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三国志系统-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是再发生杨琦这样的事情,县中的官员不管不问,那百姓会怎么想?他们只会认为朝廷昏暗,他们心中恨得是大汉朝廷!”赵迁厉声说道。
黄琬额头上生出汗珠,强自笑道:“大将军言重了吧?”
“言重?”赵迁冷笑道,“诸位大臣难道忘记了黄巾暴乱吗?”
“一个小小的杨琦便在弘农犯下诸多罪过,本将军真不知道还有多少县令对这种现象不作为,这样的做法,只会让百姓寒心!”赵迁继续说道,“国以民为本,他们这种做法,就是在动摇国家的根基!黄司空还以为小题大做吗?还以为本将军言重了吗?”
黄琬无话可说,讪讪的退回班列当中。
杨彪拱手道:“老夫定会竭尽全力,整顿晋阳的吏治,不负陛下及大将军所托。”
“那就有劳太傅了。”刘辩倒是很客气。
赵迁接着说道:“吾会成立一支队伍,配合杨太傅明察暗访,探听民情。”
杨彪表情一顿,连忙问道:“不知大将军欲派何人呢?”
赵迁想了想,说道:“就让赵风将军配合太傅吧,赵将军刚正不阿,正好可担当此任。”
“如此甚好。”杨彪赶紧说道。
不过,杨彪心中有数,这赵风是赵云的哥哥,而赵云与赵迁又是结义兄弟,估计他的队伍除了配合自己以外,恐怕还有监督的作用。
杨彪抬眼偷偷看了眼赵迁,便已知晓,虽然让自己负责整饬吏治,但还是对自己不放心的。
赵迁点点头,他其实从心底里根本就不愿意任用世家的人,来做这件事。
世家之间,人脉网络实在是复杂,很容易便官官相护,起不到整治的作用。
不过,赵迁又不得不任用世家的人,就看刚才那些人的表情,赵迁就知道,若是他不用杨彪,这些人肯定在背后搞动作。
如今,赵迁面对袁绍的直接压力,实在不敢大意,若是后院起火,那后果不敢想象。
“陛下,臣的事情安排已毕。”赵迁回身对刘辩说道。
刘辩点点头,说道:“既然诸公都没事了,那今日朝会到此,都散了吧。”
赵迁回到府中,郭嘉也跟随而来,笑道:“主公今日在朝堂之上打压世家,看得着实让人解气啊。”
郭嘉不是世家出身,对世家那一套也看不惯。
赵迁哈哈一笑,说道:“这一次,吾恐怕是得罪那些所谓的世家了,哼。”
郭嘉摇了摇头,说道:“主公借杨琦之事,设置陈冤鼓,整饬吏治,都是对世家的一种震慑;而主公又让杨彪亲自负责这事,又等于给了世家一个台阶,给了他们颜面。这正是刚柔相济,实在是好计策。”
“能得到奉孝的肯定,看来吾这个办法还不错。”赵迁十分的高兴。
谁知郭嘉呵呵一笑,说道:“此计虽好,却还不完善,若是后期杨彪查出他们当中仍有像杨琦者,主公以为杨彪会如实禀报吗?”
“不会吗?”赵迁反问道。
郭嘉嘴角一扬,说道:“这可是得罪人的活儿,杨彪就算是想要真心整顿一下吏治,可也会估计其他几家的感受。”
“吾派赵风将军协助他,亦是监督他。”赵迁道。
郭嘉哈哈一笑,说道:“子虎忠勇,此毋庸置疑,但杨彪这种人想要瞒过子虎,那可真是太容易了。”
听了郭嘉的话,赵迁不由得点了点头,自己还是没能想到这一点,看来自己的谋略果然还是不如郭嘉这等一流的谋士。
“奉孝赶紧说吧,吾猜不出来。”赵迁直接说道。
郭嘉点点头,说道:“说的简单一点儿,就是拉拢一下各个大臣,这样就算是查到了他们家族的子弟,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拉拢?如何拉拢?”赵迁问道,“金钱、美女、权利,貌似他们都不缺啊。”
郭嘉哈哈一笑,说道:“主公,世家最大的利益便是家族的利益,如何保证家族的利益经久不衰呢?那就是传承了,主公若是拉拢这些人,可从其家人入手。”
“原来如此!”赵迁点点头道,“吾听闻杨彪之子杨修,黄琬之子黄奎,丁冲之子丁仪,司马防之子司马懿、司马孚,都具有才名,明日吾便奏请陛下,召他们入宫为官,就封他们为黄门侍郎罢。”
“主公英明,这黄门侍郎虽然官职不高,却亲近陛下,正是这些世家需要的。”郭嘉笑道。
赵迁也是哈哈一笑,说道:“幸亏奉孝提醒,若不然,整饬吏治则事倍功半了。”
“为主公分忧,乃嘉之本分。”郭嘉很是谦虚的说道。
赵迁点点头,笑道:“吾得奉孝,万事无忧!”
第二百七十四章 鲜卑入侵()
第二天,赵迁便上表刘辩,封杨彪之子杨修、黄琬之子黄奎、丁冲之子丁仪,司马防之子司马懿、司马孚为侍郎。
侍郎一职的俸禄为四百石,不是很高,主要负责的也不过是些文书起草、传达诏令的工作。
不过,侍郎因为能够亲近天子,所以显得尊贵,只要不犯大错,升官还是很快的。
这几个人得到诏命之后,都很高兴,只有司马懿看上去不喜不悲,不过他一贯如此,别人也没觉得什么异常。
这几个大的世家得到了好处,就算是杨彪查处了一些跟他们有关系的官吏,他们也没什么意见。
毕竟那些小小的官吏,跟自己儿子的前途比起来,实在不值什么。
而其他一些小的世家,更是无可奈何,没有了三公的支持,他们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而另一个消息,也让赵迁着实松了一口气。
飞讯营的军士从冀州传来消息,袁绍的二儿子袁熙眼伤复发,流脓不止,袁绍心绪烦乱,无意在此发兵。
这个消息让赵迁送了一口气的同时,又有些遗憾。
若是趁此机会,攻打袁绍,不说一定能将其覆灭,但是伤起元气还是能做到的。
但是赵迁目前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粮草不是很丰富,他和袁绍虽然都是坐拥两州,但是并州、幽州和冀州、青州比起来,那可差远了。
不论是人口还是粮食,赵迁都要弱上一些,况且,幽并两州北接异族,赵迁还有相当一部分兵力守卫边防。
之前赵迁交给任俊的玉米种子,在秋收之时,已经有了收获,但是实在是太少了。
不过,任俊倒喜出望外,对于这种金黄色的粮食很是钟爱,潜心培植。
除了这些,还有就是韩暨负责的冶铁了。
韩暨根据赵迁的提议,终于发明出了水利鼓风机,架设在汾河之上,鼓风的效率整整提升了四倍有余,比预先估计的还要高。
而雁门之地,也根据赵迁提供的一些方位,找到了石炭,储量丰富,让韩暨大为惊叹。
于是,韩暨在汾河之畔建造炼炉,用雁门石炭,按照赵迁赐给他的“初级冶铁”中的记述,开始炼铁。
经过几次失败之后,韩暨终于成功炼成,按照韩暨的判断,其品质是原来的两倍多!
为此,韩暨经过多次冶炼,精炼出百余斤精铁,请了多名锻剑师,经过数月之久,炼成了一把宝剑。
此时,这把宝剑便在赵迁的手中,赵迁看着这把剑,寒光涔涔,刃口极为锋利,却是是一把不可多得的宝剑。
“请大将军给宝剑赐名!”韩暨躬身说道。
赵迁点点头,说道:“此剑锋利无比,刃口极薄,就叫‘断峰’吧。”
“一剑断山峰,大将军好气魄!”韩暨不轻不重的拍了个马屁。
赵迁微微一笑,并不在意,问道:“公至,如今冶炼出来的铁,都能够达到这个品质吗?”
韩暨摇了摇头,说道:“在下无能,此剑所用精铁,乃是千锤百炼,再加上锻剑师高超的技艺,方有此此效果。不过,比较而言,如今铁的品质已经提升两倍有余。”
“好!”赵迁大喜,“吾挑选一千人,听从公至的安排,绝对不能让高品质的铁流落到其他诸侯手中,更不能流落到外族手中!”
“属下明白!”韩暨连忙说道。
正在此时,荀攸来到堂中,神色匆匆,似乎有大事发生,韩暨很是知趣儿的告退。
“公达,何事如此匆忙?”赵迁赶紧问道。
荀攸面色冷峻,将手中一份军报递给赵迁,道:“边关急报,有外族寇边。”
“什么?”赵迁大吃一惊,赶紧接过军报细看。
荀攸皱着没说道:“军报上言,张辽将军率领军士巡视之时,途径应县,发现几个小村落惨遭屠戮,老幼妇孺,无一幸免,当是外族所为。”
没有看完军报,赵迁啪的一声,将其拍在身前的几案之上,问道:“外族?是匈奴吗?”
赵迁下意识的便想到有可能是匈奴干的,不过荀攸却摇了摇头,说道:“虽然张将军军报之中未有明确说明,但攸推测,此番非匈奴所为。”
“那是哪一只?”赵迁问道。
“从位置上看,应该是鲜卑族。”荀攸回到道。
鲜卑?赵迁一愣,这鲜卑族很是投机,趁着匈奴分裂,占据了大草原,没想到现在竟然敢来侵犯雁门。
“哼,既然敢来,就要付出代价!”赵迁眯着双眼怒道。
荀攸看到赵迁的样子,皱眉说道:“攸倒是不担心这鲜卑人,就怕这是袁绍与之勾结,想要前后夹击,使吾等陷入双线作战。”
听了荀攸的话,赵迁倒吸了一口冷气,心中凛然,这要是真的如荀攸所说,那可就麻烦了。
陷入双线作战,无论对谁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对付的事情,况且现在赵迁粮草不多,鲜卑选择这个时候来,当真是添了一大乱。
“来人,唤太史慈将军前来。”赵迁命令府兵道。
没过多久,太史慈匆匆赶到:“主公,急唤末将前来,所为何事?”
赵迁将鲜卑入侵之事简单的跟太史慈说了一下,之后吩咐道:“子义赶紧安排飞讯营的军士,前去打听,此次鲜卑入侵,与袁绍到底有没有关系。”
“得令!”太史慈接令,刚要离开,又被赵迁叫住。
“派人通知上党徐晃、河内张绣、黑山张燕、幽州田丰,进入备战状态,不得松懈。”
“是!”太史慈答道,这次见赵迁不再有安排,便转身而去。
赵迁看着太史慈离开的背影,轻叹了一声,荆飞的伤势还没有好彻底,太史慈暂时接管飞讯营,固然也能探得不少的消息,但是那些机密的消息,非荆飞不可。
不过华佗告诉赵迁,荆飞在明年回春的时候,方可痊愈,此间绝不能动力。
荀攸看着赵迁有些紧张,笑着宽慰道:“主公,也莫要着急,说不定,那鲜卑只是为了过冬,入境劫掠一番。”
赵迁冷哼一声,说道:“若是如此,本将军不介意把他们留下来过冬!”
第二百七十五章 初破鲜卑()
雁门郡平城,此时已是秋末,显得有些萧索,平日里往来繁多的客商,因为鲜卑人的入侵,也变得少了。
一座临时扎其的大帐之中,一员大将居中而坐,听着手下军士的汇报。
“启禀将军,在阴馆附近发现外族踪迹,粗略估计,越有两万人马。”
张辽点点头,离着第一次发现屠村,已经过去了有十几天了,期间也曾发现过鲜卑人的踪迹,但是那些人太过狡猾,始终没有追击到。
不过,张辽身经百战,经验丰富,虽然没有与鲜卑人碰面,但是他的行军路线,却始终将鲜卑人阻挡在了雁门郡内。
因为张辽知道,若是放这鲜卑人过了雁门,进入了并州腹地,纵使最后将其消灭,那带来的损失也是无法估计的。
雁门郡地广人稀,虽然有几个村庄被屠,但好在损失不大,这次终于追踪到了鲜卑人的踪迹,张辽绝不能再放过。
“将军,吾军只有五千余人,而对方有两万铁骑,不好对付啊。”一名军尉皱眉说道。
张辽轻哼一声,说道:“怕什么?大将军以数百兵士起事,灭黄巾、讨董卓、破匈奴,吾有五千儿郎,何惧之有?”
“不错,鲜卑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定不能放过他们!”一人说道,他是地道的雁门人,见同乡被杀,义愤填膺。
张辽点点头,说道:“众军听令,兵发阴馆,破鲜卑!”
张辽随即率领五千人马,一边驰往阴馆城,一边不断派遣斥候打探消息。
行至累山脚下之时,有斥候来报,有一队鲜卑人马正在山后修整。
“大约有多少人?”张辽问道
斥候答道:“启禀将军,对方军容散乱,无法详细统计,粗略看去,应有两三千人。”