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战神 >

第402章

民国战神-第402章

小说: 民国战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力物力之庞大,简直达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程度。

    集中二十万人的力量来研究一个项目对于中华民国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大量的研发项目砸下去,科研产业带动的就业人员不断上升,到了1933年年末,已经迅速上升到了六百万人的规模。

    而到了1934年,科研产业的就业规模,更是飞快的攀升到了一千两百万的恐怖规模。研发项目涵盖农业技术、工业技术、工程技术、医疗技术、军事技术等等领域,还有什么激光武器、粒子武器等等目前只有一个概念的东西。

    但是这些东西,对于中华民国的科研工作来说并不是只有一个概念。因为沈凝云直接提出了研究方向。

    反正是能提高生产力的技术,都有经费和人员。

    而那些关乎未来能否占领科技制高点的东西,也都在早早的进行研究和摸索。

    研发多年的天罚a3轰炸机,也在这样的背景下,扩大了研发规模。

    更强大的发动机,更精密的制造技术,最尖端的技术,都应用到了天罚a3战略轰炸机的研发之中。

    这款战略轰炸机,原先的天罚a1未通过,当时用天罚a1的技术成果,设计出了天罚a2中程轰炸机,三千公里的航程,加上一万公斤的载弹量,到如今,天罚a2依旧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轰炸机。不论是航程还是载弹量上。

    然而正在研发的天罚a3轰炸机,在性能要求上,却是远远超出了天罚a1的要求水平。在多年的技术积累下,终于在1934年年中,第一架天罚a3战略轰炸机被制造了出来。

    这架轰炸机依旧是由西北飞机制造厂负责制造,并在西北实验空军基地进行了秘密飞行。

    试飞当天,沈凝云亲自到场参观。

    试飞的结果非常惊人,这款天罚a3轰炸机的最大航程,达到了1。5万公里,载弹量达到了31吨,也就是三万公斤的炸弹。

    而最大航速,达到了751公里每小时。

    造成数据如此变态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这款飞机被制造得非常大,体积是美国二战时期的b29轰炸机的将近三倍。

    同时在发动机方面,采取活塞式发动机与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混合的设计模式。整架飞机一共拥有十台发动机,其中六台是老式的活塞式发动机,还有四台则是喷气式发动机。

    而在造价上,也贵的吓人,第一架天罚a3轰炸机的造价达到了500万元,当然这是最开始的造价。后面只要形成了生产线,改用生产线进行生产,造价将会大幅度下降,预计到时候一架天罚a3战略轰炸机的造价将降低到200万元,给政府开出的采购价则是300万元一架。

    这样的造价,实际上对于中华民国来说还是可以承担得起的,钱的背后实际上就是劳动力。

    要用多少个劳动力,以及多少时间才能造出一架这样的飞机的问题。

    中华民国有六亿人口,殖民地还有五亿人口。

    所以这样的大飞机,对于中华民国来说,大规模制造并不存在什么缺钱的问题。财团本身就是印票子的。加上财团已经将市场大幅度的垄断,各种商品销售,以及政府税收等渠道,花出去的票子又能收回来。

    经济大萧条过后,中华民国真正的迈入了大规模的财团垄断时期。

    首先是铁路的国有化,让民资在这一时期的生存更加艰难。民资所制造的商品,要想争夺市场,首先在品牌上和财团是拼不太过的。因为财团掌控着舆论媒体,那些名牌无非就是建立在可靠的品质,以及大力的宣传上。

    品牌上没有优势的民资,只能拼价格了。

    价格更实惠,就能卖得动。

    但是铁路国有化之后,就不是这样了。国有化后得铁路,财团在商品运输上有优惠政策,运费成本更低,而且优先运输。而民资则要支付更高的运费。

    加上财团垄断的各种东西的售价开始拉升,让民资的商品制造上已经没办法和财团竞争了。

    多数都已经破产,被财团吞并,少数半死不活的吊着。

    而在销售业上,财团的大百货以及基本上垄断了大部分的销售市场。而且有部分的百货商场,已经开始改造成超市的模式进行经营。

    小商店已经全部关门,剩下的都是中大型的商店、商场。这些商店和商场,大部分又是财团旗下的产业。

    金融业方面,此时的金融投资陷入冰点。没有什么好的投资项目,这个时候又不是吹泡沫的时候。

    所以这个一时期,没有太亮眼的投资领域,民资没办法再像之前的繁荣时期那样,到处都是随便投资就能赚钱的时候。

    不过财团毕竟不可能垄断所有领域和环节,很多利润不高的制造业环节,都是分包给民资去做。只是那些民资老板,收入绝对不能高于普通工人的十倍,一旦超过就要给工人增发福利。

    此时的财团,掌控着原材料供应、运输、能源等等领域,想要垄断一个行业太简单了,几乎是财团想要垄断的行业,此时基本都处于财团的垄断之下。最肥美的市场,已经被财团占据。然后又分成好几个公司,互相进行良性竞争。业绩好的,管理人员就能得到奖励,业绩不好则没有奖励,还有可能下岗。

    因此在这种垄断模式下,并不会产生臃肿的粗暴型垄断,反而非常灵活。

    抑制了投机,加强了垄断,这也让整个国家的贫富差距拉大的速度被放缓了。而中产阶级依旧有很多,但是那些中产阶级更多是靠自己的努力学到了技术和知识,靠真才实学才获得的高收入,普通老百姓也能心服口服。

    而那些空啊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致富,则是造成贫富分化的主力军。

    财团将那些能赚到很多钱的行业都垄断了起来,相当于这个钱,不会被个人拿去挥霍。毕竟财团这样的庞然大物,股东就那么几个,就算是挥金如土,又能花掉几个钱?而且就算是花出去了,很多也都是水份的东西,真正服务于他们的劳动力实际上很少。

    而大部分的钱,都是用来继续发展。

    这样的制度下,能够实现相对的公平。自然这还不是绝对的公平,只能说是在这个时代的生产力的水平上做到最大的公平程度了。

    一个公平的社会,才能让人信服。

    所以垄断是必须的,至于中华民国的《反垄断法》,实际上是用来针对民资的。因为财团垄断一个行业,都会成立或收购好几个公司,从而形成垄断。而一个新兴的行业,如果财团还没有进入,而其中又崛起一个民资霸主。这个时候《反垄断法》对财团来说就派上用场了。

    而对于财团看不上的行业,《反垄断法》则能消除垄断,避免老百姓的利益受到侵害,绝对是一举多得。

    此时的中华民国,老百姓根本不需要想太多的东西。

    只要肯工作都有工作给他们做,而且收入绝对不会差,都是平均水平的工资规模。工人的工资差距不会大到哪里去。而且工资,足够他们过上不错的生活。

    如果想要过个更好的生活,那么认真努力的学习知识,当上公职人员、医生、教师等职业,也能确保成为较高收入的群体。

    成为高级技工,或者制造业方面的人才,当上工程师什么的,那么中产阶级是稳妥的跑不了了。

    如果还想要更高的收入,那么去当商人。

    但并非是谁都有成为商人的天赋,所以对于那些不能成为商人的老百姓来说,现在的生活让他们很满意。

    随着新政的开展,四年的经济萧条的影响正在逐步的消退。尽管工资水平降低到了繁荣时期的三分之一,但工资已经在稳步上升,上升速度不快,但是却一直在上升。就业规模则迅速上涨,失业群体在新政施行之后,已经很少有人失业了。

    老百姓的工作生活恢复正常,社会秩序也重新恢复。大量民用的公共工程,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让每一个老百姓坚信,未来会更加美好。

    政府兴建的公共工程当中,有大量是养老、医疗、教育方面的,以及疗养院、旅游区等等,都是普通工人可以享有的资源。

    等于是政府参与到了老百姓在养老、医疗、教育、旅游等方面的建设,而老百姓则在政府的组织下,参与了建设。

    这是一个全民行动的时代。

    为了一个目标,整个国家都在前进。

    而当前中华民国喊出的目标,并不是关乎战争的东西。而是治理山河,改造城市,提高生活质量。

    经过十五年的经济大繁荣,以及剧烈而迅速的城镇化变革。让中华民国的城市建设方面,尽管在有意识的规划,但难免还是有些混乱。所以城市要改造。

    而在民众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无非就是整顿商品产能。过去十五年的繁荣,形成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这个时候,就是要淘汰落后产能、产品,保留、发展先进产能和优良产品的时候。

    并对城市进行绿化、对污染进行治理,对住房进行改造。如此综合的手段之下,才能全方位的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治理山河方面,更是规模空前。

    水电站到处建,建成后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防洪、防旱。而在黄土高原流域,拦沙大坝的建设规模更是比之前扩大了八倍之多。

    拦沙大坝能建设入黄泥沙,尽管工程量非常巨大,但是年年都在建设。不过这一时期,正好是绝佳的建设阶段,因为产能已经过剩,正需要更多的就业来消化失业人口。

    植树造林的活动,在全国大范围的展开。尽管过去年年都在植树造林,但是新政之后规模更大了。

    而且规模扩大到了对国有林场的管理上。

    过去国有林场在管理上并不是那么精细,这一次则是政府交给财团旗下的企业对国有林场的管理进行组织。

    同时中华民国还有大量的林区没有开发,这一次也都在开发行列。修建林区公路,砍伐过熟林,林区防虫害,更新林区设备等等活动都在有条不紊的展开。

    关内各省的林区面积已经是连年增长了,过去光秃秃的山头,也都重新种上了树木。各省的原生林也都得到了保护,原生林中的野生动物同样也得到了立法保护。

    因为没有如同后世开国后,将全国原生林都砍上一遍,然后种上经济树种,这个时代的原生林里的野生动物是非常多的。

    同时这个时代,就算是小河流里,也有大量的鱼,而且个头很大。

    经过剧烈的城镇化变革后,此时中华民国大部分的人口都已经转到了城镇,农村已经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农场、牧场、林场。所以野生动物和人类的接触也少了,加上中华民国对偷猎的惩处力度比较高,以及国民收入有所保障,和教育业的巨大投入,现在中华民国新一代,都会自觉的保护野生动物。让中华民国的生态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在城镇之外,很容易看到野生动物。河流中的鱼虾也很多,就算是长江流域,甲鱼乌龟什么的,上百年几百年的还是很常见的。

    关内封山育林的范围也最大,到处都是封山育林的区域。各种措施之下,这次新政,迅速带动了就业。

    这个国家,也在这场全民运动中,会变得越来越好。

第428章 前进的战车() 
1934年,新政开始实施后的第二年。

    这一年中华民国通过规定商品生产规模、市场分配,成功的将大量民资淘汰,同时也让经济开始重新复苏。

    过剩的产能经过不断的调整,实现了国家工业的复兴。而且淘汰了落后的产能,保留了先进的产能。

    在民用商品方面,基本上发展得已经差不多了。

    特别是经过一年的调整,中华民国从经济大萧条中的两亿工人的失业,变成了失业人口已经不到十万人的华丽转身。

    这样的华丽转变的背后,也体现出了国家的强制性力量。

    那些被淘汰的小商店店主,以及餐饮业小店主之类的从业人口,在被取缔之后,不少都被军方雇佣,转入从事军方后勤、生产、建设行列。这样的制度,和德国差不多。不过中华民国给这些失业的人口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就业选择。

    后世一提及德国将那些取缔的手工业、小店从业者拉去军营里当劳工,都大多持贬低的态度。但是德国这一时期,工人福利和待遇都是有所提高的,军方雇佣的工人,意味着福利更能够保障。尽管使得很多手工业、小店主失去了更高的收入,但是当工人同样能够给他们带去稳定的收入。

    那些个体户,很多时候命运中更多的是在赚取偏财,劳动性的正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