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宏图-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到仆人上了茶,喝口茶润了润嗓子,林治平便问道。
“子临,广东一事,你是怎么想的?”
“想啥呀?”
李子渊明知故问。
“就是何人出任广东巡抚。”
林治平盯着李子渊那张似笑非笑的圆胖脸说道。
广东是府中新复之省,尽管现在广东仍由叶名琛属理,可在过渡期结束之后,府中自然会另外委任广东巡抚,至于那位两广总督,自然将会调至督府。现在督府一共执掌三省之地,这广东巡抚一职,自然令人眼热不已。
“这最终不还是要看参军府的决策吗?”
习惯地点起一袋烟,李子渊随口说了一句,现在府中的大小事务往往都是由参军府决定。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知道,林治平来找他显然是有所图谋。
只见林治平端起茶杯,先是喝了一口,似是在品味着这茶的味道,好一会才慢吞吞的说道:
“参军府,嗯,现在府中英才尽出湖广,恐怕汉督亦无意由参军荐人了!”
湖广势大!
从鼻子里喷出一股烟来,李子渊看着林治平,心下暗自感叹着这人的精明。
众所周知,受地域限制督府之中的官员尽出湖广,也正因为湖广独大,才使得汉督将参军府左右参军委于张亮基、骆秉章两人,他们一为江苏人,一为广东人。可虽是如此,两人却均出于湖广。
在这湖广独大之下,作为最早“从龙”的李子渊反倒显得有些另类,他与习之墨等苏浙买办出身不同,他是读书人,可他却又是贵州人,在这督府之中可以说是孤家寡人。
而林治平虽说是湖北人,且于黄州便已从龙,但其名声却远不及胡林翼、左宗棠,更重要的是,他们两人是湖南人,现在他们两人一位主持中书科,一位任湖南巡抚。
相比之下,林治平却********了,而现在林治平来找自己,莫非……不,他绝不是想要当广东巡抚,甚至在湖广独大之时,精明如他绝不敢提这一要职!
那他现在……又是什么意思?
“哦,那以裕达之见,汉督将会委以何人?”
“汉督委以何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放下茶杯,双眼盯着李子渊,林治平反问道。
“子临你想要这个巡抚吗?”
“我!”
诧异的睁大眼睛,尽管林治平不过只是一提,却让李子渊整个人顿时为之心动起来。
不想?
那是骗人的!
广东巡抚是什么官位?
那是一省之父母,今日汉督不过只有三省之地,巡抚者不过两人,湖北则直接由督府执掌,而广东又是极为富庶之省,别的不说,单就是叶名琛归顺后,藩库内封存的银两便不过百八十万两之多,而广东的富商亦捐助军需多达二百万两。
而且这广东将来还是督府的通商要地,那广东巡抚一职,将是如何显赫?若是说不心动,那是假的,但在此之前,李子渊还真没想过。
“没错,就是老兄!”
林治平端起茶杯,便不再言语了,他之所以会提出这么个提议,就其本心来说,是想与其互相为助,他不能眼睁睁的着湖广尽为湖南人把持,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他除了竭力确保当初他举荐的那些人继续身居显位之外,同时还在寻找着助力,最终势单力薄的李子渊便成了最好的选择。
李子渊或许势单力薄,但他是府中的元老,且与习之墨等“洋务派”关系极为亲近,虽说其为督府长吏,看似未入参军府,可众所周知,其却是汉督的心腹。
“这……我可没有主持地方的经验!”
李子渊这般说,无疑显出了他已经有些心动,
“左宗棠又焉有主持地方的经验?”
可不是,他左宗棠可不就是平步青云,从一介白身高居湖南巡抚一职。
“左季高称今亮久矣,又岂是我李子渊所能相比,不妥,不妥!”
尽管看似他的提议被拒绝了,但林治平却已经摸清了对方的想法,李子渊并不拒绝外放地方,他是在看价码,准确的来说,是他要看自己的开价。
“如何不妥,待到子临去广东之后,这广东地方贤达,还望子临多加推荐,以解府中人才窘迫之忧,为我汉督招揽人才,为我汉督收广东士民之心!”
好了,对于身为吏部主事的林治平来说,这是他能给出的最大的,也是最为有力的筹码——用人之权!他这三言两语间,等将广东的用人之权,悉数放给了李子渊。
即便是李子渊在听到林治平的这一让步时,也是惊讶的睁大眼睛。这将用人之权尽数放于地方,可是恒古未有之事。虽说府中对地方用人素来持之以宽,可像这般大胆的“放权地方”公然以公权相贿之事,却是头一回。
“这,这怕多有不妥啊!”
李子渊盯着林治平,想要看出这是否是出自他的本心。
“唉,瞧老兄说的,有何不妥?广东山高路远,且言语又与我内地不通,如若不能用以广东之地方贤达为助力,我督府又何以能纳广东为已用?再则,这用人上,吏部总归还是要与地方加以商量,你说是不是!”
聪明人之间谈起事来,总是事半功倍,在林治平开出他的价码之后,李子渊虽说没有直接答应,但是,他却主动邀其留下用餐,鸡自然自家养的芦花大公鸡,至于那菜也是园间新出的鲜菜,在席间李子渊更是可惜着那三分菜园。
言语间大有以后不能亲手打理的遗憾,而李子渊无疑就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的林治平,他同意了,在得到这个回答之后,心情大好之下,林治平自然也喝的比往日稍多,待其略带着些许醉意离府之后。
置身于门前,看着远去的西式马车,李子渊那脸上的笑容慢慢的消失了,从林治平的今天的举动之中,他已经觉察到了现在看似风平浪静的府中,正在掀起一场新的波澜。
湖北、湖南、广东、江苏,嗯,还有洋务,现如今这府中也就是这般几地之人,这几地之人自然因地域而互相为助,结成了几个群体。现在林治平的这般举动,显然是为了换取自己的支持,用一个广东巡抚之位,他的这个筹码开的可真够大啊!
若是放做以前,李子渊断然不会用放弃督府长吏之位,但是现在,随着参军府作用日益增强,李子渊倒是不介意外放为官,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这督府之中,他李子渊除了一个“从龙元老”之外,便再无其它的凭仗,毕竟贵州本就是西南偏地,可谓是文教不兴,即使是偶尔有乡人投奔于他,其才能亦是一般,远不如两湖、江苏等地遗珠遍野。自然未像他们一般,形成自己的派系。
这反倒使得李子渊在督府之中显得超脱起来,可这超脱的背后那种无奈,却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不是他不想任用私人,而是他无人可用啊!
“现在离开督府,倒也不失为了上策!”
暗自这般寻思着,李子渊反倒是下定了外放的决心。想到府中几位大物,他忍不住长叹道。
“当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第243章 何惧之有()
(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这些事是翻不起花的!”
放下手中的宋史,朱宜锋看着面前的张森,用极为平静的语气说道。
表面上,朱宜锋看似如皇帝一般,将权力下放至参军府,大小事宜皆出参军府。但实际上他却一直掌握着参军府的一举一动,除了官方的正规渠道之外,府内特科也会将其它渠道获得情报汇总递交到朱宜锋的面前。
或许,张森主持的督府特别科瞧着于府中不怎么起眼,但在另一方面,却是这个时代少有的情报组织,其不仅于于各地谍报工作,同样也肩负着督府内部监视反谍工作。这个时代的谍报工作可以说极为原始,而凭着曾看过的几十部谍战电影和特别科现在却已经有模有样搭起了一个现代情报机构的架子。
不过在经历“柏贵案”之后,过去不显山不露水的特别科,已经引起督府内部的注意,只不过他们并不清楚,对于内部的监视特别科同样也没有放弃过。
“确实翻不起大浪,可大都督,若是任由湖南独大的话,恐怕于府中多有不利!”
虽说作为特别科主事,张森不应该插手政务,但他还是出言提醒道。
地域之争,总是无法消除的!
手指轻点着面前的史书,朱宜锋默默的寻思着史书中的官场上的地域之争。似乎早在汉代类似的事件便不绝于耳,尤其是到宋代之后,更是如此,到了明代更是达到顶锋,明代官场上的地域朋党斗争,更是直接导致了王朝的没落。但在另一方面,所谓的地域朋党,所依赖的却都是皇权,在皇权体制下,他们都是暂时的。
对于皇权而言,所需要的是平衡,有时候甚至不需要自己出现,就像现在林治平的举动,他固然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但在他谋求自己利益的同时,势必将会有利于府中的平衡,对于朱宜锋自然是乐见其成。以后只需要注意府中以及地方上的平衡,自然可以令地域朋党之争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而在另一方面,这种朋党之争却有利于朱宜锋的统治,因为无论是楚党也好、湘党也罢、苏党也行,最终,他们都必须依赖督府,他的权力来源是督府,对于皇帝而言,大臣们铁板一块,皇帝就会被架空,正如同晚明崇祯时期一般,东林党的一家独大,直接导致了朝局的失稳,这甚至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适当的党争有利于统治,正如同后世领导最忌讳的就是单位内部铁板一块。那不利于他的领导,在督府之中同样也是如此。
“这件事,我知道了,暂时先搁着,北京那边现在有什么情况吗?”
相比于督府内部的初显苗头的党争,更吸引朱宜锋注意力的却是京城,准确的来说是满清的动向。
历史在改变!
准确的来说,历史已经被搅得混乱不堪,汉军这支蝴蝶扇动翅膀之后,曾立昌的援军比历史上早派出近半年,且走了另一条路线,而咸丰在北逃的过程中受到惊吓,提前六年身死于热河。甚至就连京城一度差点为太平军攻克,若非肃顺、胜保的援军相救,那京城没准已经被太平军拿下来了。
至于那位在晚清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恭王奕訢,这会已经登基成为皇帝,而历史在这里又开了一个玩笑,奕訢选择了一个朱宜锋颇为熟悉的的年号“同治”,意思是“君臣同治大清”当然还有一重意思是“满汉一体,同治大清”,这是为了买好汉臣。
若是换成其它任何一个人当满清的皇帝,朱宜锋都不觉得是个威胁,可是奕訢的登基却让朱宜锋感觉到了威胁。
或许对于其它人来说,奕訢只是满清的恭亲王,但是朱宜锋却非常清楚,这位恭亲王在晚清历史上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正是其主政二十余年,为满清续了半个世纪的命。在另一个时空之中,虽说奕訢有着“议政王主天下”的由头,可他毕竟受制于两宫、受制于慈禧,掣肘之下自然不能施以全力,现在他奕訢成了大清国的皇上,没有了宫里的掣肘,他又将会掀起什么样的风浪?
这才是朱宜锋最担心的事情!
“大都督,北京为太平军攻陷后,虽满清邸报称,贼逆次日则平,可京城内外几乎完全化为赤地,过半人丁或被杀,或是焚于烈火之中,特别科于京中设立的情报网,至今仍未恢复联系,只能通过其它渠道加以了解!”
先解释了一番因由之后,张森又连忙保证特别科会尽快恢复在京城的工作。当然对此,朱宜锋自然能够理解,毕竟京城几乎化为赤地,暗线亦有可能死于兵火,情报工作自然难以开展。
“嗯,总之要尽快恢复在北京的情报工作,掌握好的满清的动像,如果所料不差的话,这个奕訢,毕定将是本督的心腹之患!”
心腹之患!
在作出这一评断之后,朱宜锋便显得有些患得患失起来,倒不是说他了解奕訢,而是因为他知道,奕訢会主张什么。
重用汉臣、推行洋务、交好外国。
这都是奕訢在历史上做的事情,在另一个时空里,奕訢、文祥、桂良上《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分析了列强之国的特点,认为太平天国和捻军是心腹之患,英、俄是肢体之患,应以灭内患为先,然后对付俄国和英国。
而更令忧心的恐怕还是奕訢在主持洋务时与其它人的不同,如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