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风飞扬 >

第127章

隋风飞扬-第127章

小说: 隋风飞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勇之士组建‘鹰窠’专门负责清查‘雁巢’以来,至今为止,已有将近五个年头了吧。你做为‘鹰窠’的副统领,可曾记得,‘鹰窠’现有多少成员?”

    李靖当即抱拳答道:“自开皇十三年间,裴司马调回朝中任职以后,‘鹰窠’的内部实则一概由末将负责,按照殿下的吩咐,凡新吸收进‘鹰窠’的成员必须慎而又慎,宁缺勿滥,因此,这五年来新加入‘鹰窠’的人数总计不过三五十人,加上‘鹰窠’组建之初的一百零六人,目下‘鹰窠’的成员人数合计在一百五十人左右。”

    “自冲之奉调回朝中任职以来,这些年有劳你了,独自担负起了清查‘雁巢’残部的重任,哎,那个杨凌听高昌说,也是被你相中,吸收进‘鹰窠’来的?”杨广不急于告诉李靖为何要询问‘鹰窠’现有的成员人数,而是像拉家常似地问道。

    “不错。在决定接纳杨凌进‘鹰窠’前,末将曾经派人详细调查过他的身世,并亲自出面对他进行了考察,在其出身和能力两方面都没发现有什么问题后,才吸收他加入‘鹰窠’的。杨凌加入‘鹰窠’不久,就被派到平陵驿来做卧底,曾在挖出浙东商畴部残匪安插在驿站中的眼线的行动中出过力,立下了功劳。”杨广问得虽然随意,可李靖答得却十分郑重。

    “现在这房中只有本王和高昌在,没有一个外人,李靖,无需如此紧张嘛,来,坐下说话。”杨广有意缓解着房里的气氛,呵呵笑着说道,“这个杨凌年纪虽小,但机灵得很,胆量也大,但不知他是何出身哪?”

    李靖仍站着答道:“禀殿下,据查,杨凌乃宗骑骠团之后,其生父早在本朝立朝之前,就曾跟随已故兵部尚书杨尚希镇守潼关,平定过尉迟迥发起的叛乱,是不折不扣的关中宗室子弟。”

    “哦,想不到这小子还是宗室出身?”杨广惊奇地向前探了探身子,转头冲高昌说道,“如此看来,昨日本王倒没白叫他捡了偌大个便宜,用一间街边小店换得了唐介休的‘升和汤饼馆’。”

    高昌忙满脸堆笑地恭维杨广道:“殿下英姿天纵,哪能赏错了人呢?杨凌那小子着实是沾了殿下的光呢!”

    “嗯,不能便宜了这小子。李靖,今后若有什么危难的差使,尽可委派杨凌去做,玉不琢不成器,本王倒想瞧瞧,这小子究竟是块什么材料。”

    李靖抱拳答了声遵命,却依然直挺挺地站在杨广面前。

    “且不说杨凌了,本王此次传你前来,是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要同你商量。”杨广似是见惯了李靖这副做派,也不再坚持要他坐下说话,敛起笑容,说道,“当初裴冲之建言本王在王府中组建‘鹰窠’之时,以张建平为首的府中僚属大多是反对的,他们认为藩邸之中不应设置如‘鹰窠’这样的谍讯组织,本王因考虑到当时江南剿匪的形势,遂不顾建平等人的反对,还是决定组建了‘鹰窠’,并同时上章向父皇奏明了此事,经父皇诏准后方抽调精兵良将组建了最初的‘鹰窠’。直至此次江宁县牢出人意料地被夏侯福公然摧毁,本王才省悟到‘鹰窠’时至今日仍然存在这本身就将成为朝中某些人指摘本王的一个口实,所以,今日想征询一下你的意见,能否将‘鹰窠’解散,从此不再提为江宁县牢翻案的事?”

    李靖对杨广突然提出解散‘鹰窠’尽管觉得震惊,心里极不情愿,但他少年老成,且随侍杨广多年,深知杨广虽然嘴里说是征询自己的意见,实则已做出了解散‘鹰窠’的决定,遂抱拳躬身答道:“末将当谨遵王命行事。但请殿下示下,‘鹰窠’解散后,将如何安置一百五十多名弟兄,对在江宁县牢事件中亡故的弟兄又当如何抚恤?”

    杨广睨了高昌一眼,幽幽冲李靖说道:“‘鹰窠’组建之初,其成员十之七八尽从晋王骠骑营所出,如今将‘鹰窠’解散,其现有成员除授予‘鹰符’之数人以外,概仍编入晋王骠骑营,暂仍归你节制。至于对死于江宁县牢事件中的十几名‘鹰窠’成员如何抚恤,无论其生前官爵如何,一律按开府仪同三司的勋爵从忧从厚加以抚恤,你二人以为如何?”

    书中插言:在隋朝前期,仍沿用南北朝时的勋爵制,开府仪同三司大约相当于如今军队中师旅长一级的待遇了。

    因为这个缘故,李靖、高昌两人一听到杨广要给予惨死于江宁县牢事件中的十几名弟兄以开府仪同三司的勋爵,登时精神为之一振,不约而同地代惨死于夏侯福屠刀下的十几名弟兄向杨广谢了恩。

    高昌因听到杨广方才有除授予‘鹰符’之数人,其它‘鹰窠’成员一律编入晋王骠骑营的话,回想起昨晚杨凌找到自己,归还‘鹰符’一事,心里不免忐忑,遂壮着胆子轻声问道:“殿下,咱家已将所受‘鹰符’转赠给了杨凌,是不是需要向他索回?”

    杨广对高昌这话充耳不闻,也未做明确答复,只对李靖吩咐道:“既然你对解散‘鹰窠’没有异议,那么自今日起,就由你来具体操办解散‘鹰窠’的各项事宜吧。同时,尽快以本王的名义致书裴冲之,告知他这一消息。”

    “那,殿下,为江宁县牢翻案的事”李靖犹不甘心地问道。

    杨广不等他把话说完,即转脸吩咐高昌道:“按行程估算,达奚长儒和房彦谦今日也该到了,去驿站门外迎迎他们,还有,告诉杨凌,要他晌饭多煮几碗汤饼来款待两位钦使。”

第259章 政治人物的政治考量(上)() 
达奚长儒和房彦谦两位钦命江南寻访使比李靖晚到了半日,于当日午后抵达的平陵驿。

    杨广得报后,即命高昌陪同两位钦使先吃了碗杨凌煮制的热汤饼,待两位钦使稍事休整后才在驿站议事房晤见他们。

    因此时杨广已形同两位钦使的上司,所以,达奚长儒与房彦谦与杨广相见之后,不等杨广开口问到,就主动向他禀报起差使来了。

    达奚长儒行伍出身,按军中规矩决不肯在上司面前就坐,像李靖一样站在杨广面前,首先抱拳禀报道:“关于末将奉旨查证吏部侍郎萧子宝弹劾广陵总管府长史张衡贪渎一事,谨向殿下作此禀报。

    此前,萧子宝弹劾张衡欲将广陵张氏家产据为已有一事,已由末将与房副使联名上奏圣上,圣上有口谕:张衡与人争抢白草山一事,查其初衷,是为了成全阿么(杨广的小名)对母后的一番孝心。故对萧子宝弹劾之辞不予采信。

    另则,关于萧子宝弹劾张衡在暂代殿下主政江南期间抚绥岭南诸俚不力,以至于激起民变一事,经查,交州俚帅李佛子造反叛乱,实由南陈‘雁巢’残部商畴、商略二兄弟极力挑唆所致,并经向岭南诸俚首领冼夫人求询,对张衡主政江南期间的所做所为并无任何不满,所以,末将与房副使会商,对萧子宝弹劾之辞同样不予采信。”

    杨广神情专注地聆听着达奚长儒的禀报,虽然听到达奚长儒禀称对萧子宝弹劾张衡三项错失中的两项都不予以采信,但却瞧不出他脸上有一丝的笑模样,双眉紧锁,反倒显出了几分凝重。

    达奚长儒偷眼看到杨广这副略带几分凝重的表情,也不禁暗自惊叹道:人都传说晋王喜怒不形于色,今日一见,当谓此言不虚矣。

    想到此,达奚长儒清了清嗓子,接着禀报道:“关于萧子宝弹劾张衡主政江南期间清剿残匪不力,致使‘雁巢’残匪在建康一带活动猖獗,并建有江宁县牢这一秘密窝点,猖獗对抗朝廷一事,经对被捕的二十三名‘雁巢’残匪逐一讯问,此事基本属实。但也存有疑点,今日末将与房副使来见殿下,也欲向殿下当面求询,江宁县牢是否是晋王府中有人为秘密关押‘雁巢’残匪而在建康城中设置的一处隐秘据点呢?”

    “达奚将军何来此一问哪?”杨广眉稍微微向上挑了一挑,不动声色地问道。

    站在达奚长儒身旁的房彦谦忙拱手向杨广解释道:“禀殿下,达奚正使曾邀下官一同提审过在江宁县牢抓获的二十三名‘雁巢’残匪,这二十三人中有六人供称,他们已在江宁县牢被关押了半年之久,据此,达奚正使和下官又向江宁县衙和建康司马府等求询过,结果却无人知道这一情况,所以,虽然已经认定夏侯司马派人在江宁县牢抓获的这二十三人皆是‘雁巢’残部,但达奚正使和下官都疑心江宁县牢并非是‘雁巢’残部设在建康城中的一处秘密窝点,而有可能是朝廷的某个机构用以关押已被捕获的‘雁巢’残部的一个隐秘场所。譬如,下官就听说,晋王府中几年前不就组建有专门清查‘雁巢’残部的‘鹰窠’吗?”

    杨广凝神听罢房彦谦的解释,转向身边随侍的高昌问道:“‘鹰窠’在建康设有关押犯人的隐秘场所吗?我怎么从没听说过?”

    高昌即是达奚长儒急欲寻找的唯一一位在江宁县牢事件中的幸存者,只因他对外使用的是高俊恒这个化名,且受到达奚长儒提审的二十几名‘雁巢’残部没有一人详尽地向达奚长儒描给过高昌的相貌,所以,高昌虽然就站在达奚长儒眼前,可他却浑然不知晋王杨广身边的这位宦者就是他通令缉拿的江宁县牢的牢头高俊恒。

    “回殿下,咱家从来没听说过此事。”高昌心领神会地回答杨广道。

    “两位钦使,高昌原是‘鹰窠’中的协领,就负责在建康一带清查‘雁巢’残部,他既说没听说过此事,江宁县牢应当不是‘鹰窠’用来关押犯人的所谓隐秘场所了吧。再者,建康与广陵,还有江南诸州并无不同,皆由朝廷管辖,‘鹰窠’怎么会在同属朝廷管辖之下的建康设置一处隐秘场所关押犯人呢?”杨广满意地冲高昌点点头,从容向两位钦使解说道。

    达奚长儒和房彦谦听杨广矢口否认江宁县牢是他麾下的‘鹰窠’用来关押犯人的隐秘场所,俱都暗吃了一惊,迅速交换了个眼神后,达奚长儒首先抱拳说道:“殿下,末将两年前便已调任建康总管一职,对建康地界上查出‘雁巢’的秘密窝点,末将也应负有失察之责,请殿下代为奏明圣上。”

    “哎,达奚将军此言差矣。按朝廷规制,建康总管府受淮南道行台节制,张衡身为淮南道行台尚书右仆射,在本王不在江南之时,暂代本王主政江南,自应首当其冲,对江南所有事务负有全责。江宁县牢本是官府用来关押囚犯的场所,如今却被‘雁巢’残部渗透,拿来做了秘密窝点,仅此一条,张衡就难辞其咎。”杨广温言安抚达奚长儒道。

    “殿下回护之情,末将心领了,可江宁县牢一事目前尚存诸多疑点,经末将与房副使商议,仍难以据此事件查实萧子宝弹劾张衡剿匪不力这一条罪名成立,故而”

    “如何向父皇上章奏明查证张衡是否有贪渎行为,那是两位钦使的职责,本王只是因父皇有口谕在先,今日请两位钦使来此相见,听一听情况而已,并无干预两位钦使办差的权利。因此,达奚将军大可不必如此顾及本王对于此事的态度和意见。公事到此已然说完了,来,两位钦使请坐下说话。”杨广说着,竟亲自起身坚持要请达奚长儒和房彦谦入座。

第260章 政治人物的政治考量(下)() 
尽管杨广当面撇清自己无权干涉两位钦使办差,可达奚长儒和房彦谦也不是初涉官场的愣头青,自然明白皇帝传下口谕,要他们先向杨广禀报差使的真正用意,加之经过两人奉旨以来连日的查访,也确实难以坐实萧子宝给张衡罗列的三大罪状,因此,在来平陵驿向杨广作了当面禀报之后,就以两人联署的名义给皇帝上了道奏章,依照在平陵驿向杨广禀报的意思正式答复皇帝称,萧子宝弹劾张衡之三项罪名皆难以成立,张衡代晋王主政江南期间,虽然犯有剿匪不力的小过,但尚不足以构顾渎职、失职,因此建议皇帝不必将张衡罢职,锁拿回京鞠问,仍留任原职。

    由太子杨勇身边的首席智囊唐令则一手策划的借助萧子宝上章弹劾张衡来打击晋王杨广,进而帮太子杨勇保全东宫储君之位的政治纷争,却因唐令则的胞弟唐介休自做聪明地向江南首富张伯和索得了三百万贯的退伙金,意欲向太子邀功请赏,而令皇帝杨坚对太子起了疑心,到头来只落得个一无所获的结果。

    虽然杨坚并未因萧子宝弹劾张衡不实而给他任何的处罚,可了解其中内情的人都明白,这回太子杨勇在皇帝心中又失分了。

    如果说达奚长儒和房彦谦两位钦使最终给皇帝的上章在客观上对晋王杨广有所帮助,令其在杨坚心目中稳固了原有的地位的话,那么杨广接下来的举动就使得杨坚在心里更加确认了,次子杨广应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