门来的敌人让侯爷报仇,不杀白不杀杀了也白杀”

    “匈奴人,为何不杀?”

    “如果姑瞀楼被杀,那么渠都隆率领匈奴部族得不到大汉回应,要么迟早被呼韩邪全部消灭,要么,就会率部来大汉国,让我们交出姑瞀楼。”

    “还有一种结果,可能性不大,就是渠都隆率部去投降呼韩邪,但是鉴于呼韩邪对姑瞀楼除之而后快的态度,渠都隆应该不会去冒这个险。”

    “因此,渠都隆会来找我们的可能性大些,他会要求,生要见姑瞀楼的人,死,要见姑瞀楼的尸。”

    “而后么,”苟参停顿了一下说:“我们当然要说自己不知道了,谁知道姑瞀楼是何方神圣?就算是曾经见过,这会去了哪里,他有腿有脚的,谁能管住一个大活人?”

    “这样的话,渠都隆可能还会有两个反应,一个是继续请求投降我们大汉,因为活命要紧,还有一个就是彻底的和我们鱼死破,为姑瞀楼报仇。”

    苟参沉声说:“不过,如今渠都隆领的人都应该是匈奴部族的老弱残兵,他们能打得过我们敦煌和西域都护屯兵吗?”

    “要是这样,我们就趁势出兵彻底的将渠都隆和他的匈奴族人全给杀了,这就能给侯爷出一口恶气”

    常惠听着,眼睛挤了一下。

    “不过,要这样做,姑瞀楼这事的隐瞒和疏通,卑职这里和侯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共同进退,绝对没问题。”

    “陈太守那里,侯爷就要费点心思。”

    “毕竟,人多口杂,陈太守又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事情今后要是被长安觉察了,如果问责,侯爷和我,就会很麻烦。”

    常惠看看苟参,问:“那校尉的假话,又是什么?”

    “假话就是,同样的侯爷接受那个王子的请求,带着他去长安见天子。”

    “此事眼看着就是天上送来的富贵,必为大功一件,就如同陈太守所说的,侯爷已经对人间享受无动于衷,但这事必将泽被后世,这样的好处,何乐不为呢?”

    常惠沉吟不语,苟参喝了一口酒,味了一下这汉代从西域流通过来的葡萄酒,心说这味道怎么比后世那些什么珍藏了多少年份的干邑干红味道还要好?

    可见某些事物天然的、原生态的就是好,和制作工艺技术力量没什么关系。

    “请校尉说这第二个好处。”

    苟参定定的看着常惠,常惠莫名其妙,正要问询,苟参却说:“世上仇恨,囚禁,只是其一,杀父夺妻,断人子嗣、绝人宗族,乃是化解不了的世仇。”

    “那校尉的意思是……”

    “侯爷,如果姑瞀楼率部投降大汉,天子会如何处置?”

    常惠回答:“在往年时候,也有匈奴人降汉的,人数少的话,一般就封爵,留在长安居住,但人数一多,就不好管理,而且匈奴人教化习俗和我们不同,混杂一起,时间长了难免出事。”

    “因此,大批量的匈奴人投奔汉国,我们就会让他们在边境地区自己生活,那里一般大汉民族人数不多,条件相对艰苦,他们游牧起来也方便和适合一些,同时,也能在那里做一些警戒,如果北边的匈奴人前来掠夺的话,这些投降的匈奴人就会首当其冲,自然能抵挡一些袭扰。”

    常惠说着明白了苟参的意思:“校尉是说天子会让姑瞀楼部族驻扎在与匈奴人接壤的地方,那么,呼韩邪和姑瞀楼有杀父之仇,等过些时日,姑瞀楼要是恢复了元气,必然会伺机报仇,就会去攻打呼韩邪”

    苟参沉默不语,常惠猛地哈哈大笑。

    这是苟参看到常惠的第二次笑,常惠笑着说:“校尉的真话假话说的都好要是这样,呼韩邪从此必将不能安生,姑瞀楼一日不除呼韩邪,就难以对自己和部族人有所交代。”

    “校尉这实在是驱狼吞虎之策,姑瞀楼此后就为大汉的一个先锋啊”

    常惠愁眉尽展,心情豁然开朗起来。

    要是依着苟参所说,不但能为自己争取功劳,而且对自己家后人获得不少好处,更是让姑瞀楼和呼韩邪这两个匈奴人狗咬狗。

    再者,自己和苟参也不用担当什么除去匈奴王子的责任,那么敦煌太守陈璲,也是对自己很是感谢了。

    “其实还有一点,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们如今也不能保证这个姑瞀楼今后立足安稳了会倒戈一击,对着大汉动武。”

    常惠听了一惊,苟参轻声问:“可谁知道是何年何月的事情?到时和苟参,和侯爷何干?”

    “俱往矣,纵观历年投降大汉的匈奴人和胡人,某只听说过有个羌人的郎官杨玉连夜逃跑、逃离长安,最后造反挟众攻打大汉的,匈奴人投降了又反复的造反,却还没有过。”

    “再说,天子对这匈奴人来降的事情,难道一点不会有所防范?”

    “那么,这个姑瞀楼若干年后万一要是造反和大汉交恶,侯爷觉得大汉胜算的机会,能有多大呢?”

    常惠长出一口气,苟参说:“因此,要是今后姑瞀楼穷兵黩武被大汉所灭,那是他自己找死死的好侯爷你,不就是希望匈奴人能偿还那十九年的债务么?”

    常惠听了,心说这个小小的校尉怎么肚子里装了这么多阴谋诡计尔虞我诈的东西?

    假以时日,这人还了得?(。。)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220章目的() 
苟参的话娓娓道来,没有什么尖酸刻薄刺激的辞藻,就像是一个和常惠相处了一段时间的人看到他为琐事烦忧、忧心忡忡,因此平声静气的为常惠讲述如何看待他所遇到的困难并出谋划策帮常惠化解矛盾的。

    因此,常惠深以为然。

    常惠觉得苟参和陈璲不一样,苟参说的话很贴切,分析问题很到位,一针见血。

    陈璲欲遮又掩的,目的性很强,就是鼓动要常惠如何了,他陈璲才能跟着如何,可谓此地无银三百两。

    陈璲想着自己高明,其实很是可笑。

    苟参却不同,姑瞀楼被常惠接纳带着投降大汉了,苟参和常惠在敦煌一起公干,自然也面上有光,至于天子嘉奖,那是必然的,但是他很淡定。

    再说,姑瞀楼这个匈奴的破落王子,还不是苟参从沙漠中带回来的?

    权衡利弊,问题被解决,仿佛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头被苟参给搬走了,常惠全身轻松,命人上吃食酒宴,和苟参对酌。

    苟参欣然从命,不喜不悲。

    两人酒过三巡,苟参说:“某担任校尉时间不长,听杨子幼说过当年羌人被前光禄大夫义渠安国搞到要反叛的事情,那个杨玉虽然最后被杀,但事情最初是可以扼杀于襁褓之中的。”

    常惠点头:“匈奴之所以每每总是在草肥马壮的时候前来掠夺我们汉民,无非就是资源奇缺,食不果腹。难以过冬。”

    “如果人人都像大汉人一样固定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愁温饱,何来抢掠?”

    “因此,往些年投奔过来的匈奴人迟早全部被我们给日复一日的同化了。”

    “姑瞀楼如果顺利被大汉接纳,今后反叛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常惠说着举杯对着苟参邀饮,见苟参喝了之后微笑:“校尉说杨子幼,他不就曾经任光禄大夫?不过其人行事和他的前任义渠安国非常不同。”

    “其实,杨子幼在朝中没有什么大错。只是喜欢和人斗嘴,大家都知道他,秉性并没有什么瑕疵。”

    “杨子幼的父亲,老夫也是相当钦佩的……校尉和杨子幼关系莫逆,这个人尽皆知。”

    常惠的意思就是杨恽杨子幼这个人不错,杨恽的父亲,曾经任大汉丞相的杨敞自己也熟悉,早些年在一起共过事。

    既然杨恽人不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么和杨恽关系好的苟参,自然也是能够深交的。

    苟参听了敬了常惠一杯。道:“天下形式,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