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战神-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明代开始税收变成了收现银,结果老百姓手上没钱,那么官府又催的急,这就让那些奸商有机可趁。夏收、秋收时节,必然压低粮价,并缺斤少两,到后来缺斤少两都成了不成文的规矩了。
而那些地主因为手上有储备,所以不需要在收粮的时节出售粮食,他们可以把粮食放在仓库里屯着,如果遇到灾年,还可以坐地起价。
清泉寨收购粮食时价钱既公道又不缺斤少两,这顿时把那些粮商们的利益给损害了,但是那些粮商们对清泉寨民团又毫无办法。
人家有人有枪,难道还赤手空拳的和人家拼命不成?
清泉寨现在不缺钱,缺的是储备。因此首先靠各地义仓储备一部分粮食,还不用自己花钱。
另外自己也建了几个大仓库,大量的储备粮食。
之所以要储备粮食,一是人员多了,消耗比较大。除了民团士兵,还有工厂里的工人,以及矿山的矿工,都是需要消耗粮食的。
其中这个年代运输效率较低,加上土匪肆虐,运输时的消耗就比较大了,如果把粮食运到矿山去,那途中得消耗掉不少粮食,又浪费了人力。
如今情况大大改善,首先土匪被剿掉了,不需要人保护粮食,运送人员首先减少了。第二个就是清泉寨在各个能长久开采的金矿都修了路,可以直接用四轮马车对粮食进行运输,速度更快了,运输量也更大,路上所消耗的粮食就变得很少了。
再则,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是相冲突的。一个落后国家,要想发展起全面的工业体系,首先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前提下要跨越式发展,必然要有大量劳动力投入到工业生产当中。
当人口大部分都去搞工业了,那么农业能否养得活那么多人呢?
这也是为什么,工业搞得太大,就会发生饥荒的原因了。工业发展所能投入的劳动力数量,是受农业产出制约的。
而军事行动的规模,也是受农业制约的。
当农业供应比较紧张的时候,一旦厉兵秣马同样也会发生饥荒。因此沈凝云比较注重生产,张奎发到处招募流民、贫民。
由于清末人口大量繁殖,地方又处于一种高度自治的情况,导致了很多贫民、流民的产生。
不过地方农村、乡镇高度自治,满清对地方控制能力低下,因此民团插足的机会,以及足够的生存空间。
满清这种模式是明代遗留的,好处是行政成本很低,不好的地方就是对地方控制能力低下。
这些流民招募后,则被安排到工厂、工地、矿山,并安排他们开垦荒地。盘牛山那边开辟出了八千多亩良田,后面陆陆续续在一洲四县,开垦出了三万多亩荒地。
其中两当县那边刚进入不久,土匪还比较多,正在到处清剿。那些土匪在清泉寨民团面前就是乌合之众,民团士兵剿匪过程中,近战有手榴弹,攻坚也有手榴弹,对付土匪的工事是足够了。远程有步枪,打得又远又准。同时还有纪律性和战术安排,那些土匪根本就不是对手。
两当县的荒地开垦也正在进行。
由于对荒地进行开垦,就形成了一个个村落,这些村落又是有民团直接掌控,土地属于清泉寨,每年可以收地租。
资本的原始积累,都是血腥的。现在搞什么减免地租,那太超前了,不合时宜。只不过说,在收地租时灵活一些,一些佃户是遭灾了还出了什么意外,这样的特殊群体可以免除地租,这样一来也就不会形成内部矛盾,反而能够赢得这些佃户的爱戴。
这些被招募来的流民平日里除了生产,民团还会将农闲时间利用起来,发动他们对道路等设施进行建设。村里的青壮男子,也要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军事训练。
在陇南一洲四县的村镇里,也有组织民兵训练。
这让那些土匪基本上失去了失去了生存土壤,而一年下来剿匪也让清泉寨进账上百万两银子的缴获。
这陇南可不是穷地方,这里是秦岭山脉,即有金矿,也有草药,而且还是主流中药,因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区域内,所以古代中医的药材,多是以秦岭山脉、太行山脉的草药来治病。
中医什么草药都能治病,只不过中医在这里发展壮大,所以相比各地的地方药材来说,秦岭的药材销量很好。
山上到处都是药材,每年中药贸易也是陇南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农业上也不错,这里山清水秀,不是那种缺水的地方。
所以那些土匪的油水很多。
在清泉寨民团的围剿下,陇南土匪已经逐渐的将成为历史。
清泉寨民团比较强大,所以阶洲知州,各县县令,在金矿被抢了之后,却是只能先忍着。
但是那群士绅富户们被抢了金矿,心里就很不爽了。一个劲的鼓动知州调兵过来把金矿抢回来。
阶洲知州叫尚云梯,是靠捐官才坐到这个位置上的。为了买官,他可花了不少钱,本来计划在阶洲捞个二十万两买个知府。
结果计划被清泉寨民团给打乱了,金矿那边的收益少了。商税也少了,那些马帮都不走大道,全走那些小道。
以前土匪丛生的时候,官府设卡虽然收得比较多,但却比走小道保险。
而如今土匪没了,走小道不仅安全,而且被收的路费比官府收的还要少得多。这样一来,导致商税收入大减。
按照这速度下去,买知府的钱显然是凑不齐的。至于借京债,尚云梯已经借怕了。上次买知州借了一次,结果被利滚利。好不容易从泥潭里抽出来,自然绝了借京债的念头。
这天,又到了清点商税的日子,结果商税又少了,连定额都没收上来。气得尚云梯把那几个官差狠狠的打了一顿板子,站在一边的师爷灵机一动,说道:“大人,那清泉寨把金矿都抢光了,如今身家丰厚。我们何不调兵把这清泉寨剿了?到时候这些金矿不就收回来来,而且还可以弄一大笔金银。”
第23章 绿营来袭()
“本官要是上报陇南有乱匪,那我这官还当个屁。”尚云梯气不打一处来,对师爷训道。那师爷小声附耳说道:“咱们可以找秦州镇总兵出马,虽说绿营吃空饷厉害,可手上依旧有三千多人,而且还有不少大炮,足够拿捏这群乱匪了。事成之后,双方再分润分润……”
“嗯!这主意不错。”尚云梯不由摸着胡子沉吟道,正所谓破家的官吏,灭门的知县,这群人搞钱的门道可多得去了。
清泉寨民团,在这一年正在稳步扩张,但是却未预料到官府还真敢要对他们下手,但是秦州绿营的突然调动,却是让清泉寨产生了警惕。
绿营兵一般很少调动,本身这些绿营兵也没多大战斗力。
抽大烟的抽大烟,做小买卖的做小买卖,那些绿营士兵都已经烂掉了,但是这次却突然调动了,而且还是向陇南方向行军。
只不过,那行军速度慢得吓人。一天竟然只走了四十里路,走到陇南起码要七天时间。
清泉寨侦察兵已经盯上了这群绿营兵,消息迅速传递了回去。
清泉寨连忙召开了紧急会议,这次紧急会议。沈进文和赵维书都匆匆带着民团各剿匪小队回到了清泉寨,只有两当县的两个剿匪小队没有返回清泉寨。
“官府突然把绿营兵调来,显然是冲着我们来的。陇南一没土匪,二没其他势力,也就只有我们清泉寨民团,这就是明摆着的要来剿灭我们。”张奎发说着不由笑了起来,“他奶奶的,我们没找他们麻烦,他们倒先找我们麻烦了。”
沈进文在一边思考了半天,说道:“我们现在应该先搞明白,是满清要剿灭我们,还是地方官府要剿灭我们。”
“有什么区别?”赵维书奇怪的问道。
“自然是有区别的。如果是满清要剿我们,我们就应该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了,我们打掉一批绿营兵,还会有第二批。如果是地方官府要剿灭我们,就是那群知州、县令在眼红我们金矿的利润了,只要我们打掉这批绿营兵,官府应该也就消停了。”沈进文解释道,显然作为一个文人出身,沈进文看政治问题还是很有悟性的。
“我想应该是陇南地方官府的意思,满清朝廷不可能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身上。毕竟我们这两年都是在剿匪,这里又天高皇帝远,满清朝廷说不定连我们的存在都还不知道。”赵维书说道。
沈凝云坐在一旁,很想说,直接反了算了。
不过还是忍住了,这造反可不是闹着玩的,必须谨慎。毕竟这不是他一家人的问题,还关乎着很多人的命运。
所以谨慎是必须的。
因此沈凝云开始对比满清与清泉寨之间的力量,显然两千人的兵力,并不足以与满清抗衡。
尽管在正面对决上,打赢满清的军队是没问题的。但是,对地方的控制能力还比较差,另外一个就是,如果满清一旦调动数量庞大的军队来进剿,就有点危险了。尽管还是有成功的可能,但是却太过冒险了。
明年是庚子年了,后年就是辛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时候,慈禧到时候肯定是焦头烂额,到时候再反是最明智的。
想到这里,沈凝云顿时有了计划,于是对张奎发说道:“外公,我们现在虽然比较能打,但兵力毕竟还是少了一些,所以我们还不适宜公然与满清叫板。我们要继续发展民团,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这次只要把满清击溃就可以了,让地方官府知道我们的厉害,这样他们就不敢和我们做对了。等我们把力量发展到西和县、礼县之后,我们有了足够的兵力和民众基础,就可以扯大旗造大反。”
“农村包围城市,不错。”沈进文赞许道,“孙子兵法也有云,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敌人强大的时候,我们则可以避免与他们正面抗衡。在局部兵事上我们是能够打得过满清,但在整体实力上,我们却还不能够战胜他们。所以我们在局部兵事上应该强硬,但却要隐藏我们的反意。”
孙子兵法,确实是一部很不错的作战指导思想,只不过这东西翻译上可能出了些问题,所以误导了很多人。中国也出现了一个现象,越看孙子兵法越不会打仗。因为孙子兵法在上兵伐谋、下兵攻城的问题上,把人引到阴谋诡计上去了,结果就忽视了自身实力的发展,实际上军事,打铁就是要自身硬。
只要自身够硬,就算统帅是猪也都可以打赢战争。
“既然要震慑官府,那么只是击溃这些绿营兵还是不够的。不如杀进阶洲抢上一把,把知州和那些为富不仁的富户都抢了。”赵维书建议道,张奎发一听,马上拍手道:“这个好,这个好。我们不把他们抢个精光,他们是不会知道我们的厉害的。”
赵维书这建议太对张奎发的胃口了,钱还是靠抢来得快,慢慢积累实在太慢了。也就是开金矿来钱快一些而已,其他办实业确实不错,但里钱还是没有抢钱的快。
“这倒是没什么问题。”沈进文却也没有反对,就算是闹得比较大也没什么问题,只要不扯出造反的大旗,以满清那尿性,只要你还是安心当土匪的话,都是能靠招抚就靠招抚来解决。
如果扯大旗造反,那就相当于是威胁到满清的核心利益了,那么满清就要调集大军来进剿了。
在制定了战略上的应对之后,随即转入战术上的商议。
战术上经过商议后,都认为此次作战,只需要击溃满清绿营兵就可以了,歼灭则完全不需要。
如果全歼灭了,那就闹得太大了,也会引起满清的警惕。
进城抢劫的事,也商议了一番。
……
一群绿营兵在陇南走了三天了,却刚走到成县,一群绿营兵一听到总兵下令扎营,顿时三三两两的到处坐了下去。
“真他娘的热啊!”
正值三伏天的气候,气温很是燥热。一名绿营兵浑身好似没有骨头一般,直接就躺在了一片树荫下,使劲的用手在脸上煽动着。
“王大哥,我们好好的跑到这陇南来做什么啊?”一名看上去很机灵的绿营兵对身边的士卒问道。
“听说是剿匪来着!反正一会打起来了自个小心些,别傻乎乎往前冲就是。”那个叫王大哥的绿营兵镇定的说道。
“原来是剿匪啊!”那名看上去很机灵的绿营兵顿时松了口气,官军面对土匪,本身就有心理上的压制。
他们不知道的是,几百米外的山头上,两名浑身插满枝条,头上戴着草环的清泉寨侦察兵正手持望远镜对他们进行观察。
他们手上的望远镜是木制镜框,这是清泉寨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