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战神-第3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取补贴政策,让中华民国的棉花价格可以比较低的进行输出。
不过中华民国的棉花也并不是全都低价输出,因为在其他国家的棉花减产的时候,中华民国又会趁机拉高棉花价格,从而在攫取利益,并且控制期货市场。而当其他国家第二年加大棉花产量的时候,中华民国又会大量的廉价输出棉花,让各国的棉花种植业损失惨重。然后使得其他国家的农业在一次次的过山车一般的行情中损失惨重。
农业是最经不起市场折腾的。
最本质的问题,还是机械化农业方面美国落后了,美国财团也开始积极的研发农业机械。而且因为有中华民国的农业机械可以山寨,美国的机械化农业出现了初步的势头,不过投入还是比较高的,不过美国也有庞大的资本,资本的投入并不是太大的问题。问题是,美国的农业机械制造业规模还很小,所以还不能大规模的普及。
而美国经济现在也处于繁荣的阶段,在这个繁荣阶段,美国要进行农业机械化是来不及了。
所以美国的农业机械化普及,起码还要等上十年。十年后,还未必能普及开。毕竟美国在这个阶段,精密制造业也不是太好,对德国比较依赖。
在工业商品的竞争上,美国也逊色一筹,主要还是精密制造业上的问题,中华民国的精密制造业超越德国之后,美国在工业商品的国际市场的竞争上,也很难和中华民国的商品正面竞争。
然而精密制造业上的落后,让美国也没什么好办法来扭转。
毕竟精密制造业这个东西,就是熟能生巧的一个行业。德国之所以能够发展处精密制造业,主要也和德国长期向欧洲各国廉价输出机械设备有关。而德国人的精密制造业的落后,也让德国人在国际市场上的精密制造市场遭到了一定冲击。
当中华民国的精密制造业的规模已经超过德国的情况下,中华民国已经逐步减少了零部件的外包生产,并且开始冲击国际市场。
这让德国的精密产品的出口开始减少,不过好在世界各国并不是都能买到中华民国的先进机械设备,德国人受到的影响还不是很大,让德国人的日子好过了一些。在如今的欧洲,就业率比较高的也就是德国,要想然德国人还钱,起码要让德国人有事做,否则怎么能有钱支付赔款呢?所以德国的商品出口什么的,反而更加方便。
德国人这个时候也没有放弃对军事技术的研发,只是将很多研发工作转移到了国外,放到了一些中立国。
而美国对德国的关系也一直很暧昧,因为都被罗斯柴尔德财团压制,所以美德两国有联手的倾向。
不过因为中华民国的崛起,而出现了一些变数。美国财团有些理智的发现,如果罗斯柴尔德财团完蛋了,美国也未必能够取得世界霸主地位。
只是这样的顾虑,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因为商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美国财团的行为方式。作为一个商人,谁也不想资本被持续的压制,而不能彻底的自主。而推翻了罗斯柴尔德财团,起码美国是安全的。美国财团对于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天然屏障还是很有信心的。就算是中华民国很可能崛起,但是也管不到美国那边。
所以美国财团和德国容克财团的合作,也在暗中持续的展开。
德国人向美国输出精密制造技术,而美国则向德国输出各个行业的先进技术,并且一些先进军事技术。
这样的合作,让美国和德国的在战争能力上都得到了加强。
而罗斯柴尔德财团却被蒙在鼓里,还不清楚美国财团和德国容克财团在暗中的合作,这样的合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推翻罗斯柴尔德财团对欧美西方世界的金融霸主地位。
此时的罗斯柴尔德财团早已不是世界金融霸主了,因为中华民国在亚洲的崛起,欧美已经被扫了出去。所以罗斯柴尔德财团现在也仅能在欧美称霸一番。
欧美内部,显然因为资本力量的问题,出现了严重的隐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依旧可能引发一场规模浩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华民国此时则表现得对世界比较漠不关心,加上进行了规模庞大的裁军行动,让欧美已经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中华民国对于当前的势力范围已经非常满意,已经没有什么向外扩张的野心了。
本身欧美,这个时候也不可能向亚洲进攻。
毕竟中华民国的军事实力摆在那里,而欧美又离亚洲比较远,攻打亚洲基本上没有什么胜算。
而亚洲已经自成体系,中华民国还掌控着一大群的经济殖民地,可以从经济殖民地那里抽调力量进行战争。所以欧美各国自然经常在脑子里幻想一下再次瓜分中国,但是那是不现实的。
而罗斯柴尔德财团远远没有能够团结欧美力量的程度,团结欧美也就意味着这个犹太人商业帝国的危险信号。所以欧美不可能真正的团结起来,一场战争只是通过压制其中一方来暂时平息了欧美世俗的动荡,欧美内部实则依旧矛盾重重。
相比之下,亚洲的矛盾并不是很大。
在亚洲地区,中国民族财团取得霸主地位,而且拥有绝对的军事、政治、经济、舆论掌控能力。
并且对亚洲各国的殖民方式是经济殖民,所以中华民国和各个经济殖民地之间的关系是比较缓和的。
唯一存在矛盾的就是中华民国和日本,但是日本彻底的战败,日本不可能像德国那样有重新崛起的机会。因为日本的军工业都被拆光了,而且日本人又不能发展军队,完完全全就是中华民国随意拿捏的。所以日本人就算是骨子里依旧对中华民国存在敌意,但是也无力翻天。
日本统治者自然也明白,所以就算是有野心,也不敢表露出来。而日本民众,因为舆论逐渐被中华民国所掌控,过去日本的一系列行为都被打上了不正义的标签,并且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接受了这个观点。
所以此时的日本,对中华民国是很恭顺的。就如同一只摇首乞怜的哈巴狗,想要主人给它更多的骨头。
日本人在战后的经济恢复当中,确实让中华民国丢了不少的骨头给他们。
大量的工厂在日本正在兴建。
其中化工厂非常多,日本大量地区都在兴建化工厂,未来日本将为中华民国生产超过50%的化工品。另外的50%则是分布在其他各个经济殖民地,鸡蛋总是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也免得被日本搞出经济绑架,让日本人有太多的话语权。
日本经过一年多的恢复,已经有不少工厂已经开始动工生产了。日本沿海各城市的基础设施也迅速恢复了过来,不过东京却是没有启动重建工作,因为这一年日本东京发生了大地震。
对于这场大地震早有预感的沈凝云,特意把向日本进行资本输出的活动避开东京,进而没与遭受什么损失。
第422章 繁荣的十五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的世界,局势还是以和平为主。中华民国的经济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进入繁荣,也一直在持续着这一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神话。
1910年世界陷入经济危机,1914年欧洲两大阵营完成商业收割,随后爆发震惊世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华民国西北政府当时凭借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东风,工业迅猛发展。
历史的脚步正在不断的前进。
中华民国的经济,也在这样的前进步伐中不断上升。
这样疯狂的繁荣局面,一直持续到了1929年。
1923年过后,中华民国的经济依旧如同之前那样迅猛,钢铁冶炼规模,也在年年猛增。不仅中华民国大量的经济活动催生了钢铁消费,那些有所发展的经济殖民地也在迅猛的发展,加大了对钢铁的需求。
中华民国在澳大利亚和印度开发的矿山的投产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而苏联则从乌克兰地区挖掘铁矿石出口到中华民国,当地矿山则是由中华民国出技术,与苏联合作开发的。两国之间比较长期的在铁矿进出口上进行合作,也让双边关系得到了一定的缓和。起码两国之间已经没有集结重兵在边境上互相防备的现象。
加上英法等国也加大了铁矿石开采规模,所以中华民国的铁矿石供应非常充足,也因为中华民国自己在海外建设有铁矿山,加上朝鲜茂山铁矿,以及西域地区的铁矿,还有中国传统的铁矿石产区,如四川攀枝花,江淮马鞍山、甘肃镜山、河北邯郸邢台,以及东北地区的矿山的陆续开发,让中华民国有了铁矿石价格不被操纵的能力。
国内的铁矿山开发了不少,不过重来没有全力开采过,只是开发出来做为备用,免得海外铁矿石进口渠道被切断,或者价格上被操控导致被动的局面。
加上中华民国在全国各个钢铁基地建立了完善的铁矿石战略储备,囤积了将近几亿吨的铁矿石,也让中华民国在铁矿石价格上有了谈判的底气,更不怕谁切断铁矿石进口。海外铁矿石一旦被切断,首先可以启用那些战略储备的铁矿石,进而也就有时间启动国内的铁矿石开采。
以中华民国自身的铁矿石开采,完全能够满足自身的需求。只是说,贫矿占多数。富矿方面也就是朝鲜的茂山铁矿,以及海南少量的铁矿石,与西域地区那其实多亿吨的铁矿石储量。
所以中华民国在钢铁冶炼方面,已经不存在制约。
加上市场钢铁消费的节节攀升,中华民国的钢铁生产规模也随之一路走高。从1923年到1929年期间,一共增长了6亿吨,平均每年增长了1亿吨的冶炼规模。相比之前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毕竟市场容量也不是无限的。到了1929年,中华民国的钢铁冶炼规模已经上升到了将近9亿吨。
9亿吨的钢铁,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相当于中华民国人均可以享有1。5吨的钢铁,还是每年。此时中华民国的人口,已经上升到了6亿人。
每年1。5吨的钢铁,民用自然是用不掉的。
机械制造、造船、铁路、公路、房地产等等钢铁消耗大户加在一起,再加上那些经济殖民地的消费能力,根本消费不了这么多的钢铁。
于是在1929年,经济终于崩溃了。
曾经号称经济用不崩溃,中华民国的人民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幸福阶段的中华民国,这一年年底,经济轰然倒塌。
股市此前,一路高涨。从1914年到1929年这十五年期间,中华民国的股市规模疯狂膨胀了将近十万倍。
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华民国证券市场兴起投机狂潮,“谁想发财,就买股票”成为一句口头禅,人们像着了魔似地买股票,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
疯狂的投机,在中联储不断的放出贷款的情况下被节节推高。人们仿佛真的认为,这样的繁荣可以永久持续下去。
然而,1929年国庆******刚过去几天,随着中联储宣布采取货币紧缩政策,这个吹出来的庞大经济泡沫,被一触即破。
10月13日,当天中华民国五大证券交易所内,股指一泻千里。各种股票如同滚雪球一般的下跌,股民们也跟风疯狂抛售股票。
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14日,交易所股价再度狂跌。一天之内将近10亿元的股票被抛售,200种主要股票的平均价格下跌了近40%。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金融危机接踵而至: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很多人濒临破产。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中华民国的“经济大萧条”到来了。
这场灾难仿若一夜之间突如其来,中华民国的企业随后大量破产,破产企业在随后几年中持续上升到了60万家,如果加上各个经济殖民地的企业,破产的企业数量高达将近80万家。
这场灾难,自然是人为造成的。但是,也是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调整。
经过过去十几年的经济刺激,泡沫已经越吹越大,再继续吹下去,整个国家都会进入不健康状态。
只有一场经济萧条,才能将泡沫触破。
过去繁荣的15年期间,中华民国不断的投资、再投资,生产不断的扩大、再扩大,以至于商品产能不断的增长。
随着商品产能的不断增长,好处很明显,那就是老百姓富裕了。随着收入的增长,加上产能的增长,满足了中华民国老百姓的物质需求,甚至是能过上非常奢侈的生活。
经济大萧条之前,汽车已经在中华民国烂大街了。到了经济崩溃之前,国内的汽车消费市场基本上已经饱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